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两百六十二章 天下执一,为大一统!(第四更)

四下安静。

秦落衡并不催。

他就安静的坐在台上,目光澄澈的望着下方众人,隔了好一阵后,终于有人按耐不住,开口应允下来。

其他士子见状,也只能应和道:“自当如此。”

秦落衡起身,朝下方士人行了一礼,缓缓道:“既然诸位肯允,那在下便信以为真了。”

“对这次盛会,我亦有自己感悟。”

“正如前面所讲,乱世时,百家孕育而生,当时百家所争的是为政,现在天下已经一统,自然要从‘为政’转化到‘治国’。”

“百家议为政,大秦议治国。”

“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只是顺应时势而已。”

“华夏之名由来已久,”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尧虞舜夏商周,加上现在的秦,华夏这块大地上,存在过太多的朝代,让人神往,亦让人心怀感念,华夏存世已数千年,治理之道也由来已久。”

“然......”

“大秦的情况却尤为复杂。”

“因何?”

“因为大秦跟前面所有的朝代不同。”

“唐尧虞舜已难考究,夏商周三代虽贵为天下共主,实则并没实领天下,而大秦却是与它们都不同,大秦真正实现了天下归一。”

“我知道你们中不少人都反秦,甚至是恨秦入骨。”

“你们中有不少人的族人,朋友,或都有命丧大秦之手,我从来没想过感怀你们,国仇家恨,岂是寥寥数语,便能抹平伤痕、就能冰释前嫌的?”

“我知道这点,朝廷也十分的清楚,你们同样心知肚明。”

“但朝廷依旧召开了这次盛会。”

“朝廷难道真的不知你们的心思,不知你们的反意,不清楚你们只会选择从中作梗,并不会真的想出谋划策?”

“知道!”

“但朝廷并不在乎。”

“大秦作为天下之主,在意的只有天下众生。”

“华夏已经乱了太久了。”

“亟需一场大治!”

“尔等是从大秦各地赶赴而来,这一路走来,应该有所察觉,天下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

“天下变了!!!”

“你们在座中,有出身诸子百家,有出身贵族豪门,也有来自地方豪强,也有出身寒门的,你们中不少人依旧有着期许,幻想着有朝一日,天下生变,各地烽火重燃,群雄逐鹿之下,大秦覆灭,进而让天下重归三代王道。”

“我对此只有一句肯定的话。”

“不可能了!”

“就算大秦覆灭,天下陷入分裂,但也注定不会长久,想继续裂土而治,让天下重新归服夏商周三代的分邦自治,已注定不可能了。”

“秦一统天下那一刻起。”

“那条路便断了!”

“秦一统之前,天下困顿,礼乐崩坏,从而有力百家问世,在那个大变革大动荡时期,诸子游历天下,著书立说,阐述各种随行总结出来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就在这一场场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之下。”

“百家达成了一个共同的主张。”

“大一统!”

“这甚至不止是百家学子的主张,更是天下万民的主张,天下纷争太久了,民众早已厌倦了战争,只想天下重归太平,民众渴望太平!”

“所以天下诸侯开始求变。”

“纷纷变法。”

“进而开始了大规模的吞并。”

“在这场大世之争下,大秦成了最后的赢家,成功一统了天下,也建立了普天下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一点毋庸置疑。”

“就凭大一统三字,大秦就注定名垂千古。”

“无论日后秦亡,亦或者亘古长存,在华夏这块大地上,大一统也将注定成为天下主流。”

“甚至是唯一!”

“你们一路走来,应该有所感悟吧。”

秦落衡顿了一下。

举目看向了下方的士人。

众人目光闪动。

他们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何以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不敢妄下断言而已。

甚至于。

他们是心存幻想的。

天下分邦自治,行三代王道,垂拱而抚万邦。

天下分治,无疑将多出很多入仕机会,他们也能跻身于君侯高爵之列。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

大一统。

的确是民心所向。

他们一路走来,对此感触极深。

场内士子全都缄默。

场外。

却是有人没听明白,不解道:“敢问秦博士,何为大一统?”

秦落衡道:

“天下执一!”

“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这人又道:

“秦是大一统?夏商周难道不是?”

秦落衡长身而立。

淡淡道:

“三代以来,华夏大地畛域阻隔,关卡林立,道各设限,币各为制,河渠川防以邻为壑,辄于外患竞相移祸,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大家文字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传统信仰也不同。”

“所以天下一直四分五裂,各国势力割据,动不动就打仗,而且一打就是整整数百年。”

“大秦一统天下不过五载。”

“现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这就是大一统。”

“大秦这些年,的确施行了不少‘暴政’。”

“但这些政策真的是暴政吗?”

“我不这么认为。”

“这些年,大秦广修直道、驰道,兴修各种水利,疏浚各地川防,原本各地的畛域阻隔,关卡林立的现状,已经被朝廷彻底打破,现在的天下已经渐渐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大秦推行这些政策,就是要消除这些隔阂,没有国界的划分,没有语言的误解,人们可以从容的生活在这片大地上,不用担心会面临战事,也不用再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生活。”

“你们不少人认为大秦好战。”

“眼下大秦北伐匈奴,你们恐怕是恶语连连。”

“但华夏文明数千年,何以泱泱数千万之众,却饱受四夷侵凌?春秋之世,不少诸侯沦为了左衽,乃至战国,匈奴诸胡之患,非但不能根除,反倒让其声势日重?边地日日告急?”

“百越诸族,称臣于华夏千余年,又做楚之属国数百年,非但没有顺利的融入华夏,反倒成了南疆之患,屡屡扰边,屠杀华夏子民。”

“边疆祸事不断,因由何在?”

“就在不能凝聚华夏之力而消弭外患。”

“而今大秦整合华夏,北伐匈奴,南取百越,就是为消弭外患,让边疆再也不受外患困扰,让民众得以真正的休养。”

“只不过大秦操之过急罢了。”

“不管你们承认不承认,大秦所为皆是以华夏为念。”

“就凭大秦将只存在于书籍中的一大统,彻底的付诸于实践,而且真正的打破了地方的藩篱隔阂,大秦就注定会屹立于华夏历史长河。”

“而这同样是举行盛会的原因。”

“大一统帝国的治理,并没有前路可寻。”

“**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大秦的疆域如此浩瀚,跟以往几个郡县的治理,已有了很大的差别,朝廷做过不少尝试,也做过不少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天下需要大治。”

“而大秦同样需要新治。”

“天下所需的‘治理’,跟乱世的治理已迥然不同,乱世时,只需要让民众待在田地里,按时交税,跟随大军出征即可,但治世,若还是这样,那天下一统的意义有在何处?”

“治世当求的是长治久安!”

“而这也是朝廷召集诸位前来的目的。”

“还请诸位以天下为念,以华夏为念,为天下民众谋求一条大治之路。”

“这条路可以不是为大秦准备的,而是为你们心目中的国度设想,也可以只是随心感想。”

“在冀阙范围内,你们可以随意僭越法度,甚至可以讨论在另一种体制下的治理之策,只要真心以天下为念,就算是违法抗令之言,我秦落衡也愿听取,若朝廷真的怪罪下来,一切由我秦落衡担之!”

“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秦落衡拜谢。”

秦落衡朝着下方士子躬身一礼。

众人神色微异。

秦落衡态度转变的太快了。

前面可谓是颐气指使,态度十分蛮横霸道。

而今却显得十分礼贤下士,更为甚者,他甚至愿担下一切违法之言,只为让在场士子能尽施其才,为天下、为华夏,寻求一条康庄之路,话语中充满了至诚之心。

他们也不由动容。

而且。

秦落衡说的没错。

天下的确需要一种新治。

他们一路走来,自是看到了不少弊端。

长此以往,天下定会生乱。

若真如秦落衡所言,大一统注定成为华夏的主流,那大一统王朝的治理,也定然会成为历朝历代的重中之重。

现在一切尚处于混沌不明之中。

他们眼中露出一抹犹豫。

本心而言。

他们不想为秦廷出力。

但秦落衡说的十分真切,就算不为大秦,为了华夏,为了天下苍生,也为了他们自己的后代子嗣,也应当出言一二。

想到这。

众人也起身回礼道:

“为天下苍生执言,岂敢不尽心尽力?”

“吾等定尽施所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