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数风流 > 第一卷 雒阳雏虎 第二十七章 酷刑酷吏(一)

熹平六年,四月时节,李继坐在隔壁小院的阁楼上继续看书。除了竹简的摊开闭合声,四周一片静悄悄的,不闻有任何声响。

自从蔡邕知道李继仅仅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就来到了第二座阁楼后,在目瞪口呆之余立即吩咐了府上的仆人,任何事情没有经过允许,都禁止踏足那个小院。窦娥也不再去打扰李继,无聊了就抱着小蔡琰在蔡府上到处溜达。

李继也是乐得清闲,除了必要的吃饭上厕所,几乎是住在了阁楼上。

这段时间曹操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听说最近有些麻烦,与前年立五色棒杖毙蹇图这事有关。蹇图的侄子蹇硕身为皇帝的宠臣,对于一个小小的雒阳北都尉敢打死他的叔父,自然是生气至极,只不过当时对曹操是宦官之后有所顾虑,所以没有太过难为。

只是近日不知蹇硕抽了哪门子风,就是想把曹操给调出雒阳,名义上说是给他升官,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指定是明升暗降。曹操自然是不肯了,于是一直在与蹇硕周旋,拖延时间,就是不离任。

就在李继卧在席上随意的把看过的竹简塞回跟前的书架时,好久不见的傅燮来到了蔡府,说是受刘宽吩咐邀请李继去府上。

刘宽毕竟算是自己的老师,老师的邀请,李继也不好推辞,便也立马答应下来,跟着傅燮上了马车前往刘宽府邸。

在马车上,傅燮也给李继道清了原委。

“小师弟,前几天陛下诏令三公上奏揭发各州郡的酷吏,很多人都被罢免了。今天一些在雒阳有门路的人来到了刘师府上,想让刘师替他们求情,指条明路。刘师让我来找师弟,便是为了让你与他们结识一番。”

李继这才明白刘宽叫自己的目的,原来是让自己去认人的。那些去刘宽府上求情的人一旦真的受到他的照拂,那自己若有用到他们的一天,就可以凭着刘宽亲传弟子的名头上门。

如此的刻意关照虽然让李继很是不解,但既然刘宽有这种好事能想到他,那自己以后得势了肯定也不会忘恩负义,于是便也点头道:“刘师如此关照,让李继感激不尽,多谢南荣师兄告知。”

傅燮连连摆手,自己可太愿意与这个小神童师弟亲近了,能靠说几句话就拉近关系也很是心满意足,便与李继开始闲聊起来。李继也对这个才刚刚及冠的师兄有些好感,放下了对刘宽的疑惑,与他和声交谈。

刘宽坐在席上,看着下面站的整整齐齐的两列人,神色异常的轻松。今日这些来登门求情的家伙,品性或许有优有劣,但清一色都是因乱用酷刑导致的被罢官。

对于每人的情况,刘宽都是有所了解的。其中虽然大部分人只是单纯以酷刑为乐的酷吏,但也不乏真正有思想的人,认为重法才能治世。就比如那个远远站在最后,对前面这些谄媚的人一脸不屑的阳球。

这个阳球也算是个人物,与卢植一样,在多年前也曾过九江太守。当时九江也发生了叛乱,阳球到任以后可比卢植做的绝多了,不仅狠狠打灭了九江的贼盗叛乱,甚至还把九江郡里那些在平日里没什么用,叛乱时出工不出力的当地官吏们也给打杀了一波。

这样的太守换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想要,九江当地的豪门大户见阳球如此行径,赶忙运作关系,才平叛结束就把阳球给调走了。甚至为了加紧速度,不惜代价,直接让他迁升成了平原相。也不怪当地的大户们那么紧张,若是再放任阳球继续这么“胡作非为”下去,他们在九江辛苦培养的势力就都被杀的一干二净了。

这次也同样如此,在汉灵帝下诏后,阳球很快就被当地的大户们集体举报,然后被朝廷召回了雒阳来受审。这不是他第一次被当作酷吏受审,上一次还是在他年轻时出任高唐令,因为刑罚太过残忍与太守交恶,以乱用酷刑为名被拘捕,直到年后天下大赦了才被释放出来。

这次回到雒阳,要不是阳球的好友刘郃极力推荐这个前段时间被罢免三公,又再次出任卫尉的帝师,他才不愿意与这些小人一起来到此处拜谒。

刘宽对阳球那倨傲的态度也是不以为意,在场的人只要向他开口,他能帮就一定会帮到,帮不了的也会连声道歉,使得这屋子里的所有人都对刘宽的宽厚万分感激。

李继也终于赶到了,在傅燮的带领下一起站到了刘宽的身后,静静听着眼前众人的交谈。

等到包括阳球在内的所有人都交流完后,刘宽随即摆开了宴席,让在场的这些人都一起入了席。

阳球也在刘宽的承诺下算是化解的这次危机,本来昨日受审后他就成了白身,今天刘宽在了解了他平叛九江的功劳后,答应让他在朝中担任议郎。

对阳球来说,只要能留在雒阳,那这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自己既然承了情也就不好再继续使脸色,于是与众人一样,欣然入席。

酒菜上桌后,刘宽就开始向众人夸赞起李继来,在坐的人也都是纷纷附和,场面一片和谐。只有阳球是充耳不闻,只顾埋头吃着盘子里那些从没吃过的菜式。

李继这名字阳球当然听说过,但他却有点颇不以为意。什么李锅、李炉,都是些小把戏罢了,诗词也不过是小道耳,那个蔡邕还是和当年那般一样肤浅,竟然夸赞起这种小孩为神童。

倒不是阳球有意贬低李继,只是他与蔡邕的叔父蔡质有些过节,而好友刘郃与蔡邕也颇为不和。所以对于蔡邕如此评价的人,自己都有心贬低罢了,却也没什么恶感。

看在场的人应该都记住了李继,刘宽也不再继续了,劝了几杯酒后开始劝导起在场的众人不要再行残酷刑罚。而听到这时,阳球也终于有些不乐意了,放下了筷子,强忍着没起身离席在那皱着眉头。

与一直高高在上的刘宽不同,阳球常年在外当任,深知如果不用酷刑的话,那些深藏猫腻的贪官刁民是不可能轻易认罪的。若是不用那些令人听着就恐惧的刑罚,多少案件处理起来都会劳时伤财,最后甚至可能会不了了之,反而让犯了罪的奸人逍遥法外。

于是在刘宽的侃侃而谈结束后,阳球整理了一下衣冠站了起来,朝刘宽行了一礼。

“文绕先生,方正对您的观点却不敢苟同。您早年间在东海任国相,现在又每日身处庙堂,大家都说您为人宽厚,行政亲民,但您其实是不清楚如何审理案件的。为何我等要用酷刑?因为犯事的人可不都如文绕先生想的那样听话,他们可都是些龌龊的奸人,哪怕判案的人深知他们犯了事,但他们拒不承认的话也不能给他们按法定罪。而所谓酷刑,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只有用酷刑,他们才能惧怕于陛下的威严,承认自己的罪责;也只有用酷刑,才能真正快速有效的断案。”

阳球的话有理有据,比刘宽刚才说的那些浮在空中的空话让人信服的多,在场的众人听完无不点头,然后看向了刘宽。

其实刘宽也不是不知道,许多情况下只有用刑罚才能犯人开口。可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谁在任都在要求减少用刑,自己总不能明目张胆的反对皇帝吧。

一旁的李继也听明白了,酷刑这事当然怪不得这个阳球,也怪不得刘宽,更是怪不得那个汉灵帝,这就是从根本上的制度错误。

在这个落后的封建司法制度中,诉讼模式大体上可以总结为“纠问式”和“审问式”,在这两种模式下,司法机关可不是什么中立的第三方,而是对那些有犯罪行为和侵犯君主利益的人负责的追究者。审案的人既有起诉权,又有审判权,所有一切都是自己做主,而被告人只有被审问的义务,根本没有反驳与辩护的权利。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很明显了,审案者是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可一旦他误判,就很会有可能使没犯罪的人因为耐不住刑罚而被迫承认。

李继作为一个“外人”,对这套畸形的司法体系当然是极度鄙视。可这也没什么办法,只要有一个“家天下”的皇帝存在,就几乎不可能产生一套合理的司法体系。只能寄希望于审理案件的人是个柯南式的天才,才能保证每件经过他手的案件都可以完美的侦破。

想着想着,李继不由得摇了摇脑袋,却正好被苦苦思索如何作答的刘宽看见了。

刘宽灵机一动,看起来这李继也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他年纪也摆在那里,就算说错话了也不会有人怪罪,于是便拍了一下李继的肩膀。

“方正的话确实有些道理,李继,你是蔡邕夸赞的神童,那你来与方正来辩一辩。”

李继没想到刘宽竟然让自己出场,微微一愣。看到刘宽充满鼓励的眼神,自己也没法拒绝,只好硬着头皮接下,站起身来向众人行了一礼。

“那小子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了,各位长辈可莫要笑话。”

李继站起来后,阳球又有点不乐意了。这刘宽好歹也曾身为三公,算得上是名满天下的人物,想不出话来辩驳我,竟让一个没束发的小童来砸场子。哪怕是李继真说出些歪理来,自己也不好意思出言反驳。

于是阳球冷哼一声,面露不悦的说道:“既然如此,就请小神童就畅所欲言,说错了也自然不会有人笑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