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六十九章 自作孽,不可活!(求订阅)

宽敞明亮的御车内,正在举行一场事关重大的小朝会。

嬴政身穿一袭常服坐在御案后,虽发须已渐显灰白,身形也比往日大见瘦削,人却是并没有无精打采,也并无疲惫之相。

李斯、胡毋敬、冯劫等人肃然在座。

嬴政道:“既已拿定注意,但还得一则总体对策。”

李斯道:“儒家愚顽无行,屡抗新政法令,种种劣迹朝野皆知,儒家早已无可救药也,臣建议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继续践行焚书令,除国家藏书之外,任何人不得再私藏诗、书。”

“责令各地官员严密搜查,敢有私藏诗、书及攻讦新政者,斩首弃市;凡涉及密谋策划私学者,灭族;官吏见而不举,连坐同罪;凡上私学者,一律判处黥刑苦役!”

“儒家为首者,一律坑杀!!!”

“民人欲学文,必须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这番话如秋风过林,让众人心中大见肃杀,前面坑杀已经让众人有些惊诧,眼下李斯却是在赶尽杀绝,这完全是要将儒家彻底给连根拔起,而且不再给儒家任何存活的机会。

残酷的令人毛骨悚然。

“可有异议?”就在众人惊愕时,嬴政的问话仿佛从天外飘来,瞬间将众人惊醒。

胡毋敬道:

“臣认为丞相所言,过于责难了。”

“臣主张处置儒家,然不敢赞同大杀儒家。”

“自古以来,书生意气不应时,而今儒家私学遍布各地,若是尽依丞相所言,恐下狱者将数不胜数,而且地方官吏不知情者,更不知有多少,这般惩治,恐只会激起更大民怨。”

“臣主张只处置儒家。”

“对于牵连其中的学子,却是可以网开一面,以臣之见,儒家纵然追随六国贵族,恐只是在借六国贵族之力,非是想彻底跟六国贵族捆绑在一起。”

“丞相的应对之策过了!”

“而且华夏上千年以来,革命者、叛逆者、暴乱者、弑君者,几乎没有过一个治学书生,此等书生,何以让朝廷如临大敌?再则,战国游士遍及天下,说辞泛九州,但有谁真的扳倒了一国?”

“臣认为,儒家当严惩,但还得保留其道统。”

“如此,方可彰我大秦兼容海量。”

“此才为上策!”

李斯驳斥道:

“迂腐之见。”

“天下大事固不成于书生,然却发于书生壮于书生,若无书生,叛逆也好,革命也好,十有十败,书生乱国,其为害之烈不在操行,而在鼓噪生事,在滋事发事。”

“长堤之一蚁,大厦之一虫,书生之乱言也!”

“六国贵族何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帮助儒家,去扩大儒家的影响力,去扩大儒家的话语权?正是因为六国贵族深知,书生的危害性。”

“书生若怀乱政之心,则势必会兴风作浪。”

“言可生乱,乱可灭国!!!”

“奉常一直以来手不释卷,却是不见孔子杀少正卯乎?”

“孔子这个书生如何?他当初又何以要置少正卯于死地?”

“正是因为其知道言语危害之烈,若儒家不能为大秦所用,则必为反叛所用,儒家在地方已广开私学,假以时日,这些学子成学,其中大量学子定会成为反秦中坚。”

“此等恶劣之事,若不严惩,定遗祸无穷!”

“我等身为治国大臣,岂能以区区小仁而乱大政乎?我的建议,就是要荡涤污秽,清灭蠹虫,除掉害群之马。”

“若我等只为彰显兼容之量,而听人复辟言行逆举泛滥,这岂非才是真正的误国、误民?”

“而今大秦疆域下,已滋生了大量的虫蚁蛇鼠败叶残枝,不想着将这些虫蚁蛇鼠清除,只想着用一些枝叶欲盖弥彰,这岂非是在自欺欺人?”

“我的建议的确会让地方血流成海,泪洒成河,但相比战国之世的尸骨成山,无疑要好上不少,有些事,就是要在局势没有完全恶化前解决,不然后患无穷。”

“相比于所谓仁政虚名,我更愿意用所谓骂名,去换大秦长久的安宁。”

“说得好!”嬴政淡淡一笑,“大道同则容,不同则不容,既然秦与儒不容,那朕又何须为了所谓虚名,去做各种取舍退让?”

“现在天下事端频发,若是为不激化矛盾,而对儒家轻举轻放,这岂非是在有意纵容?大秦容不得这些污泥浊水,也容不下这些虫蚁蛇鼠,儒家既选择了背离大秦,就理应受到惩治。”

“朕便打一场反复辟之战!!!”

李斯道:“陛下英明。”

其余官吏闻言,也没有再开口了。

嬴政道:

“儒家之士遍布天下,想要一举擒拿,实属不易,而且他们跟六国贵族走的很近,相互包庇之下,抓拿只怕更加艰难,但朝廷仍不能坐视不理。”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

“儒家孔门为首,上次逃亡之事后,一些儒生选择了隐姓埋名,还有部分儒生则回到了孔子旧垣,既然儒家执意反秦,那朕自然也容不得孔子旧垣存在了。”

嬴政沉思良久,最终还是坚定下来。

“焚之!!!”

孔子生前其实并未获得太多敬意,直至战国末世,依旧只是一个因复辟理念而几为天下主流遗忘的大学者,并无任何神圣光环,但这只是对于其他百家,对儒家之士而言,孔子旧垣是一种信念。

不少儒生自愿耗时耗财耗命去维护。

孔子死后,各国的儒家弟子各持其国之树木去蔡总,而今在孔子墓穴外已汇聚成一片独特小树林,时人则称孔墓为阙里。

儒家既已跟朝廷决裂。

朝廷自要彻底摧毁儒家相关之事。

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威慑儒家,也才能让儒家真正感受到恐惧和害怕。

李斯道:“臣建议派廷尉左监蒙毅前去。”

嬴政目光微阖,冷声道:“来人,把秦落衡召来。”

闻言。

众人神色微异。

这段时间,他们自然看得出来,始皇对秦落衡的亲近,但儒家之事事关重大,将此事交给秦落衡,是不是有些欠妥?

李斯道:

“陛下,臣非是质疑秦尚书令的能力,只是秦尚书令并没有真正执事过,也没有相关处事的经验,将此事交给秦落衡,臣认为有些不妥。”

“再则。”

“秦尚书令以往为博士,曾在博士学宫跟儒士共事过,臣认为秦尚书令此事当适当规避一二。”

嬴政道:

“无妨。”

“朕不信他敢徇私。”

李斯面色微滞,张了张口,最后没有再言。

其他朝臣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一抹惊疑,他们自然知道始皇信任秦落衡,而且秦落衡曾救过始皇的命,也的确值得始皇信任,但始皇的亲近是不是有些过了?

不过虽心中很是不解,但也没人敢问出口。

很快。

秦落衡便到了御车外。

在宦官通报了一声后,也得以进到御车内。

刚入内,见到这么多朝臣在,秦落衡心神一凛,他知道恐怕是又出了什么事。

他恭声道:“臣秦落衡参见陛下。”

嬴政微微额首,微微抬手,四周宦官当即会意,把那份奏疏递给了秦落衡,秦落衡接过,看了几眼,眉头一皱。

嬴政道:“儒家本性难移,孔鲋擅离职守而逃国,裹挟举族不思悔过,君臣人伦之道竟皆沦丧,再朝时鼓噪诸侯制,在野勾连六国贵族,广兴私学,既不奉公,更不守法。”

“如此儒家,无法,无天,无君,无国。”

“朕命你明日出发前往曲阜,将孔子旧垣的儒生悉数抓捕,焚掉孔子旧垣,焚尽孔门私藏的诗、书。”

“此次出手,不能以寻常罪犯对儒家,而当以战场之敌对儒家。”

“以此以明秦政,以正国法,以镇复辟!”

秦落衡道:“臣领命。”

“下去吧。”嬴政拂手,直接让秦落衡退下了,秦落衡自不敢再逗留,连忙挪步走出了御车。

下到车外。

秦落衡深吸口气。

他却是没有想到,儒家还是犯事了。

而且还这么眼中。

当初儒家逃亡,他本以为儒家的事就此结束了,但没想到,儒家私底下竟做了这么多贻害社稷之事,平心而论,他并不觉得朝廷做出的决策有问题。

大秦已经很优待儒家了。

结果儒家不仅不想着为国家效力,反倒背地干着反秦违法的事,这种令人大为恼火,甚至只感觉受到了背叛,这又如何不让人生出杀意?

儒家该杀!!!

秦落衡冷声道:

“儒家越发不识好歹了。”

“儒家虽在士人阶层颇有治学声望,但在民间素来是最没有人望的,儒生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爱劳动的人,若当初秦律真的严格执行,他们早就被归为痞子懒汉一类了,也早早被拉去服役了,结果,朝廷网开一面,对儒家施以优待,而儒家非但不识好,反倒多次背刺朝廷。”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他对儒生本就无好感。

加上儒家实在太自以为是,做的事也确实太过分了,而今天下形势驳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天下动荡,儒家不想着安抚民众,反倒成了滋事生事之源,他又岂会给儒家好脸色?

儒家当亡!!!

(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