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六十八章 目无法度,莫此为甚!(求订阅)

月余过去。

始皇巡狩队列并未在路上多逗留,在经旧赵之地,旧燕之地后,直接驶向了疆域最北边,即辽西郡。

经过这些时日的反思与琢磨,秦落衡已清楚了始皇的意图,也知道了始皇的大略,这段时日内,他只在巡狩队列的附近游曳,并没有再外出。

即便如此,他也不时会受到始皇召见。

秦落衡受始皇的重视程度,已人尽皆知,而且是超出了很多官吏的想象,这也让不少朝臣十分费解,费解为何始皇会如此偏爱秦落衡,这种偏信甚至超过了任何一人臣子。

甚至也包括了长公子扶苏。

其中原因,李斯等人确实不明,然杨端和等关中氏族却是明白,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而且合情合理!

就在巡狩队列驶向辽西郡时,一份奏疏却悄然出现在了嬴政的大案上,对于这封从咸阳送来的奏疏,嬴政自是第一时间便查看了,在看完其中内容后,却是猛的拍案怒喝起来。

“狗彘不食!”

“朕对儒家可谓仁至义尽,儒家还敢私下开设私学,全然没有把律法把朕放在眼中,而且私学范围之广,数量之众,简直骇然听闻,你们当真觉得朕不敢动你们吗?”

嬴政心中怒极。

这份奏疏不仅写了儒家私通六国余孽,更写着儒家在各地经营大量私学,儒家想做什么,已是不言而喻,当初儒家逃亡,他并未过多追究,毕竟孔鲋并无实际职掌,其心又不再国政,走便走了。

走了倒显清净。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儒家背地不仅跟六国余孽勾连,更是广开私学,这分明是在撬动大秦法制的根基。

这让嬴政如何不怒,如何能再平静?

儒以文乱法。

儒家已是其心可诛!

“来人,去把李斯、姚贾、胡毋敬、冯劫召来!”嬴政朝御车外喊道。

很快。

李斯等人出现在了御车外。

进到车内,几人便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神色更显恭敬,躬身道:“臣李斯(姚贾)(胡毋敬)参见陛下。”

嬴政冷冷的看了李斯一眼,把从咸阳送来的奏疏扔给了几人,几人对视一眼,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拾起,看完,也是面色大变。

李斯冷声道:

“陛下,儒家的确该清理了!”

“儒家这些年不思守法,妖言惑众,多次诽谤秦政,上次更是带着官身逃亡,已严重亵渎官士公职,而今不仅在地方恶意鼓噪动荡,更是对抗秦律,在地方广开私学,已然危及到大秦新政之根本。”

“臣请陛下将儒家之士全数下狱!”

“以正视听!!!”

李斯神色冷酷到了极点。

对于儒家,他向来厌恶,上次儒家生事,他便力荐始皇要对儒家进行严惩,只不过始皇并未放在心上,而今儒家再次事发,这次的影响之恶,已足以动摇大秦法制根基。

他自不可能再手下留情。

嬴政道:

“丞相所言甚是。”

“上一次是朕对儒家太宽容了,朕本以为不追究儒家博士擅自逃亡罪行,便可以让儒家有可能生出的流言,不攻自破,但朕终究还是低估了儒家对大秦的厌恶。”

“儒家之士皆愚顽无良!”

“朕用他们聚召文学方术之士,原本要大兴太平之风,他们却在背地鼓动生事,朕对他们何其优待,他们却一个个都要反朕,要当那一个个复辟狂徒。”

“既如此。”

“就不要怪朕翻脸不认人了!”

“儒家之士诽谤秦政,妖言惑众,与六国沆瀣一气,而今更是试图以文乱法,他们不仁,便别怪朕不义了。”

冯劫道:

“陛下英明。”

“只是臣有言要奏。”

“上次焚书令虽已颁布,然执行效果寥寥。”

“古时天下散乱,无法一治天下,方有诸侯林立,议论之人皆崇古害今,大张虚言以乱事实,其中以儒家为甚,眼下儒家在地方广开私学,其所教皆从私门,长此以往,定会使国家之学不能立足。”

“臣认为只严惩是不够的!”

“此等恶风不禁,则国家威权弥散于上,私人朋党聚结于下,于国于法都是大害。”

“因而对儒生不能用常刑,不然不足以威慑复辟,更不足以震慑宵小。”

“那当用何刑?”嬴政目光微阖。

“坑杀!!!”

“为何?”

冯劫道:“坑杀为战场之刑,而今天下复辟浪潮迭起,儒家跟六国余孽勾结,已然是想推翻朝廷,既如此,大秦的反复辟同样当为一处战场,只不过没有现实中的矛戟罢了。”

闻言。

胡毋敬脸色微变。

迟疑道:

“臣认为坑杀不妥。”

“**书令颁行以来,陛下苦心老臣尽知也,然连番事态迭起,若是此时再对儒家施以重刑,只恐令天下士人非议,而地方郡县本就与朝廷离心离德,此举只会让地方官署无所措手足。”

“老臣请陛下三思。”

“李斯不敢苟同胡奉常所言。”李斯道:“当初陛下为谨慎计,以‘制曰’颁行焚书令,老臣当时未尝异议也,然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天下动荡频发,朝廷退一步,复辟势力必进百步,老臣之见,儒家之事当从重从严。”

“尤其是孔门一脉!”

“何以?”

“孔儒为儒家大旗,其在天下士人心中威望甚高,其一旦与六国复辟势力沆瀣一气,必会让复辟势力影响力大增,也势必会成为复辟势力之道义大旗。”

“不严惩不足以正视听!”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儒家跟我大秦从来都不是一条道上的。”

“儒家之所以这么固执的反秦,根本只在两处。”

“一则儒家是不以民众处境为根基,也不以公平正义为大道。”

“儒家主张的是‘爱有差等’、‘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因而儒家推崇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这些都与秦政秦法背道而驰。”

“秦政使黔首皆有田,使奴隶能脱籍成平民,甚至成有爵者,而这与儒家推崇的世袭法外特权截然不同。”

“二则。”

“儒家自古偏狭迂腐,恩怨之心极重。”

“儒家也最为记仇,甚至称得上是睚眦必报,秦政为儒家所恶、所恨,此恩怨之心很难消融,而今儒家所犯之罪,足以让儒家遭受灭顶之灾,新仇旧恨,儒家只怕会恨秦入骨。”

“与其纠缠不休,臣建议将其彻底灭绝!!!”

话音落下。

四周大见肃杀之气。

就算是冯劫都不由面露惊愕。

他虽然力荐坑杀,但并没有想过要将儒家赶尽杀绝,更没有想过直接灭其道统,李斯却是直言,要将儒家彻底斩尽。

此言实在有些过火。

李斯对四周众人的目光浑然不觉。

继续道:

“这次儒生是被地方官员举发,据臣后面得知,孔鲋主事学宫期间,就曾暗中跟六国贵族多有勾连,也曾参与六国贵族公子的宴会论学,更曾邀诸多儒生与宴。”

“由此可见,儒家背离朝廷,非是眼下,而是由来已久。”

“这次私学之事更甚,这已是在挑衅大秦律法,而且这次牵涉的儒生之众,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几乎天下所有儒生都有涉猎,难道这些儒生不知大秦严禁私学?”

“自然不可能。”

“他们知道,而且十分清楚。”

“上次咸阳之事,儒家之士悉数逃亡,这已是无视了法度,而今更是在地方广开私学,只怕他们的眼中早就没有了法度,更是早就不把自己视为大秦臣民了。”

“目无法度,莫此为甚!”

“而且这已非是一人、十人,而是近乎所有儒生,若是不对他们予以严惩,岂非是在教唆天下所有人目无法纪?长此以往,大秦的律法岂非成为空文?”

“大秦以法立国,天下却成了无法之地,这岂非成笑话?”

“而且儒家触法之深前所未见。”

“其一,儒家博士身举高爵,不辞官而擅自逃国,死罪也!”

“其二,抗法而私藏并传播诗书,死罪也!”

“其三,以古非今,鼓噪复辟,妄议大政,灭族之罪也!”

“其四,裹挟儒生隐匿授学,意在鼓噪民变,灭罪之罪也!”

“其五,儒家于各地开设私学,各地儒生不仅不举发报官,反而互相遮蔽,连坐其罪,同死罪也。”

“如此多的大罪,儒生谁人无辜?”

“大秦法不二出,天下例无法外之人,儒家不思陛下善待之恩,已悉数沦为复辟鹰犬,此足证明儒家已无可救药也,若不依法处置,大秦法统何在?!”

“臣认为无论是勾结六国贵族复辟,还是在各地广开私学,都足以被定为死罪,数罪并罚,岂能不一并强硬对之?”

“涉事者,当杀!”

“不大杀复辟人犯,天下难安!”

四下安静。

胡毋敬发如霜雪的头颅微微颤抖着,他依旧是不赞成大杀儒家,只是李斯话已至此,他也不好再劝阻。

嬴政的神色早已恢复如常,平静道:“大秦法行在先,触法理当惩治,儒家不愿为大秦兴盛之旗帜,还反转投复辟一方,践踏律法,朕便依法对儒家予以严惩以告诫天下。”

“任谁要复辟,先得踏过大秦法制这一关!”

“依法刑处,一人不容!!!”

(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