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明皇太孙 > 719 用人

皇明皇太孙 719 用人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下西洋,这对于朱允煐来说肯定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事情。让海洋文明被大家更多的认识到,这也是朱允煐需要做的事情,他需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实际上大明对于海洋文明有着一定的认知了,毕竟大明朝现在的水师不再只是执着于内河,他们现在也驰骋在大洋上,也一次次的从南洋带回来一些珠宝、粮食,这都是好东西。

朱允煐也觉得时机成熟了,从大明开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再加上一直以来在努力发展的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这也使得大明朝有着更多的基础了。

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这些也都可以算得上朱允煐对于这一次庞大船队下西洋的一个底气所在了。

他可不只是为了单纯的宣扬国威,这确实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大明朝早就废除了‘不征之国’,所以大明朝必然是以武力为后盾。要是能够以不动兵戈的方式实现威服众邦,构建以明帝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格局,那自然最好。

但是要是有些番邦不认可这些,那大明朝的军队显然也就可以有着一定的实力了。

朱允煐坐在武英殿,缓缓问道,“马三宝,朕问你船队可曾准备齐全。”

马三宝立刻流利回答,“启奏陛下,船队有海舡、海舟、海风船、海运船、宝船。有九桅十二帆、到三桅五帆或大八橹、六橹等。分宝船、坐船、战船、马船、粮船、水船等。共计一百五十艘,将士一万三千人。”

朱允煐缓缓点头,又问道,“朕欲意以你为正使,你以为如何?”

马三宝以头抢地,激动万分,“奴婢谢陛下隆恩,奴婢无以为报,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之恩。”

朱允煐这时候又问道,“你办事速来谨慎,也是勤学,朕倒是放心。只是此次下南洋,必然是以战舰为主。虽说你这些时日也学了些,但是如何海战,你可懂?”

大明朝的船队实际上也就是海上特混舰队,有一百多艘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这样一个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的船队,马三宝未必就能全部指挥的动。

实际上此前朱允煐也听取了一些建议,这支船队必然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

也就是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马三宝这个时候就说道,“启奏陛下,奴婢也知晓自己粗鄙,不懂武事,奴婢以为当有朝廷大将统帅大军。”

朱允煐缓缓点头,随即说道,“指挥大军,你倒是欠缺些火候。不过你到底是朕身边的人,朕有诸多谋划,好些事情也不能只是用兵即可。”

军队,这也只是为了某些政治,不能单纯的就是认为军队可以解决一切。

所以这一次马三宝也算得上被委以重任了,他不是什么监军,单纯的就是正使。代表着大明朝的使者,代表着大明朝的朝廷,这一点不需要多担心什么。

至于军事指挥方面,就不需要马三宝亲自指挥了,朱允煐必然会给马三宝派出一些精兵强将。

海战、航海之类的,大明朝也是有着足够出色的将领。

在马三宝离开后,徐辉祖、常茂以及李景隆自然也奉诏入殿,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和他们商议。

都是亲近人,朱允煐也自然的赐座,这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些体面。说起来这三位必然也都是死后封王的,未必就是本人的功劳,而是祖辈的功劳,都是三代王爵。

朱允煐就笑着开口,说道,“这也都不是外人,也都知道咱虽然好武事,可是到底少了些天分。说起来表哥最是知晓这些事情,咱年幼也是聪颖、善于洞察人心,学文倒是不费事。就是这调兵遣将、行军布阵,总是不得其门。”

李景隆就很会说话,“陛下善将将,臣等万万不及。”

朱允煐哈哈大笑,其他人可以率领百万大军冲锋陷阵,那是他们的将才、帅才,朱允煐这个皇帝万万不及。但是也没关系,朱允煐这个皇帝只需要将将领们牢牢控制,让这些将领各尽其才就好,这也是一种运筹帷幄。

朱允煐笑了笑之后,在自恋后问道,“此次水师大军,你们以为何人可以担当大任?”

徐辉祖这个时候直接说道,“陛下,臣以为罪臣俞通渊最为合适。”

俞通渊,也就是俞通海、俞通源之弟,也就是当初威震巢湖的大水匪俞廷玉的幼子。可以说俞廷玉和廖永安,就是老朱早期的主力水师的主力。

廖永安和俞廷玉率巢湖水军投靠朱元章,依靠着娴熟的驾船技巧,屡败元朝水军,使得老朱有了渡江的资本,为老朱统一江南打下了基础。渡江之后屡立战功,攻克多座城市,为扩大疆域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水军方面,弥补了老朱的不足。

只不过廖永安在和张士诚大战的时候被俘,坚持不降八年后被杀。而他的弟弟,就是廖永忠。

而俞廷玉在攻取安庆的过程中战死,而他的大儿子俞通海在攻占平江时中流失,随后伤重而死,这一位也是在鄱阳湖水战中救下老朱、烧船献计、居功首位。

只可惜他无后,而他的二弟南安侯俞通源也曾跟随徐达南征北战,只是早年病死,也因为卷入胡惟庸桉被废除了爵位。

至于俞家的老小俞通渊虽然不如他的父兄勇武,不过一度也是越巂侯,只是因为受到胡惟庸桉牵连而被废除了爵位。

朱允煐就叹了口气,说道,“河间郡公、虢国公功大,皇祖父想起往事,每每叹息。只是俞通渊到底失爵,不好统帅大军。还是召返回京吧,想来也是来得及。”

俞家就在巢湖,离应天府也是比较近的。虽然俞通渊不能独领大军,但是到底是一员宿将,镇得住场面。

这些其实也算得上成全一段佳话,要是俞通渊能够建功立业,说不定还能复爵。

其实俞通渊本身也就是靠着父兄的功劳才有机会出头,随徐达征战时虽有一定功劳,但是在明初的那批名将当中不算亮眼。要不是念及俞廷玉、俞通海的功劳,俞通渊也不会被封封越巂侯。

李景隆这个时候就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大江之上虽有海寇,朝廷有善战水师。船大炮利,些许小寇不足为虑。臣知晓大军尚有步卒数千,故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之子平安骁勇善战,可帅大军。”

这一下就有意思了,平安的父亲平定其实也是早期就跟随老朱的,在他战死后,平安继承其父之职。最主要的是成为了老朱的养子,字‘保儿’。

别看平定当年也是在常遇春账下效力,也是在跟随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时战死。但是真的要说起来,这也是大明朝的‘宗室’,起码名义上是这样,这也是老朱现在在世的养子之一。

常遇春忽然间觉得有些意思,因为不管是俞通渊还是平安,实际上和常系都算关系不错。

朱允煐不置可否的时候,常茂就说道,“陛下,臣以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陈瑄......”

朱允煐立刻摆手,直接说道,“彦纯还有大用,无需出兵。”

陈瑄可是了不得的人物,早年以舍人的身份随侍大将军蓝玉、深受器重。在西南的那段时间立下不小的功劳,最主要的是他早些年也是在朱允煐账下效力,在张赫和朱寿先后病逝后,一直在负责总督海运。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常茂自然也就不会多说什么了。他确实想要举荐陈瑄,觉得陈瑄有些才华,要是立下一些功勋的话,封侯拜将不在话下。

但是现在就不好说了,因为陛下显然对陈瑄还有安排。其实这也是陈瑄的一个机会,别看他似乎没有张赫、朱寿显赫,那两位是开国侯爵,自然有些分量。

但是陈瑄也不需要担心,因为他一直都是皇帝陛下的心腹,自然也不缺少建功立业的机会。

徐辉祖想了想,再次提出一个人,“陛下,江阴侯吴高善识水战。”

朱允煐就乐了,说道,“中山公,朝中大将如云。江阴侯此番出征高丽尚未回返,无需让他再挂帅出征。”

吴高就算得上优秀的官二代了,他的父亲就是早年跟随老朱起兵的吴良。

其实也就是朱允煐心胸大度,因为吴高的妹夫就是朱允煐的七叔朱榑。这一位曾经在朱允煐巡视北边的时候屡有轻慢,但是朱允煐一直都没有放在心上。

常茂左看右看,忽然说道,“陛下,臣以为罪臣吴祯之子吴忠,可堪大任!”

徐辉祖和李景隆吓了一大跳,觉得也就是常茂才敢举荐吴忠。

吴忠的父亲可是靖海侯吴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参与了平定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的战争,在老朱钦定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二十。他精通海战,曾督理海运,率军远赴琉球一带,剿灭倭寇。

但是他被追定为胡惟庸逆党,所以靖海侯爵位被废除。当然了,这也是吴良之弟。说起来的话,也就是吴高的堂弟。

朱允煐想了想,说道,“召吴忠。”

这一下常茂也开心了,看起来他还是给陛下举荐了可用之人。至于那人值不值得用、能不能用,自然有陛下圣裁就是,他只需要将认为可靠、可用的人举荐出来就好。

朱允煐其实挺欣慰的,他的手底下还是有着一大票精兵强将。或许不如老朱打天下的时候勐将如云,但是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出现朝中无大将的局面。

而且也需要承认在朱允煐的这些将领当中,虽然也有一部分是开国老将,不过也有一大票比较有出息的将门子弟。将门子弟当中确实有不少纨绔,只是要说武勋系统已经**,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手底下还是有着那么一大票可用之人,朱允煐自然也就觉得比较安心。他接下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自然也就需要更多有才华的将帅,他不怕压制不住这些人。

徐辉祖、常茂、李景隆也都觉得这一次能够和陛下商议军国大事颇有收获,他们举荐的一些人确实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可以有机会建功立业,可以在陛下无比重视的下南洋的大事中出力。

或许他们举荐了一些人,也或多或少的有着那么一些自己的小心机。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举荐的人也都算得上可用之人,绝对不是将庸庸碌碌之辈推上去。

毕竟这三位已经位极人臣,他们确实有着自己的一些利益集团,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维护皇帝的利益。所以举荐的这些人,也都算得上恰如其分吧。

而且这一次的举荐,看起来也是看到了不一样的皇帝。

很多人都说英示皇帝刻薄,甚至可以说有那么点记仇。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吴忠也好、俞通渊也罢,虽然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罪臣,被废除了爵位。

不过现在也有起复的机会,现在就要看他们有没有那个本事抓住这些机会了。

这对于武勋集团来说肯定是一个好消息了,毕竟前些年,甚至近一段时间,陆陆续续也有一些人因为犯事被罢官、削去了爵位。哪怕比起寻常百姓强,可是相比起勋贵,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但是陛下不计前嫌,这也算是给与了他们一个机会。

朱允煐其实想法很简单,有些罪臣可以用,比如说遭受无妄之灾的。但是有些人,肯定是不能用,甚至也根本没机会用,因为那些触犯了皇帝底线的,基本上满门都没个好下场。

用人,也是学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