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零八章 拿下山海关,崇祯上位!(本卷终)

来到城门口之后,吴三桂等人也都得以一窥天颜,确定了来者当真是大明崇祯皇帝。

不管心中当下是什么样的想法,又什么样的疑惑,当下能做的都是赶紧将崇祯毕恭毕敬迎进山海关内。

随着崇祯一同来的三千兵马,没有一个人敢阻拦半分。

皇帝如果远在天边,自然没什么威慑力,就算传来圣旨,只有自己知道,就算不理会,也只有朝堂上的压力。

但是,亲自出现在关隘之中,周遭的将士们都知道之后,皇帝便立刻凌驾于一切将领之上。

崇祯自然也认识出迎的这几个人,王永吉、吴三桂等人,是他一个多月之前,刚刚封赏过的,当时封赏的目的,便是为了让他们能尽心尽力带兵驰援。

“我等不知陛下亲临,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作为当下山海关内职位最高者,王永吉率先脱队而出,冲着崇祯行礼问安。

此时,崇祯、太祖都已经走到了山海关中。

这个位置,已经是太祖抬手之间就能将整个山海关内的将士,全部加持的范围了。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急着出手,而是看着崇祯,想看看自己这位险些被援军坑害的后代皇帝,当下会是什么样的表现。

事实上,从走近山海关,见到城墙上那一个个披坚执锐的精干之士开始,崇祯的脸色便从之前的欣喜,变成了面无表情。

“王永吉王将军。”

崇祯盯着身前单独行礼的王永吉,目光甚至都没有往跪在他身后的吴三桂等人身上看去。

听见皇上亲唤,王永吉赶紧微微抬头,毕恭毕敬回应:

“末将在。”

“朕听闻,在护送宁远军民回关的过程中,你主持陆路,一路当先,一直在前,确保着军民安全?”

“末将不敢居功,皆是陛下圣明,将士用命的结果。”

王永吉如是回应。

在军民调度中,他确实做的很不错,相当平稳地将数十万的人马护送回来,单就这一块来说,他确实居功甚伟。

但是,崇祯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冷汗一下子沁慢了后背:

“朕不明白了,既然护送军民如此用心,如此尽力。为何到了援救京城的时候,却只是看了一眼,便立刻撤回山海关中?”

“朕若不是杀了出来,都不知道,朕报以厚望的军队,竟然早就来过,只不过没与闯贼交过一次手,便立刻回去保命了啊!”

崇祯的声音冷的让王永吉心中冰凉,让身前行着礼的其他将领如一盆冰水从头灌到了脚跟。

“陛下,冤枉啊!之前派去的不过是探马,当时我军主力都还没到关内,确实是无力救援!一直到昨日我军才整顿完毕,正准备前往救援啊!”

王永吉当即扑倒在地,说出一堆刚刚编造出来的谎话。

事实上,在王永吉半个月前派出那支队伍的时候,关宁军以及其他队伍,都已经整顿好,时刻可以出发救援。

但是,当得知京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被闯贼攻克之后,他们尽管兵马数万,但是却还是立马怂了。

宁远以及周边撤下来的军民确实有五十万之巨,但那是士卒与民众之和,实际上的士卒,也就仅有四万人。

闯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是当真有十万大军,并且号称三十万的!

如果崇祯确实随着京城无了,那么他们的选择对他们来说当然是最好的,可是,现在崇祯竟然活着带着这么多骑兵入关,王永吉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哄骗应付了。

细究肯定瞒不了,但是毕竟当下大军在他们的手中,关宁军最认的,当前也是吴三桂。

既然皇帝亲自前来山海关寻他们,肯定是要用他们的。

在这般情况下,按照以往崇祯的表现,呵斥训诫,最多再加上惩罚一通,事情也就不得不过去。

就怕,皇上怒急攻心,盛怒之下当真将他斩了,那之后无论如何挽回,他都没得救了。

“好一个,昨日方才整军完成。”

崇祯仍旧冷冷地盯着王永吉,经历了此前几乎斩尽朝廷官员的那次清洗,此时的他心中尽管仍旧愤怒,但是却不会再被怒火冲刷理智。

但是,看着跪伏在地满嘴胡言乱语的王永吉,杀意仍然抑制不住地往外翻涌。

毕竟,人杀多了之后,再要杀人,也就没了多少抑制的心思了。

“陛下明鉴,当真是这样啊!全城甲士,全城军民皆可为证!”

王永吉还想着用老办法来应付崇祯,但是崇祯,却完全没有和他这般玩闹的兴致了。

转过头,朱元璋此刻正与崇祯并列。

“太祖,烦请将全城将士都加持了吧!”

崇祯一拱手,向太祖请求。

朱元璋没有回话,只是伸手一挥,当即,全城的将士们,眼神都在瞬间转变。

原本大军入城,守在周边的将士总少不了谈笑说话,交头接耳,此刻一经转变,所有将士统一站定,静默不语。

一时之间,人声俱尽,竟让人有种突然耳聋的错觉!

此时,王永吉、吴三桂等人,同样一下子变得威武雄壮,纪律严明。

崇祯继续冲着王永吉问:“说说吧,之前为何不来援救京城?”

“回禀皇上,在......”

一番话讲完,果然,与此前太祖推断的几乎没有差别。

惧战,怕死,担心兵力损耗,担心徒劳无功......

包括之前为什么可以放缓行军速度,拖延到这个时候才入关也是一样,就是为了不硬抗闯贼第一波的锐气,减少己方的兵员损耗。

大明当下的大军,基本上都是这样了。

军队是军官的私产,兵力在底气、享受就在,兵力一失,就算官职再高,也没有任何用处。

窥一斑见全豹,军队成了这样,同样身处王朝末期的吏治又是什么样?

“百户以上的,全部找个地方一同跳城自尽吧!”

崇祯淡漠地看了他们一眼,没有心思去触发惩治他们了,直接一句军令,山海关中所有将领,统统去死。

按照原本历史发展,将会成为平西王,并在日后称帝的吴三桂,甚至都没能和崇祯说上一句话,便肃然整队准备自尽。

大明军势,已经与泰铢没有修仙的世界完全不同,而下一步的变化,必然便是文治!

不费一兵一卒,山海关完全拿下,甚至反而士卒一下子多了足四万。

而原本此地的主人,四万关宁军领袖吴三桂,则悄无声息自裁于城楼之上。

有了修仙大成的太祖,军中之事,再也不是问题,军中将领更是没了半点反叛的可能。

如今山海关既克,则外拒女真满清兵,内御伪大顺闯贼。

天下未定,但是至少从山海关,到宣府,这一大片的区域,都已经成了新大明的疆域。

而且,此时的新大明手掌雄兵近十万,还都是精兵良将,统一天下简直都已经在望!

“小子,你尝试新政,想从多大的地盘开始?”

朱元璋冲着在山海关中巡查的崇祯问道。

当下将天下全部拿下,自然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直接将整个神州一统,那么之后的任何改革都难免涉及全国,哪怕是小范围的试点,也必然导致其他地方望风而动。

届时,恐怕用来平叛惩治不法的时间,都要远远多于真正施政的时间了。

问题问出之后,崇祯显然也领会到了太祖语中的意思。

建立基本盘的事情已经到位,接下来,就到他正式登场的时候了。

由他来尝试如何执政,如何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让大明江山更加稳固!

略微犹豫之后,崇祯说道:

“太祖,施政范围就当下已有的区域吧。”

“不过,当今天下,还有大半的疆域是过往大明的,且并未失陷。如今京城尚在,朕也还在,若是不去管他们是不是不好?”

当下已经收归新大明的,已经有一府之地的大小,施政测试已经够用。

用一块疆域测试自然没有问题,但是那些仍然由大明命官掌管,正常收税纳税的地方,就这么放着,是不是不太对?

经过朝堂上的经历,崇祯知道,就算那些地方大多数都是庸官贪官,但也绝对会有一定数量的忠君爱国之士。

要是就这么放任不管,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了?

“这与你何干?当下兵马都是我的,你就当你这个皇帝已经死在京城了吧!现在,这一片都是我的天下,你是我的后人,我让你来管理,仅此而已。”

朱元璋斜眼看了崇祯一眼。

锻炼崇祯确实是将这些兵马都给他在控制,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兵马就当真给崇祯了。

包括士卒,包括将领,这都是朱元璋一手控制,若是想要拿回来,心念一动即可。

能够轻易拿回天下的,是他朱元璋,而不是崇祯!

至于崇祯心中所想的问题,朱元璋自然也想得到,但是对他来说,牺牲些许臣子算什么?

从他打天下到洪武年结束,他送走的忠臣都有多少?牵连之下杀掉的都不知几位数了!

一将功成尚且万骨俱枯,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长久的大明,又怎么可能没有牺牲?

“可是朕毕竟是大明的皇帝,这些子民、臣子,朕有......”

“你没有。”

朱元璋一口打断崇祯要讲的话,然后断然说道:

“如今的新大明,是我允许你暂当皇帝,方才如此。你于新大明还未立大功,当下的一切都是预支的。等你新政卓有成效,才有向我提要求的权力!”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但是从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嘴里说出来,崇祯却当真没办法有任何怨言。

确实,他作为皇帝的大明,早在闯贼攻克皇城时,就被他亲手了结了。

若不是太祖,当下的他恐怕也当真只有悲愤之下自尽这一条路可走。

太祖,是崇祯得以活命,得以惩奸除恶,得以重塑希望的根基所在。

如今太祖把话都说到这个程度,崇祯也没办法再说些什么,只能拱手表示接受。

思绪转到治理朝政上,崇祯呼了口气,思索着说道:

“太祖,治理朝政,需要臣子,当下京城内的那些高官几乎没有留存,您可有与武将英魂对应的文官英魂在?”

皇帝,做的主要是拍板与管理臣子,政策举措,历来都是有识臣子提出,然后皇上采纳。

此外,具体执行处理,自然也都是臣子去做,皇帝需要做的就是选择谁去,以及通过奖惩来让底下的臣子们知道做的尺度和方向。

至少,崇祯对此是这样理解的。

“没有。臣子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有京城在,治理一府之地的人才必然够用。”

朱元璋一口回绝。

武将的英魂留着当然是为了打天下,文官的英魂留着干嘛?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天下平定,最不缺的便是文官。

选拔优秀的官员,同样是皇帝该干的事情,这个点上,他不会帮崇祯偷懒。

“可是太祖,当下朕手底下几乎没有什么官员,这如何去执政施政?”

崇祯当下真的是除了宫里还没跑的太监之外,一个正经官员都没有。

“无碍,新军将士随你调动,人手不缺。局面把控住,事情能执行,官员便不是问题。”

朱元璋这话让崇祯一愣,思索了一下,只是掌管一府,似乎也可以了,大不了就是先以军管为基础。

虽然具体的专项事项上,新军将士可能做不了,但是那些事情本来也不是官员处理,而是世代相传的小吏处置。

有新军将士在手,再把小吏抓在手中,其实整个体系便已经可以运转起来,只不过没有官员分担工作,会更加辛劳而已。

这样看来,似乎他崇祯带上新军将士,就可以直接掌管执政,试着改革施行新政?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崇祯整个人如遭雷击,仿佛隐约间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本是之前的朝臣全都死的死放的放,没有官员可用,故而无法用官,但是这么一看,朝政的根基,竟然不再朝廷,而在吏员与小卒?

他不由震惊地喃喃自语:

“朝廷......竟不是管理天下所必须的吗?士卒与小吏,便能确保法度运转无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