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二百八十章 涨工资

汉并天下 第二百八十章 涨工资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番天子刘洵准备改革官员俸禄体制,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暗中调查,并且参详了后世俸禄体制,以及此前历代的俸禄体制,在综合做出判断之后,才下定的决心。

所谓俸禄,说白了就是官员的工资。在华夏战国时代之前,俸禄制度还没有出现。因为当时是贵族社会,士大夫阶层都是采取世袭制,没有后世意义上的官员。

到了周朝时期施行分封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当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都非常落后,周天子无力进行全国统一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规划,只能采取分封制。正是因为分封制的存在,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私人领地,被称为“食邑”。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具有一定的政治统治力,并且代代世袭,领土内的一切资源除进贡之外都由他们自由支配。所以,这些个诸侯或者卿大夫不存在什么薪水。这种体制,也可以被称为“世卿世禄制”。

后来到了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君主**制度开始萌芽。新兴的君主为了维护王者的权威,将原有的“世卿世禄制”逐渐发展为君主任命制。国君们根据臣下的功绩来封官授爵,根据爵位来规定臣下的薪水。最典型的就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改革家商鞅认为:“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爵位和俸禄这种物质诱惑和赏赐,才能使百姓为你拼命。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百石之官。”这表明爵位与俸禄是和砍杀敌人脑袋的数量相关联的,我们常常听说的“首级”二字,就是这么来的。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一统王朝,也是一个全面实行俸禄制的王朝。

天子刘洵还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份后世的统计:五十石之官所得俸禄为小米1712.5公斤,约可供5口之家一年口粮,而一个千石的官吏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所得俸禄已经可以满足相当富裕奢华的生活了。

天子刘洵在宣室殿搜集了不少宫中密档,记载了此时大汉帝国的俸禄体制,知道大汉立国之初的俸禄制度基本沿袭秦制,各级官员也是以轶石等级来确定的,俸禄的内容也基本承袭秦制,以粟(小米,中国古称“稷”)为主。

从孝武皇帝时期开始,官吏的俸禄开始尝试以钱币而不是以谷物的形式付给,也就是说开始尝试货币化。

据宫中秘档记载,孝昭皇帝时,谏大夫为八百石,月俸九千二百钱,光禄大夫为两千石,一万两千钱。总体来说,大汉官吏的俸禄钱数量充分体现出了高级官员、中级官员和官与吏的层次分别。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是高级官员中两千石的两倍,是中低级官员中六百石的二十倍,是低级小吏的100-600倍。很明显,低级官吏的收入与高级官员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天子刘洵对丞相魏相、尚书令丙吉提出以完全钱财为主发放俸禄的时候,二人只是考虑到发放的不便,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适应来。

所以,天子刘洵决定此番改革俸禄制度,就在当下的体制之上,参考后世唐、宋时期的俸禄体制,加以改良结合。

因为对于天子刘洵来说,唐、宋时代是华夏古代经济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俸禄体制等各项软实力也是最为巅峰的时刻。

天子刘洵便准备将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实力,与此时大汉帝国的强悍军事实力结合到一起,如此便可以推动华夏的全面上升!

根据天子刘洵这段时间通过回忆积累下来的资料,唐代的俸禄水平在中国历史上相对较高。唐代前期,俸禄制度一方面沿袭前代,另一方面有新的变化,并且建立起了体系完备、内容复杂的俸禄制度。

唐代官员的收入主要有三大类:职田(朝廷拨给官员一些田地,官员可以获得这块田地上种植的粮食)、俸钱(包括食料、杂给等钱,也成俸料钱)和赏赐。从唐代的俸禄制度来看,统治者是有明显的“高薪养~廉”思路的。此外,唐代还按照级别,批给官员数量不等的“公廨田”,交由农民耕种,田地的租金归官员们作为办公费用。唐代还实行了公务用车制度,官员的差旅福利,甚至还有退休金(在职工资的一半)。所以说,唐代的俸禄制度不仅属于厚禄制,而且非常有人性化的特点。

这些制度已经与后世的工资制度有许多的重合之处,可谓是非常超前说道制度!

而两宋俸禄制度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北宋前期。这一时期俸禄制度基本沿袭五代的旧制,官员依照品级的高低收获俸禄。由于刚刚从战乱中复苏,这一阶段普遍官俸较低。

第二阶段是宋仁宗时期,确立起以本官(相当于唐代时期的三省六部的等职事官)为主的41等禄制。

第三阶段为宋神宗元丰年间以后。这一时期官名、官署、官员职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有的合并、有的改废。随即官员的俸禄变成了以俸料为主,职田为辅。从宋高宗开始的南宋时期,基本采用这一俸禄制度。

再度熟悉这些资料之后,天子刘洵便开始逐步改良眼下的俸禄体制。

此时大汉帝国就是典型的官员收入“两极分化”。中高级官员收入非常丰厚,而低级官员,以及下层胥吏的收入不高。 “百石”级的小吏,其年收入仅仅与一般农户的年收入差不多。平均来看,官吏整体月收入只有1389钱。

因为高级官员数量较基层官吏数量非常之少。从官员职能来讲,底层胥吏的地位虽然很低,但是某种程度上讲,胥吏的权力甚至比官员还要大。他们负责管理文件档案,协助上级处理日常事务。一般而言,底层胥吏常年工作在一个地方,所以也非常熟悉复杂的政府和法律条文。

此外,胥吏还常常具体负责收取赋税和征发徭役等任务。由此可见,胥吏手中的实权是相当大的。既然基本工资不能满足生活需求,他们就要想办法谋求灰色收入,那么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剥削百姓,玩弄司法,欺上瞒下,最终导致治理混乱。

这便是眼下大汉俸禄体制中最为要命的地方,一旦朝廷的控制力变弱,那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的事情便注定会频发,到时候大汉帝国的基层便会被蚕食掉,大汉帝国这座大厦也会彻底坍塌!

于是,天子刘洵借鉴后世唐、宋时期的俸禄制度,决定仿效后世,将朝中各级官吏的俸禄数量大幅提高,并且大力缩减高级官员和基层官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重点提高基层官员的收入。

同时,天子刘洵将朝中官员的俸禄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的职俸,从最高的三公到最低的官吏,每一级都规定了确切的数额,是官员本职职务的俸禄。

第二部分是爵位俸禄,根据官员被封的爵位高低发放俸禄。

第三部分是公职俸禄,根据官员本职职责之外,实际负责的其他职务高低,进行发放俸禄。

天子刘洵将这三部分的俸禄全部进行整合,其中三分之二的数额用钱财发放,剩余的三分之一数额用粮食和绢帛发放。

同时,天子刘洵还在这份俸禄改革方案中,规定了官员的“退休金”,也就是官员辞官回乡之后,朝廷对其发放的俸禄。

这部分的俸禄,天子刘洵特意规定是按照其在职时俸禄的六成进行发放,直到该官员离世为止!

这份俸禄改革方案拟定之后,天子刘洵便交给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让二人进行完善和细化,详细的制定每一级官员的俸禄标准。

当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看到这份俸禄改革方案之后,二人都是大惊失色。

按照这份方案,朝廷需要支出的俸禄数额将会剧增,至少要比以往增加三到四成不止!

而且,朝中三公九卿等高官的俸禄其实并没有增加多少,最多就是增加了一成左右,而地方上的官员俸禄增加更多,增加最多的官职甚至增长了三成!

丞相魏相惊呼道:“天家,这份方案是不是增加太多了?”

天子刘洵却是笑着说道:“并不多!这只是开始,将来朝廷的收入还会稳步增长,朕也会不定时继续为众爱卿增加俸禄!不过,大汉律中针对贪赃枉法的条款也要做出修改,惩罚要更加严苛才行!”

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对视一眼,二人纷纷拱手称诺。

半个多月之后,丞相魏相和尚书令丙吉完善了俸禄改革方案,经过天子刘洵审阅之后,诏令天下、颁布执行!

由此,朝中官吏人心归附,朝中反对军事改革的声音几乎销声匿迹,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沉浸在“涨工资”的喜悦之中,天子刘洵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开始准备下一步的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