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增权尚书台

汉并天下 第二百八十一章 增权尚书台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城,渭水河畔。

天子刘洵轻车简从来到此处,观赏渭水河畔的秋意景色。

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二人在左右随行,尚书台下属的镇抚卿樊明、矿藏令马狄、兵事令史曾、政务令史高、市舶令史玄、百工令杨墨几人在十几步外跟着听宣。

“天家请看,此处秋意正浓,微风过后,渭水河面波光嶙峋,很是美妙!”

丞相魏相指着远处的河面说着,天子刘洵笑了笑,嘴上随意说了几句。

不过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都能够看得出来,天子刘洵的心中肯定有事情,今日将众人召来观景,也肯定是有旨意的。

正因为如此,众人的心中都是有些忐忑,毕竟天子刘洵的新政之策层出不穷,让人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着实有些吃不消。

这时,渭水河面上飞过一群飞鸟,只见这群飞鸟掠过河面,而后猛然冲上天际,在天空之中徘徊着,不断变换着队形,很是有趣。

天子刘洵指着天空中的鸟群,笑着对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说道:“二位爱卿看那些飞鸟,在空中自由翱翔,根据风力和风向的不同,不断变换着队形,真可谓是队无常形亦无常势啊!”

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闻言都是若有所思,二人自然明白天子刘洵以飞鸟队形暗喻朝政,此时都不敢随意接话。

接着,天子刘洵直接将话题挑明,说道:“飞鸟如此,朝政亦然!”

“朕观如今朝廷架构,乃是继承前秦之势,以三公九卿统领百官,此种制度很是高明,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明的制度,才让我大汉繁盛无比!”

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听得很是认真,二人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遗漏,因为二人明白,此时天子刘洵已经开始说重点了,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着朝中局势的发展,甚至是影响大汉后世千秋万代的演变!

“可是话又说回来,自古没有长久不变的制度,也没有万能的法度!”

说到这里,天子刘洵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看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对二人说道:“朕决意继续对朝政制度进行改革,大举增加尚书台的权柄,并且改革尚书台的构架。”

而后,天子刘洵盯着丞相魏相,说道:“朕的这番改革,肯定会导致丞相手中的权柄减少,所以今日便先向丞相说声对不住了,还请丞相体谅!”

丞相魏相根本没想到天子刘洵竟然会如此直接的说出话来,顿时有些手足无措,慌乱了一会儿,急忙拱手说道:“天家何出此言!只要是为了大汉,天家削减臣手中的权柄,臣绝无怨言,也责无旁贷!”

天子刘洵笑着说道:“朕就知道,爱卿肯定会体谅朕的苦心,如此甚好!”

一旁的尚书令丙吉犹豫了一下,拱手说道:“启奏天家,朝廷以三公分权、共同辅佐天家处理朝政,乃是高皇帝定下的祖制,如今天家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是不是有些不妥?”

天子刘洵早就预料到尚书令丙吉会站出来劝阻,毕竟丙吉也是出身于门阀士族,对于三公九卿这种对门阀士族非常有利的制度,肯定会全力维护的。

不过天子刘洵也能够确信,尚书令丙吉对于自己还是非常忠心的,也能够在效忠皇权和维护三公九卿制度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天子刘洵对着尚书令丙吉正色说道:“爱卿所言有些道理。但是朕也有言,请爱卿听之!”

“臣,洗耳恭听!”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尚书令丙吉和丞相魏相闻言顿时如遭雷击,二人不断小声重复着天子刘洵的话,心头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可是仔细一想,却又有种抓不到实质的飘忽感觉。

尚书令丙吉沉吟了许久,而后问道:“天家恕臣愚钝,天家的这三句话蕴含着大智慧,臣还需要时间体会其中的意境!只是不知天家准备如何增权尚书台?”

天子刘洵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处的河面,说道:“朕准备将尚书台下属的各司升级为部,同时调整尚书台下属各部之间的职责范围。”

说完,天子刘洵便指了指旁边已经搭建起来的大帐,此处已经被羽林铁骑将士隔离了出来,将周围百步之内的行人全部驱赶开。

“咱们已经走了许久,去里面休息一下,朕也好与诸位爱卿详细说一说增权尚书台的打算。”

“诺!”

众人跟随天子刘洵进入了大帐。

这顶大帐很大,类似于军中的中军大帐,甚至还要大一些。所以众人一同进去,丝毫不觉得拥挤。

天子刘洵坐在上首,而后对众人说起了改革朝中制度,增权尚书台的事情:“此番增权尚书台,只是改革朝政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基础的一步。朕,势在必行!”

众人闻言都是凌然,脸色都是非常的凝重。

“朕决定将尚书台下属各司改制为部……”

天子刘洵所说的部,便是参考了后世的三省六部制制定的。

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中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南北朝亦有六部,然名称因王朝而异。隋初六部名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朝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

此番改革,天子刘洵将尚书台中的政务司改为吏部,吏部分四个属司,即文选司,负责选拔官吏;验封司,负责查验官吏的功劳真伪;稽勋司,负责定夺官吏的奖赏之事;考功司,负责对官吏进行考核。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原政务令史高任吏部尚书。

改市舶司为户部,户部分四个属司,即度支司,负责户部钱粮的支取、拨付;府库司,负责户部钱粮的存储;市舶司,负责各种税赋的收取;田亩司,负责天下田亩人丁数量的统计和更新。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原市舶令史玄任户部尚书。

增设礼部,礼部分四个属司,分别是仪制司,负责朝廷庆典、接待等国事的礼仪事宜;祠祭司,负责皇家祭祀等事宜;精膳司,负责接待来访使节、番邦王室的膳食事宜;主客司,负责具体接待来访使节、番邦王室的事宜。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宗正刘德任户部尚书。

改兵事司为兵部,兵部分四个属司,分别是职方司,负责武将的升迁、选拔、考核事宜;武库司,负责汉军兵备的储存事宜;将百工司并入兵部,负责汉军兵备的研发和打造、换装事宜;武选司,负责汉军兵源的选拔、操练、抚恤等事宜。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兵事令史曾任兵部尚书。

改镇抚司为刑部,刑部分五个属司,分别是镇抚司,负责监察朝中以及各郡国大臣一切大臣不法之事,以及逮捕、质询、搜查朝中大臣之权;都民司,负责巡视天下郡国的门阀士族及地方豪强、普通百姓的不法之事,以及逮捕、质询、搜查门阀士族及地方豪强之权;审议司,负责审议镇抚、都民两司移交的所有案犯,并且最终定罪;案牍司,负责整理、储存镇抚司所有案牍、卷宗,搜集大汉所有密档,以及朝中大臣、门阀士族的秘闻、档案;典狱司,负责刑部诏狱的管理,看押朝廷要犯,负责审问以及整理卷宗事宜。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镇抚卿樊明任刑部尚书。

在矿藏司的基础上,合并一部分原百工司的人手,组建工部。

工部分四个属司,分别是营缮司,负责朝廷所有营建事宜,例如修建驰道、城池等工程;虞衡司,负责勘探天下山脉地形、河川走向,并且编纂成图册;都水司,负责疏导河流、治理水患等事宜;屯田司,负责边郡等各处屯田事宜。各司长官均为侍郎,由镇抚卿樊明任刑部尚书。

众人听完天子刘洵的一番讲解,顿时呆若木鸡。

天子刘洵此番改革,几乎将朝中大部分权柄都归属到尚书台之中,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改革,那丞相魏相手中的权柄便所剩无几了!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丞相魏相的身上,只见丞相魏相纠结了一会儿,而后便毅然决然的起身,拱手说道;“臣,奏请天家,将此份方案交于朝廷公议,以便查漏补缺、加以完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