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五十六章 犒赏功臣,三国剑拔弩张

“哎呀,好多的人啊!不好了,这怕是有人打过来了!”

“天啊,快,快去上报村令,看村令大人怎么吩咐!”

......

唐通带领的大队兵马入京,直接将京郊的百姓们吓得不轻,一个个见到大军踪迹之后,田地哪里还敢管,纷纷往村子里逃去找村令,还有的甚至直接往乡间巡查军方向赶去报信。

原本在崇祯设立新政之前,京郊地区在闯军攻打过来的时候,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村落想着迎闯王不纳粮。

但是现在,经过了乡间巡查军保护百姓、村令村尉直接处理百姓的难题而且还送来农具耕牛、朝廷从他们百姓中选拔农令俸禄直接让一家子衣食无忧......等等等等的事情之后,除了那些被专门抽出的坐地虎组成的村落,其他村子的村民都对这全新的大明感恩戴德。

正是因此,发现大军的身影,人人都自发站在了大明的角度。

“村令大人,快,有敌军打过来了!你快去报信!”

“村令大人诶,外面好多人!快想想办法带我们躲起来啊!”

......

靠近京城最外围的村令们,纷纷收到了这样的通报,看到那些前来汇报的村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不少村令还真把他们所说的当成了真。

于是,好些村落直接在村令领导下全村汇集,然后村尉前去打探消息、通报消息,村令则带领所有村民往山上或者特定可以隐藏的地方躲起。

出现敌军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之前崇祯编撰法条的时候,也将之一并撰写在了其中,当时想的是村落管理制度推广之后,其他地方的村落很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却没想到居然直接让京郊的村令村尉们在自家军队前来之际,实际演习了一次。

但是一时之间,虽然兵荒马乱,底层村令与村尉的效用,在这时候当真调集了起来。

而见到村令村尉们在遇敌之际,这么果断处事也清晰,村子里原本只是表面归心的村民,也不少都真心相信他们了。

当然,这样的闹剧倒也没有闹腾到底。

村尉们到底都是直接从军队之中转化而来,他们对于大明的队伍,以及其他军队的队伍,自然能够一眼就看明白。

等他们发现,眼前出现的军队,并不是所谓敌军,而同样是大明军队,甚至还是不少村尉们原本自己所待的军队之后,危机自然当即解除。

于是,自家军队班师回朝的消息,便迅速往上、往周围传递去。

其他村落得了提醒,自然便不再害怕这支突然出现的大军,同时,京城之中的崇祯,也收到了这则消息。

当然,就算没有乡间巡查军送来的消息,崇祯也早就通过唐通队伍提前派出的前哨得知军队到来了。

确定唐通唐将军带着大军回朝之后,崇祯的脸上便立刻洋溢笑容:

“好,来人,去看看御膳房准备的怎么样了。朕要大部队到了之后,便能吃上热乎乎的饭食!”

让唐通带军归来的信中,崇祯特地让他将新附的那些原闯军留下驻守城池,把跟着一起打过仗的老兄弟们带回来。

真要说,崇祯这段时间以来,最对不起的,便是那些跟着他一起南征北战,从昌平开始一起守城的将士们。

随着招降的一次次进行,太祖的一次次加持,军队之中的士卒数量一下子暴涨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还都具有差不多的战斗力。

之前闯贼一直占据优势,正是因此,打仗、调动的时候,崇祯也几乎不会看原本是哪里的部队,而是根据队伍的远近,直接就近调度,包括追击、收复失地的时候,也同样如此。

站在大局的角度来看,这自然没有什么,甚至可以说是更好地选择,但是,真要是细细考量,崇祯对最开始跟着他南征北战,担当了最大压力最大死伤的这群队伍,却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奖励。

除了在昌平的时候,得到过一些赏银,以及几次大胜之后得到过大宴之外,就几乎没有任何优待了。

战时的时候,崇祯自然想不到这么多,那样的境况下,本就对战争并不熟悉的他,也只能全副心思都用在如何迎敌上。

但是现在,大局已经基本定下,而且新政也有了成效,加上村令体系的搭建成熟,正是大量官位产生,大量奖励下发的时候。

之前战斗的时候,没有额外照顾那些陪他东征西战的兄弟们还情有可原,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肯定得想办法照顾照顾之前的那些老兄弟了。

毕竟真要说起来,如今数万的大军,真正从一开始就是站在崇祯这一边,而不是招降的敌人的,几乎也就只有这些老兄弟!

“陛下,唐将军到了。”

内侍的话让崇祯从之前的回忆中清醒过来。

等在皇城城墙上的崇祯,抬眼看向外面,只见唐通身骑高头大马,全副甲胄。

而在他的身后,却是近千人的步卒。

理论上来说,当然是配上骑兵前来觐见皇上,会显得更显军容齐整,更显军势浩大,但是,唐通却没有这样选。

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一点,而是,走在他身后的这些步卒,正是之前随着他、随着崇祯一同拼死守卫昌平的那些将士!

“好!好!”

崇祯看着威武雄壮的将士,心中也顿生豪气。

这些将士,崇祯确实没办法都认识,甚至可能总共都记不得几个名字,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崇祯却都见了便感到熟悉。

看着这群将士,他甚至都有种回到了当初围困昌平那时的感觉。

只不过,如今的他,不再是那个满朝文武支支吾吾,身为皇帝却只能带领数千士卒亲自出征的那个皇帝,而是现在手握数万重兵,两次让国运因为自己的政策而暴涨的崇祯!

“当年昌平的将士们,如今,还剩多少?”

“启禀陛下,如今,末将麾下还剩九百七十二名,此外,京城之中应当还有一千多人,总共应该两千出头吧。”

对于那一批从最开始战斗到最后的将士,崇祯特地留意,唐通身为亲自带着他们一同作战的统帅,自然只会更加留意。

听了唐通的话,崇祯先是一喜,然后,脸色却不由得一滞。

两千多人,这个纯粹的数量自然不少了,但是,当初崇祯带着队伍来到昌平的时候,加上昌平原本的兵卒,总人数是超过一万的。

一万多人,其实也就这么两个月的功夫,就已经只剩下这么寥寥两千人。

这,还是崇祯一次次以太祖加持的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加强大的前提下完成的。

如果没有这些,或许......不,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可能崇祯都早就挂掉了,那也就是不存在能留下多少老兵的情况了。

“九百七十二人......嗯,这些人都留下吧!朕,会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届时,若是他们愿意,都可以转职去当官!从九品村尉开始做起,只要好好努力,朕保证,以后的他们,次的也能当上县令!”

眼下,前来迎接唐通的,也就只有崇祯带着些亲卫。

崇祯的话,其实有些越界,传出去肯定不好,但是只是这么小范围,全都是自己人听见,那倒也还好。

听了崇祯的话,唐通的脸上也不由露出了更多的笑容。

见此,崇祯更上前一些,把着站在马旁的唐通的手臂,亲切地开始问道:

“老唐啊,听说你在收复城池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姑娘找......”

......

崇祯面见老将,还是忠诚耿耿,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自然也就不必太拘束。

流程什么的,象征性走走就好,拉拉家常,聊聊闲话,比什么都亲近亲切。

如今,能够更崇祯这样笑谈的,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放在其他皇帝身上,那便是高处不胜寒,嗯,不过,崇祯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他以前身边能够相对平和聊上几句的大臣们,不是自杀,就是被崇祯亲自干掉。

此时,有个一起并肩作战好多次的将领,能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对崇祯自己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放松心情的事情。

等聊了一会之后,崇祯便开始大宴将士。

所有的将士,都是肉管足,饭管饱,各种好吃的菜肴都可劲上。

其中,那九百多名昌平老卒,自然也再次得到了额外的优待,崇祯还专门与他们共饮了几杯。

其他将士只能吃肉不能喝酒,是因为他们随时都可能赶赴前线,不能让酒给耽误了事情。

但是这支昌平老卒,崇祯可不准备再这样简单把他们放上战场消耗,至少当下肯定都会留在京城之中,这样一来,喝两杯酒也就没什么了。

等这顿丰盛的餐食吃完,崇祯便说到做到,将这九百多将士,以及城中还没分配新职的三百来名昌平老卒一起拉了出来,然后,亲自征求他们的意见。

想当官,想走村尉或者三司路线的,便站出来,如今三司相当缺人,而村尉也将在村令体系全面铺开之下,空出大量位置,崇祯当下就能安排他们就职。

而想要继续在军队中待下去,想继续当兵的,崇祯则将会根据他们的功劳苦劳,现下直接升职,然后安排到得力的队伍之中,并在以后也会对他们更多照料。

可能说出来,这样的待遇绝对惹人眼红,但是真要讲,这还真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毕竟,从崇祯上战场的第一天,就是他们陪着;之后第一场大捷,也是他们拼死得到;之后,跟着崇祯回京的,也是他们,杀进杀出的,还是他们。

可以说,迎战闯贼,打退闯贼这件事情,他们除了最后收尾的时候,因为守卫京城保护皇上没能参与,其他的大战,几乎都是他们全程参与。

这样的战功,也就是打到现在他们还剩下两千多人,要是只剩下几十人,只怕人人都可以封爵!

一番封赏之后,崇祯心中的这份牵挂总算是可以放下些许,然后,他便辞别了唐通、老卒,回到了御书房继续处理政务。

在将城内的官吏体系搭建起来之前,崇祯都必须每天努力批改大量政令,若是有其他事情影响,那他就必须赶紧加急补上。

为此,崇祯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天天都已远超九九六,近乎零零七的姿态在努力处理政务。

毕竟,在将村中的事务完全处理好之前,崇祯是不准备整理城池之中的官吏体系的,这一点,若是让城中正超级积极工作的吏员们知道了, 估计会心凉一大截。

不过,一门心思想着将农业村落治理好的崇祯,当下必然分不出经历来治理城池。

有那个时间,多想想如何将这两个利国利民,国之基石的政令体系完善,那不是更好?

当然,在去处理政务之前,崇祯也没忘了军队中的其他将士。

新到的其他将士,崇祯也都安排休养生息,保证状态,为此,还给他们发放了一批赏银,以作这段时期的日用。

至于唐通唐将军,目前也是这般安排。

全都是先好好修养,但是不得饮酒,每晚必须准时回营,以保证山海关的急报一传,便可以立即动身支援。

毕竟,尽管心中对山海关外的清军,手握数万太祖加持新军的崇祯是一点不怕,但是毕竟是极有可能发展为大战的山海关之战,该有的警惕,已经有多次战争经验的崇祯也不会放松掉。

————————————

与此同时,在唐通的这支队伍到达京城的时候,邓愈后人邓文明邓将军所率领的另一支队伍,也已经守在了黄河一线,隔在了大顺与新大明的交接之处。

他这支队伍的作用,便是镇守南面闯军,保证大明新军不会在与满清大战的时候,被闯军偷袭。

新军到位之后,黄河对岸,休养了一个多月的闯军,也与大明新军隔河相望。

李自成在大顺首都之中,琢磨着崇祯这次动向的意图,以及己方应该如何应对。

三个当下拥有龙气,保有国运的国家,正因为山海关的试探,而逐渐剑拔弩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