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数风流 > 第一卷 雒阳雏虎 第十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尽管李继看书的速度已经很慢了,可依然架不住每日都无所事事的在书房里呆上七八个钟头。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李继便把书房三屋子的竹简全部翻完,偶尔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书甚至还反复阅读了好几遍。

顾丰说的不错,缑山书院的书籍种类确实很多,其中一部分书也十分晦涩难懂,像《孙子兵法》这种言简意赅的更是不在少数,而且在没有标点的情况下,阅读的难度直线上升。不过仍是被李继一字一句给啃了下来,不是说他有多喜欢读书,而是那些士子们整日间饮酒作乐不是他这个年龄能参与的。没办法,断文解句的工作在这样无聊的日子里也算不得多么痛苦的事。

与李继不同,刘备就特别会找乐子。前两天与那些来自颍川的士子们赛马,差点连汗衫都给输了出去,被一众幽州士子集体嘲笑。幸好公孙瓒及时救了场,替刘备还上债,不然他真就要光着身子掩面跑了。

今日无事可做,书已经看完了,天气也渐渐冷了起来,打一口哈欠都隐约能看见一股寒气。李继从床边的布袋里随意挑出了几块煤炭,丢到一旁的炉子里引着后又躺回了床上。终究是托马忠买来了两袋子煤,造这个煤还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时代,产量还是是很稀少的,这两袋用来取暖的煤着实破费了马忠不少钱财。

窦娥已经上课去了,这两个月来,顾丰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在课堂上认真听话的小丫头,甚至动了认干女儿的心思。可小丫头偏偏死活不肯,这让李继也十分费解,问她的时候,她还破天荒的白了李继一眼,让他当场愣住,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懒洋洋的又钻进了被窝,李继把脑子放空,呆呆盯着屋顶的横梁。一只大手突然插在了眼前,把正在上神的李继给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笑吟吟的顾丰正在一旁站着。

“顾师兄,今天不上课了吗?来师弟这里做什么?”

“今天让其他师弟替我一下,来主要是是想问问你,想不想陪师兄去雒阳城一趟?”

雒阳?李继有些心动。

说实话,看完书后的李继突然就迷失了方向。如果是什么太平日子,继续在书院待着也算是名正言顺,吃穿不用愁,平日里闲来看看书,带着小丫头遛遛弯,快活又逍遥。

可想到不久后的乱世,要过得好点,那可是需要有相当的势力。哪怕他曾经白手起家打造出了一个国中国,但也不会认为自己在如今谁都不认识的情况下随便就能“天下任我去得”。

无论如何,这雒阳城还是要去一遭的。

“师兄有命,师弟当然不敢不从。只是不知道究竟是要去哪里?”

“去蔡伯喈府上。听窦娥说,你前几日便看完了书房里的书籍,我觉得带你去蔡府走一趟是很有必要的。那里是天下藏书最多的地方,甚至收集了许多传世孤本,我想,你一定会很感兴趣。”

顾丰在今早上课前,与窦娥闲聊。听小丫头随口讲起李继嫌书院书少没用两个月就都看完了时,他的眼睛都快瞪掉了。虽然不相信李继能在两个月内吃透三屋子的书,但想来肯定也都是认真读了一遍,更何况李继一次也没有前来询问过自己。

在顾丰又向窦娥问起李继识得多少字时,小丫头聪明的复述了李继曾说过的话。

“哥哥在九江跟卢植老师学了一个月识字,便都学会了。”

顾丰思索了好一阵,冷静下来后,就叫来师弟替他上课,自己则是亲自去找李继。他算是想明白了,李继不是没有问题问自己,更有可能是认为自己没资格教他而已。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继续误人子弟可不是他愿意的,现在整个雒阳在卢植不在的情况下,除了还在大牢里关着的郑玄,最适合李继的就是雒阳城中的蔡伯喈了。

李继捋了捋思路,爬下了床,把炉子里刚燃没多久的火给熄灭了。

“那师弟先去嘱咐一下窦娥那丫头。”

“我已经吩咐好了,这几天窦娥先住在我那里,自然有人照顾她的。”

顾丰面面俱到,早就看出李继对窦娥很是上心,来之前就特意安排过了。

想了想没什么别的事情后,李继便也点点头答应了:“那这样的话,我就和顾师兄走一趟吧。”

-------------------------------------

马车在路上慢悠悠的走着,赶车的马忠也并不着急,毕竟缑氏山离雒阳也并不是很远。窗外早冬的浓雾还没散去,便已经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这个季节走在路上最多的是樵夫,每人都扛着两担子柴薪往雒阳城里赶。在这个燃料匮乏的时代,樵夫每日砍的柴薪都足以养活一家子人。

到了雒阳城,李继伸出头去看了看那面高大的城墙,“雒阳”两个大字赫然于城门之上,时不时都有几队兵马来回巡逻,车流在宽大的门洞下来来往往,比之他从九江来一路见过的城市都要热闹,倒很是有些都城的样子。幸福往往来自于不幸福,繁华也往往来自于对比,对见识过现代大城市的李继来说,雒阳即使看起来再繁华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

就在李继不断观望着那些守城的士兵时,一只手突然重重拍在他头上,差点让他摔下马车,回头一看,原来是刘备这个怨种。他还是耐不住寂寞跑雒阳城来了,同行的是另两位书院的幽州士子,也不知道这次又是跟谁借的钱。

“呀!李继!你也来雒阳城啦!我打听好歌舞坊的位置了,一起去不?”

刘备对路遇好友十分开心,热情的相邀。

“咳咳……”顾丰坐在马车里不等李继开口,不自觉的重重咳了两声。

刘备一弯腰,发现书院的师兄也在马车里,便讪讪一笑。

“师兄好啊,听说永乐坊新来了一个歌舞双绝的姑娘,一起去吗?我请客!”

“滚!自己玩去。”

顾丰老脸一红,咬牙恨恨的憋出了一句话。去歌舞坊也不是什么问题,可自己三十多岁跟你这刚束发的小屁孩一起,那也不太光彩了。要不是刘备在书院里肆无忌惮惯的名声早就传开了,顾丰都会怀疑是在有心嘲讽他。

也不怪顾丰有些恼怒,他如今已经步入中年了,早在未及冠时就成了婚,至今还仍是未有子嗣,使得他经常在私下抱怨家里的婆娘。

被顾丰拒绝,刘备也不觉得尴尬,只是朝李继呲牙一笑,甩起马鞭就与另两人快马进了城。李继在车上有些眼热的看着他们纵马远去,自己这副身子还是太小了,等再长开点能跨上马后一定要练习骑马。若不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马磴子这种东西,他现在说不定早就已经开始练了。

车外的叫卖吆喝声渐渐少了,进了城门后又走了一段距离,马车也停了下来,顾丰牵起了李继的手走下马车。

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颇为华贵的府邸大门上横挂“蔡府”两字匾额,笔画飞笔断白,燥润相宜。李继看着那俩字不由得暗暗点头,这蔡邕不愧是飞白书的创造者,仅仅门匾上的两字就能看出些功道来。李继自己也练过书法,甚至狂草堪称一绝,不过他估计这个时代的人应该是欣赏不来自己的艺术,也让他时常可惜没有机会展露才华。

在门房通报后,顾丰就带着李继朝府中里走去。高台榭,美宫室,琴声袅袅,悦人心弦,两层的角楼上,几个年近半百中年人围坐在一起。当中一人四十几岁,长须飘飘,眉目和蔼,头戴进贤冠,手抚美琴悠然弹奏。看到顾丰拉着一个小娃娃上了楼,当中那人便停下了操琴的手。

“茂之啊,你怎么说来就来,也不提前招呼一声。”

“伯喈先生,不打招呼还不能来了吗?此言差矣啊!喏,这次给诸位带了个宝贝来。”

说着,顾丰松开了手,指向了李继。见一帮人齐刷刷的看向自己,李继稍微有点懵,这便宜师兄就这么把他给卖了?

“喔?茂之说的宝贝是这个小子?说来让我们稀奇稀奇。”

“马师叔,你也在啊!我这小师弟叫做李继,各位可别小看了这小子,这是卢师在九江亲自收的学生,来了书院不到两个月就把缑山书院给掏空了。李继,快来见过师叔和各位长者。”顾丰摸了摸干净的下巴,有些得意的笑着介绍。

李继终于反应了过来,立马向在座的众人恭敬的行了一礼。

经过顾丰的介绍,李继搞清楚了这些不断打量着自己的人物都是谁。刚才被称作马师叔的人是卢植师父马融的儿子,叫做马日磾,是名声不下于卢植的经学大能,其他几人分别是桥玄、袁隗、刘洪、单飏和杨赐、杨彪父子,全是李继记忆中有些印象的汉末能人。

最引起李继注意的其实是刘洪,这可是写《九章算术》的算圣啊,在场的一众人可能都曾名噪一时,但真正对后世有影响的却只有刘洪一个。心里想着,李继眼睛不由得在刘洪的身上多停顿了几秒。

刘洪看这小童特别关注了自己,有些好奇。今天他来蔡府上一聚本是因为自己父亲去世,辞官准备回家服丧的,现在却被李继的目光给勾起了兴趣来。

“李继,你为何如此注视我?”

“小子放肆了,只是小子有句无理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看着跪坐在席上的一帮老头,一脸慈祥的样子下却隐隐透露出不以为意的轻视姿态,李继心里就有些不乐意了,听到刘洪的询问也不急着回答,心头一转,又向他们行了一礼。

“但说无妨。”作为主人翁,坐在最中间的蔡邕闻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小子虽然出身阡陌,却早就听说过各位长辈大名,如今见了,有一言实在不吐不快。”停顿了几秒钟,李继突然放开嗓子,强忍心中的笑意冲着这一帮老头高声大喊,“小子只想说,见面不如闻名,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