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崇祯,你对大明有什么用?(二合一)

在此之后的事情,那便都简单了。

闯军全都溃败散逃,那么明军又还有什么难搞的?

只要把人抓住,或者逼令某一路闯军投降就好了。

骑兵毕竟机动性强,加上之前闯军步卒争取来的时间,跑得比较远,看不太清。

但是闯营前,那些步卒却直接变成了新军将士们的猎物。

小股或者四散的闯兵直接不管,新军在唐通的指挥之下,直接分散成了数股,直接追着那些仍成建制,有将领指挥的队伍冲杀。

老实听话,那就让他们全军投降;

不乖的,便是一顿攻杀,将闯军统领直接干掉!

闯军主力都已经溃败了,闯军人数多又如何?

狼群面前,羊除了逃走,便只能成为食物。

加上新军本就不是要将闯军全部杀掉,只要投降,全都收下而不滥杀。

最开始的时候不少闯军还奋死抵抗,生怕被死神一般的新军围住;

但是等他们发现就算被抓到,居然也只是被俘虏,完全没有生死危险,抵抗的意志便立刻降低了一大截。

尽管因为恐惧,还是有相当多的闯军选择逃走,但是抵抗减少之后,新军将士们抓俘虏的效率便一下子提高了好多。

等到新军骑兵带着满满的俘虏出现在京城前,唐通已经率队抓了一万多的俘虏,而且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任何伤势,成建制投降的。

归来的两支骑兵,同样威势赫赫,经过之前的大战,五千兵马都只剩下了四千多人,但是每个四千多人的骑兵队,却帅着人数更多的闯贼骑兵。

也就是这是新军将士,也就是崇祯清楚太祖加持下的士卒远超其他。

若是换了一般的明军将领或者官吏,只怕当场都要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了。

以一万多的兵卒,俘获两三万的敌军,而且还当真都带回来,这绝对是一大壮举!

正是因此,三军进城之时,崇祯亲自前往,迎接这三支重要的军队。

“禀皇上,幸不辱命,大获俘虏而归!”

“好!当真是朕的猛将!”

————————————

大败敌军,正式结束了闯贼围攻京城之战,理论上来说,是应当极其隆重地举办典礼,如此方能嘉奖将士,震慑人心。

但是如今的朝廷上上下下也就只有皇帝以及一些做事的吏员,加上虽然闯贼已没,但是紧接着还有山海关需要赶紧收复,否则说不好什么时候这支原本的援军就投降了敌人。

故而当下,大军大胜归来入城也只是简简单单。

不过,能有崇祯这个皇帝亲自相迎,且有朱元璋这位大明太祖当世真仙在旁相伴,也已然是相当高的荣誉便是了。

等到新军将士按照之前的模式,将俘获的闯贼中,适合担任锦衣卫的人员单独筛选出,剩下的人马自然便被规整立为新军,并在太祖挥手之间,成了新的大明新军。

经此一战,新军步卒人数正式超过三万,骑兵也达到了两万,原本只有区区数千人马的新军,一跃成了麾下五万精锐的当世强军。

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哪怕是在当下直接拉出去横扫天下,欠缺的都只是后勤。

哪怕是现在调转方向去攻打满清,也当是能横扫一切,荡平兵马的存在!

更何况,这,还不是新军当下能够达到的最强状态,山海关中,还有相当一批兵马,只待崇祯以及太祖朱元璋前往,就能够直接接手,成为新军的一份子。

等山海关中的数万兵马也被一统,那这天下,还有什么打不下来的地方?!

崇祯望着这支尽管是新附但是却军容整齐,势态威武的大军,激动得简直不能自已。

“太祖,等将山海关的士卒合并,是不是便开始横扫天下,让这世道再归我大明王朝!”

要知道,当下三月都还没有过完,半个月之前,他都还处于山河遍地疮痍,首都都即将失守的境地。

彼时,仅有的大明良将都纷纷凋零,天下的呼声都仿佛改朝换代即在此时。

贼寇出身的李自成登基称帝,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席卷天下,一路直奔京城杀来!

但是现在,在太祖的帮助之下,不仅京城夺了回来,闯军被全部打退,还有了数万的强军名将。

李自成龟缩逃窜,朝中奸臣纷纷伏法,这,分明便是大明盛世即将再启的标识!

“太祖,修整一夜,明日我等便出发去收拢山海关吧!”

“可。”

山海关乃是兵家要害之地,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内关外便是以此为界限。

山海关不失,所谓满清的那些女真鞑子便只能困居关外,不能大举入关。

一旦山海关有失,那北面的江山便会全部暴露在外族的觊觎之下。

拿下山海关本就是朱元璋早就做好准备的一件事,听了崇祯的话,他自然是立刻同意。

“太祖,等山海关拿下,有了十万兵马,朕便派三位将军前去收复失地,将落在闯贼手里的土地全部收回来!”

“各地反叛的兵马,也可以速速拿下!我大明的将山,年内就能收复大半!”

崇祯兴奋地继续接着话。

体会了新军的强大,见到了如此庞大的新军队伍,崇祯便感觉收复整个天下已经近在咫尺。

有这样的军队加上三位出色的将领,天下虽乱,但必定转瞬可安!

“嗯?你准备收复山海关,便开始攻打天下?而且是,一刻不停,将整个天下重新收归朝廷?”

崇祯的脸上还满是激动的兴奋,但是朱元璋听了这话,语气脸色都明显变了个样子。

可是,这一切崇祯并没有注意到,仍然兴奋地说着:

“正是如此!太祖,要不了多久,朕便可以将天下平定!到时候您不论是继续借国运修仙,还是统掌天下,都可随意选择!”

听了这话,朱元璋的脸色已经完全沉了下来,但是崇祯却还在那畅想着,以这般威武之师横扫天下。

“仅仅是打天下?治理呢,你是如何想的?”

“届时自然以太祖当年之政重整天下,让天下百姓有田可耕,安居乐业。”

“仅仅如此?”

问到这里,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黑了。

而此时,崇祯也终于反应过来太祖语气的不对,赶紧转过身,当即吓得整个人一哆嗦,之前的那些幻想,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届时,朕必定勤勉持政,让大明得以休养生息。”

听了这话,朱元璋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点,但是却仍然是一张黑脸:

“也就是说,你只重复朝政,而不进行改革?甚至,这些年来的其他改革政策都全盘舍弃?!”

“太祖,朕政事上只是中人之资,为您打天下尚可,治理朝政实在不敢乱来。”

崇祯本不是个抗拒改革的人,自从上位之后做的改革也不在少数,只不过,相当一部分都是朝令夕改的改,或者得不到什么结果的改。

真要说很有效果,能够在太祖面前都拿得出手的改革政策,倒真的不多。

故而,在此时,他只敢如此回答。

可是,这样的回答,怎么可能让朱元璋满意?只见他冷冷看向崇祯,毫不客气地斥责道:

“什么都不变,我要你做什么?!”

“论起打仗,不说徐邓两位大将,唐通都比你强多了!我需要你来帮我打天下?”

“以我的能力,打下整个天下,难道还会有问题?我能挥手间将此处的明军强化,天下的明军,我哪里去不得?!”

“若只是要打下天下,我飞遍大明,将所有现存的大明军队统统强化,带领着他们轻而易举便能够统一九州,需要你来帮忙吗?!”

“我再问你一遍,你,能做什么,能为新的大明做什么!”

朱元璋的斥责声声入耳,让崇祯整个人都瞬间愣住。

从在京城之外遇到太祖开始,一直到现在,他做的事情,除了解决城内的那些官员之外,便都是打仗。

正是因此,崇祯的心思便全都在攻城略地,征战厮杀上,一直没有思考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是啊,太祖从皇陵飞到京城,都只花了不到一个时辰,飞遍天下,将整个大明所剩的那些杂兵统统变成强军又能有多难?

这这般的强军,哪怕是粗通军事的普通将领带领,都注意大败同等人数的天下强军。

当年只是一介凡人的朱元璋,尚且可以一统天下,如今拥有了这般伟力,甚至还可能有更加神奇的能力,又怎么可能统一不了天下?

正是因此,其实大明统一天下这件事情,在太祖出山之后,便已经有了定论。

统一大明天下,完全可以不需要崇祯。

从太祖当前的话语来看,朱元璋对崇祯的期望,相当大的部分都放在了执政上,放在了让天下制度更加健全稳固上。

“这......政事,朕会根据天下实况,重新厘定田地,计量税收并以张江陵改革之法重整朝廷规矩。”

张江陵,便是张居正的别称,要说明朝改革有效且有名望的,最出名的便是张居正的万历新政。

尽管在张居正死后,绝大多数的政治主张都被废弃,仅留下了一条鞭法。

但是,大明的境况也比之前好了不少,得以安稳前行。

若非如此,大明可能根本都坚持不到崇祯上位,便已经轰然倒塌。

可以说,张居正的变法,为大明延了百年国运。

听到太祖表示要变法,要革新,崇祯首先想到的,便是这个办法。

“嗯,不错,但是仅此而已?”

听见在他的逼问之下,仅仅数秒,崇祯便给出了完全不同,但更加符合他想法的答案,朱元璋心中明显舒缓,但是表现在面上,却仅仅只是脸色稍微好看了些许。

借着这个机会,他准备好好逼一逼,看这个具体执政水平只称得上中人之姿的后代皇帝,能够有什么样的表现。

崇祯听了这话,看了太祖的脸色,脑海中继续疯狂转动。

‘太祖这是觉得张江陵的变法皆有记录,同样是任何人都可以施行,所以不满?’

‘那,便应该以唯有朕能够做到,但是等闲皇帝大臣做不到的方向......’

崇祯奋力回忆着自己过往执政,试图找出闪光之处。

在政治上,除了拔除阉党有得一说之外,他似乎也没什么建树,而阉党倒下,正是东林党得以占据朝政的原因;

经济?在正常的税赋之外增加的辽饷、剿饷和练饷,合称“三饷”,若是完全按照崇祯所求征缴,自然无碍。

但是层层加派,反复派增之下,大明经济可谓为之一溃。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转而流寇天下?

文化上历法上倒是有所建树, 邀意大利、葡萄牙、瑞士、日耳曼传教士参与译书,编译或节译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著名欧洲天文学家的著作。

这点倒是值得一提,但是历法已经整理好,同样是任何人都能直接照搬。

......

崇祯想来想去,最后发现,自己似乎只有勤政与勤学能提。

目视太祖,涩然道:

“小子近二十年来,几乎无所建树,唯有勤政勤学值得一提。若说新的大明中,小子能以何缘由占据一席之地,约莫便是凭此。”

“具体改革与变法,必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过往经典,或当即策略而定,不敢此时断言。但若是小子为新明皇帝,必夙兴夜寐,勤奋研习;并实体民情,务实而坚定地将国策落实!”

若说落得这般下场,崇祯学到了什么,那便是务实以及更加清楚了朝堂。

他知道了,他所认为的,与实际的情况必定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只能通过情报与实际探查才能弥补;

他所想挨打的旨意,与臣子执行的必定有差异,而且会是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只能通过相互的监督,制度的维护,以及额外的调查才能纠正。

正是因此,现在的崇祯着实打不出一定让朝政如何如何的包票。

“好!既然如此,拿下山海关,便先收复这京畿之地。届时,这块地盘,便是你展现能力之处!”

朱元璋当即说道。

这一关,崇祯的回答,他满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