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二章 老丈人的手段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二章 老丈人的手段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章、老丈人的手段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除南方的东晋、宋、齐、梁、陈为汉人所建外,另外,还有西凉(320—376,张茂所建)、冉魏(350-352,冉闵所建)、西凉(400-421年,李暠所建)、 西蜀(405-413谯纵所建)、北燕(409—436年冯跋所建)等少数几个汉人政权。然而,这几个政权都如烟花般短暂闪耀即归为灰烬,其时,中国大部分疆域都处于胡人的统治之下。

当然,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的父亲高欢是汉人,但高欢毕竟是鲜卑化的汉人,且高洋的母亲娄昭君是鲜卑人,因此,高洋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汉人。

就在南北朝末期,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的一个汉人却横空出世,将最具战略意义的关中地区控制在手中,并最终一统华夏,结束了百年来中国严重分裂的局面,成为后来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被尊为“圣人可汗”。

要讲这个人,得先从“天下第一丈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说起。

前文已述,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的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鲜卑望族,北魏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政绩突出,被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赐名为信。

独孤信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得帅。不但帅,衣品也一流,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被同事们公认为“璧人”。只不过因战功实在一般,故在南北朝略逊于兰陵王高长恭,堪称型男亚军。

某次,独孤信外出打猎,要回秦州城时已是黄昏时分。为在关城门之前赶回,独孤信快马疾驰,头上的帽子被微风吹斜了。在晚霞映照下,只见一翩翩少年冠帽微斜,鲜衣怒马,路人皆目眩神驰。

第二天一早,秦州城里就有了新潮流:官吏士民都买了独孤信一样的帽子,并都歪着戴……

这不由让老王想起中学时的一件轶事:家乡某中学的孙姓校长,冬天时喜欢披一当时还称稀罕物的灰色呢子大衣。说披,是指胸不系扣子、胳膊不套进袖子。

孙校长膀大腰圆,方面大耳,身材魁梧,再加上在学校他就是元首,自信满满。课间操时,他披大衣在学生队伍前来回巡视,气场顿时引爆整个操场。

后来学生们发现,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年级级部主任等,也一个个有样学样,披一件灰呢子大衣,出操时跟在孙校长后面巡视队伍。然而,这些人,一个个要不就是身材瘦小,大衣在身上滑来滑去,要不就是级别太低导致气场不足,甚至稍显猥琐,犹如胖虎后面跟着一群瘦猫,成为同学们熄灯后卧谈的谈资。

独孤信和孙校长的例子告诉我们,璧人可以被超越,但绝不能被模仿。

“璧人”独孤信有三位夫人,生了八子、七女。作为贵族家庭,儿子们都当官这并不奇怪,但却没一个有太大出息的,倒是三个女儿,后来都名扬天下。

独孤信是璧人,按照女随父的说法,女儿们一般也不会长成秕人。

长女独孤氏(本名不详),老公叫宇文毓,宇文毓的老爸叫宇文泰,此女最后的封号叫明敬皇后。

四女独孤氏(本名不详),老公叫李昞,李昞老爹叫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昞有个儿子叫李渊,有个更有名的孙子叫李世民。此女最后的封号叫元贞皇后。李世民得叫独孤信为老姥爷,也就是曾外祖父。

七女独孤伽罗,公公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杨忠,老公名字叫杨坚,此女最后的封号叫文献皇后。

七女三皇后,独孤信可称天下第一老丈人、国民岳父。

杨坚,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关于弘农华阴杨氏的渊源,本文第一部时已有所交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汉高祖刘邦的皇宫保安队长(郎中骑都尉)杨喜,因分尸项羽并抢了西楚霸王的半块屁股,被封为赤泉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一带。杨喜的三世孙,就是西汉宰相杨敞。杨敞的夫人,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当然这个女儿是太史公未受宫刑前生的。

杨喜的八世孙,即杨敞的五世孙杨震,是东汉汉安帝时的司徒、太尉,杨震的死曾直接导致儒学的衰败、玄学的兴起。弘农华阴杨氏此后一直是名门望族,后世最有名的男人叫杨坚,就是隋文帝。最有名的女人是武杨氏,武杨氏成名倒不是因为她自己,而是因为她的女儿--武曌,即则天大圣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

杨坚之父杨忠,原是北魏尔朱荣同族兄弟尔朱度律部下的一名统军,北魏分裂为东、西魏时,杨忠随独孤信加入西魏阵营,成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

北周建立后,杨忠被任命为元帅,由北路伐北齐,因功被封为上柱国,随国公。赐姓普六茹氏。

杨忠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也相继和宇文皇室联姻,老二娶了宇文泰外甥的女儿尉迟氏,老三杨瓒(杨三郎)则娶了周武帝的妹妹顺阳长公主。

杨坚14岁就开启了仕途生涯,骁勇善战,伐北齐时也屡立战功,后承袭了父爵。

杨坚容貌雄壮,美姿容。宇文泰的第五子齐王宇文宪,曾警告四哥周武帝宇文邕: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有一颗大心脏的人,气场强大,往往不是池中之物。

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但,是否立即剪除杨坚,还犹豫不定,

他决定迷信一回,找个善相术的大臣,给杨坚相面。

大臣来和。此人可不是摆摊子戴墨镜一番瞎扯的街头术士,而是算命院院士,因为他有C刊成果--著有《相经》四十卷。

来和对宇文邕说:杨坚是不同凡响,可人很可靠,若陛下派其率军攻打陈朝,必攻无不克。

一人言不足以确诊,宇文邕另找来一个人,要验证一下。

相士赵昭。

赵昭没有C刊论文,但也小有名气。当着宇文邕的面,仔细观察杨坚的脸后,赵术士私下平静的对宇文邕汇报结果:

陛下不必多虑,杨坚的相貌虽非平常,但最多也不过是个大将军罢了。

周武帝宇文邕最终放过了杨坚。

其实,宇文邕不知道的是,他找的这俩个相面的,都是杨坚的好友。连随机找的相面的都是杨坚的老铁,杨坚在北周朝野的势力可见一斑。

宇文邕死后,其长子宇文赟即位,即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后,杨坚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因为,杨坚是他岳父。

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在573年时嫁给当时的太子宇文贇为妃,时年13岁。578年宇文贇即位后,18岁的杨丽华晋升为皇后。

宇文赟对岳父杨坚的疑心更大,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杆子。凡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事情没有做成之前,不要告诉任何人,宇文赟却曾直言不讳的对皇后杨丽华说:我一定要消灭你们杨家。

宇文赟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在皇宫内埋伏了刀斧手,下令:我传杨坚进宫,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

杀政敌前提前通知对方,还要看这人有礼无礼,并且将行动决定权交给刀斧手们,能干出这事的,古今独宇文赟一家。

通知、准备完毕,宇文赟以商讨政事为由召杨坚进宫。杨坚自然心中早有准备,进宫后不管宇文赟如何相激,都泰然自若。

宇文赟无杀机可乘,杨坚又逃过一劫。

伴君如伴虎,京城内杀机四伏,已不能久留。

杨坚通过自己的朋友、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自己早有出镇外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心意,他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赶离京城。

杨坚总算暂时远离了是非之地。

宇文赟,也是一个令人一言难尽的皇二代。即位前,父亲周武帝宇文邕对他管教甚严,只要犯错就会严厉惩罚。宇文邕死时,宇文赟毫无悲恸之感,抚摸着脚上被打过的杖痕,大声对着父亲的棺材喊道:你怎么才死!

然后,马上把父亲的嫔妃们叫到一起,排队检阅,模样俊俏的都亮绿灯,一一纳为自己妃嫔,拥着这些年轻的后妈们共入花闱,春风遍度。

选择性纳完后妈,宇文赟又宰了亲叔叔--伐北齐时立下赫赫战功、功高盖主的齐王宇文宪。

同时,宇文赟下命今破格提升一汉族人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并委以朝政大权。这个汉人,曾任吏部下大夫,是宇文赟当太子时的第一谋士。

此人叫郑译,没错,就是为杨坚出镇扬州,向宇文赟递话的那个。

郑译是杨坚的朋友,很好的朋友。

将朝政完全委任给郑译后,宇文赟自己宅在后宫,终日饮酒宣淫。

人的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寻找快乐。酒色,促多巴胺分泌,能使人快乐。快乐的宇文赟觉得,这皇帝当不当也无所谓了。

579年,年仅20岁的宇文赟就将皇位让给了年仅6岁的儿子周静帝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成为历史上继北魏献文帝拓跋弘(17岁)之后第二年轻的太上皇。

躺平使人快乐,过早的躺平也能伤人元气。580年5月,躺平1年后,酒色过度的宇文赟病死,年仅21岁。

宇文赟一死,郑译彻底投靠了杨坚。他假称有遗诏,宣扬州总管杨坚入朝辅政。

杨坚,终于又回到了京城,自任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

能躲过皇室的屠刀并回京掌握朝政大权,全靠朋友多,来和、赵昭、郑译,谢谢你们了。

最高权力一旦落入杨坚手中,杨坚也就不再客气了,开始了篡夺北周皇位的计划。篡位计划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拉拢众大将为己所用。

老丈人独孤信,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杨忠,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自己本人十四岁就步入仕途,参加了讨伐北齐的战争,女儿又是北周的皇后,再加上本人情商高、人缘好,这一切,都使杨坚在北周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还有更重要一点,看看北周的高级将领们:陇西公李询(冯小怜的最后一任丈夫)、郕公梁士彦、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并州总管李穆、和州刺史韩擒虎、凉州总管梁睿、相府司录高颎、延州总管韦孝宽,这些人有个共同的身份。

汉人。

在这里要着重提一下并州总管李穆。李穆,出身于士族高门陇西成纪李氏,是西汉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前文提到,杨坚是司马迁女儿的后代,而司马迁当年正是为李陵求情而惨遭汉武帝的宫刑。如今,六百多年后,两人的后代又一次聚首,共谋大业,不得不说,这是天意。

北周的汉族将领不断通过军功登上最高权力层,杨坚的汉人身份,使他获得了绝大部分汉族高级军官的支持。

但,这并不代表少数民族将领都不支持杨坚,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宇文化及他爹)等少数民族将领,也甘愿为杨坚效力。

能得到军队的支持,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步,剪除北周宗室实力派。

北周宇文皇族的势力强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能征惯战的五王: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

此五王跟随北周武帝宇文邕南征北战,地位尊崇,具有相当强的实力。

怎么对付这些宗室强藩?其他人也许会费一番脑筋,杨坚的方法却很简单--擒贼先擒王,全杀掉。

怎么能同时杀五个王?也很简单。

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先后接到当朝丞相杨坚的一道命令,命令是:为了和亲突厥,皇室千金公主要出嫁突厥,需五王到长安来议事。

这是国事,也是家事,五王想不出不来长安的理由,就都来了。来了,就都回不去了,被杨坚一锅烩了。

大道至简。有时看似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却异常简单,关键是你是否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和决心。

第三步,就是剪除其他反对派了。

最大的反对派,是一个地方军阀,就是前面所述的,杨坚临幸其孙女打翻了独孤皇后醋坛子的那个。

尉迟迥。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镇守邺城,位望素重,骁勇善战,见杨坚有篡位野心,起兵反杨。

杨坚先用和亲政策稳住北方突厥,然后挟年幼的北周静帝以号令中外,任用骁将韦孝宽为元帅,出兵击灭了尉迟迥。

随着尉迟迥的兵败自杀,一切绊脚石都被移除了。

581年2月甲子日,杨坚逼迫北周静帝下诏,宣布禅让位于自己。即位前得照例谦让一下,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杨坚,就成了隋文帝。

南北朝时期,改朝换代或者新王即立,引起的对宗室的大屠杀司空见惯。杨坚也不是仁心菩萨,为铲除后患,下诏尽屠北周宗室。

被杀的北周宗室有:文帝子孙25家,孝闵帝子孙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子孙12家。

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后,是什么待遇呢?

宇文阐禅位时年仅9岁,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食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按天子的旧制,上书皇帝不称为表,皇帝回复不称诏,也就是还保留皇帝待遇。

不同于英国和泰国等国家,在古代中国,保留皇帝待遇是个不祥的信号,所有保留皇帝待遇的,下场都不好。就是签了条例也得把你从宫中撵出来,至少混个滚蛋。果然,581年5月9日,杨坚暗中派人干掉了9岁的保留皇帝待遇的小外孙宇文阐,后故意表示大为震惊,发布死讯,隆重祭悼。

宇文赟的另外两个幼子,还在怀抱之中,也离奇死亡。

每一个开国帝王的龙椅之下,都不缺前朝宗室的幽魂枯骨。

值得一提的是,杨坚的女儿、北周皇后杨丽华,是不同意父亲篡位的。虽然北周静帝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是,当静帝禅位给杨坚后,杨丽华极为愤怒,悲痛惋惜不已。

杨坚对杨丽华感到相当惭愧,在586年封她做乐平公主。后来为了她的幸福又要她改嫁。杨丽华指着父亲的鼻子,冷冷的喷了一句:我是太后,谁能娶?

杨坚很尴尬。历史上从皇太后变为公主的,只此一家。

609年,杨丽华在随同弟弟隋炀帝西巡张掖时,在河西过世,享年49岁。

杨丽华与北周宣帝宇文赟只有一个独女宇文娥英,女婿李敏,外孙女李静训。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的发现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

屠尽北周皇室巩固皇位后,杨坚接下来要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