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两百六十三章 天下大治,治的是人!(第五更)

范增看了秦落衡几眼。

主动道:

“大秦欲治天下,何为治理根本?”

“当在民!”

范增的话一落下,四周士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说法。

范增继续道:

“治国,究其根本是治民。”

“但谁是民?”

范增冷声反问,四周荡起一片笑声。

诘难论战本就是战国之风,大秦虽然已一统天下,但现在距离战国末期并不远,因而不少士人还保留着最初的诘难之风。

柳安道:

“在下却是有对。”

“欲要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必定要维持国家稳定。”

“而这个‘民’就当是‘士’!”

“为何是士?”范增淡淡一笑,目光微不可查的看了秦落衡一眼。

柳安道:“当年天下动荡之时,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而士无疑是利国安民的最佳人选,而且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天下各邦国,在‘士’的帮助下锐意进取,最终促成了天下一统。”

“而今欲治太平盛世,也当以士为重!”

“此处的民当为‘士’!”

“彩----”周围有人出声附和。

范增漠然道:

“大战之需也,特异之时也。”

“何以能证明,士也能在治世利国安民?”

柳安从容的侃侃而谈道:

“自然可以。”

“士的分布很复杂,贵族到寒门,甚至是黔首都有。”

“以往更不乏弃农为士者!”

“盖因为此。”

“士能够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

“士都是识文断字的人,他们上可承接官府,下可面对底层黔首,可谓是官府跟黔首最好的沟通桥梁,天下之所以陷入动荡,便是因为官府跟黔首存在着巨大的交流隔阂。”

“若是有士。”

“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大秦一统天下的步伐过快,很多地方官员只能依赖当地人执政,而地方官吏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多都只会照本宣科,若是朝廷重用士人,地方的治理无疑会有显著地方,地方有治,天下自然就安稳了。”

“所以大秦想治国,需得治民,而这个民就是‘士’。”

“士人安定。”

“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范增皮笑肉不笑道:“那如何让士人安定?“

“秦可从没拒绝士人仕秦。”

柳安瞥了眼秦落衡,见秦落衡无任何表示,也是大起胆子道:“秦所谓的尊士,根本就名不副实,没有给‘士人’任何的便利,这样的‘仕秦’,就跟嗟来之食一般,对士子完全是个羞辱。”

“谁又愿去食嗟来之食?”

“秦若真想实现大治,当为士人大开方便之门。”

“士人平日多为习文弄墨,很少从事生产,而习文耗费的钱财又颇多,因而朝廷当减免士人的田租赋税,也要直接免除徭役。”

“另外。”

“士人身份尊贵。”

“当给与一定的爵位特权。”

“律法方面当对士子给与优待,至少不能跟寻常民众一样判刑,肉刑之类的当一律免之,其他流放、赀罚等罪罚也当有大幅度减免,若是士人位列大夫,更要彻底免除刑罚。”

“只有这样,士人才敢铮铮直谏,也才敢直陈利弊。”

“唯有如此。”

“天下才能走上正道!”

“也才能不断得到反馈,进而不断修正错误。”

“天下大治,时间早晚罢了。”

“彩----”柳安的话刚落,又引起一片拥戴、附和声。

柳安看向秦落衡。

高声道:

“秦博士,你认为呢?”

秦落衡神色很平静。

淡淡道:

“我已将你所说记下,或许会有所考虑。”

“只是你所言皆为惠‘士’之言,我并没看到任何可行的治理之策,不知对于具体的地方治理,你又有何良策?”

“山东土地兼并成风,你可有治理法门?”

柳安脸色一滞。

柳家自柳下惠后,家境是每况愈下,已从当时显赫贵族,衰败成了一个地方豪强,土地兼并他自然清楚,因为柳家就身处其中,若非是靠着土地兼并,他何以能博览群书?又何来家财赶赴咸阳?

治理?

他又岂肯言绞死自己的谋略?

只是秦落衡已问到了自己,若是不说点什么,反显无能无才,略一思索,他便想到了应付之计,正声道:“眼下大秦在颍川、陈郡等地推行的‘使黔首自实田’,在我看来,却是一个不错的治理法门。”

“但真想彻底解决,当如当年六国一般,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现在山东各地之所以出现土地兼并,源头便在当年秦一统天下时,将本不属于黔首的田地,分给了这些黔首,让这些人起了贪欲,进而致使了后续的一系列动乱,若是准许土地买卖,买卖有他们自己决定,自然就不会再有争议了。”

“当年六国尚存的时候,天下何曾听过土地兼并?”

“一切其实只因秦廷倒行逆施!”

“稍作斧正即可!”

“土地兼并,只是纤芥之疾!”

“至于对天下的治理之策,只需依循儒家的法门即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士就是最适合传达信息的人。”

“底层的民众身份低贱,何以敢出头闹事?”

“只要把士安抚好,天下自然大治。”

“如此浅显易懂的法门,秦博士竟听不出来?”

四周顿时响起一片哄笑声。

秦落衡蹙眉。

他那里不明白柳安的心思。

柳安根本就没想过治理之策,他也不希望大秦得到治理,对他们这种地方豪强而言,天下一层不变,才是最好的。

变化?

他们最害怕变化。

一旦天下得到正规治理,他们所拥有的地位和财富,便会被很轻易的瓦解,他们本就靠鱼肉乡里来维持尊贵,若是大秦开始图治安民,他们无疑将首当其冲,他们自然不愿。

也是最抵制的。

自然。

他不会为大秦献治理之策。

秦落衡虚眯着眼,颔首道:“这是我见识浅薄了,你所说的我都记下了,其他士人可有另外的治理之策?”

他并不气恼。

他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能够参加的士子,除了少部分人,大部分都是既得利益者,大秦若是进行大治,定会惠及底层民众,而这无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尤其是不清楚大秦大治的方向,他们更是不敢轻言治理之策,唯恐伤及了自身。

有了柳安出头。

其他士人也开始出声。

但大多只为谋利,根本没有天下之念。

秦落衡脸色如常。

将他们的提议一一记在纸上。

记录之中,这些士人所身处的阶层,他也是渐渐摸清了,这些士子有代表小手工业者,也代表地方豪强的,也有代表地方黔首的,更有代表贵族世家的,几乎囊括了所有‘民’阶层。

他们的建议还是有可取之处。

为小手工业者说话的,认为大秦现有的户籍制度当变,工籍不当划分的那么细致,应当只设一个大籍,里面的工人可自由转化成其他工种,这样才能人尽其才,尽施所能。

为黔首说话的,则建议轻摇赋税,也当减少反复征召服役。

记了一阵。

秦落衡终于意识到了不对。

现在发声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在为‘民’说话,但这次文明立治,探讨的是天下的治理之道,眼下所有人都只盯着‘民’根本就没有念及到天下,而且全都十分踊跃的开口。

这明显不正常。

想到这。

秦落衡猛的抬起头。

他看向了最初发声的那个老者。

是这人带偏的话题。

范增并没察觉到秦落衡在看自己,就算察觉了,也不会在意,他在引偏话题之后,便没有再开口,只是坐在席子上,显出昏昏欲睡之态,但其眼眸深处,哪有半点昏睡之样?

秦落衡看了老者一眼,眼中露出一抹凝重。

他自然明了。

自己被这些人摆了一道。

这些老奸巨猾之人,岂会甘心为秦献计献策?

他们前面应允的。

只是为应付而应付罢了。

但他们毕竟当众应允了下来,自然要开口说些什么,所以范增特意开口,主动把话题带偏,而在场士人何等聪慧,当即明悟过来,顺着这个锚点,高谈阔论的开始‘献计献策’。

一副真为民请命姿态。

“老狐狸。”秦落衡心中暗骂一声。

他既然察觉到了不对,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不然这场盛会,就真成了闹剧。

秦落衡停笔,起身道:“听了众多名士之言,我也是振聋发聩,对天下的治理有了更大信心,但我却有一个疑惑。”

“天下大治,治的只是民吗?”

“刚才你们所讲,民可以为士人,可以为贵族,可以为工匠,可以为黔首,看似囊括了所有人,但真的囊括完全了吗?”

“我不这么认为。”

“贵族、士人、工匠、黔首,的确都是大秦的子民,但大秦的子民难道就只有这些吗?若只有这些,那刑徒、隶臣、亡人、罪犯等等,他们又算什么?”

“大秦既然要施行大治,自当惠及天下所有人。”

“你们口中的民过于肤浅了!”

“再则。”

“天下大治,治的并不是民。”

“而是人!”

“人才是国之根本!”

“你们是否脱离世俗太久?以至有些不谙世事?甚至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本来身份?”

“你们是士人!!!”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