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张彤云

东晋隐士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张彤云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钱塘。

阳光明媚,微风徐徐,春意昂扬。

路边的小花儿,一个个都张开了笑脸,迎接来往的游客们。

王凝之两口子就是游客之中,最轻松的一份子,谢道韫难得没有平日里的严谨, 手里拿着一个小风车,时不时走快几步,还会吹上一口气,让它转得更快些。

“谢公子啊,这么大人了,还这么有童心?”王凝之跟在旁边,笑呵呵地说道。

谢道韫白了一眼,却欣然接受了这个称谓, 故意粗着几分嗓子, 回答:“王兄,这春光烂漫之时,不正是该洒脱的时候吗?”

“谢兄言之有理,”王凝之点点头,“不知接下来打算去往何方?还是说,随心而动,走哪儿算哪儿?”

谢道韫眼珠子转了转,“不妨去钱塘湖一游?”

话是在询问的,可她根本没有等丈夫的回答,便已经抬脚而去,王凝之无奈地跟上,妻子这几日也算是憋坏了,下雨的时候,下山不便,而她如今的身份, 也不适合再出现在课堂上。

和之前不同,成亲了以后, 哪儿有妻子给丈夫上课的道理, 所以她不能再以夫子的身份出现。

而且,旁听自然也是不好的,一来男女岂能同席而读书,二来也没有学子家眷来旁听的道理。

今儿正好可以陪着她一起游玩,也算是好事一桩。

只不过。

嫌弃地看了一眼在后头你侬我侬的徐有福和小丫,一个老赖皮,这时候装风度翩翩,一个暴脾气,在这儿装温婉可人。

“你们俩,该去哪儿去哪儿,今儿不用跟着了,有他们几个护卫在就行了。”

还是赶走了好,没的在这儿恶心人!

而谢道韫则无心于身后这些人的打闹,只是一门心思想看看这个春天。

那路边的小花,那湖边的垂柳,那一张张生动的笑脸,和天空上飘扬的风筝, 共同组成了这春天的画卷。

漫步在钱塘湖边,感受着风拂过脸颊的轻盈, 闻着湖水和周围芳草的气息, 一切都是这般的明媚,就如那阳光一样。

至于王凝之,那就比较辛苦了,一面要顾着妻子,不能走散了,一面要拽着王兰,不能让她瞎跑,还要时不时和已经过来这边游玩的学子们打招呼。

很快,又一个,不对,是又一对儿麻烦。

“王兄!”梁山伯很是高兴,最近从吴兴回来,是有很多东西要整理汇总的,要让他选择,游玩这种事情,最好是放一放再说。

可没办法,早就答应了祝英台要到山下来逛逛,虽然二弟这种不爱学习让梁山伯很头疼,但也没办法,耐不住他纠缠,只好来了。

虽然这春光美好,但梁山伯并不想消磨在闲逛中,这下可好了,见到王凝之,那估计很快祝英台就会和他吵起来,然后气愤地离开,而自己也就能回去钻研治水方略了。

虽然有点儿对不住二弟,但毕竟这也不是自己招来的,那就没关系了。

而王凝之在本能就想远离这两个害人精的时候,也瞧见了自己的目标。

钱塘湖旁边的乐坊,那坐在二楼的几个人,不就是张家的兄妹几个吗?还有几个其他人,其中也不乏熟悉的面孔。

灵机一动,王凝之笑呵呵地迎了上去,“山伯,走,跟我上去喝喝茶。”

梁山伯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王凝之一把揽住肩膀,两人并肩而行,向着茶楼而去。

另一边的谢道韫,瞧见这一幕,笑了笑,将风车递给跟在身边的绿枝,冲着绿枝眨眨眼:“想不想去看看,咱家老爷作弄人的样子?”

绿枝急忙点头,再也没什么是比这个更让人感兴趣了。

“谢,谢公子?”正追上去的祝英台,经过两人时,愣了一下,脱口而出,却又急忙改口。

谢道韫微微一笑,“祝公子,也是要去喝茶吗?”

“对,喝茶,喝茶。”祝英台点点头,脚步放缓,陪着两人一起前行,心里却是异常忐忑,不知为何,刚才从谢道韫的眼神里,她看到一丝促狭,似乎是因为自己叫了一声‘谢公子’的缘故。

不好!

祝英台脑子里一道灵光闪过,正常遇到了,大家都是认识的,明知道对方是个女子,虽然穿了件男子长袍,难道第一反应不该是疑惑吗,怎么能直接去喊人家‘公子’呢?

自己平日里便是如此行事的,所以不觉得怪异,可这‘公子’二字一出口,只怕凭谢道韫的聪慧,必然能瞧出些不对劲来。

只是眼下,再改口已经是来不及了,祝英台也不打算再解释些什么,不然就成了真的不打自招。

而让她稍微心里安定了一下的是,谢道韫也没有说什么,就好像刚才那个戏谑的眼神,完全是自己多想了。

二楼。

“钱塘风光,果然是江南之盛景所在,若不是家里长辈们,舍不得离开吴郡,我们倒也想请他们来钱塘住上些日子。”

朱明启手里摇着扇子,坐在栏杆边,望着远山和湖泊,笑着开口。

今儿也算是江南士族,年轻人们的聚会,除了顾家,其余家族的年轻人们,几乎都在这几日,来了钱塘。

而坐在他对面的,正是张玄。

“长辈们一生都在吴郡,故土难离,也是正常,何况这钱塘离得吴兴也不算远,若是哪家有朋友愿来钱塘游玩,我张家都奉为座上宾,钱塘里,我这二弟,虽不成器,也开了几间酒楼旅社,我去过几次,还不错,大家可千万别跟我客气,到了钱塘,那就是我张家的客人,一应住行,张家都义不容辞。”

朱明启笑着点点头,“如此,可是多谢张兄了。”

“大哥说的没错,各位,我手底下那几间铺子,都修缮得不错,吃穿用度,皆可安排,还可以找人,带你们游览……”

张俞笑呵呵地给大家介绍着自己管理的几家店,很是得意,虽然这算不得什么大成就,但是和只会坐吃山空的人比起来,自己也算是不错了。

坐在一旁,手里捏着一枚果子的张彤云,嫌弃地扫了一眼自己的二哥,心里腹诽,怎么这么多年了,二哥就从来没个长进?

旁人或许听不出来,可张彤云却听得清清楚楚,大哥和朱明启,三言两语之中,已经是暗藏机锋。

朱明启这是在试探大哥的态度,想要知道,若是其他士族也来到钱塘发展,张家会有什么反应。

而大哥则是在告诉他,钱塘是张家的钱塘,来者即是客,但客人和主人,那是完全不同的。张家会很好地照顾来钱塘的士族朋友,言下之意,哪儿有主人回了自己家,需要被照顾呢?

冷眼旁观,张彤云自然很明白朱明启的想法。

这两年以来,江南士族可以说是经历了很大的磨难,自衣冠南渡以来,江南士族就不再是以前那些小小的家族豪绅之流,而是能入主朝堂,和多少年的名门望族,就像颍川荀氏,琅琊王氏等等平分秋色。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江南士族便以吴郡四大家族为首,和北方士族分庭抗礼,甚至在琅琊王氏,王导王敦兄弟之后,已经退守会稽,那段时间,也就是江南士族最风光的日子了,顾家,朱家更是其中翘楚。

可短短两年时间,顾家支离破碎,已经不再有什么声音;朱家几次出手,却都是损兵折将,而陆家不问世事,到得如今,就只剩下个张家,在钱塘还算是有些话语权。

可就算是如此,张家在去年,大哥欲入道门失败之后,也仅能自保而已了。

更别提如今琅琊王氏的大公子已经入京了,王氏要重现当日的荣光,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消彼长之下,江南士族,如今更是岌岌可危,唯一幸运的,大概就只有如今北方的形势了。

也只有外敌在侧,国内又有桓温的压力,才能让江南士族趁机恢复生机。

然而,朱明启却在这个时候,把主意打到了钱塘上,吴郡那边,能被划分的资源,早就已经被各大家族划分完了,当年张家也就是因为得不了多少利益,同为四大家族,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越发强大,于是家里的长辈,才下定决心,搬出了吴郡,来到钱塘。

现在张家好不容易坐稳了钱塘,和马太守也是合作愉快,大家互相帮扶着,可朱明启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钱塘!

你朱家不是人家王家的对手,你朱明启也是几次三番地耍花招,却都被人家王凝之轻松化解,到头来损兵折将,如今却想要拿我们张家开刀?

心里鄙夷着,难怪你朱明启,远远比不上人家王凝之,打不过敌人,就拿自己人开刀,抢其他江南士族的利益,这才是江南士族,虽在此地经营多年,却始终不能像北方士族那样一条心的原因。

刚想到琅琊王氏,脑海里就不知为何,突然涌现出一张年轻倨傲的脸来。

那是王涣之,琅琊王氏的三公子。

挺长时间没见到他了,上次还是在江州,之后也就是通过几次信罢了,王涣之很喜欢自己,张彤云是知道的,从他的字里行间,都能瞧得出来。

自己当然也喜欢他,否则何必给他去信,邀请他到钱塘读书呢?

为什么喜欢他呢,大概是因为在江州的时候,看见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吧,饱读诗书,引经据典,信手而来,却又不迂腐,那群江州的学子们,竟无一人是他对手,最能吸引到自己的,却是他最后微笑着告别,并不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有才华,又谦逊,真是个好样的。

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他是琅琊王氏的三公子。

哪怕是个很小的家族公子呢,有这样的本事,也足以出人头地,自己也能帮助他。可偏偏是琅琊王氏的人,那一切就都变成了奢望。

虽说南北方士族之间,也会有联姻的时刻,但毕竟很少,而且都各有目的,大多的时候,是一些小士族之间,来互相帮扶。

可琅琊王氏,如今已经选好了合作之人,那就是陈郡谢氏了,谁看不出来呢?

想到这儿,张彤云苦恼地皱了皱眉。

想这些并不奇怪,自己是个女子,嫁人就是一辈子最大的事儿,但凡能在这上面有点儿盼头的,谁不想嫁给一个如意郎君呢?

家里头爹娘兄长们,也都算是疼爱自己,当然也希望自己嫁得好,只是,怎么就偏生看上了王涣之呢?

摇摇头,想要把那张脸从自己脑海中赶走,然而,在转过脸的一瞬间,张彤云却愣住了。

那个从门口进来的,就和王涣之,很是相似。

认真看了一眼,却皱起眉来,如果说王涣之是有才而谦逊,那他这位二哥,可就是才高而骄傲了。

“诸位,好久不见,有没有很想我?”

尤其是这一开口,那轻蔑而得意的笑容,那股子狂妄自大的气息,就充斥在这二楼中。

同样是王家的儿子,怎么能差别这么大?

顿时,张彤云的小心思里头,又有些窃喜,自己的心上人,在这种恶劣的兄长影响下,还能做到有谦谦君子之风,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王凝之自然是不晓得这些的,他还在欣赏着,这里坐着的诸位公子哥儿们,脸上精彩的表情。

至于身后的梁山伯,已经傻眼了,完全不清楚,这是个什么情况,只能是木木地站在一边。

朱明启第一个站了起来,拱拱手,笑容满满:“王兄,确实好久不见了,小弟在吴郡,时常听闻你的消息,很是敬佩啊。”

说着,又瞧了一眼刚进门的几人,朱明启挑挑眉:“这几位是?”

王凝之笑呵呵地走上前,“这是我的夫人,还有两个书院的同窗,今儿来钱塘逛逛,不想遇到了老朋友们,特来坐坐,讨杯茶喝。”

“难怪觉得眼熟,原来都是熟人啊,”朱明启笑着吩咐人加席位,又拱拱手,“王兄夫的人,倒是英姿飒爽,颇有些气概。”

谢道韫微微一笑,回礼,“朱兄过誉了,不过今日出门游玩,图个方便罢了。”

至于后头的梁祝两人,朱明启只是淡淡点头,并无多礼。

坐下之后,王凝之瞧了一眼神色不太好的张玄,微微一笑,“张兄,听闻你是打算入京了,何时前往?”

张玄皮笑肉不笑,“月余吧,安排好就该走了。”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