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明皇太孙 > 718 郑和

皇明皇太孙 718 郑和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皇帝,朱允煐毫无疑问是比较霸道的。但是他自认为还算勤勉,对于一些事务的处置还算公正,这些其实也就差不多了,总不能要求他完美无缺吧。

画大饼,或者是打一棒子给颗甜枣,这样的手段也确实熟练了,驭下之道更加成熟。

但是他也很清楚,有些时候不能只谈理想,或者是给一些虚无缥缈的荣誉等等,还是需要有着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需要让人看到希望的同时,也是在朝着那些成就不断靠近。

这样才能够让人更加的有斗志,这样才能够让人废寝忘食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只是单纯的画大饼等等,实际上对于一些老江湖没有太大的作用。

其实李景隆也是一样,别看他现在位高权重,也确实是一副皇帝心腹的样子。可是这些都是皇帝刻意展现出来的,如果没有不断的给予他一些荣耀,或者说是给予一定的重要任务,这堂堂曹国公说不定早就着急了。

真的要是被闲置一旁,对于很多身在朝廷中枢的人来说,巨大的落差也会让他们无法适应。到时候说不定就有一些怨怼,说不定就会有这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思。

朱允煐知道他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他也不可能重用所有人,肯定也会有许多人认为怀才不遇,认为他们的皇帝没有识人之明。

但是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怪那些人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皇帝跟前。自然没办法给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没能在现在的职位上做出一些成绩,那也就不要怪别人了,只能说是自己的能力有限,这和机遇没有太大的关系。

反正朱允煐是这样认为的,他也只需要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人,他也只希望培养看到了的有潜力的官员。给予所有人机会,那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哪怕他是九五之尊也无法做到这些事情。

这就是现实,不管愿意承认也好,不愿意承认也罢,这就是赤果果的现实。

所以这个世道就是这么的不公平,有些人就是缺少一些机会。他们的能力或许不差,但是就是缺少那么一个别人认可的机会。而有的人就不一样,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关系,他们还会得到一次次历练的机会。

当然了,也有些人因为出身等等原因,别人几乎等不到的机会,他们就可以得到。

对于马三宝来说就是这样,他本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太监而已,只是因缘自会被皇帝看到了,或许也是因为他办事还算让皇帝放心,所以就得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或许不是单纯的证明自己而已,这事被皇帝委以重任了,这绝对是很多太监无比羡慕的。绝大多数的太监一辈子都是在宫里兢兢业业、谨小慎微,但是他们很难在皇帝跟前伺候,更别说被皇帝记住名字。

可是马三宝不一样,他在皇帝跟前伺候的时间并不长,这就被皇帝看中了,可以一飞冲天。

谁都知道皇帝重视水师,谁都知道大明朝的水师越来越强大。现在也根本不是在鄱阳湖或者巢湖有着水师大军了,而是向着四方发展。

向北,可以通过大运河向天津、北平府运粮,这似乎算不上什么,这样的漕运立场离的也都有。最多也就是大明朝的漕运似乎规模大一点,这甚至和水师没有太大的关系。

可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像天津运粮,很多的时候还是需要海运。以天津为中心,也开辟了向辽东、高丽和东瀛运粮的海路。

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规模了,更何况大明的水师根本不会满足于这点成绩。

向南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琉球岛的中山国只能算得上是弹丸之地,那里甚至只谈得上是一个小小的中转站而已。只不过是朝着东瀛、南洋发展的一个小小踏板,是为了更好的辖制一切藩属国,或者是开辟更多

的海路。

市舶司有着很多海船,在一次次的往返南洋和大明。带回来了很多的宝石、香料或者粮食,运出去的是一些瓷器、布匹或者铁器,这为朝廷带来了更多的白银,在充实了国库的同时,很多人也都知道福建等地的粮仓满仓,甚至可以朝着其他的地方运粮。

这还不够,远远的不能满足皇帝的要求,大明朝的水师还在继续寻找着一些海外蕃地。

不只是想着要宣扬国威之类的,而是要了解那些地方的特产,了解那些地方的一些产出和风土人情,寻找着一些对大明有用的东西。

当然,锦衣卫之类的也可能有着其它的心思,比如说刺探一些番国的情报。了解他们的一些军事政治,想要知道他们的一些地形,甚至是在暗中的培养一些势力。

这些也都是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大明朝的天子看起来十分的贪心。登基四年以来,朝廷其实或大或小的也用了一些兵,当今天子就算不是穷兵黩武的类型,很多人也都明白他不会就此停下脚步,他肯定还是要继续寻找扩张的机会。

南洋等地,或许那就是天子的下一站目标。

这自然也就是马三宝的机会了,这显然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他即将将承担起来一项了不起的任务。而那些事情,显然也都是锦衣卫不方便做的,甚至是水师也只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而已。

哪怕在南洋的一些地方,也有不少人能够察觉到明朝的一些力量,但是那些显然也都是没有公开的,那些最多也就是半公开的状态而已,很多的时候也会让人非常无奈。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朝即将开始一趟宣扬国威之旅,也是要让南洋诸国真正的意识到,大明朝的强大。

很明显,这样的任务不是一个人就能承担起来的,但是有些人可以在这项了不起的任务当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而马三宝看起来就有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是因为皇帝看他顺眼,当然,更不能排除的是因为他的能力,让皇帝对他有着更多的期待。

马三宝有些紧张,哪怕他前段时间被皇帝陛下委以重任,但是这不代表他就真的成为了皇帝心腹,更不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别看在龙江造船厂,他是皇帝委派的「督公」,似乎是皇帝的代言人一般。可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在龙江船厂,他马三宝根本不算什么。

这可是陛下「起家」的地方,在陛下还没有被正式册封皇太孙的时候,最先一批接手的衙门当中就有龙江造船厂。

很多人也都知道当今天子为了龙江船厂的发展付出了多少心思,不只是要寻找木材,最主要的还是寻找船工。从全国各地招揽工匠还不够,还让人搜集两宋、元朝的一些史料,了解那时候的一些海船、航道等等。

外头很多人都说当今天子最重视的学府是不伦不类的工部学院,那里培养了很多能工巧匠,甚至还有人因此得了官身乃至爵位。

都说工部学院是皇帝的「亲儿子」,但是那才是假象。那最多也就是个庶出而已,龙江船厂才是嫡子。工部学院培养出来的一些匠人,很多都是要被送回龙江船厂的。

为了龙江船厂更好的发展,五军都督府那边需要不时的提出水师用海船的心得、要求,朝廷的水师将领们也经常会来龙江船厂。当然了,水师也需要不断搜集水文,包括锦衣卫搜集一些南洋诸国的水文。

国子监也好,大本堂、文渊阁,乃至翰林院,也都是需要时不时的整理古籍等等,寻找一些造船术、整理资料。这都是在为龙江船厂发展的更好,要造出更大、更可靠的海船。

虽然在郑和看来,大明朝的海船已经足够大了,也足够多了,但是皇帝真的不满意。

在宋朝就有记载的福船,现在发展的更大。「高大如楼,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也将大明朝的火器搬上了船,所以可以做到「失石火炮皆俯瞰而发」。

也是在不断地四处航行,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比如说「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或者「诚海战之利器也」、「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

现在的福船可不小,在南宋时福船就可以做到万石以上。现在更是没有问题,大海船可载乘客千人,可以做到生活设施齐全,配备洗漱设施。除了可以携带家属的幽雅客房,甚至在船上养猪、种菜、种药材、酿酒,以及种植盆景以供观赏。

马三宝知道自己肯定是有机会的,但是没有在尘埃落定的那一刻,就需要小心谨慎。尤其是他一直在龙江船厂,此前甚至还去了一趟琉球,更是知道一些事情。

他去琉球,可不是宣读圣旨那么简单,那也不是皇帝对于他的一些期待。

「你可要仔细些。」看着还算是自己提拔起来的马三宝,王承恩提点着说道,「如今这几日朝堂之上乱糟糟的,陛下心里可不大乐意。你这头要是办不好事失了圣卷,莫要怪咱家不念旧情。」

马三宝立刻露出讨好的笑容,说道,「奴婢自然听着,这些年也都是仰仗大伴提点,奴婢才能被陛下看在眼里。」

王承恩露出矜持的笑容,别看他在皇帝跟前是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在无微不至的伺候着皇帝。但是下差之后,回到了自己休息的宫殿,他也是有好几个小太监伺候着的。

在宫里的其他太监面前,王承恩可是高高在上的,是很多人想要去讨好的对象。甚至一些朝廷的文武百官,也是要给王承恩几分体面的。

因为王承恩跟在当今天子身边近二十年,一直是深的皇帝的信任。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世界上要说最了解当今天子的人,说不准也就是这个中年太监了。

至于王承恩,非常喜欢他的姓名,因为这是皇帝陛下赐的。所以就算是过继到他名下的儿子,也是改姓王。这不是不要祖宗了,而是皇帝既然赐名了,那就要改名换姓,这也是一种荣耀。

看着郑和,王承恩说道,「陛下胸怀寰宇,只要办好陛下交代的差事,少不得你的荣华富贵。」

看到马三宝要说什么,王承恩继续说道,「你且记好了,陛下若是觉得你是可造之材,倒是会给你机会。只是你也记好了,若是办不好差事,就莫要埋怨了。陛下用人不问出身,只是也不喜庸才。」

「大伴,奴婢心里有数。」马三宝忙不跌的讨好说道,「奴婢这些时日兢兢业业,唯恐辜负皇恩。旁的不敢说,奴婢也算是勤勉,陛下交代的差事必能办好!」

别看马三宝话说的比较满,可是这没有让王承恩不高兴,反而是露出了比较欣慰的眼神。

给陛下做事,就该是这么个样子。要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那谈何能够成事?

这些大概也是不知不觉间被皇帝影响了,所以王承恩很多的时候考虑事情,甚至包括用人,也会偏向陛下喜欢的那些性格。

王承恩这个时候又问道,「船队现如今准备的如何了?」

马三宝立刻说道,「回大伴,船队业已准备完毕,一应物资、辎重、人员齐全。俱在应天府候着,只待陛下旨意下达,便出海与候在海上的水师集结。前往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王承恩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马三宝还算是聪明,看起来办事还算靠谱。想来,也不会让陛下失望吧。

「那这事也就成了,多琢磨琢磨。」王承恩语重心长,对马三宝说道,「朝廷此次耗费不少,此事也是陛下亲自筹

谋,满朝上下可都是盯着这些。」

马三宝更是心里有数,他的责任重大,绝对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这次的差事要是办得好,那就是真正的一飞冲天。要是办砸了,或许他就只能老死某个无人问津的角落了。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