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三章:莫名其妙的遭遇

铜驼烟雨 第三章:莫名其妙的遭遇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七月的天是多变的,一阵急雨来的突然,走的也是匆忙。短暂的清凉后,又是艳阳高照地热了起来。

醒来已经有段时间了,李峻觉得自己的思绪还是有些混乱,甚至不敢相信所见所闻的真实性。

若说这是死后的世界,那这个世界倒也真是按国籍分配了。若说这里只是个虚幻或是梦境,却也不该如此真实。

李峻,字世回,是他在这个世界的名字。

记忆中可以搜寻到,别人也是这样唤他,他也就认下了。

不过,有时别人唤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依旧会有短暂的迟钝,随后才会向对方报以歉意的微笑。

无论真假,即便是以另一副身体而存在,他也已经在这里了,太多的怀疑更加无济于事。

李峻就是自己,他就是李峻,这是必须要认可的事实。

身处的时空变了,身处的世界变了,身边的人也变了。一切都变得极其陌生,却又能从记忆中找到熟悉感。

这种状况下,李峻习惯性地保持了沉默,这是他自己的习惯。

每当身处于无法掌控的环境时,他都习惯于沉默观察,并在不动声色下融入其中。

他曾经如此,现在也是这样,应该也只能这样。

胸口与背部的伤还未痊愈,再加上对这个世界的不熟识,李峻在选择沉默观察的同时,多数时间都将自己留在了房中。

他需要时间去整理脑中的记忆碎片,也需要在悄然中探究这个世界的真伪。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这句话出自于英国哲学家培根。

李峻对此深表赞同,也不由地想起了他最爱吃的培根芝士卷。

培根芝士卷是妄想了,李峻倒是在养伤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楷书不难认,古文也不难懂,对于曾经是高学历的李峻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

李峻从字里行间中了解了这个世界,也了解了自己所处的境况。虽然有些地方与他所知晓的史籍有出处,但还是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脉络。

李峻知晓这个世界,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醒来前,他应该死在那片雨林中。

醒来后,他却活在了这个古老的世界,活在了一副陌生且年轻的身体里。

在这里,他能做什么呢?

若就所知晓的历史进程而言,李峻觉得自己可以做个先知,甚至创立个什么教派当个骗子也行。

然而,历史的记录总会有些偏差与不全。

曾经学习和知晓的历史知识,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或许有用,又或许会偏离得很远。

更何况,就算是先知先觉,在这个古老的大时代中,谁会相信他?又有几个人会在乎他的一言一行呢?

的确,短暂的迷茫是让李峻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很快纠正了自我分歧。

虽然不知道得了谁的眷顾,让他有了重生的机会,李峻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庆幸。

生命可贵,既然有了,就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李峻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李府中的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

每个人都觉得,重伤后的少庄主似乎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少庄主以往很喜欢舞刀弄枪,但醒来后没有碰过一次兵刃。

少庄主以往喜欢侃侃而谈,雄心壮志。但现在却变得少言寡语,即便是偶尔交谈几句,他也多是以微笑相应。

这也仅仅是些外在的表现,让众人觉得真正改变的是少庄主的神情。

曾经,少庄主的眼神是那样的凌厉霸气,有着一股傲视天地的神采。

而如今,这种眼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超于年纪的沉稳与从容。

对于儿子的变化,李云氏也看在眼中。但即便是有些心念,她也没觉得有何不妥。

儿子能够死里逃生,就已经是最大的福报了,就算是因伤变了些习性,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何况,现在的峻儿不正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与过去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相比,李云氏更希望儿子能够永远如此,永远地这样下去。如此,她这个当母亲的才能安心。

站在庭院一侧的过廊中,李云氏望着对面的屋内,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房间内,李峻正在擦拭窗前书案的桌面,又顺手将床边沿角也擦了擦,最后将布巾在水盆中洗了洗,挂在了架子上。

做完这些,李峻回到书案前,研好磨汁,提笔在纸上练起字来。

“耹儿,你看看,峻儿真的是变了。”

看着儿子所做的这些,李云氏舒心地笑着,口中的话也多了起来。

“以前他哪里会做这些事情?又哪里会一个人独处习字?若按以往,他早就领着一大帮人舞刀弄枪去了。”

李耹的年岁要大于弟弟许多,她素日里就便疼爱这个弟弟,这次变故让她匆忙赶回娘家,并多住了些时日。

“这多好呀!娘,您不是一直希望二郎能如此吗?如此,您也不用整日地担心他了。”

李耹也觉察到弟弟的改变,并为之欣喜。想到以后若是都能如此,自己的儿子也能安分些。

李耹笑着说道:“这几日,诵儿也与女儿说,说他这个小舅舅有些不像将军,竟然病成个士子了。”

李云氏闻言,笑道:“士子有什么不好?诵儿那个小猴崽子还整天地喊打喊杀,你也不知道管教管教。”

“哎呀,母亲,这您可冤枉女儿了。郭诵的那身本事还不是二郎教的,您做外祖母的不是也没管吗?”

说着,李耹撒娇般轻摇了一下李云氏的手,将身子贴在了母亲的胳膊上。

不管多大,在母亲的身前,李耹觉得自己永远都是个孩子。

“那年二郎带着诵儿去雍州,两个小小年纪的人跟着人家大王爷去平叛,女儿都要吓死了,整日里心悸得不行。”

李耹说着,轻抚了一下前胸,笑道:“没人能管得住诵儿,就这个小舅舅能治得了他。”

李云氏亦是点头道:“说的也是,打小诵儿就跟在二郎的身边,什么都听他的。”

“唉...”

说到这里,李云氏心生感慨,不由地长叹了一声。

“什么督护将军,什么侯爵尊位,我看现在这样就好。反正家里也有些产业,更不愁那衣食,一家人都能平平安安的才是最好。”

李云氏并非是寻常的村妇,显贵的日子她也是经历过,可到头来又怎么样呢?她不想小儿子也走上那条路。

“说什么大丈夫建功立业,扬名于世,如今这世道就算得了功名,又能怎么样?若不是如此,你父亲与大郎也不至于身死战乱。”

说到此处,母女二人都深感心伤,眼中也都不由地泛起了水花。

就在两母女伤心落泪时,对面的房门开启,一身宽袖青衫的李峻走了出来。

其实,两母女刚到过廊时,李峻就已经看到了她们,而她们也是李峻醒来后见面次数最多的人。

母亲与姐姐,这是她们的身份。

李峻觉得,既然自己承认了这个世界,那这个世界所附带的一切就该理所应当地承认,诚如眼前的母亲与长姐。

站在母女二人的面前,李峻躬身执礼道:“不知母亲,长姐何时到来?世回给母亲见礼,给长姐见礼。”

李峻的动作做得娴熟,问候也说得自然。自醒来后,他在诸多方面都下了不小的功夫。

不过,这并非是李峻的表面功夫,在他的内心也同样尊重着眼前的母女二人。

因为,李峻在卧床养伤时,眼见且感受了这对母女的情真意切。

固然,李峻也清楚,这份情意对的是这个身体的原主。

但如今他成为了这个人,也就得了人家的母子、姐弟之情。这份情意是真的,自己也应该用真心来回应。

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人,那就应该将她们看作家人,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看着前来见礼的儿子,李云氏慈爱地笑着。李耹则上前一步,轻抻着弟弟长衫上的一处褶皱。

“二郎,你也别总留在屋中,要多出去走走,这样对更有利于身子的恢复。”

李耹是长姐,又极是疼爱弟弟,说话做事总有着长姐的姿态。

“另外,有些事情让下人做就行了,你这身子刚好些,别再累坏了。”

李耹抻完了褶皱,又将李峻腰间的束带正了正,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李峻一直都恭敬地站立,目光温和且带着笑意。本就俊朗的面容,更显出了几分儒雅之气。

这时,一滴残留在廊檐处的雨珠落了下来,在李峻的肩头处湿了一个圆点,李云氏抬手抚了抚那湿处。

“峻儿,你长姐说的对。虽然娘不希望你像以前那样痴迷军伍,但也别闷了自己。”

李云氏说着话,握起儿子的手,放在了自己的掌心上,继续道:“你长姐在家中住的时日不短,今日便要回去了,你去送送她吧。”

对于儿子的突然改变,李云氏多少还是有几分担心。

若能断了军伍的执念固然是好,但要是就此闲出个心病来,这也是做母亲的李云氏不想看到的。

在坪乡,李家与郭家相距并不太远,但因两家分住于东西两端,来往之间也需要大半日的行程。

坪乡地势平缓,道路并不难行。

然而,因为近几年的年景不好,多地都出现了大灾与民变,从而导致流民增加,盗匪猖獗。以防意外,大户人家出门都要有家丁护行。

故此,李云氏让李峻送李耹回家,也正是出于这一层的考虑。

午后,李耹拜别了母亲,在一众人的跟随下离开了李家庄。

李峻与李耹的长子郭诵骑行在最前端,李耹所乘坐的马车在后,十几名身强体壮的家丁则随行在马车周围。

这段时间,李峻感觉自己的身体恢复得不错,除了得到及时得医治外,与这副身子原本的好底子也不无关系。

另外,李峻发现自己适应这个世界的事物也是极快。

例如骑马,原本他以为需要学些时间。

但练习了几次后,他发觉自己的身体会自然地去驾驭马匹,并在突发的状况下做出本能的反应。

若是全部归结于本能吧,李峻觉得也不尽然。或许应该算是一种记忆,一种身体长期训练后的机体记忆。

并骑前行间,郭诵不时地转头打量着李峻。

郭诵是李耹的长子,也就是李峻的亲外甥。虽然两人年纪相仿,但这辈分却是真实不假。

对于李峻,郭诵并不是晚辈对于长辈的尊敬,而是发自内心的崇敬。这份崇敬让他愿意跟在李峻的身旁,愿意为李峻做任何事情。

李峻的改变,郭诵也有所注意。

但他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小舅舅伤到了脑子,改了一些习性。而这点小小的改变,并不能动摇李峻在他心中的分量。

见郭诵不住地打量自己,李峻觉得好笑,瞥目问道:“郭诵,你这次也回去吗?还是继续赖在我家?”

近段时间,李峻脑中的记忆碎片又聚合了许多。有的更为清晰,有的则依旧是模糊不明,断断续续。

对于郭诵,他倒是有着清楚的记忆。这份记忆可以追溯到幼年,也可以延续到现在。

这个少年人始终跟随在李峻的身边,固然那时的李峻并非是他,但这并不妨碍当下的李峻信任郭诵。

信任可以说成是一种依赖,是最为珍贵也是不可复得的依赖,一次的失去将会永远失去。

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即便是有着血亲的家人,在某些利益的驱使下都会背叛彼此,又何况是毫无亲情的外人。

因此,真正值得信任的人少之又少。

在这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李峻是孤独的,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如此一来,李峻觉得自己与郭诵的关系应该要近些,说话也就自然随意了许多。

“哎,李二郎,什么叫赖在你家?那是我外祖母家,我怎么就不能住了?”

郭诵虽然比李峻矮了一辈,但年纪却是相差无几。若是有人处,他也是尊称李峻。但在私下里,两人的称呼却是很随意。

“真是愈发地没有规矩了,你怎么如此和舅舅说话呢?”

李耹挑起车帘,沉着脸呵斥了儿子。

郭诵见母亲动怒,赶忙陪了一个笑脸,吐了一下舌头,口中回道:“孩儿知错了。”

随后,他转头撇嘴对李峻道:“郭诵失礼了,请舅舅见谅。”

“嗯,小孩子要有礼数,下次注意。”

李峻故作老成地教导着,脸上满是戏谑的笑。随后,他将目光望向了远处。

近来,因为雨水的增多,不远处的秀水水面加宽了不少,几艘商船正在河水中随波而行。

河对岸,姑射山上已是一片浓绿,雄壮的山体倒映在起伏的水浪中,时而清晰,时而散乱。

坪乡三面环山,一面抱水。

依山傍水的好地势让这里多出良田,每年庄子里的谷物收成都是自用有余,多有富盈。

近两年,由于青、徐、雍,秦四州大旱,导致田中谷粒绝收,饥民无数,粮食的价格也随之飞涨。

因此,除了一定的存储外,各家庄子都会将大部分的粮食经秀水,再转入汾河卖向他处。

另外,自古潞州善丝织。

平阳与潞州相近,此处的山林间又多桑树,各大庄子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家的桑蚕养殖,这其中又以李家庄的规模最盛。

李家不仅蚕茧的产出大,而且庄子里还有生丝与坯绸的加工作坊。因此,每年都会有客商前来采购。

所有的这些商物运输都离不开秀水,河水中的商船也从未中断过。

当众人行至一岔路口时,李峻望向前方远处的码头。码头处似乎有些人与马匹刚下渡船,显得有些杂乱。

李峻通过脑中的记忆得知,过了码头再行一段路,就应该到郭家坞了。

“码头那儿不少人呀!”

“是呀,那些骑马的像是平阳军的人。”

李峻与身侧的郭诵闲聊着,并转头回望了一眼后面跟着的人,将手中的马缰随意地轻晃了一下,径直向前过了岔路。

前方,一队兵骑相向而来,对方的马速极快,不大功夫便与李峻等人相会。

在兵骑未近之前,李峻就已经让后面的马车与家丁尽量地靠边一些,多让了道路。

但那队兵骑行进的极其霸道,十几匹战马占了大半条路。待到彼此靠近时,有的战马竟差点儿踢到停在路边的人。

李峻用衣袖扇了扇眼前飞起的烟尘,转头望了一眼交错而过的兵骑,吩咐了一声后,准备继续前行。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本已错身而过的兵骑却突然转身折返,并列队挡在了面前。

“东明亭侯,别来无恙呀?本将听说你伤了脑子,不知道好了没有?”

说话的是一名武将,语气轻慢,眼神中尽是不屑之意,却也透了三分警惕。

李峻抬眼望着说话的武将,脑中搜索了半天也没有找出答案。

因此,他搞不清这个身材中等,体型臃肿的人是谁。

李峻转头望向郭诵,希望郭诵能给个提示,却发现郭诵正满眼怒意地盯着武将,并没有注意到他探询的目光。

武将见李峻的眼中带着迷惑的神色,不似作假,讥笑道:“李世回,你真不认得本督护了?”

说着话,他转头对身侧一人笑道:“看来传闻还真是不假,这李世回真成个傻子了。”

李峻依旧没有答话,只是眼中的迷惑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的淡漠。

突然,李峻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地烦。

这种烦也并非是完全因为眼前的这个人,而是他觉得在这个世界里,自己根本不清楚这副身体到底有多少仇家?

如果有完整的记忆还好,可如今这记忆还是如同碎片一般杂乱,若是日后遇上不该遇的人,身陷险境都不自知啊!

就如眼前这个一身横肉,满脸杂须的人,自己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不过,从言语上来看,应该不是什么故友,还应该是有仇怨的。

烦心的问题就在这,这怨到底有多大?李峻不知道。究竟是谁得罪了谁?李峻也不知道。

现在,自己应该只是个有爵位的人,却也是个微不足道的人。对方应该是个官,似乎还是个领兵的将军。

民不与官斗是常识,更何况是在这个世界,更谈不上什么法制与人权了。

在实力相差悬殊情况下,在无法做到知己知彼的局面中,李峻依旧习惯性地保持了沉默。

然而,他的右手却无意识地放在了马鞍处的长刀上,将其提在了手中。

自称督护的武将见李峻提刀在手,心下一惊,左手猛地一拉马缰,使身下的战马向后退了一步。

随后,他抽出腰间的佩刀横在了身前,跟随在他身后的军卒也即刻亮出了兵刃。

见对方亮出了兵刃,郭诵与护在马车周围的家丁也毫不示弱地抽出了兵器,彼此对峙了起来。

时局混乱,匪患难绝,当下的大户人家都建有自己的部曲用于保家安宅。

这些武力不仅能对付抢匪,就是在官兵面前也不惧一战。

李峻望着对方,继而又转头看了看身后的众人,目光最后落在了手中的长刀上。

他皱了一下眉头,将长刀挂回了鞍佩,重新抬头望向了那名武将。

武将看着李峻的动作,有些不明就里。但按照以往的经验,他依旧保持着警惕,短刀也仍然横在胸前。

如此状况下,气氛竟一时僵在了这里。

这时,马车车帘卷起,一名丫鬟扶着李耹从中走了下来。

下车后,李耹径直上前,挡在了李峻的马头前。

李耹先是冲着身前的一人高声喝问道:“裴松明,裴县吏,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随后,她又向横刀的武将问道:“这位将军,民女郭李氏与将军只是过路之人,并未冒犯将军,不知将军为何要拦住民女的去路?”

李耹的话不卑不亢,言语中的气势也绝非是寻常民妇所具有的。

见一名妇人立在自己的马前,武将盯着妇人身后的李峻,侧身问道:“裴松明,她是何人?”

裴松明,坪乡裴家庄裴城远的二公子,在平春县任县吏一职。

同在坪乡,裴松明知晓李家的根底,同样也知道眼前这妇人夫家的背景。

要说这李家有些资源,却是比不上坪乡郭家。

郭家世代居于平阳郡,家族不仅财力不凡,族里更是有人在朝中肩负要职。

以郭家之势,就连当今的平阳郡守也不愿轻易招惹,更不会无故施以责难。

因此,裴松明先是向武将低声说道:“督护,这个妇人是郭然的夫人,现坪乡郭家的主母。”

继而,他又翻身下马,来到李耹的身前拱手施礼道:“郭夫人,李家长姐,松明给您见礼了。”

李耹略一还礼,望着裴松明问道:“松明,李裴两家世代交好,你我家人也是甚是熟络,今日之事不知为何呀?”

裴松明脸上略微见红,轻咳了一声做以掩饰。

“这位将军乃是平阳郡吴畿吴督护。”

裴氏明侧身向李耹介绍,脸上有了几分尴尬之色。

“我与督护大人路过此地巧遇二郎,原本大家都是旧相识,便想打个招呼。没想到二郎病的竟不识得我们了,全然是个误会。”

说完,他又返身回到吴畿的马前,轻声说道:“督护,您不是要到卑职家有要事相商吗?那就别再这儿耽搁了。”

对于坪乡几家大户的根基,名叫吴畿的武将也是知晓,并不愿就此交恶。

因此,吴畿冷哼了一声,将手中的佩刀入鞘,拨转马头奔向适才前行的道路。

“真是个傻子,竟让一个妇人出头,孬种。”

马蹄声过后,一阵谩骂声由远而近地传来。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插曲,但着实让李峻感觉有些突然,他没想到这么快就会遇到旧怨。

李峻听郭诵提起过这个吴畿,说这个人抢了李峻原本的官职。

当时,李峻听到这种事情,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抢了也就抢了,如今反正也与自己无关,他甚至都不清楚督护是个什么职位。

可现在看来,这个叫吴畿的人不仅抢了官职,似乎对原本的自己还有着很深的宿怨,也可以说是一种憎恨,这让李峻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了。

另外,李峻对刚才自己提刀的动作也感到有些意外。

这一动作是他多年的军事素养所致?还是这个身体原本就有的霸凌之风?

一时间,李峻也是难以分辨。

既然是个插曲,李峻自然不会过于放在心上。

在这世界上,要走的路还很长,遇到的事也会更多,凡事都要计较下去,人也就不用活了。

但李峻又觉得,人自然是有活着的权利,可在这个世界里想要真正的活着则需要实力。

这里并没有什么安居乐业,有的只是实力间的对抗。

念头也只是一瞬。

下一秒,李峻翻身下马,将李耹扶回车中,歉意地说道:“长姐,是二郎让长姐受惊了,多谢长姐的爱护。”

那句孬种,李峻并不在意那句孬种。

骂一句话能不能杀人呢?或许是能,但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真想杀了那名武将,李峻确信自己能在短时间内杀死他,可接下来呢?

如何摆脱麻烦?他没想好,至于为什么要杀他?李峻更是想不出。

这份侮辱在李峻看来就是一股无关紧要的臭气,他不会因此便要杀人。

不过,李耹的做法,倒是让李峻觉得有了家人的味道。

那是一种偏袒与护短,就像小时候姐姐为他出头,教训那些欺负他的孩子。

这让李峻有了几分家的感觉,也便更愿意亲近这些家人了。

坐于车内的李耹没有说话,只是探身疼爱地摸了一下李峻的脸,然后笑着坐了回去。

有那么一瞬间,李耹突然觉得眼前的弟弟有些陌生,陌生的不似从前。

弟弟身上的凌厉之气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沉稳,那种沉稳中似乎又有着不同以往的果敢。

然而,这种感觉也只是一念而过。李耹知道二郎就是她的弟弟,只不过有些不同罢了。

作家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