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皇帝,入山海关!(二合一)

问完话之后,朱元璋便让崇祯先好好处理战后的事情。

尽管闯军俘虏当下已经全部收拢,并且被太祖施法转化成了新军精锐,但是并不是收拢完降军便一切结束的。

别的不说,换装总是要的吧?

当下,新附闯军尽管已经全都在内核上变成了与之前几批降军一样的新军将士,但是,他们身上的军装仍然是闯军的啊。

如今整座京城内,两万士卒身着大明鸳鸯袄,三万士卒全身闯军的衣袍,要是让那些不知情的看见,还以为是大明降了闯贼!

但凡是要调动新附的军队出战或者驻守,那换装换旗这件事情都是必须完成的,不然其他人看见了哪里像话?甚至拉到其他城池去,别人还以为闯军又打来了呢。

除此之外,贼首李自成带人逃窜被新军发现,大营之中的物资自然也没有搬干净,只是带走了些许粮草,剩下的军需甚至都来不及放火烧掉。

这肯定是要派人去搬进京城,填充国库的。

还有,京城外的闯军已经赶走,那么京畿一块,宣府一块是不是该派兵将城中的闯贼残余给清理掉?

接手山海关是肯定要做的,但是这又不是什么大战,哪里用得到五万士卒。

除了到时候随行的兵马之外,剩下的军队肯定要派出去收拢各处城池了,否则,拖久了说不得粮库等重地就被闯贼离开前给清毁了。

而一旦需要做的工作还包含了派出军队收复城池,那么人员的安排,城池顺序的规划等等便成了必须商议的大事。

也就是现在有山海关这个急事儿要去处理,否则,打完闯贼,收复城池之外,政治民生也得重建。

当前各处城池的官吏如何处置,执法的程度,派何人前往治理......

全都是问题,而且全都是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初期阶段新的大明如何治国,如何施政,都要自此开始。

当然,就现在来说,只用规划下来如何将周边的城池收复,便要赶往山海关收复北面大军了。

“......诸将当依此定计,祛除闯贼!”

“喏!”

崇祯讲完安排,诸将纷纷应诺。

按理来说,其实太祖完全可以自行带兵前往山海关收复,将崇祯留在京城处理事务即可。

但是朱元璋的目的本来就不仅仅是收复山海关,否则哪里还需要等到闯贼被打掉再动身?

当下,崇祯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都属于基准线以上,属于他觉得可以培养的种子。

于是,收复山海关这件事情,自然要带着崇祯一同去完成。

而又由于朝中没有可信赖之臣,事关重大之下,崇祯只能亲手完成,于是时间一拖就是一天半。

此时,军政安排终于完成,崇祯交代完事情,便随着队伍,匆匆赶往城门。

城门之外,三千新军骑兵将士并徐允祯恭候于外,而太祖则已在车马中等候。

“出发!”

一声令下,打着皇家旗号的三千兵马,当即开拔!

————————————

从山海关到京城,王永吉部用了七天时间抵达京城外两百里外的盘山。

崇祯一行虽然行军速度明显更快,但是也不是一两天能够抵达。

估摸着紧赶慢赶,也得三四天才能到。

而在此时,久未得到京城消息,甚至连李自成的劝降消息都好些时日没有见到的山海关众将,联合满清对抗闯军的主张日益高涨。

作为当下这支孤军唯一能够联系得到的一方势力,清朝尽管皆是鞑子,且与关宁军与关外军民都是血海深仇,但是书信来往如今已愈发密切。

山海关既然早已收到李自成攻克京师的消息,满清朝廷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这般局势下,只是联合攻闯,显然不够符合满清的心意,更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山海关的军议上,气氛自然不会多好。

“清国那边,仍然是那个态度?”

王永吉居于次首,冲吴三桂问话。

随着京城被克,大明皇家久久不见撤离的身影,王永吉这位军中军职最高的将领,也便潜移默化地落座在了真正掌领大军的吴三桂之下。

不过,军议上的内容,却和之前没有什么变化。

“又无新的情况出现,清国那边能有什么转变?仍然是虎视眈眈试图让我等归降。要说不同,也就是封赏稍稍加了些许。”

吴三桂面上并无什么表情,淡淡地讲着。

闯贼李自成一直不曾出现,看似让山海关无甚压力,但是实际上在谈判上对他们反而是坏处更多。

叫价这种事情,永远都是人多才能竞争,竞争才能出高价。

只有一方买一方卖的情况下,价码自然不可能迅速提高,只能如同水磨一般慢慢地往上加。

毕竟,此时谁更急,自然就越被动。

山海关当下还没有闯贼进攻的威胁,看似并不急,但是问题在与,无论是从闯贼一方考虑,还是从道义生存的方向考虑,山海关军众,与这大顺都必然有战。

从他们认为的李自成角度来看,打下京城之后,南下自然更加富裕,但是就在头顶之上,便有数万不属于自己的大军,他们能不打吗?只要这支军队没有死,没有降,那么大战便不可避免。

再从道义和生存的角度来看,他们无论如何都是大明的军队,每一个将领世受皇恩不说,军队的补给军饷也都是大明给的。

如今京城失陷,他们一时不出兵肯定可以,但要是一直不出兵,除非他们自立,否则道义上一定说不过去,届时他们如何自处?底下的军民如何思虑?到时候士气不战便衰落得不要不要了。

此外,当下的军粮物资肯定是足够的,但是只有这么一小块地盘的他们,肯定不能自给自足,那么犹豫得越久,他们便越发坐吃山空。

可以说,短时间内,他们可以拖,但是时间一长,他们便是必败的危局!

而满清呢?拿下山海关固然是相当重要,甚至关乎国运之事,可是一两年,三五年拿不下都不是事儿。

而且,满清大军存在本身就是对山海关明军的压迫。

这般情况下,又怎么可能开出让山海关,让关宁军,让吴三桂满意的筹码?

对于山海关的众人来说,联合清军抗击闯贼,保持自身的独立以及对军队的掌控,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只是小恩小惠的所谓赏赐,以及毫无实际价值可言的封赏,显然不足以让他们做出献关的决定。

如今的山海关众将,没了京城需要支援,所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便是为变成孤儿的自己找个爸爸。

既然满清诚意不够,那么,今日的军议,又注定徒劳无功。

但是,临近军议结束,突然有传令兵火急火燎地赶到了门口,吴三桂经提醒看去,来人还是他关宁军的人。

正好当前军议也没什么要事,索性挥手让他进来,问道:

“有何军情要报?”

传令兵直达他这个将领,显然是军情。

果不其然,一进大门,冲着吴三桂行礼之后,传令兵急速开口:

“将军,南面探马发现三千骑兵朝着山海关飞驰而来!”

三千骑兵?

这是......闯军的先头部队?

吴三桂眉头一紧,便听传令兵接着讲:“根据我方探马所见,这三千骑兵皆是明军打扮,所树的旗号为徐字旗!”

三千大明骑兵?徐姓将军统帅?

“将军这其中必有问题,怕不是闯军假扮!”

军议之中,关宁军的将领当即开口提醒。

徐姓将领且不说,三千骑兵,这哪里是京城明军能够拿得出来的?

在闯军攻打到京城之前,京畿地区的情况,他们都有情报了解,闯军围困京城之时,京城中的骑兵,满打满算恐怕也就一两千人罢了。

此刻一支单独的兵马便有三千骑兵,这明显不是京城的队伍!

“京城沉沦,武备库自然也落入闯贼之手,三千套骑兵装束并不难得。以这副装束前来,闯军这是想要诈城?”

“依我看来,必是闯军见我军久不增援,以为我军还不知道京城失陷之事,准备突袭我军!”

“会不会是前来招降?身穿明军装束,至少沿途不会引起我军冲突。”

......

吴三桂不开口,其他将领自然相继说出自己的看法。

而听了这些军中将领的想法,吴三桂心中也有了构想:

“那支队伍当前离山海关还有多远,什么时候到?”

“回将军,这支骑兵疾驰不停,当下已经在山海关外百里处,应当半天就到!”

————————————

一路的疾驰,山海关已经出现在地平线的另一端,巍峨的关隘上,仍然挂着大明的旗号。

“呼,还好,山海关的大军,现在还是大明的军队!”

崇祯骑在马上,舒气感叹。

太祖已经给他讲过,只要是大明旗下的军队,那他便可以直接将其加持变成精兵良将。

而若是已经造反,亦或其他势力的军队,那就必须打败俘虏之后,才能转化。

既然还是大明的军队,那么只要太祖入城,轻描淡写一挥手,就能让整个山海关变色,变成全新大明的颜色!

“太祖,您能控制的距离有多远?在这个距离下,能够直接将山海关中的军将全都变成新军吗?”

自从亲自宣告大明终了,卸下过大明皇帝的重担之后,崇祯便明显变得更加跳脱了很多,仿佛有些像要回到登基前的十六岁一样。

体现在朱元璋的观感上,就是这孩子有时候总会显得有点傻,比如现在。

于是,太祖朱元璋并没有回应崇祯的问题,直接当做没有听见。

三千兵马继续疾驰,转眼之间,就到了接近山海关关隘之处。

此时,山海关关门紧闭,城头上将士林立,张弓搭箭,完全是一副戒备森严的架势。

新军骑兵在靠近城门时,速度便降了下来,慢慢停在了城门一箭之地外。

“城下来者何人?”

城头之上,有人喊话。

新军中,当即有人出列,大声回喊:

“此乃大明皇帝所在!城内守将速速开门!”

崇祯本就是来凭借太祖之力直接将山海关以及将士们全部收下,只要进城,城内的一干人等便立刻都能变成自己人。

既然如此,有三千骑兵相伴,崇祯又有什么不敢表露行踪?

但是,这个回话,直接让城头上的将士们懵了,传话传到吴三桂耳中,吴三桂同样瞬间一脸懵逼。

大明皇帝?

崇祯?

城下明军衣甲俨然,士气高昂,一点都不像败军。

而且整整三千骑兵,这怎么会是崇祯皇帝?

(大明皇帝全都是一个年号用到死,崇祯是朱由检上位之后确立的年号,不是死后的谥号。)

(包括洪武建文永乐、景泰宣德正德、嘉靖万历天启,这些都是皇帝上位之后就定下来的,所以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嘉靖帝、万历帝, 都是生前就可以称呼。)

“这,不会是李自成打下京城之后,直接当了大明的皇上吧?”

有人甚至提出了这么一个离谱的猜想。

相较于大明皇帝当真在京城破了半个月之后,还能带着三千骑兵在周边晃荡,李自成一时脑抽,进了京城之后继承大明皇位的可能性都要更大。

吴三桂本来构想的那些应对措施,也在这个消息面前直接失效,想了好一会,还是下令再探:

“派人下去看看,弄清楚来者到底是何人!”

尽管城中主要是关宁军,但是有幸面见过大明皇上的还是有些人的。

派一两个下去看看,倒也不碍事。

这样的试探尽管有些不敬,但是反正城内的将领只要给不出他满意的结果,肯定都得被崇祯处死,他自然也就大大方方面见了来将。

于是,满心猜疑下来的将领,当即屁股着火似地赶回了城内。

底下当真是崇祯皇帝,这个惊人且震撼的消息,瞬间让整个山海关都震动了。

只要皇帝没死,那么大明就还在,而且皇帝还带着这么多兵马,分明表示着闯贼的威势远没有他们想象的强悍!

这样一来,他们岂不是可以继续当大明的大官,手掌大军,当一方土皇帝了?!

吴三桂传令城中做好防范万一的准备之后,所有人等便匆匆朝着崇祯所在的城门口赶去。

然后,山海关的大门,当即为崇祯大开。

王永吉与吴三桂打头,一干将领排在其后,身侧则是威武的亲兵将士,所有人一同前来山海关门口,迎接大明皇帝入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