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数风流 > 第一卷 雒阳雏虎 第十二章 卢植归雒(一)

难怪顾丰说蔡府上的藏书是天下之最呢,李继坐在阁楼上,看着一拍拍仅能容下一人肩宽的书架,心里想着。

自从那日来到蔡府,李继就住了下来。那一帮蔡府贵客对李继“古来之神童”的称呼并没有反对,但也同样没有表示什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蔡邕一样对李继那么看好。顾丰见李继在蔡府留下后,也心满意足的离去了。

蔡府后院里,两个小别院中分别竖着一座五层的阁楼,专门用来藏书,李继此时就在其中一个院子里住着。

对此,李继还是感到很高兴的,在他粗略的估计下,蔡府的藏书几乎是缑山书院的十倍有余。这么多的书足够他看个几年,到那时候也到了该束发的年纪,可以着手去做的事情就多了。

蔡邕其实很忙,每天上完朝后便会去东观修书,有时还要到太学宫教学,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家里会见各种经学大能或者朝廷要员,偶尔在晚上才会抽出空来替李继答疑解惑。虽然他只是个议郎,但在雒阳城中却是十分有名气,而且人缘极好,李继在蔡府上隔三差五就会听下人们说起当朝哪位大官、当世哪位名家又来拜访了。

时间也已经进入十一月份,直到昨天,雒阳才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今年的雪量不大,落在地上也就薄薄的一层,这几天蔡邕总是会担心来年粮食的收成会不好。窦娥欢快的玩雪声也从楼下飘了上来,阁楼里的李继听到,看书的心情不由得更加轻松。

李继在蔡府住下后,隔天顾丰就再次拜托马忠把窦娥也送了过来。小丫头临走时,把书院小院里的铁锅和炉子通通搬上了马车,全都一起拉了过来。马忠也顺势在蔡府住下,据他自己所说,卢植是派他来照顾李继的,所以他也要在蔡府上住,可李继总是觉得马忠只是单纯想来蹭李继做的饭菜。

直到蔡邕有一天来到小院,看到李继炒菜并品尝过后,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他一番,转身便下令家里的伙房也配上李继发明的“李氏铁”,研究炒菜的方法。不得不说,中国人对吃和如何吃这一方面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蔡府上的厨子无师自通,只是一起来观摩了一遍李继炒菜,没过几天就也做的有模有样的,连窦娥都吃的津津有味。

李继这才终于是解放了,虽然“李氏铁”这个不知所谓的称呼让他觉得有些好笑,但不用再每日辛苦的继续当伙夫才是最值得庆幸的。

铁锅通过蔡府后厨开始往外传播,下人们也用自己的渠道不断宣传,蔡府上住着神童,发明了名为“李氏铁”的炊具。被雒阳城里各个府上使用后,获得了一致好评,“李氏铁”逐渐在城中越传越广,称呼也渐渐变成了“李锅”。

当然,关于这些,李继是全不知情的。自从来到蔡府后他就没出过一次门,每日都待在阁楼上看书。最近一段时间,李继也开始不得不承认,卢植的想法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今文经文的谶纬之学着实太过离谱了。

自己以前还不是特别了解,那日的大话也全是为了安慰蔡邕而逢场作戏,现在在阁楼上看过一些书后,这才发现今文中的谶纬之术压根就是江湖骗子的伎俩。拿一些怎么解释都对的话,利用迷信达到某些的目的。

像手里这本《白虎通义》里讲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几乎就成为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最高伦理规范,对后世的影响可不是一般的大。不过不得不说,无论高官还是平民,大家好像都乐意吃这一套。

只有少数如同卢植这样超出时代的人,才能拨开云雾,坚持经文即是经文,从不掺杂什么。只能说,可惜卢植生错了时代,这跨度实在太大了,绝对不会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认可。

今天一大早,马忠起床没多久就匆匆驾车出门了,连声招呼也没跟打一声,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自从来了蔡府后,李继和窦娥长时间的一天两顿或者饥一顿饱一顿,正式变成了每天都饱饱的三顿,窦娥那暗黄的皮肤最近也渐渐有了好转,逐渐变的正常。

快到午饭时间了,马忠这才兴冲冲的赶回了小院,朝还在阁楼上看书的李继兴奋地喊了起来。

“卢师回来了!现在在缑山书院呢,李继你去不去?”

李继闻言也很是高兴,毕竟卢植是他名义上真正的老师,虽然直到现在好像也没有教过自己什么,但对卢植的帮助李继是十分感激的。毕竟靠着卢植,李继才早早从九江的穷乡僻壤出来,在雒阳有了落脚地。

于是李继立马下楼通知了一下窦娥,自己中午就不吃饭了,然后跟着马忠上了马车,快马赶往了缑氏山。

-------------------------------------

“听说你在蔡府上有了古来之神童的美称?”卢植见李继笑着给自己行礼,缓缓开口。与之前在九江时的模样极为不同,那时的卢植虽然也很严肃,但神情都是十分放松的。

李继有些搞不清是什么情况,只好收敛笑意。抬头瞥了一眼在卢植身后,正站着同样面无表情的窦栋,还有自己刚来雒阳时在缑氏山下见到的高诱,不知窦兴在哪里。

“是伯喈先生谬赞的,大家以讹传讹。”

“不,我认为蔡邕的评价十分贴切。先前听茂之说了,你来到雒阳后在书院和蔡府上的表现确实是很不一般。”说着,卢植顿了一顿,语气却微微一变“你为何要说,在我手下一个月便学尽了天下字?”

还以为怎么了呢,李继舒了一口气,对此却颇有些不以为然。

“学生是嫌太麻烦了。因为岁数太小,做什么都会有人过问,所以我便说自己一个月就可以学尽天下字。那以后再不可能的事我去做来,想必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卢植没有想到是这个回答,显然李继比他想的还要聪慧,于是沉默了一会。

“那你想学郑康成整合古文今文又怎么讲?”

李继有些为难,这话他可没法反驳。自己当时,乃至现在也是这么想的。

今文的糟粕甚多这段时间他也是大体知晓了的,但该说不说,董仲舒就是靠这一手才把儒家顶成了天下正统。在古文经文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汉初,要不是有今文经文撑腰,说不得现在朝廷上还不是儒家的一家之言呢,更别说古文今文之争了。

李继很想直接给卢植来一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但看着卢植那分外严肃的表情,又不太敢把这句话说出口。

见李继支支吾吾不敢言语的样子,卢植心里多少有些失望。他不怕李继走郑玄的路子,连顾丰都能替他照顾书院,他岂又不能再容下一个李继?

只是李继现在表现得犹犹豫豫的样子,实在太不痛快,让卢植失望之余又分外恼火。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道路不同罢了,这样子的怯懦不语怎么才能做得大事!刚想开口责骂,却又想起了自己离开九江时窦绍对李继的期望,便努力压下了火气。

“你还是去蔡邕家继续读书吧,哪天想明白再回来。”

卢植挥了挥手,带着窦栋和高诱直接离开了屋子,只留下傻眼的李继呆呆站在原地。不一会,马忠便驾着马车来了,看样子是受卢植的吩咐送李继离开的。

见马忠一脸不忍的样子,李继勉强一笑。

“马叔,你是去蔡府上继续住还是回到书院来?”

“回书院来。李继,没关系的,卢师就是面冷心善,我跟了卢师二十年了,从没见他放弃过自己的亲传弟子。你先继续在蔡府上住着,过段时间我多替你言语几句。”马忠的声音依旧很好听,让李继有些悬着的心慢慢落了下来。

“我知道的,马叔。”李继上了马车后,轻声回答。

这一路走的很快,回了蔡府还远远没到吃晚饭的时间,马忠在门口放下了李继后就直接返回了。

没去阁楼继续看书,李继径直回了自己的屋子里。现在他已经和窦娥分开睡了,头几天曾让小丫头分外不舍,这一个多月来倒也渐渐习惯了。

李继合衣躺在床上,炉子里的火烧的非常旺,在马忠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在炉子外套上了一个往外通烟的烟囱。这两天眼热的蔡邕也跟着学,在蔡府各个卧房和客厅都进行着改造,还进购了大量的煤炭。

闭眼沉思的李继轻轻揉捏起眉心,心里有些烦躁。卢植这个态度表明了什么?是对自己与他背道而驰表示不满吗?

其实李继也明白,卢植实际上并没有责罚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处理任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冷暴力而已,二十一世纪小情侣间吵架常用的办法。可这事从卢植手里干出来,总感觉有些太儿戏了,平心而论,自己对卢植的态度很是恭敬,甚至想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也会帮他一帮,现在卢植的做法实在让李继有些难以理解。

想了半天,李继也终于放弃了,他总不能在一根树上吊死。一开始两人的相遇就纯属是意外,卢植最多也就是帮助他提前来到雒阳罢了,若是以后有机会,帮他一把还了人情就是。

终于放下了心事,李继从床上爬起来,这才注意到窦娥正在门口站着,像是怕打扰李继的样子,不敢进门。

李继笑了一下,招招手让小丫头进来。小丫头见了,飞快奔了过来扑到了李继怀里。

捏了捏她的小脸蛋,比之前肉实了不少,但是整体上依旧有些偏瘦。来到蔡府后,李继就一直放任她大吃特吃,长身体的年纪没有营养那怎么行。小丫头也是扑闪着大眼睛看着李继,长长的睫毛十分耐看。

“哥哥,该去吃饭了。我刚刚问过后厨了,今晚有烧鸡和炒肉吃呢,哥哥一会要多吃点。”小丫头看出今天李继的心情不太好,挂在李继的脖子下,亲昵的说道。

李继一乐,这话听的多暖心。不由得揉了揉小丫头那一头黄毛,抱着她站起,脚步轻盈的朝外走去。屋外雪下大了,两排浅浅的脚印踩着就出了院子。

也许明年会是个丰收之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