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前无古人之举

汉并天下 第二百八十二章 前无古人之举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丞相魏相回到府邸,便直接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坐在房间内沉思。

过了一会儿,一名上了年纪的门客推门走了进来,恭恭敬敬的站到一边,并没有说话示意。

丞相魏相抬头看了门客一眼,便将天子刘洵增加尚书台权柄的情况说了一遍,似乎对此人很是信任,并没有隐瞒什么。

而后,丞相魏相便自顾自的说道:“今日天家对老夫说,准备大举增加尚书台的权柄,日后尚书台便如同孝武皇帝时建立的内朝一般,将朝廷大部分的权柄收入囊中,老夫如何应对?”

老门客微微皱眉,说道:“小老追随丞相数十年,也算见识过不少的大风大浪。可是如今天家的种种作为,小老真的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天家的每一步都合乎情理,但是又饱含深意,让人捉摸不透!”

丞相魏相点头赞同,说道:“老夫也是这么认为,此番天家增加尚书台的权柄,可以预料到,用不了多久便会以尚书台来取代丞相之权,到时候老夫便会告老还乡了!”

老门客笑了笑,说道:“丞相是心有不舍?”

“是心有不甘!”

丞相魏相感叹道:“如今的天家乃是英主,是大有为之君!老夫还想要辅佐天家成就一番旷世伟业,却不想这丞相之职变成了天家新政的阻碍!看来,天家已经准备将老夫搬掉了。”

老门客微微皱眉,说道:“这便是丞相将此事推到朝议的原因?”

丞相魏相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老门客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小老才智平平,也只能帮着丞相解说一二:此番天家大举增加尚书台的权柄,影响的不仅仅是丞相一人,大司农耿寿昌、廷尉路温舒、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此三人手中的权柄都受到了削弱,分别被尚书台的户部、刑部、兵部分走了权柄!”

“所以,两日后的朝议上,天家要面对的不光是丞相这边,还要面对大司农耿寿昌、廷尉路温舒、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可能发起的反击!”

说到这里,丞相魏相忽然明白过来,惊呼道:“如此说来,老夫让天家进退两难了?”

“正是!”

老门客说道:“丞相此举极为不妥!以小老来看,天家做事讲究一个深思熟虑,只要是天家准备执行的新政,无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并且对于各方各面都会进行妥当的安排。此番天家实权尚书台,大肆剥夺了朝中三公九卿的权柄,但是以天家的秉性,肯定会对丞相和诸位大臣妥善处置的……”

说到这里,老门客顿了顿,语气也放缓了一些,说道:“所以丞相此举极为不妥!两日后的朝议,丞相应当在朝堂上转变立场,转而支持天家此番新政!”

丞相魏相想了许久,而后重重叹息一声,忽然问道:“昨日我看你正在收拾行装,要到哪里去?”

老门客苦笑一声,说道;“小老已经五十有六了,一生无儿无女,如今想要回乡享享清福了。这些日子丞相朝政繁忙,小老便没有机会与丞相禀报此事!”

丞相魏相闻言神色很是悲伤,毕竟这名老门客追随自己数十年,双方之间的情谊已经很深了。

“也罢!”

丞相魏相长叹一声,说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何时动身,我来送你!”

老门客笑着说道:“丞相日理万机,就不必为小老这些杂事费心了,这几日小老收拾收拾,雇个马车,便回乡去了。”

丞相魏相点了点头,闭上了双眼,嘴角动了动,但是终归还是没有说出什么。

两日后,未央宫,宣室殿。

这一日,天子刘洵召集朝野大议。丞相魏相、大司农耿寿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等朝中众臣全部到场。

大殿之上,中常侍耿国当众宣读了天子刘洵的旨意,将增加尚书台权柄,以及调整尚书台各部人员的旨意宣布了一番。

大殿之上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呼,众臣万万想不到,天子刘洵竟然会如此行事,要知道尚书台原本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机构,自孝武皇帝朝开始才逐渐增加权柄,但一直都是临时性的增加,并没有实质性的从外朝争夺权柄。

自此以前,尚书台始终作为内朝的“咨询机构”存在的,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尚书台完全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存在!

可是随着天子刘洵登基之后,尚书台一步一步扩张到现在,按照天子刘洵的这一份旨意,尚书台已经控制了朝中大部分的权柄,尚书令甚至大有取代丞相的趋势,让朝中上下难以接受!

此番天子刘洵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背离了大汉朝堂的三公九卿制度,让一个可有可无的尚书台的权柄剧增,大有取代三公的架势,一时间大殿之中反对之声如同浪潮一般。

此时,大司农耿寿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纷纷表示反对,众人认为如今大汉的政体已经非常完备了,即便天子刘洵扶持了不少新兴的产业,也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机构进行管理,完全没有必要大肆增权尚书台!

大司农耿寿昌大声说道:“天家此举,势必会让朝廷运转困难,如今尚书台和外朝之间的权柄多有重叠,尚书台的六部权柄已经侵占到三公九卿大臣之职责,一旦朝廷有事,是听从尚书台的指令,还是听从外朝的指令?”

天子刘洵看着纷纷反对的大臣,心中也有些伤感,要知道大司农耿寿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等众人原本都是自己的支持者和心腹,如今却因为新政的关系,开始站到了自己的反对面上,不由得感叹世事无常。

“朝中有事,自然还是以外朝为先,尚书台及六部协同处理朝政!”

天子刘洵大声说道:“在朕进一步推进新政改革之前,朝中之事便如此执行!”

大司农、富平侯张安世拱手说道:“启奏天家,我大汉朝政自由体制,即便天家威望正盛,即便天家才智卓绝,也不可任意为之!朝廷以三公为首、以九卿理政,乃是顺应民心之体制,岂可轻易变更?还望天家三思而后行!”

天子刘洵微微皱眉,自然明白大司农、富平侯张安世所说的“民心”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指的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而已!

眼下大汉的三公九卿制度,其根本性质便是为门阀士族和功勋集团代言的体制!

天子刘洵之所以要大力推进新政,便是要逐步以后世三省六部制的变种制度来取代三公九卿制度,以各种新型产业和国家政策,来打压门阀士族、扶持地~主阶层,由此来推动大汉全面发展。

天子刘洵之所以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此行事,就是因为后世门阀士族发挥的巨大能量太过骇人了,这是一股可以随时左右华夏国运的强大力量,天子刘洵必须对其进行打压,否则无法安心!

此时,天子刘洵看着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沉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大汉社稷的千秋万代,这一点,大司马和诸位爱卿应该心知肚明!”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的脸色微微一变,恭敬的闭上了嘴。

而后天子刘洵继续说道:“此番朕大力提拔尚书台的地位、增加尚书台的权柄,为的是什么?”

说到这里,天子刘洵缓缓站了起来,看着满朝文武大臣,说道:“朕今日所作的事情,是前无古人之举,朕要通过此番新政,让我大汉日益强盛。朕要让我大汉的文明打破长城的封界,推向四海万国去!所以新政的各项事业必须全面推进,不管是官职改革还是军事、财政、税赋改革,任何人都不得阻挡!”

天子刘洵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的敲打在大司农耿寿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几人的心头,一时之间众人心中即便想要反对,也不好直接开口。

这时,丞相魏相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启奏天家,臣以为此番增加尚书台的权柄,天家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让朝廷的体制更加完善。不过天家的思虑还是有些欠缺之处,例如:尚书台与外朝之间的联系,以及朝中三公九卿诸位大臣的安置等等。”

“臣以为:天家应该在增加尚书台权柄之后,继续对朝中官职不完善之处进行修改,尽快理顺尚书台与外朝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推行新政而引发朝政的不顺畅!”

众朝臣闻言都是大惊失色,万万想不到丞相魏相竟然直接变卦,转而支持天子刘洵此番新政!

大司农耿寿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廷尉路温舒也是诧异不已,三人纷纷看向丞相魏相,满脸的不可思议。

天子刘洵也是非常吃惊,不过还是将话头接了过来,说道:“丞相所言甚合朕心!朕会尽快完善新政推行的官职,不过此事也需要诸位爱卿的鼎力支持!”

此话一出,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之前的反对之声刹那间没了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