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一卷:执花仗剑,春风妒少年 第七十六章:曾经的戏言

如今,这座府邸中的女眷并不多,除了郑敏儿与翠烟外,府中再无主事的女眷。

按理说,郑敏儿是李峻的外甥女,完全可以替舅父打理起府中的大小事宜。

然而,郑敏儿心性温厚,又觉得自己寄居在舅父的家中,不便过于干涉府中的事。

故此,小丫鬟翠烟就成了这所宅院里最有话语权的女眷了。

府中的下人多是从坪乡带过来的,他们都认识翠烟,也知道翠烟在李峻夫妇心中的地位,自然不敢轻视这个小丫头。

也有些是在城中买来的,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为的只是一口能活命的饭食。

李家历来善待下人,李峻的府中也是如此。能有这样的好人家,这些人就更不愿违逆翠烟的吩咐了。

故此,不仅府里的人清楚,就连整个荥阳城的人都知道李府有两位姑娘。

一位是李郡守的外甥女敏儿姑娘,一位则是府中的主事丫鬟翠烟姑娘。

尤其是那个翠烟姑娘,万万不能得罪。

翠烟来至近前,分别先向李峻与鲁胜执礼后,对李峻道:“姑爷,府门上说郑督将又来了,说这次还与您的家姐,咱们李家的二娘子一同前来。”

“哦...”

李峻闻言,对翠烟笑道:“看来郑豫是变聪明了,知道我在意什么了。”

李峻略做思忖,对翠烟吩咐道:“你去回了郑豫,就说我身体不适,不便相见。”

话语停顿的数秒,李峻又道:“翠烟,你与我二姐说,二郎的两千铁骑还没准备好,暂不能见姐姐,请二姐体谅,二郎日后必会亲自登门向姐姐请罪。”

翠烟并不知道两千铁骑一事的出处,当年在场的并不是她,而是小丫鬟黛菱。

虽有不解,翠烟还是领了吩咐转身离去。

“世回,你为何不愿见郑豫呀?”

鲁胜同样不解,但他更不明白李峻为何要冷淡郑豫,冷淡自己亲姐姐的夫君。

此次就职,李峻不仅是任荥阳郡太守,更是以武威大将军一职掌控了荥阳郡的全部属军。

郑豫是荥阳军中的步军督将,领三千兵马司荥阳城的安防,正归李峻的辖制。

李峻到任后,虽没有拿下郑豫的官职,却将他空挂了起来。

郑豫所领的兵马交给了陈大河,由陈大河指派得力的手下掌管了城防治安。

郑氏在荥阳虽是大族,但远没到掌控整个荥阳的地步,也根本不可能与荥阳军对抗。

故此,郑豫也只能委屈求全,想以姻亲的关系讨好李峻。

然而,郑豫偏偏就是栽在这姻亲的关系上。

几次碰壁后,他才有所醒悟,由迁怒改成了迁就,带着自己不待见的夫人李茱来求见李峻。

见鲁胜问及此事,李峻忿恨地说道:“这郑豫不善待我家姐,也不善待敏儿,实在不配为人夫,更不配当一个父亲。”

关于何裕与郑敏儿夫妇的事情,鲁胜听说了一些,也对郑豫的做法颇有微词。故此,老人也就不加规劝了。

府门外,小丫鬟翠烟不卑不亢地向郑豫说出了拒绝的话。

继而,翠烟又望向郑豫身后的李茱。

见李茱神情失落且满脸苦意,小丫鬟上前屈膝施礼,笑着转说了李峻的话。

李峻到任以来,除了让郑敏儿见过李茱外,他从未去郑家拜访过二姐。

这让许多人对他们姐弟之间的情分起了怀疑,再加上郑豫丢了实权,更让郑家人记恨李茱,愈发地看不起李茱了。

然而,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李茱从来不信弟弟的无情。

若是小弟无情,那敏儿一家怎会脱离死地呢?又怎么会将素未谋面的外甥女护在府中衣食无忧呢,更别说将敏儿的夫婿安排在府衙中任职了。

这不是姐弟情深,又会是什么呢?

不过,李茱还是希望弟弟能为她撑一下腰。

因为在郑家受气的已不仅是她一人,就连小女儿郑灵芸也受到了牵连。

初听翠烟口中的话,李茱满心失落,脸上尽显难意。

然而,当她听到两千铁骑时,嘴角露出了苦涩的笑,眼眶也红了起来。

李茱明白了弟弟的心意,尊敬不是施舍来的,也不是李峻到郑家去几次,她就能重拾往日的主母之威。

小弟是在等一个机会,也可能是在创造一个机会。

在某一时刻,小弟会让郑家人知道只有她李茱才能救郑家,只有依靠她李茱才能让郑家的利益得存。

想到此处,李茱从怀中掏出一支金簪递给翠烟,说道:“翠烟姑娘,多谢你了。烦劳你告诉二郎,就说姐姐知道了。”

翠烟慌乱将李茱的手推了回去,屈膝道:“这可使不得,您是郑夫人,更是咱们李家的二娘子。翠烟只是一个婢子,怎敢收您的东西。要是被我家姑娘知晓了,婢子是要受罚的。”

翠烟的一句“李家的二娘子”,终于让李茱强忍的泪水流了下来。

原本,李茱在荥阳没有娘家人,无论受了怎样的气,她都要忍着,也无处可诉。

即便是郑敏儿已然到了生死边缘,她这个做母亲的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可眼下,李茱在荥阳城中有了娘家人,而且还是最有权势的娘家人。

那日,统领数万荥阳军,威风八面的郭诵送敏儿见她时,跪地喊的一声姨母,让整个郑府都震惊不已。

有了这样的娘家人,她要担心什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回去的路上,一直都耿耿于怀的郑豫阴沉着脸。

沉默了半晌,他问向李茱:“适才,那个丫鬟说的两千铁骑是怎么回事呀?”

“呵呵...”李茱淡笑了一声,随口应道:“没什么,不过是我们姐弟间的一句戏言。”

说完,李茱不再开口,将头望向了车外。

岳山,位于荥阳城北,大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南岸,属黄土丘陵地貌。

原本,早期的大河并不经过荥阳,在岁月的变迁中,大河经过多次改道,才从荥阳城东北的岳山脚下流向大海。

大河之水从黄土高原汹涌而来,原本湍急的水势,因地貌的改变而在岳山处形成了分界。急促的水流变为平缓,河面也开阔了许多。

正是有了河水的风平浪静,岳山脚下成为了修建渡口的天然之所,也便有了如今的玉门渡。

玉门渡毗邻虎牢关,一关一渡相辅相成,既是安定时期商贸枢纽,也是战乱纷起时的军事要冲。

当下,虽说朝局动荡不宁,各地也是战乱频发,但司州境内并没有起什么大的兵祸,荥阳郡也因此显得较为安稳。

此刻,作为水运中枢的玉门渡口依旧是人来车往,热闹繁忙。

河面上一艘艘船依次排列,或是等待靠岸装卸,或是准备扬帆远行。

更有那满载货物的船只刚刚抵达,正鼓起风帆,穿梭在水面开阔却拥挤不堪的河道中,想要早些寻个靠岸的机会。

码头上也是热闹至极,大量的货物正沿岸堆放,等待着搬装上船或是车马运走。

由此,也让码头边顺着河流衍生出一条长达数里的集市。

玲琅满目的各式商品都售卖于集市里,游逛于其中的人群更是川流不息,摩肩接踵。

如此繁忙的景象,后世曾有人在诗中如此描述:“横绝浊流争蚁渡,平看晚照摇金波。”

码头处,在众多运送货物的车马中,有十几辆大车较为显眼。

这些大车的车辕处都竖着一面三角旗,旗面上均写着“司盐”二字。

麻袋堆成小山的大车由官家打扮的人押送,在渡口税银收取处也未做停留,一辆辆马车径直地通过了关卡。

不远处,正在察看渡口的裴松明望见了出关卡的运盐车队。看着每辆车上堆满的货袋,他暗自估算了一下重量,脸上露出了冷冷的笑。

如今,裴松明在功曹李钊的手下做事,主要负责荥阳郡的商贸平准与稅赋的征收。

平准制是李峻到任荥阳后新增的一项经济措施,旨在通过官府收售物资,用以调节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

通过低买平卖的操作,即可稳定市场的物资价格,又能增加官府的银钱收入,同时也会让囤积居奇,贱收贵卖的投机商贾有所忌惮。

这一措施并非是李峻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汉武帝时的桑弘羊更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以往,裴松明在平春县衙中做过县吏,他对于衙门中的事很熟悉,办起如今的差事也是得心应手。

另外,裴家是几代的商贾之家,出身于裴家的裴松明多少也受到过熏染。只要用起心来,他对商贸买卖上的事也毫不陌生。

又巡看了一会儿,裴松明返身回到了马车上,向着车夫吩咐道:“去郡守的府邸。”

车夫常跟着裴松明,知晓裴西曹与李郡守的私下关系。点头应诺后,车夫扬鞭催马向城门处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