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 杂谈:天上一轮才捧出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杂谈:天上一轮才捧出

作者:不忘阑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4: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看这首诗写的怎么样,首联“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三生”咱们前几集说过了,前生、今生、来生,“三生”这个词语常常用来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三生愿”就是前生前世修来的缘分,今生今世结成了夫妻,来生来世再续姻缘的愿望。

“未卜三生愿”,能跟谁有缘结为夫妻,还无法预测,接着就“频添一段愁”,“愁”字用的好,表现了贾雨村心中的矛盾和苦闷。他盼望跟娇杏结合,想追求,但是又怀疑自己是自作多情,害怕娇杏拒绝,毕竟现在太穷,条件太差了。

男追女有三种情况:一,穷追不舍,得花钱。感情物质都投入,最容易成功。二,穷追,不舍得花钱。不舍得花钱也要花点儿,感情投入的多,物质投入的少,也能成功。三,穷,就这一个字,就不用“追”了。贾雨村是个势利之徒,很现实的,他能不愁吗?

但是,尽管如此,感情不是理智就能左右的。颔联“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贾雨村感到异常的烦闷,像所有坠入情网的人一样,他无奈的低下额头,脑海中却浮现出娇杏匆忙离开时那两次回头的情景。首联写自己“频添一段愁”,颔联写给他添愁的那个人。

颈联“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俦”就是伴侣的意思,交代自己的处境,贾雨村此时只在葫芦庙中安身,无家无业,一身破衣服,寒酸无比,自惭形秽,顾影自怜!风前月下,本该佳人相会,卿卿我我,比翼双飞。贾雨村心想我这样的条件,自己养不活自己,谁会看上我?谁会愿意做我的终身伴侣呢?情绪进入低谷。

尾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真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情绪高亢,充满希望和力量。神话传说里月宫中不但有嫦娥、玉兔、吴刚、桂树,还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就是蛤蟆,因此古人把月宫说成蟾宫,那么蟾光就是指月光。

唐代以后,便用“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考中进士。科举做官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只要通过考试当了官儿,便有了一切,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贾雨村想到他有希望通过苦读,科举当官儿,一切都简单了,“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一扫胸中阴霾,“蟾光如有意”让他科举高中,他就“先上玉人楼”,开口表白,一个丫鬟断没有拒绝他的理由,也充满了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从《红楼梦》文本来看,贾雨村还算是一个重情的人,我是说爱情,他对娇杏绝对可以。但是,为了求官、保官、升官,他不惜出卖了自己恩人的女儿甄英莲,还有贾府被查抄的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对娇杏的初恋之情,贾雨村的感情世界再没有一丝光亮。把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写出了重感情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正文: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匮kuì中求善价,钗于奁lián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的版本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不管是“匮”还是“椟”都是用来盛放贵重物品的柜子或小箱子、小盒子。这又是作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写作手法,字面上理解为,精美玉放在盒子里等识货的人出个好价钱,精致的钗也放在盒子里等时机一到便飞出盒子展现它的美丽。

有的同学该问了,钗又不是无人机,怎么能飞起来呢?当然了,钗大多都是金银、翡翠、玳瑁、珍珠做成的,金钗、银钗、玉钗都常见,也有穷苦人家用荆条做成的荆钗,古人自谦,称老婆为“拙荆”,就是说老婆出身贫苦,挽束头发都用荆条,所以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比较笨拙。可见钗最轻的材质就是木头的,我承认就算古代有塑料制品,钗本身也飞不起来!但是钗的造型,大多是凤凰、孔雀、燕子,或者蜻蜓、蝴蝶等美而能飞的动物。因此,“钗于奁内待时飞”,没毛病。

这副对联隐藏着一个古代读书人都知道的典故,因为这个典故出自《论语》,是必修课。“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有许多机会他白白浪费了。徒弟们很不理解,子贡尊敬老师,才委婉的问:“一块美玉,是该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该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古代君子佩玉,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坚定而温润,因此用美玉来形容君子。子贡把孔子比喻为一块美玉,孔子明白他的意思,便告诉他:“卖掉,当然要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的人。”孔子明确告诉徒弟,自己想入仕途有所作为,只是一方面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另一方面,时机不到,好东西不能卖个坏价钱,要等待合适的价钱再出售,自己有才华,也要等合适的机会再展示。

贾雨村吟诵“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就抒发了自己的想要步入仕途的雄心壮志,甄士隐听明白了,所以后文中,他夸贾雨村有理想、有抱负。

根据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我们来看这幅对联,批书人认为作者高明,“玉”指林黛玉,“钗”指薛宝钗,上联“玉在匮中求善价”,紧接下联“钗于奁内待时飞”。我们现在写的价格的“价”是简体汉字,港澳台用繁体字,单立人旁边加个贾雨村的“贾”字,就是价格的“價”,而且汉语中贾雨村的“贾”跟价格的“價”是通假字,“玉在匮中求善价”这个“价”可以指贾雨村。“钗于奁内待时飞”更通透了,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这样来看,这幅对联就隐藏着,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在等待贾雨村的意思。如此看法,对不对呢?

我认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们需要借助线索人物贾雨村登上《红楼梦》这个大舞台,所以她们才会“求善价”、“待时飞”。林黛玉不用说了,贾雨村是她的老师,还亲自护送她进了荣国府,贾雨村直接扶林黛玉上台。薛宝钗虽不是贾雨村亲自送进荣国府的,但薛蟠因为买香菱打死了冯渊,贾雨村讨好权贵,胡乱判案,薛家才得以安安稳稳的住进荣国府。如果贾雨村秉公执法,签发海捕文书捉拿薛蟠,薛宝钗母女二人必定为平息风波奔走劳苦,所以说贾雨村是间接的送薛宝钗上台。

另一条批语说:“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因为《红楼梦》手抄后流传,又印刷出版,版本太多,批语也不是同一位作者在同时期留下的,所以批语中也有前后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我说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按照这条批语的说法,“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玉”指贾宝玉,“钗”还是薛宝钗,贾宝玉待价而沽,没有碰到识货的伯乐,贾宝玉不被当时社会认可。薛宝钗恰恰顺应世俗,是封建社会大家族标配的淑女。“前用二玉合传”意思是我们前面读过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要用眼泪报答神瑛侍者,就是甄士隐在梦中听到一僧一道说的“还泪神话”,二玉合传,就是林黛玉贾宝玉的感情纠葛,在前面通过甄士隐的梦已经埋下了伏笔。“今用二宝合传”意思是写到这里出现贾雨村的对联,“二宝合传”,通过贾雨村的嘴,为宝玉、宝钗的感情纠葛也埋下了伏笔。

“玉在匮中求善价”,“匮”与“闺阁”的“闺”谐音,贾宝玉周岁的时候“抓周”,面前的世间之物,贾宝玉只抓取“脂粉钗环”,暗写贾宝玉将来只钟情于闺阁之中,贾宝玉长大一点“最喜在内帷厮混”,公然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

如果说贾府是污浊的封建社会缩影,大观园无疑是清净之地、世外桃源。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倒影,也是女孩子们的乐园,贾宝玉更是身在闺中了。第五回中警幻仙姑送给贾宝玉两个字——“意淫”,说这二字绝非“皮肤淫滥”,“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这样的宝玉,就是封建时代一块隐藏于闺阁中的美玉,一位有超前思想的斗士,待价而沽,确实是“玉在匮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如果说,黛玉的人生目标是浪漫纯粹的为情而活,林黛玉是用眼泪来还债的,是精神追求,那么宝钗则是顺世而为,注重现实功利的,她懂得时机变通,“待时飞”用也她身上也恰如其分。

薛宝钗本来是要进宫选秀的,当然根据清朝顺治以后严格的选秀制度,她不参加选秀也不太可能,就算她不想参加,也必须要参加。薛宝钗父亲死的早,哥哥薛蟠偏又不稳妥,想保薛家继续富贵兴盛,要千方百计抱皇帝的大腿,这是她为家族做贡献能走的捷径。因此薛宝钗的修养非常好,她能压制自己的情绪,娘胎里带来一股热,她就服用“冷香丸”,用理智战胜冲动,圆滑隐忍,深明大义,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勤奋简朴,还有些冷漠。薛宝钗这种性格,是她自己注重现实功利的反应。选秀没有成功,她又转向“金玉良缘”,不正是相机而动,待时而飞吗?

还有人把“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接解释为,林黛玉、薛宝钗在闺阁中都希望能顺利出嫁的。

还有人把“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接解释为,贾府破败后,贾宝玉在狱神庙受罪,是贾雨村救了他,薛宝钗为求贾雨村救宝玉,做了贾雨村的小妾。由于汉语谐音字太多,又有一词多义,种种解释各有千秋,也免不了牵强附会、凭空臆断,仁者见仁吧!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贾雨村律诗、对联后张口又来绝句,作者“千皴万染”写雨村文采。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时逢三五便团圆,【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乘法口诀,三五一十五,每月十五是月圆之夜,如今恰逢中秋佳节,本该团圆美满,贾雨村目前落魄不堪,但是看到月亮,他想到了“蟾宫折桂”,想到了以后的飞黄腾达,所以说是“是将发之机”。

满把晴光护玉栏。【甲戌侧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一团圆月把所有的光辉洒向人间,这是儒家思想里要奋发作为的表达,但是贾雨村真的是想造福百姓吗?不,他步入仕途,一不为江山社稷,二不为黎民百姓,他是为自己重整家业,荣华富贵的。所以他见利忘义、攀附权贵、徇私枉法是本质,用平生所学回报社会,爱名如子、造福一方是骗人的鬼话,奸雄!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这两句透露出贾雨村的野心和抱负。他想象自己一朝科举高中,步入仕途,在官场崭露头角,百姓们就会像十五观月般,尊敬他仰望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