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三百三十章 温故而知新

东晋隐士 第三百三十章 温故而知新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堂外,阳光飘然而落,平白给这个春天,多了几分明亮。

课堂内,陈子俊一袭青衫, 恣意昂扬。

手里握着一卷书,缓缓踱着步子,每一步,都是那么的严丝合缝,笔背挺直,脖子扬的高高的,嘴角向下, 活像一只老猫。

“这句话的意思,想必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了,毕竟是曾经讲过的知识,荀巨伯,你来说一下。”

“是!”大嗓门的荀巨伯‘唰’的一下站起,声音洪亮有力:

“温故而知新,即为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可以获取新的学问,而能日日做到这一点的,便可以以旧知识,来教授新的学问,凭借这一点,便可以做夫子了。”

“嗯,坐下吧。”陈子俊淡淡吩咐,同时侧过身子,不露痕迹地挠挠耳朵,这大嗓门真是讨厌, 本想着让他给学子们都提提神,谁知道反而把自己给震了个厉害。

继续踱步, 陈子俊瞧着底下的学子们,还是很满意的,从当初刚上山的时候,一个个的毛病奇多,花招百出,乱七八糟,到如今都多多少少有了些学子的样子,这不得不说,都是自己的功劳。

尤其是在当初,在王卓然大人面前丢了脸,让自己再无进仕之心,一心一意地教授学子们,这才让他们都能进步。

所谓夫子,不就是要以自己的言行,治学的态度,来感化这些冥顽不灵的学子们,让他们都能成才吗?

尤其是今年,在春节休沐的时候, 自己和几个老友相聚, 大家都夸赞自己, 说自己传道有方,才能让学子们,各个有模有样,尤其是马文才,梁山伯,甚至还未出师,便已经被大人们看重,只待出仕了。

这都是自己不辞辛劳,一心教授他们学问的功劳啊!

虽然马文才研究的那些兵书,自己从来没看过;虽然梁山伯搞得什么治水方略,自己更是看都看不懂。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有自己这样敏而好学的夫子,他们才能学习自己的为人处世,从而得以进步。

作为夫子,不就该是这样的吗?马文才本来就是太守之子,有所成就,合情合理,那梁山伯这种穷酸,若不是自己不嫌弃他,从来都把他放在和其他学子一样的位置上,耐心教导,他哪儿有今天?

目光扫过角落,不由得露出个笑容,如果说那两人,本来就是有些进取之意的,那这个王蓝田,就纯粹是因为有自己这样的夫子,才能从一个懒散的废物,变成一个好学生了。

看着王蓝田在那儿学习,认真地摇头晃脑,陈子俊就感到一股身为夫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小子去年还跟那个青楼女子厮混,最后也是幡然醒悟,重新回到课堂上,这都是因为有自己这样的榜样,给了他力量,那无数个黑夜里,王蓝田都必然是在想着,要成为像自己一样的人,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虽然这小子如今还是经常下山,去见那个女子,但听说那女子已经离开了青楼,自己开了个小店,做点儿小买卖。

而王蓝田下山的时候,还经常会带上课业,这就让陈子俊更加欣慰了,能推己及人,去教化一个青楼女子,以前自己都不曾发现,这个王蓝田,还有这样的精神。

若是可以的话,未来他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自己或许会拉他一把,让他也成为一个夫子,来教导学生。

虽然说和一个青楼女子不清不楚的,对夫子名誉不好,但若是身为夫子,拯救一个失足女子,将其重新带入正轨来,也不失为一桩雅事。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建立在他还会时不时地给自己送礼上。

身为夫子,教化学生,学生又去教化他人,王蓝田深感夫子大恩大德,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指引,所以想要送一些微薄的礼物,来表达感谢,那身为夫子,当然也该接受,来让学生心安。

目光游转,落到了让自己最是头疼的人身上。

这个祝英台啊,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一堆。

虽然自己不是很喜欢他,但毕竟这孩子,确实是有些本事的,脑子聪明,观点新奇,经常能说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话来。

可奈何,他就是不肯好好学习呢?学以致用,若是不能用,那学还有什么意思?

这个祝英台,好像就只是愿意学习,从无一丝出仕的念头。

他其实是能成功的,有脑子,有学识,却偏偏没有志向,就想着他那个大哥,整日里跟在屁股后头转悠,还说什么以后要去帮梁山伯治水。

你明明就能比他取得更大的成就,未来官拜一方,自误啊自误!

而且自从第一次上书院之后,就再也不肯送礼了,都是跟那个穷酸学的!

尤其是,这家伙直到现在了,还是没学会个谦虚谨慎,动不动就跟自己顶嘴,真是讨厌,这自然是跟那王凝之学的。

祝英台啊祝英台,明明是个好苗子,却交友不慎,身边两个人,一个穷酸得可怜,还自以为什么公平正义,另一个,额,另一个人呢?

又瞧了几眼,这才看见,王凝之就坐在课堂最后头的柱子那儿,正在闭目养神。

真的气,真的气!

怎么就教了这么个人出来?

抹黑我的教职生涯!

如果说对马文才,梁山伯,这是一种赞赏,虽然他们各有毛病,但在自己的教导之下,总算是有所成就,也能给自己长脸。那对于王蓝田,就是十分欣赏了,希望他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而对于祝英台这种只会找麻烦,又不送礼,自甘堕落的学生,那就只剩下失望了。

可这些人,全加起来,也不如眼前这个王凝之麻烦。

没错,就是麻烦,这就是他带给陈子俊的感觉。

打不得,骂不得,教训不得。因为现在人家已经是天子近臣了,琅琊王氏大公子入京,更是让陈子俊不敢轻易得罪这个王凝之。

可要说喜欢他,那是真喜欢不起来,课堂上,生活中,和自己有意见的学生也不是一个两个,比如那祝英台,就是找麻烦,跟自己对着干的。或者那荀巨伯,也不是故意的,但他就是很蠢。

可王凝之不一样,从他对自己的态度来看,陈子俊能感受到的,就只有那种蔑视。

这小子,从来就不把自己当成个夫子来看!

可自己又偏偏拿他没办法,说他不好好学习,是个蠢货吧,人家偏偏又是如今这天下年轻人里,数一数二的才子。

就那一句‘剑气已横秋’便是许多的隐士高者,也都是称赞,更别提在年轻人里头,这种血性颇受追捧。

而那一首催妆诗,又让他广受姑娘们的好评,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就连自己家里的妻子,也是赞叹他是个好男人。

其他的那些,就更加遑论了。

身为夫子,在学业上,拿人家没办法。在其他方面,人家又是有官位在身,自己也得罪不起。

毕竟在课堂上,不论怎么说,自己都是尊长,即便是有些刁难,旁人也不好说,但其他方面,若是自己刁难,难保会有什么后果,毕竟这小子小肚鸡肠得很,要是来一首指桑骂槐的诗,自己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

关键是,他是个有才华的人不假,可自己沾不上光啊!

谁说起王凝之,不是说人家有个才高卓绝的老爹,有个饱读诗书的老娘?家学渊博,敏而好学?哪儿会有人说他是因为陈夫子才学到这么多?

你有才,我沾不上光,反而还要受你的气,这谁顶得住啊!

陈子俊教了这么多年的学生,还是头一次这么憋屈。

多亏这小子去年大多时候不在书院,自己才能活得轻松,可眼下,他又回来了,而且根据山长所说,应该是暂时不会离开了。

遑论想到这儿,陈子俊就觉得脑袋发昏。

可想而知啊,今年这几个月,恐怕不会太平了。但只要自己不搭理他,想必这小子也不能翻江倒海,毕竟这里是万松书院,自己管不了他,山长还是能管的。

“诸位学子,想必在休沐期间,大家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荒废学业,本夫子还是很欣慰的,我也知道,在这段日子里,有的学子,还努力向上,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他们,本夫子也是愿意在将来,和诸位大人们相聚的时候,为大家提点几句。”

说着,陈子俊还很善意地看了看马文才,这种互相吹捧的事儿自己很懂,只可惜这马文才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还是太年轻了。

至于梁山伯,陈子俊也多少看了一眼,毕竟人家得到了王卓然的赏识,那未来必定是为官一方的,自己虽然看不起他,但也没必要闹僵,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梁山伯给自己的反应还不错,最起码是面带笑容的,至于其他人,目前还没看出来,有哪个大人赏识,那就算了吧。

讲台上的陈子俊,正在发光发热,讲台下的学子们,可就没那么精神了。

毕竟刚结束了假期,对于早起读书这种事情,多少是有些抗拒的,而且大家也并不会对陈夫子有什么新鲜感。

尤其是他的那些陈词滥调,更是让大家不能快乐,不过是在强作配合罢了。

眼看着陈子俊又一次开始讲述自己年轻时候是如何受到重用,但最终为了教书育人,而放弃了高官厚禄的故事时,大家也就兴致乏乏了,最多就是听一下,这一次的版本,又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要说的话,陈夫子在这个方面的本事,那是相当可以的,就连祝英台都说过,陈夫子讲故事的能耐,不会比王凝之的差,区别只是在于内容有没有趣味,但论故事的创造力,可是不相上下的。

毕竟,同一个故事,讲了三年,还能经常有新内容,新变化的,也是相当可以。

就比如今儿。

王凝之接到祝英台丢过来的纸团,打开一看,上头只有几句话:夫子这次,又是受到诸葛老大人的看重了,你去建康的时候,听老大人说过吗?

王凝之抬起头,瞧着祝英台正看自己,便摇摇头,开玩笑,诸葛大人,怕是根本没听说过陈子俊这么个人。

祝英台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就扭过头,和一边的张齐杜玩起了五子棋。

王凝之则是很欣慰地看到,梁山伯这个认真学习积极分子,今年也终于是不胜其烦,在陈子俊讲曾经虚幻的英雄事迹时,不再认真聆听,而是去自己看书了。

又长又臭的故事讲完,陈子俊还没忘了给学子们现身说法:“所以,大家只需要像夫子学习,时刻牢记夫子的教诲,感念夫子的恩情,未来就必然会成为一个像夫子一样,学有所成,受到爱戴之人。”

见到陈子俊终于走了,王凝之伸了个懒腰,有时候也真的很好奇,陈子俊察言观色了这么多年,就真的看不出来,学生们那种虚假的笑容和眼底的鄙视吗?

不过这也不重要了,妻子应该已经在徐婉那儿等着自己了,今儿可是答应了她,要陪她去钱塘逛逛的。

书院的学子们也三三两两地,都在约着下山。

而且,张家的几个朋友,今儿应该也在,老三王涣之的事情,要问谁最上心?

不是王凝之,也不是谢道韫,而是那个爱八卦的王兰。

随手把王蓝田拽过来,搂着他的肩膀,很是亲密:“王蓝田,今儿你不下山转转?”

王蓝田勉强笑了笑,低声:“我打算去看看杜雪。”

“你这两日没去?”王凝之眯眯眼。

“嗯,她说下着雨,路滑,而且我刚回书院,应当温习课业。”

“是真周到啊,”王凝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小子可是捡到宝了。”

话音刚落,又瞧见王蓝田手里还拿着几卷书,王凝之疑惑:“你下山还要带书?”

“是杜雪给安排的课业,我回家过年时候要做的,”王蓝田声音更低了,“本来想着前两日给她送过去的,但一直没去。”

王凝之‘啧啧’两声,“你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能说出这种话?”

王蓝田闷闷的,被裹挟着往前走,“杜雪告诉我,骗不了人的时候,还不如说真话。”

王凝之发现,有些人,真的,不论做什么,怎么做,都会给人以快乐。

山下,放走了王蓝田,在茶楼外,王凝之见到了一身男装,冲自己眨眼的妻子,笑了起来。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