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铜驼烟雨 > 第二百八十一章:命丧塘坳口

铜驼烟雨 第二百八十一章:命丧塘坳口

作者:过往不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2: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下,各方势力的骑兵数量都不多,也只是偏远的游牧之地才会拥有相当数量的马匹,即便是横扫中原的汉**,也并没有大量的马匹以供征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好多地方并不盛产马匹,而且组建一支骑兵所花费的财力也是大得惊人,并非是人人都能养得起军骑。

川蜀之地虽也产马,却并非在川蜀腹地,而是在西南凉山一带,临近宁州,大成国对那里并没有完全掌控。

如此一来,这让大成国在马匹的获取上多有受限,再加上自身财力的不足,大军中虽也有骑兵,但数量却是不多。

故此,大成军在骑兵数量都有限的情况下,就更不会配置尤为耗费银钱的重骑军了。

武威重骑军的出现,让正在策马前冲的景焘大为吃惊。

猛然间,他有种想要拨转马头逃走的念头,也便勒紧了手中的马缰,身下的战马扬起前蹄急踏,以求卸掉未尽的冲势。

就在此时,校尉魏融已然率领一千重骑军向前冲了起来。

重骑军的马速虽没有轻骑军那般飞驰电掣,但本身所具有的威压之势也如惊涛骇浪一般,直逼向景焘以及跟随他一同而来的八百军骑。

终于,千柄长槊挑翻了大成军的震惊,厚重的盔甲也为每一名重骑军卒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在如潮般的大成军中竟然杀得如入无人之地。

然而,这仅仅是杀戮的一个开始。

当重骑军挡下了景焘的前冲之势后,商望所领的一千轻骑军也从临溪口处杀了过来,直接掀翻了景焘军的后阵,将原本靠后的大成军赶向了前方,导致景焘所领的兵马全部拥挤在了坝地之上。

于此同时,李瑰率领余下的步战军也冲杀了过来,更有大量武陵蛮的青壮男子也从两侧的山体中奔出,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杀进了混乱的大成军中。

冷兵器作战便是如此,即便有再多的神机妙算,最终还是要靠一刀一枪来杀死对手。武威军中的确是有了青铜炮,也研制了天雷弹,可这些大杀器在制造上并非易事,不可能如刀枪般随手可得。

因此,除了在重要的城池与关隘处提供热武器外,眼下的武威军还是同以往一样,依旧需要靠将士们的浴血拼杀来取得最终的胜利。

进入平茶洞时,景焘之所以会充满信心,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然而,此刻的他却发觉这一优势并不存在,自己反倒在兵力上成为了弱势,甚至是强弱之态相差悬殊。

武陵蛮人的战力虽比不上武威步战军,但五六千的青壮不仅仅是步战军的辅助,悍勇的拼杀也让他们成为了迎敌的主力,使得大成军节节败退,却也没有任何的后退之路,只能聚集在了一起。

此刻,在武威重骑军的冲击下,再加上轻骑军的策应,大成军无法组成有效的军阵做以抵抗,他们只能是数千人聚在一起,试图用身体抵挡住武威军与五陵蛮青壮的冲杀。

可是,不等他们聚集更多人,魏融所领的重骑军便会将他们冲散,商望所领的轻骑军则会将他们再次分割,而剩下的便是步战与青壮们围而歼之。

如此一来,大成军在短时间内伤亡过半,已经没有继续抵抗的能力。

逃,必须要逃出平茶洞,这是景焘心中唯一的想法。

退路已经被堵死了,若是想要逃出去,那就要向前冲,冲出塘坳口,向东北方向奔至火石岭,与那里的翊军将军李璜汇合。

因此,右军校尉景焘再也无法顾及其他被围杀的军卒,带领不足两千人的兵力拼死向前冲杀,企图能冲出塘坳口。

塘坳口,顾名思义,自然是邻水的低洼处,偏偏这水塘却是不小,独留了一条狭窄的山路可通行。

然而,就是这条仅供三人并肩而行的山路上,此刻却堆放了大量的山石堵住了路口,更有千余名武陵蛮的男子守在一侧的山林中,皆将手中的弓弩对准了仓惶逃来的大成军。

如蝗的箭雨中,一支弩箭射中了景焘的左肩头,强劲的冲力让他的身子后仰,翻落马下,却也是避免了落得乱箭穿身的下场。

然而,他周围的许多军卒则没有这般幸运,纷纷被箭矢射中倒在了拥挤的山路上,不少人更是为了躲避箭矢被迫地跳入一侧的深水潭中,试图游到对岸逃出生天。

无路可退,躲在马匹尸体旁的景焘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死地,不会泅水的他没有胆量跳入那幽绿的潭水中,因为那无疑也是在自寻死路。

然而,不等景焘做出最后的选择,李瑰已然带着部分的轻骑军与步战军追了上来,将景焘及其余下的残部堵在了山路中。

轻骑军的双刃硬木枪肆无忌惮地向前刺杀着,步战军的斩风刀则如同劈柴般一次次地挥起落下,而一侧山林中的武陵蛮青壮也冲杀了下来,用手中利刃掠夺着山路上大成军的性命。

很快,整条山路上只剩下死马旁的景焘,以及在他周围几十名全身是伤的军卒。

死亡可以是瞬间的事,面对死亡则是一件极度恐惧的事情。

此刻,不仅是景焘的身子在颤抖,那几十名已经放弃抵抗的军卒更是在瑟瑟发抖,他们都在幻想一种可能,希望能成为战俘,让自己得到卑微的存活。

但是,武威军中从没有杀俘不详一说,李瑰也没有留下景焘性命的想法。因此,武威军的刀锋未停,李瑰的手中也便多了一颗人头,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一个昼夜后,平茶洞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由于双方兵力胶着的原因,景焘军的失利并没有得到其他大成军的增援,再加上李瑰对这场伏击的准备充分,厮杀更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接近七千的大成军卒就这样消失在了平茶洞,未给梁州的整体战事掀起半点的波澜。

冬日,夜微阑。

平茶洞的男人们清理着坝地上的尸骸与兵刃,女人们则照料着受伤的家人,又或是陷入深深地哀痛中。

无论胜与败,总是要有人死去。

自己的亲人,那些躺在血泊中的敌人,不管是谁,都曾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而此刻成为了尸体,也将成为深埋地下的累累白骨。

因此,大战之后的平茶洞没有取胜的喜悦,只有身心的疲惫,也只有心中那默默地承受,承受这个乱世所带来的一切苦难。

“樊叔,我明日清晨就会领兵离开。”

月光下,李瑰将擦拭干净的斩风刀放在身侧,拿起一块焦饼塞到口中,大嚼了起来。

不等樊凛说话,竹桌旁的一名少女端起一碗茶饭递到李瑰的身前,轻声道:“李瑰哥哥,你喝点汤水,别噎到了。”

李瑰的口中塞满了焦饼,无法应答,只好点着头接过了大陶碗。

少女名唤慧娘,正值二八芳龄,是樊凛的女儿。

望着女儿的带有羞涩的神情,樊凛先是一怔,随后在心中暗叹了一声,不由地闷闷地摇了一下头。

“嗯?樊叔,你还有什么事情吗?”举碗喝着茶饭的李瑰看到了这一幕,不禁疑惑地问道。

“啊?没有,我哪里还有什么事情呀?”樊凛赶忙摆了摆手,问道:“小李将军,你明日是要到聂脊山还是火石岭呀?”

因为武威军的兵力就分散在宣汉县的境内,李瑰也曾对樊凛说过其他两队兵马的大致分布,所以樊凛知晓一些内情。

李瑰放下手中的大陶碗,朝坐于对面的慧娘笑了笑,回道:“我明日要到聂脊山那边,我对那里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秦力的应对到底怎么样了?”

秦力原是武威步战军中的一名军校,之前跟随李峻在荆州参与了攻取江陵城的战事,返回梁州后便在王瑚的军中担任都尉一职。

此次迎敌,李瑰退守平茶洞,秦力领一队兵马去了聂脊山,王瑚则领兵去了火石岭。

聂脊山在宣汉县北,是出宣汉县至汉中郡的最后防线,王瑚命秦力退守在那里,也是将最稳妥之地留给了秦力。

然而,聂脊山纵横近百里,又临近宕渠水,李瑰怕秦力有所疏忽放走了尾随而至的大成军,那将会给汉中郡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才想要前去相助。

“李瑰哥哥,你还会回来吗?还是打完仗后直接回涪陵郡?”樊慧娘轻声地问了一句,随后赶忙低下了头。

李瑰不解其意,笑着回道:“这个就说不准了,那还要看大将军如何安排了,再说这场战事也并非一两日就能了结的,我应该还会路过平茶洞的,还会来喝你煮的茶饭。”

虽然李瑰不清楚樊慧娘为何会有此一问,但作为父亲的樊凛却懂得女儿的心思。

孩子大了,也有了心上人,可这心上人却是有家室的人。

樊凛不介意让女儿成为李瑰的妾室,他也算了解李瑰的人品,小李将军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女儿跟了他也不会遭受责难。

然而,一切的问题并不在此,他知道李瑰的正妻是武威大将军李峻的亲外甥女,人家会接受慧娘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让樊凛想想都觉得头大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