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42节 弭兵会盟(5)

成果即大家向神灵盟誓的内容,很实在很具体,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各国间停止战争,一切国际争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

第二,全世界的诸侯国都尊晋国、楚国为共同的江湖盟主。

第三,确定保护费缴纳。在交保护费问题上,矛盾其实是很多的,经多轮谈判,最终定下的决议是这样的:晋国的附庸国也要朝贡楚国,同样,楚国的附庸国要朝贡晋国。但是齐国人不干,他们本就是泱泱大国,从来不交什么保护费,齐桓公时代只收人家的保护费。而且,齐国确实是东方一强国,所以,齐国人通过据理力争,免除了这项义务。

那秦国这个西方大国呢?秦国没有参加会议,但秦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国必须要为秦国说几句话。最终定下来,秦国的地位与齐国一样,免除保护费上交义务。

齐国另外还争取到了一项特权,那就是虽然邾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但邾国是齐国的附庸国,所以,邾国只需要上交保护费给齐国就是,不需要给楚晋两国。

宋国人作为东道主,自然有一定的优势,于是,宋国人也争取到了自己的利益,宋国的附庸国滕国,只需要对宋国负责,不需要另外再出保护费给晋国和楚国。

至于其他的诸侯,从此后保费费翻倍。与会14国中,齐国作为晋的盟国,与楚国实力相当,朝拜晋国而不朝拜楚国;邾国为齐国的附庸,滕国为宋国的附庸,不参与盟会。秦国,作为独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国的盟国,不朝拜晋国。

第四,谁敢破坏盟约,全世界各诸侯联合起来共同讨伐。

核心内容就这四点,除第一点外,其余三点实在是太实在的,尤其是对晋国和楚国来讲。这意味着,各诸侯国原本只要缴纳一份保护费,现在得缴纳两份了。但大家似乎愿意接受,因为花点钱消除兵祸,还是挺划算的。

晋国和楚国都很满意,因为晋国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而楚国终于得到了中原各诸侯的承认:与晋国平起平坐,共同成为中原盟主,享受到了各诸侯国的岁贡。

就这样,世界被划分成了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楚国和晋国,同为盟主,享受着各诸侯国的进贡。第二世界,秦国和齐国,不需要缴纳保护费,只享受自己附庸国的纳贡。第三世界,卫、郑、宋、曹、陈、蔡等国,既要向楚国纳贡,同时也要向晋国纳贡。第四世界,那便是各诸侯国自己的附庸国,继续向自己的宗主国纳贡。

核心内容谈成了,正式签约吧。会议最后的议程是歃血为盟。这便涉及到排位的问题。

赵武不但将晋国的大国风范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体现了晋国的谦恭,相比楚国,晋国这一次做得滴水不漏。比如楚国带精锐部队,晋国却是按规定只带了一些安保人员;楚国直到最后一刻,主要负责人令尹屈建才到会,而晋国主要负责人赵武是率先到达的;楚国人在签约会上全部是内穿甲衣,而晋国人都是光鲜的华丽衣裳。

面子都让给你楚国吧。赵武想着,他相信,各类诸侯一定会从两相对比中称赞晋国的。这一次,又到了楚国人要面子的时候了,这便是歃血为盟的问题。

宋国人的既定方案是晋国人先歃血,然后是楚国人,再是其他诸侯国。但楚国人不干,屈建当即表示反对:“晋国先我们楚国而进场,各诸侯名单又是晋国排第一,我们楚国都让了,现在既然是两国共为盟主,那歃血就理应当楚国为先。”

屈建的理由很充分,虽然仅仅是一个先后的问题,但那事关国家体面,自己作为代表团长,在国家体面的问题了,当仁不让。

屈建本以为赵武会与自己争一争,但没想到赵武只是迟疑了一下,很大度地对主持歃血仪式的宋国大夫向戍说:“那就让楚国先来吧。”

智盈当场便不服了:“元帅,这怎么行?”

赵武轻轻笑道:“晋国为盟主,靠的是德行,而不是这个仪式。”

其实,赵武在内心也暗叹楚国人的执着,而晋国的德行,嘿嘿,连赵武都暗自摇头。如果不是晋国以前的一些卿大夫们贪得无厌经常欺负弱小并索取贿赂,中原诸侯哪里会若即若离?一定要整治吏治,赵武暗下决心。

台上各诸侯国的外交官们则频频点头,大家都觉得赵武这位新任晋国中军元帅确实雅量。

歃血仪式,楚国人赢得了面子,晋国人赢得了人心。

世界和平大会圆满落下了帷幕。“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共进的大会!”向东道主告别时,大家都表示了自己的感慨,“宋国辛苦了,成功举办这样的大会,那是史无前例,我们代表国君向宋国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是的,宋国虽然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能够推动这两个超级大国坐下来和谈,并促成这样一个旨在和平的盛会的召开,宋国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外交奇迹的记录。而且,这一次有了实质性的内容,令晋、楚双方都感觉到了世界和平给自己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所以,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中原不再有诸侯国之间的战事。

不但中原实现了至少十多年的和平,一直被楚国和晋国争霸折腾得疲惫不堪的春秋江湖,更是迎来了在今后40年里两国不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历史上对这次由宋国促成的弭兵会盟予以高度肯定,“推动了春秋历史进程”。

怎么推动呢?因为既无外患,必有内忧。这便是春秋时期每个诸侯国的内在规律。没有了战事的各国,国内便热闹起来了,晋、齐、宋、郑、鲁、卫等等,开始不断上演一场场精彩的内部权力斗争,说准确一点,是上演了一出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剧。

一个个本牛逼哄哄的大家族被灭族,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灰飞烟灭。各诸侯国内部贵族们之间为了斗争的需要,在政治、经济上都采取一些适应历史潮流的新措施,从而一些旧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制度逐渐被新的制度所取代。

历史上将公元前546年的弭兵会盟作为春秋时期由诸侯国间的争霸转向国内大夫间的兼并一年,也是春秋时代由前期转入后期的一年。

那春秋江湖真的太平了吗?当然不是,这个时期,东南方向,正有两个国家打得不可开交,那便是吴国和越国。这些,我们在《吴越风云》里会详细讲,我们还是继续着我们的晋国风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