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一章 此消彼长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一章 此消彼长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五部 暗黑时代的结束

第一章 此消彼长

北齐与北周互相攻伐,双方互有胜负,北齐纸面实力强于北周,以攻为主。北周依靠关中的富饶,和黄河、潼关天险,总体上处于被动防守地位。然而,时移世易,这种力量对比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一.领土和人口方面。前文讲过,早在北周的前身西魏时代,宇文泰就利用南朝内乱和萧绎的昏招,趁势占领了整个益州,也就是巴蜀地区,反手又攻破江陵,徒增8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80多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增加了至少8个大韩民国的面积,北周自然实力大增。

同时,巴蜀在长江上游,顺江东下,可直逼南方政权,可谓战略CBD。

同样是三国鼎立(现为北齐、北周、南陈),三国蜀汉的政权只有益州和汉中地区,人口96万,军队9万人;而北周则拥有雍凉、益州、汉中和关中地区,人口达600万元,军队数十万。

二.外交方面。北周重视构建统一战线工作,与日渐强盛的突厥和亲,成为盟友。突厥的强盛,迫使北齐不得不耗费巨资修筑长城,经济被拖入泥淖,类似于后世被美帝星球大战计划拖入泥淖的前苏联。北齐的盟友,则是日薄西山的塞北柔然,祁连山脉脚下的弱鸡土谷浑,和一言难尽的南朝。

综合起来,北周的外交占据主动。

三.内部管理方面。周武帝宇文邕经过宗教改革,实行均田制,吸收广大汉族农民充当府兵等一些列改革,国家逐渐强盛起来。

尤其是均田制,从于北魏诞生之初,就成为历史上魏孝文帝拓跋宏、隋文帝杨坚、天可汗李世民等诸大帝治国理政的杀手锏,它可以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保证底层农民这一最广大阶级的生存权利,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中央集权成为可能。所以,共同富裕,很重要。

这么好的制度,北齐没有?

有,甚至比北周的均田制法律条文制定的还精细。但是,他们不执行。为什么不执行?上层人不行,内乱还来不及,who ca

e这些制度?

斛律光,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

斛律光还是皇家双重岳丈,其一个女儿是北齐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的妃子,另一女则是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

在北齐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斛律光骁勇善战,为北齐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咸阳王,与平原王段韶、兰陵王高长恭并称“北齐三杰”。

569年12月,北周军围攻宜阳,断齐军粮道。一个月后,斛律光率军3万破宜阳周军,疏通了粮运。北周反扑,被斛律光率军击溃。

571年,曾经在玉璧大战中大破高欢的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率步骑万人攻击北齐,斛律光率众于平陇等地筑垒,大破这个北周战神的虎狼之师。

斛律光治军严明,不营私利,每战必身先士卒,为部下所敬重。

韦孝宽与斛律光两大名将的对垒,可谓北周、北齐之间的火星撞地球,但韦孝宽在斛律光身上吃了太多的亏。

打不过你,就借刀杀人。

借刀的对象,是北齐自己人。韦孝宽对借刀计划,信心满满,他知道,北齐一定会递出这把刀的,因为:

1、皇二代高纬的双商感人。

2、北齐管理层干部与业务干部有矛盾,具体说就是权臣祖珽、穆提婆等与斛律光有矛盾。

3、北周宣传部门有足以能杀人的笔杆子。

韦孝宽命北周宣传部的“刀笔吏”们写了一首歌,歌词是“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此曲比龚琳娜的神曲《忐忑》还神,《忐忑》只取你魂,而此曲能直接要人命。

就是这首神曲,要了斛律光的命。

“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歌词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

创作完歌,韦孝宽又组建了地下乐队,在邺城广泛传播。结果,韦孝宽的这首歌就成了北齐的“江南style”,大街小巷都在唱。这点,类似后世清王朝的湘军集团,为掩盖刺杀替代湘军教父曾国藩上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的真相,创作出桃色杀人剧情,整成戏曲到处传唱。直到现在,《刺马》、《投名状》等影视剧还在抄袭这个剧本。

真是杀人不见血,诛人专诛心。

北齐的权臣祖珽等人十分配合,把韦孝宽乐队创作的这首歌的含义向高纬进行了绘声绘色的解释和演绎,于是,“斛律光谋反案”在北齐正式立案。

572年6月的某日,高纬说要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斛律光赴约到宫中,刚进宫门,侍卫刘桃枝提刀从背后杀来,一刀砍到斛律光胳膊上。

斛律光毕竟百战名将,反应迅速,转身夺过刀,反手将刘桃枝摁在地上,整个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然而,又有三名壮汉冲出来,两人抱住斛律光,一人用弓弦勒住了斛律光的脖子……

北齐的擎天一柱,轰然倒塌,年57岁。

这还不算完。高纬又以谋反罪灭了斛律光族,其女儿的皇后之位也被废掉。抄家人员到斛律光家抄家时,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

斛律光大儿子斛律须达早已去世,二儿子斛律武都在外地任职,女儿是皇后,自己又是左丞相、咸阳王,位极人臣,时已入暮年的斛律光,有什么造反的动机?

可是,以高纬的双商,是辨别不了这些的。

史学界都为斛律光之死嗟叹,感觉可惜,老王却对其怀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因为,时常想起杨愔之死的那一幕...... 在高湛、高演为杨愔搞的鸿门宴上,杨愔被群殴到一只眼珠被打出,燕子献奋力逃出尚书省,又被擒回杀害。这些帮凶中,有高归彦,有贺拔仁,也有他斛律光……

不管私品如何,斛律光毕竟是北齐的擎天一柱。兔还未死,狗就被烹了下酒,十年酒彪子都没这么着急。高纬自毁长城,北齐满朝皆惊。

北周得到斛律光已死的消息,满朝弹冠相庆。更是成就了韦孝宽谍战鼻祖的地位,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中的异类。

后来,周武帝灭亡北齐后,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在北齐首都邺城指着诏令对大臣们说:“斛律光若在,朕岂能至邺”,这是后话。

平原王段韶早已于571年病逝,一年后斛律光被自己人所戕,所幸,“北齐三杰”还剩一个。

此人就是,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高澄第四子,不仅丰神俊挺,而且骁勇善战,肾上腺素分泌水平高,堪称南北朝彭于晏,北齐金城武,比西晋那些涂脂抹粉的潘安、卫玠等花样美男更加具魅力。

若从西晋能找出一个能与之相比的型男的话,只有同样颜值与战力齐飞的并州刺史刘琨。二型男均是行走的荷尔蒙,成名战例也均与音乐有关:刘琨是“一曲胡笳救孤城”,高长恭则是 “兰陵王入阵曲”。

高长恭,屡立战功,成名之战是--邙山之战。

前文提到过,北周宰辅宇文护的母亲阎氏,因动乱被流放在北齐的中山宫,后来宇文护向北齐武成帝高湛表示,希望北齐能够把母亲送还,双方结为友好邻邦。

北齐如期送还阎氏给北周,宇文护却变卦了。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历史没记载原因宇文护变卦的原因,可能是老娘一到家,向他倾诉了在北齐生活的太多不堪吧。反正是,阎氏一到家,宇文护马上就翻脸了。

564年11月,北周骁将尉迟迥等联合突厥,举兵20万,大举进攻北齐,先是围攻洛阳,不克后又分兵进攻晋阳(今太原)。

晋阳,北齐的军事重镇,皇帝每年总有一半的时间在这里驻留办公,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晋阳告急,北齐武成帝高湛亲自率军救援,兰陵王高长恭率军参战,击溃了北周和突厥联军。

晋阳反击战成功后,武成帝高湛立马命令段韶、斛律光、高长恭为帅,挑选了1000最精锐的骑兵,以求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洛阳,解洛阳之围。

平原王段韶,率200骑为左军;“落雕都督”斛律光领300骑为右军;兰陵王统500骑为中军。

段韶、斛律光,均是北齐百战名将。斛律光自不必说,而段韶,在本文第十三部中曾提到,在东西魏邙山大战中,高欢被西魏大将贺拔胜追杀时,曾射翻过贺拨胜座骑救过高欢的命,上演过单骑救主的传奇。

在古代的排兵布阵上,中军是主将直属部队,也是军队的主力。

段韶、斛律光二人,能以兰陵王高长恭为中军统帅,除宗室身份因素外,也与高长恭在军中的崇高威望是分不开的。

堪称北齐史上最豪华将帅组合的三人,率1000精锐铁骑,自晋阳启程,日夜兼驰,五天后渡过黄河直抵洛阳,在邙山驻扎下来。

邙山,黄土丘陵地,海拔250米左右,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前文已有所叙,东魏高欢与西魏的宇文泰大军曾在此进行过大规模的决战。

北齐军熟悉邙山地势,1000精骑到达邙山后,马上抢占高地,居高临下,结阵以待。

对峙时,段韶还搞了次心理战,冲周军大喊:你们的宇文护有幸得到母亲,却不怀恩报德,今天之来,究竟何意?

跟底层士兵们说这些,貌似作用不大,又不是送还了他们的老娘,毫无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于是周军回应:老天派我们来的,有何大惊小怪?

以步兵为主的北周军,边回应边向山上攀爬。等一干北周士兵锻炼叉腰肌、气喘吁吁爬到半山腰时,北齐平原王段韶怒吼一声:上天赏善罚恶,大概是派你们来送死的吧!

言毕,1000北齐铁骑自山上如急瀑一般直冲而下。

大队骑兵自上而下,人马结合的冲击力,异常惊人。北周军阵被冲的大乱,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

兰陵王率500精骑杀入重重敌阵,以锐不可当之势直抵金墉城(洛阳附近屯兵之城)下。

北周军毕竟人数占优,将兰陵王的这500骑兵团团包围,双方一时绞杀成一团。

金墉城上的北齐守军,此时还没醒过神来:这支从天而降的部队哪里来的?

危急时刻,兰陵王一把摘下兜鍪(头盔),“仰面示之”。

守城的北齐士兵一看:哇!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如玉的模样清水般的目光,一丝浅笑让我心发烫......

是兰陵王来了!顿时士气大振,纷纷放箭支援。

北周军围攻洛阳长达两月,久攻不克,士气早就低落到极点。再加上,极目远眺,邙山山上北周军在四散溃逃,围城的北周士兵的战斗意志,如即将燃尽的火烛般一点点在消退。

城内北齐守军看出了端倪,军心大振,打开城门,个个如喝了一大碗兰陵特曲,吃了一盆枣庄(兰陵)辣子鸡,热血沸腾,嗷嗷叫喊着冲出来,箭射锤击枪刺刀砍。

不要命的来了!北周大军顿时全线崩溃,“尽弃营幕,从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物弥满川泽”。

邙山大战,兰陵王高长恭一战成名。此战后,帐下的军士为其填词谱曲,在军中传唱,这就是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高长恭后又屡立军功,渐次升至太尉、大司马、太保。

英雄固然是英雄,但不幸的是,高长恭生在北齐高家这一变态家族,因一句话,送了命。

这句话,也与邙山之战有关。

某日,北齐后主高纬在与兰陵王高长恭闲聊,谈及邙山之战时说:当时卿入阵太深了,如果有个闪失,可就后悔都来不及了(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跟皇帝说话,应该处处谨慎,高长恭若有所警惕,应该慷慨激昂的回答: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

然而,由于是闲聊,高长恭不经意的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家事?什么是家事?与兄弟谈家事可以,而与皇帝兄弟谈话时把国事与家事混为一谈,就妥妥的准反革命了。

若干年后,一个皇帝与小舅子吃饭,皇妃妹妹因席间谈及国事要退席,小舅子来了句:皇上说这是家宴,那便只谈家事,不谈国事。

家事?后来,小舅子不断搬家,家越搬越小,越搬越偏,直至把家搬进了一头大一头小的木盒子里。

没错,这个因家事而不断搬家的小舅子,就是著名的年羹尧大将军。

高纬比后世的雍正高尚不了多少,听后,一脸黑线,狰狞可怖。

高长恭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一再低调行事。然而,终究没躲过皇帝兄弟的屠刀。

573年5月的某天,高纬派使者来看望他,还送来了礼物。

一壶毒酒。

喝一壶老酒让你上上头。高长恭悲愤至极,回想一年前斛律光之死的惨状,万念俱灰,仰天长叹“我一向忠心为上,宽怀待下,为何最后却落得毒酒一壶的下场?”。言毕,端起酒壶咣咣咣一饮而尽,结束了年仅30岁的生命。

571年,平原王段韶病故。572年,咸阳王斛律光被弓弦勒死。573年,兰陵王高长恭被毒酒毒死。三年之内,“北齐三杰”全部殒命。三根擎天柱,一年之内,高纬自己亲手挖断两根,这样的王朝,生命还能持续多久?

北齐的乱局,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是时候出手了。575年7月,宇文邕出兵分道伐齐,几路大军分别是:

前三军总管:宇柱国宇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

后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琼、赵王宇文招。

柱国大将独孤信的女婿、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杨坚,与薛迥、李穆等率军分道并进。

宇文邕亲自率大军6万,一战而克河阴城(今河南孟津县东)。

北周军又进围洛口,攻下了东、西二城,包围了中城(今河南孟县西南)。但,攻了二十多天,没攻下来。

宇文邕亲自率军攻击金墉城,北齐军拼死防守这个洛阳的门户,战斗陷入僵局。

575年9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率军从晋阳出发救援,宇文邕担心被内外开花,只得先撤军。

第二年,即576年10月,周武帝宇文邕卷土重来。

这次宇文邕改变了战略--集中兵力攻击晋州。

晋州,高欢的起家之地,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攻击晋州的目的?宇文邕对群臣解释的原话是:“前出河外,直为拊背,未扼其喉。晋州本高欢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往攻之,彼必来援;吾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混同文轨”。

啰哩啰嗦的看的人脑壳疼,一句话,说白了,与解放军常用的战术一样--围点打援。

宇文邕以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

谯王宇文俭、大将军宝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

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杨坚为右三军。

576年10月下旬,北周军主力进抵平阳城下,北齐晋州刺史崔景暠等投降。

平阳,晋阳门户,战略地位显要。宇文邕派大将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精兵一万镇守平阳城,巩固战果。

北周军进攻平阳城的时候,北齐后主高纬在干什么?

在天池(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打猎,前线打的如火如荼,高纬在后方也打得如痴如醉。因为,陪同他的,是个绝世美女,一个真正的“倾国倾城”的美女。

冯淑妃,冯小怜,中国古代美女排行榜上紧跟在四大美女之后的绝世美人。不同于排名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绝之后的混子老五裘千仞,也不同于排名于英法德俄欧洲四强之后的混子老五意大利,冯小怜排名第五,仅是因为史官们眼瘸。

冯小怜的上位,非常偶然。高纬后宫的穆皇后与曹昭仪争宠,曹占上风。女人醋坛子一倒,容易丧失理智,为把高纬从曹昭仪身边拉走,穆皇后就把身边的侍女冯小怜送给了高纬。

结果是,饮鸩毒止渴、引娇娘入室。

冯小怜自幼经过音乐与舞蹈的训练,神采、气质绝佳。玉体曲线玲珑、凹凸有致,甚至还有一个惊人的特质。

冬暖夏凉。

据说,冯小怜的玉体在冬天时软如一团棉花,温暖如火。而夏天时,则坚如玉琢,凉爽若冰。或抱、或枕、或抚、或吻,无不婉转承欢。

高纬对她简直爱不释手,就连与大臣们议事时,也常常让冯小怜腻在他怀里或坐在他腿上,大臣们常常满面涨红,语无伦次。

由于美的无与伦比,以至于连她的男人高纬都觉得,这样的绝世美女只供自己欣赏,简直是暴殄天物。于是,高纬让冯小怜赤身露体横陈在隆基堂上,以千金的票价,让大臣们都来一览秀色。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玉体横陈这一成语从此诞生。当然,这是后话。

冯小怜不只是漂亮、身材好、气质佳,而且还精通人体的脉络结构,在侍候穆皇后时,就经常以槌、擂、扳、担等手法,为穆皇后按摩。后来,当她以纤纤擢素手在高纬肥硕的躯体上上下游动时,快感刺透厚厚的脂肪层直达神经末梢,高纬血压直接飙升到210/160,每年的疏血疗程针都不用打了。

玉环肥而有体臭(花浴爱好者),貂蝉瘦而耳小(大耳坠爱好者),西施肤黑而腿短(长裙高跟鞋爱好者),昭君肩窄而脚大(披肩爱好者)。十全十一美(变温功能加一)的冯小怜,在中国古代美女排名榜上,应该是中神通王重阳的存在。

晋州告急的文书,从早晨到中午,飞马传送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不敢报告高纬,怕打搅了高纬与冯小怜打猎的雅兴。

一直到了晚上,信使带来消息:平阳已陷。

高阿那肱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奏。可是,当时冯小怜猎兴未尽,要求高纬再猎一围再说。

高纬答应了。

后李商隐有诗云:“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

冯小怜,一个丫鬟出身的弱女子,如何体会到军国大事之重。她以为,打仗和打猎一样好玩,得知平阳陷落,连连叫好,怂恿高纬亲自带兵反攻平阳。

妥妥的傻白甜。

高纬言听计从。冯小怜也穿上戎装,可谓英姿飒爽,随10万大军赶往平阳。 576年11月初,高纬的10万大军将平阳城团团围住,发动攻城。

留守平阳的北周大将梁士彦慷慨自若,鼓励将士们:死在今日,吾为尔先。

北周军奋勇争先,无不一以当百。

北齐军兵力占优,攻到黄昏时,北周平阳守军已渐渐支撑不住。眼看就要城破时,有人救了梁士彦一命。

冯小怜。这个小可爱认为天色已晚,光线不好,她无法看到攻城之战的盛大场面,要求在第二天天明以后再攻城。

一城诚可贵,江山价更高,若为佳人故,二者皆可抛。高纬又答应了。

次日,阴天,北风怒吼,初雪飘飘,天昏地暗。冯小怜又认为气候不适,光线不佳,看不清亮,要求等光线好了再攻。

高纬再次答应了。

平阳城内北周守军紧悬的心放了下来。梁士彦立即动员城内男女老幼所有军民,昼夜修补被北齐军破坏的城墙。很快,城墙修好,城门加固。

天色转晴之后,北齐军详细勘察了一下地形,决定以挖地道破坏城墙之法攻城。这个战法很奏效,在齐军拼死护卫下,施工队刀砍斧劈铲挖,很快将城墙挖塌陷了一处,北齐士兵准备蜂拥而入,一口吞掉梁士彦这点儿人马。

但是,突然又被叫停了。

原来,传说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遗迹,冯小怜要和高纬去观看。这个小可爱涂脂抹粉的打扮了半天才姗姗而来,这期间,北周守军又将缺口堵牢了。

再三折腾,北齐军已失去了攻城的有利时机。

576年12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从长安救援平阳,其他各路援军也陆续聚集平阳,共约有8万兵力。

33岁的宇文邕骑在一匹壮硕的枣红色战马上,巡视部队,一边走,一边高声喊出各军主将姓名,以示慰勉。将士们嗷嗷乱叫,士气高涨。

两军短兵相接,如两条长龙一样绞杀在一起。战况异常激烈,惨叫连连、血雨狂爆、断肢横飞。冯小怜这才觉得,打仗不像打猎那么好玩。

后来,北齐军略略后退,冯小怜花容失色,一股热乎乎的液体顺着一双笔直修长的美腿,喷溅到圆润的脚踝上,一声搪瓷盆在沙地上拖曳般的颤音顿时刺破阴暗的苍穹:啊!我们败啦!我们败啦!

北齐城阳王穆提婆,斛律光被害的凶手之一,害人功夫一流,打仗技术末流,撒丫子跑路能力顶流,急忙催促高纬:赶快跑呀!。

高纬很听话,带着冯小怜乱哄哄的向高梁桥逃去,直逃入晋阳。

主帅一逃,军心焉能不乱。顿时,全军溃散。北周军步骑兵一拥上前一路掩杀,北齐死伤无算。

平阳之战,北周军重创北齐军。战斗结束后,北周武帝宇文邕认为将士们在严寒中作战,损耗也很大,准备回长安休整。

梁士彦则坚持认为,认为北齐军遭受重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直捣北齐重镇晋阳。

宇文邕也跟高纬答应冯小怜一样,爽快答应了梁士彦,率军直逼晋阳城下。

北齐在晋阳经营多年,城高壕深,城中粮草储备丰厚,兵甲充足,高纬若率军坚守,北周要想破城绝非易事。

然而,晋阳城却不攻自破了。

原来,高纬命人在城中造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天桥,但不是用来观察敌情的,而是用来与冯小怜观光消遣的。

某日,天桥忽然垮了下来。冯小怜认为是不祥之兆,小心脏遭受了一万点的暴击,要求高纬放弃晋阳,返回邺城。

高纬又从了。

这样,北周军不血刃的夺取了北齐重镇晋阳。夺取晋阳后,旌旗所向就剩一个---邺城,北齐首都。

天予不取,必受其殃。北周大军越战越勇,马不停蹄的直扑邺城。

邺城有北齐十万精兵把守,尚能做最后一搏。守城大将斛律孝卿为鼓舞将士士气,请高纬接见将士,并发表动员讲话。

考虑到领导讲话都得有稿子,斛律孝卿事先命令研究室主任为高纬准备了讲话稿。为达到鼓舞士气的效果,斛律孝卿请高纬事先将稿子背过,到时脱稿,慷慨激昂的讲。

高纬时年只有20岁,正处在记忆力的高峰期。他也确实用心背了。然而,真正到讲话那天,小高讲着讲着突然忘词了。从慷慨激昂到突然卡壳,觉得挺逗的,忍不住大笑起来。笑,通常会传染的,于是,左右随从也禁不住跟着大笑。

本来是要你火线做政委,结果你火线加入了德云社。你自己的江山都不拿当回事,我们何苦做炮灰?你以为你是喜剧演员泽林斯基啊?

北齐邺城将士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高纬知道邺城是守不住了。他学了一下后世的宋徽宗,敌军兵临城下时,匆匆将皇位传给太子高恒(宋徽宗传给太子赵桓,历史总是有些相似),自己带着人生中最重要的小可爱冯小怜,往东逃往济州,又逃奔青州,准备投奔南方的汉人政权陈朝。

577年正月,北周大军顺利浩浩荡荡的开进北齐首都邺城,后将高恒、高纬、冯小怜等人俘获。北齐灭亡,国祚仅27年。

高纬自此有了新名号—北齐后主。周武帝宇文邕客气的问他还有什么要求。

高纬一语雷倒满室人。

---乞还冯小怜。

都成了后主了,还想着那档子的事儿。这种废物点心,引不起宇文邕的半点敬重,毫不客气的在长安将其处决。

爱美人不爱江山,从来都是废物逻辑。只有爱江山,才能有爱美人的资格和实力。高纬死了,心心念念的冯小怜,成了他人的玩物。

占有冯小怜的,并不是34岁正值盛年的至尊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将他赐给了其弟,代王宇文达。

周武帝的这个举动,耐人寻味。

因为,在北周宗室诸王中,代王宇文达是最不好色的。这位老兄极其宠爱正妃李氏,夫妻二人感情甚笃,在诸王中一时被标榜为模范夫妻,堪称北周的大S具俊晔。

然而,宇文邕这个玩笑,变成了一个失败的试验,检验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孰强孰弱的试验。

宇文达见了冯小怜,被其迷得如痴如醉,正妃李氏成了空气,二人由模范夫妻变成了“莫言夫妻”。

绝世尤物。西短腿、王大脚、貂小耳、杨肥肥,在冯小怜面前,都弱爆了。

后来,宇文达被杨坚所杀,正直盛年的隋文帝杨坚也没有占有冯小怜,至于具体什么原因,史籍无考。

我想,其原因从史籍其他记载上可窥出端倪: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是个著名的醋坛子,后宫妃嫔与杨坚一起睡觉都受她限制。

某次,杨坚临幸了尉迟迥的孙女,独孤皇后直接将尉迟美女杀掉。杨坚得知此事,悲愤至极,却不敢责问老婆,单骑冲出皇宫,在山路上狂奔,在空空的山谷发出了:“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的呐喊。

有这样的醋后,杨坚还敢占有冯小怜?于是,他也开了一个玩笑--把冯小怜赐给了一个叫李询的人。

李询是谁?

李询有个妹妹,自然也姓李,她就是宇文达的正妃李氏。

李询的母亲,也就是李妃的母亲,为了给女儿报仇,令冯小怜脱去绫罗绸缎的时装,改穿布裙,每日舂米、劈柴、洗衣、做饭,时不时还打骂体罚一下。

冯小怜哪受过这种屈辱,自缢身亡。

一代绝世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令人嗟叹。世人皆说红颜祸水,然而,在雄性主宰的乱世中,是谁使红颜们变成了祸水,更值得深思。

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使北方再度统一,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发展。

宇文邕一生勤于政事,生活简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道:“周高祖可谓善处胜矣!他人胜则益奢,高祖胜而愈俭。”

可惜,宇文邕不是司马懿一样的岁月神偷,正当其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南北一统的时候,不幸于578年病死在伐突厥的途中,终年35岁。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宇文赟让位于子宇文阐。

但是,最终完成统一南北重任的,不是鲜卑宇文家族的人,而是一个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