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七十六章 垄断租界的土地

主神图书馆 第七十六章 垄断租界的土地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提掌柜伙计们腹诽,赵大贵当天晚上请大家到魔都最好的饭馆搓一顿,又发前段时间的奖金,让每个人都拿的盘满钵满,总算把大贵商行的士气重新提升上来。

第二天,赵大贵又开了一次全员会议,将大贵商行今后的发展方向摆了出来。

“从今天开始,我们大贵商行首要的任务就是买地、买地、买地,其他事情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从县城往北一直到洋泾浜,再到吴淞江,再到其北岸,这些地方的土地都要购买,而且这边三江相套之地,还有沿河岸的荒滩,最是首要之地。”

赵大贵拿出英国人这段时间制作的魔都县地图,向掌柜们详细解说。

绝大部分人知道英租界、法租界和美租界等并不在县城内,而是在县城以外的外滩郊区,但也仅此而已,最早的租界原来在哪里,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些具体细节就一无所知。

为了让书友们更好地理解赵大贵的布局,还需要把魔都县城的租界的位置简单描述一下。

先说一下最重要的地理坐标物黄浦江。

总的来说,黄浦江是一条从西往东的河流,更准确说是从西南到东北方向的河流,窄处有三百多米,宽处约七百多米,算是不大不小的中型河流。

按照其流向,黄浦江在上游处是从西往东的,然后到中游处从南到北几乎竖直,接着到下游处又改为从西往东。

魔都县城就在黄浦江中游处,那段从南北的河流西侧,所以县城的东侧城墙跟黄浦江几乎是平行的。

按照这个布局,就可以理解魔都县城及其北边的部分,都在黄浦江的西侧,也就是所谓的浦西;黄浦江东侧则是大量农田,也就是浦东,赵大贵原主所在的三里浦村就在浦东,让赵大贵在穿越初念叨过不如浦西有前景,是个更屌丝的地方。

在魔都县城北门往被二百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河,跟县城北墙几乎平行,然后流入到黄浦江去,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洋泾浜。

不过,洋泾浜只是个十几米宽(或者比这还小?)的小河,新中国建立后就嫌它碍事,用土填埋,修成道路,所以现代地图上是看不到的。

过洋泾浜再往上走数百米,还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跟洋泾浜几乎平行,目测宽度为数十米到一百米(知了吐槽:这能目测吗?),比黄浦江小多了,却是著名的吴淞江。

因为从这条河坐船,可以直通到苏州,所以洋人喜欢将这吴淞江叫做苏州河,到了后世也被人沿用,反而是吴淞江知道的人不多。

吴淞江以北、黄浦江以西,是一片农田和荒滩,被称作虹口,很多人就算不清楚这个位置具体是哪里,但“虹口”两个字还是听说过的。

西方国家在魔都的第一个租界,当然是英租界了。

最早是璞鼎查到江宁(南京)谈判,签署江宁条约的时候,提出要从通商五口划出一部分土地供英国人寄居(注意一下,并不是租住),但并没有注明具体要哪些地块;

后来又从江宁到魔都实际考察,一眼相中了黄浦江、吴淞江和洋泾浜三江环抱的河套之地。

这个地方,三江环绕,交通方便,容易做码头和仓库,而且就在黄浦江上英国军舰火炮范围之内,不管从经商的角度看,还是从保护侨民安全的角度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只是,璞鼎查还有很多琐事,只是看了之后心里暗中有数,并没有跟中国官员提及有关这片土地的事情,只是回到香港后在英国人自己的官方文件上有些描述。

后来,巴富尔受到璞鼎查的指派,到魔都这边赴任,一开始居住在魔都县城里,暗地里却有获得璞鼎查获得的那块土地,建立一个属于英国人的专门居住地的重任。

从1843年到1845年11月,巴富尔跟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经过一系列谈判,又指出按照江宁条约,中国政府早就同意提供土地供英国人居住,迫使宫慕久提供土地。

按照双方的谈判,这第一块土地最东边是黄浦江,最南边是洋泾浜,最北边是离吴淞江很近的李家场,最西边是界路(现代的河南中路),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长方形地块,面积大约八百三十亩。

两江总督和朝廷重臣对这块地让给英国人居住,早有心理准备,宫慕久将这件事情上报后,很快批准,允许双方按照约定的“上海土地章程”行事。

宫慕久是个这时代少有的清廉有良心的清朝官员,知道提供地块是按照江宁条约必然的事情,自己没法阻挠,便做最后的挣扎,也就是这区域里的土地只许英国人租借,不允许直接获得所有权。

也就是说,英国人不能直接购买土地,只能跟原来的中国地主获得土地二十五年到三十年的使用权,相当于只能承包二十五年到三十年而已(有点熟悉的感觉吗?)。

宫慕久关于土地租用权的做法,即使在清朝也是首创,巴富尔本可以强硬要求获得真正使用权的,但最后不知为什么妥协了,同意按此办理。

而且,租用土地的价格还不低,一开始还有地主以每亩地每年一两银子,三十年三十两银子的价格出租;没几个月就变成每亩地一年十两,三十年三百两的高价。

考虑到这里原来的土地,即使是最上等的上田售价也就十两银子左右,中田八两,下田六两,同时考虑到英国人租的这些土地本来是不能做农田的荒滩地,仅以这时代的眼光看,都是高价了。

当然,后来租界的土地价格高到每亩一万两的高价,就要等到二三十年后,太平天国结束后的七八十年代了。

朝廷重臣原本以为这土地必然是要卖的,结果宫慕久生意做得好,居然只是出租,便觉得很高兴,对宫慕久有很多赞赏,不久就把宫慕久提拔到其他地方去了。

从这个角度看,认为宫慕久签署什么卖国协议,使得中国进入租界时代云云,其实并不公平的:首先,提供土地是江宁条约决定的,跟宫慕久无关;再次,如果宫慕久不干涉,这些土地会直接被英国人购买,而不是租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