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八,这真是咱的太子吗?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乱世紧急学习,恶习沿用至今

但是如今是乱世,一般在学子们当中还是比较流行读兵书,战略类的书籍,以及学习张良,苏秦,乐毅等谋略家,钻研如何在乱世之中救国救民。

此等事情在东汉末年体会的淋漓尽致,曹操专门建立文人比拼讨论的文学论坛,供文人们学习长见识,一度培养出来了一大批的颍川才子。

但这个意思上位等人还是明白的,李善长徐达刘伯温他们心里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整体来说,有人在某方面特别精通,但科举是招收官吏,其他方面多多少少也得懂一些。

比如礼制,你上个朝总不能不知道怎么弄流程吧。

还有一些礼法之类的,你做套衣服出门逛街,肯定也不能穿套龙袍出去逛——你想干嘛?

读兵书固然是比较重要的,但是面对此时一触即发的战争,那还是……

虽然很多的学子们通过了科举,但是直接让其在战争中能够生存下去,这还是需要点时间,毕竟书上的知识暂时还是无法转换成现实中的技能。

比如学子们通过书本学习到了射箭拉弓的方法以及技巧,但是在真实的场景中,那还是得用力量去实操,这本身就变成了问题。

究竟是怎么拉?怎么瞄准,闭左眼,还是闭右眼,是左右使劲还是右手使劲……

这虽然在六艺当中有所涉猎,但是终究还是不能赶鸭子上架仅图人数了。

精进学子们的自身的本领,对于上位也好以及他们自己建功立业那都是极大的帮助。

现在可不像和平的朝代,还有时间去研习,去探索,如今搞不好明天这些人都在战场上拼命,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正所谓时间就是生命,一刻钟的停留不知要牺牲掉多少亲自培养出来的人才。

所以读兵书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连最基本的实践等等这些都不能清楚的掌握,那在战场上绝对各个都是敌人的活靶子,练手的好苗子,不但对军队的势气一点作用都没有,而且会在一定程度增加敌人的势气。

战场上本就是瞬息万变的事情,在强敌面前只能是更强,即便是打不赢那也必须让将士们有必死之心来在战场上拼杀。

必须得如此才能让其他的弟兄们活命,战场谁怂谁死。

古人有云,军不顾同胞先退者,后军斩前军,在战前动员时讲的这句狠话,从而增加军队的势气,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啊。

所以如今大量的士子们仍然处于紧迫的时期,比不了天下一统时期的那些学子们,必须得有这种意识和该有的活下来的本领。

那接下来该做的就是紧急训练!

这个紧急训练便是在战前动员的基础上,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让学子们清楚的知道在当前的这种环境之下,学识固然是很重要的。

但是一旦战争来临,咱们靠的只能是自己或者就是身边能当刀枪的兄弟们,不能是手无缚鸡之力整天之乎者也的那样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虽然这些学子们在诗书上都各有千秋,全部都跟在时代的前沿,但是很不幸的生活在了这战乱的时代,又是很幸运的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很多奇迹都是需要你们去创作。

虽然前景都是很光明的,但是在这些士子们的眼里,很多的战场技能都是一片空白,需要彻底摒弃北元时代留下的那种思想,重新学习汉人的理论。

所以,为了这一点,大量的士子们都需要研习已有的兵家思想,还需要进专门为学子们准备的书院……

而最近,上位自然也听说了。

不少书院,入学门槛竟然卡在了学费上面,还有入学必须要交入学礼物,此风不断的往上涨。

上位对此十分气愤。

上位也是非常的清楚,在这金陵城自己进入之后,很多的事情都是由原来的人继续在职在岗的,自己并没有大规模的去整顿,去换岗,匆忙举办科举取士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北元时期的那些人过于的重视于形式,过于的贪腐以至于在国家危难之际,宁可自己的腰包鼓鼓的也不愿意相助,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直到被占领。

他自然知道,这些书院大多数仍旧是由当地的名门望族把持。

寻常百姓,寒门子弟哪能随随便便进的起呢?

要是这些寒门子弟名声太大全城皆知,也许才会考虑把人家放进去,在其他方面仍然会做做功课,对外进一步的再宣传宣传。

剩下的即便是因为政策原因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迫于面子,才会在短时间内收纳一些老百姓的子弟们,基本上也是既没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什么背景之类的,顶多进去之后给那些世家子弟们当伙计什么的。

这也是最长见的事情了,众人皆知的事情,已经形成了这种无法解决的诟病了,况且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部要解决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这个情况,上位还真的是没有想到任何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

他总不能因为人家收费就直接把这些书院封杀了吧?

那寒门学子不是更没地方去实践上位下达的命令了。

不过……这倒也罢了。

反正就算不涨价,寻常寒门子弟又哪里去的起这些高高在上的书院,那都是从小锦衣玉食,出入鎏金马车的富家子弟去的地方。

本来取士绝大多数都是世家的子弟,寒门子弟入学包括考试恐怕还要在民间多做做宣传,最起码到时候也是一份强有力的护城军啊。

虽然此时的影响非常的恶劣,但是对于取士规则还真不是世家所能左右的,留着他们也是为了上位一系列的政策出出力而已。

至少他们还是有价值的,更有的世家也是逐渐的往朱元璋身边凑,其实要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这样的结果比自己亲自在培养一批有钱的富豪来得容易一点。

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对科举取士大业的破坏并没那么大,只能逐步的取代,在发现问题同时逐步的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