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三十八章 生丝,最赚钱的生意

主神图书馆 第三十八章 生丝,最赚钱的生意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次到魔都卖生丝,刘镛赚了不少钱,回到南浔后便不懂声色,跟以前一样继续在南浔收购生丝,然后又拿到魔都卖,就这样一直来回倒腾。

就靠这么倒腾,刘镛在短短的一个冬天里赚了数十万两银子,积累了庞大的原始资本,为之后成为湖州生丝行业的首富奠定了基础。

赵大贵以前就挺过刘镛的故事,也一直对刘镛的好运羡慕不已,此次到了这个世界,倒有机会提前赚一把。

这时代的清朝商人有很有意思的习惯,按照传统的公行习俗,只管自己一家的生意,对生意链上的上家或下家的贸易方式以及贸易价格,既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认为那样一来就会坏了规矩,做不长生意。

这种想法,在封建时代的公行模式下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官府和封建行会也要求商人按照这种传统运作,否则会加以惩戒。

但是,到了外国商人涌进来后,这种陈旧的模式,就有些落后于时代了。

事实上,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五口通商后,外国商人第一次有机会深入中国做生意,并不止一次地对商人们关于价格信息的无知,发出种种惊叹。

以茶叶为例,茶产区的茶商将茶叶运到魔都的茶栈出售后,只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钱,并不知道茶栈向洋行出售茶叶收多少钱;相应的,茶栈也只知道自己的售价,并不知道这些茶叶卖到英国,能卖出多少钱。

中国人向来以会做生意的民族自负,但在这一时期表达出的对各生意链上价格的无知,堪称惊心动魄,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期,甚至二十世纪初期。

事实上,说到生丝,生丝的贸易利润比茶叶要高出很多。

以清朝早期的对日贸易而言,商人以一斤一两的价格收购湖丝,卖到日本就是一斤三两四两的价格,就是便宜一点,也是二两五钱以上,中间的利润极为可观。

当然,考虑到日本对贸易收取的关税为百分之六十以上,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这利润并不是由商人独享的。

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中日贸易不断衰退,到了道光年间就几乎没有商人向日本贩卖生丝,但通过广州向欧美贩售生丝的生意,却一直没断过,而且规模还不小。

在签署南京条约的时候,英国人拿出之前几年的贸易资料商谈关税税率,其中广东生丝的收购价为每担200元左右,浙江丝(也就是湖州丝)因为质量好,收购价达到每担四百元左右。

英国人未曾预料的就是,单以内销价格而言,虽然浙江丝的质量比广东丝好很多,但在中国国内的内销价格其实并不比广东丝高出多少,最多差个一二成。

按照魔都地方志的记载,开埠后1844年的魔都生丝出口总量为6433包,售价为湖州辑里丝每包390元到480元,大蚕丝每包300元到365元,圆花丝每包280元到470元。

其中,大蚕丝和圆花丝都是每包一百斤,唯独湖州辑里丝是每包八十斤,也就是说湖州丝每斤价格五元到六元左右。

这就不难理解刘镛在1846年冬天卖生丝到魔都洋行的时候,洋行为什么会很乐意以每斤生丝二两(约等于三元二角)的价格,收购其手上的全部生丝了。

不过,生丝的出口价格也跟茶叶一样,在1843年到1844年外国人不熟悉情况的时候最高,之后逐年递减,在1849年左右达到最低点,之后又逐步往上走。

无论如何,赵大贵到达南浔的这一时期,是生丝贸易利润最大,生意也最好做的时候。

在这之前,不管茶叶还是生丝的利润,都是由广州十三行所独占的,直到五口通商以后,十三行以外的商人才有机会涉足这些利润巨大的贸易行业。

按照正规的历史,在魔都第一个涉足生丝行业的西方商人还不是英国人,而是美国的旗昌洋行,派人坐船到湖州一带,收购生丝后贩卖到国外,攫取了惊人的利润。

考虑到旗昌洋行这一时期在魔都最大的生意伙伴是吴健彰,可以预见吴健彰在这一事情中出力不少;

再考虑到怡和洋行的买办杨坊出身为宁波的丝庄伙计,怡和洋行在之后肯定也在这方面赚了不少钱,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杨坊这个欠债跑到魔都的小人物,在几年之内居然能聚敛百万两以上的巨额财富。

那么,这时代欧洲各国自己生产的生丝价格又是如何的呢?

欧美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生丝价格极为昂贵,欧洲意大利或法国的生丝价格每百斤至少六百元以上,而单以质量而言,1870年以前的所有外国人记载都表明,湖州辑里丝的质量远胜法国丝的质量。

这也使得很多外国人都相信,只要中国商人加一把力,就能将法国生丝和丝绸产品,能从美国市场完全驱逐出去,然后独享美国市场。

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最后是由日本生丝后发先至,占走了欧洲和美国的丝织品市场的。

1879年的“Commercial Reports(应该是英国海关商务报告)”中有关于中国生丝业的很有意思的记载。

“生丝到达英国和发过后,在织成丝织品以前还要再缫一次,并分成小束。但在美国劳动力昂贵,对输入商来说,在生丝离开魔都之前就地再缫一次,更为合算。这种丝就叫做再缫丝。

最近一位生丝检验员给我看了一些再缫丝,...跟未经再缫的丝比较了一下。

后一种丝在我这个外行看来似乎是一团白蜘蛛网,任何一个非专业缫丝的人很难从其中抽出一条超过几尺长的纤维来;

而再缫丝则像是一团明亮、光滑的丝线。

我的朋友告诉我,在里昂普通白丝每公斤价值47法郎,而再缫丝则值63法郎。”

在这里再看一下英镑和法郎的汇率,这时代英镑的含金量为每英镑含金7.32238克,每法郎含金量0.2903225克。

如此算来,普通白丝每公斤约等于1.8633英镑,相当于5.59两;再缫丝每公斤约等于2.497英镑,相当于7.493两。

按照清朝的一斤相当于605克算,普通白丝每斤约等于1.127英镑,相当于3.382两,约等于5.268元;再缫丝每斤约等于1.511英镑,相当于4.532两,约等于7.061元。

1879年的生丝价格信息与1843年的情况相比,应该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从上述资料,我们依然能一窥当时生丝贸易的基本情况。

(知了注:有一些朋友可能觉得这本书的资料过于翔实,有些影响阅读体验,如果真是如此,请在论坛说一下,知了可以适当减少资料的引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