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四章 淫乱、杀戮,在继续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四章 淫乱、杀戮,在继续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四章 **、杀戮,在继续

高洋死后,儿子高殷继承大统,高洋的皇后李祖娥成了皇太后,高洋的母亲娄昭君成了太皇太后。开封王杨愔、平秦王高归彦、郑子默、燕子献等辅政。

开封王杨愔,出身著名的弘农华阴杨氏,杨坚的同族。风度深敏,言论高雅,深为高欢所倚重。娄昭君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太原长公主,原东魏元善见皇后,嫁给了他。

所以,杨愔是高欢和娄昭君的女婿,高澄和高洋的妹夫。高澄被兰京等几个厨子刺杀时,杨愔就在现场,其连滚带爬的狼狈出逃,靴子都跑丢了。

毕竟是文官,瑕不掩瑜,高洋平叛后,仍对其信任有加。

杨愔深为感动,为不负高洋托孤之重,衷心辅佐高殷。

高殷年少,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身为皇叔,威望素著,显然对少主是个威胁。杨愔责任感一上脑,准备替少主消除掉这两个大的隐患。

560年2月,侍中宋钦道面奏皇帝高殷,建议将二王调出邺城,加强皇权。高殷命其与杨愔商量。

商量什么商量,宋钦道的上奏,应该就是杨愔本人主使的。他的意见是,将二王外放为刺史。

杨愔做了决定,可感觉不踏实,高殷年少懦弱,若下不了决心,一切白搭。于是,他决定向一个人求助。

太后李祖娥。为了自己儿子的千秋大业,李祖娥当然支持。太后,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可以废除皇位。北魏的献文帝拓跋弘,不惜在17岁上就退位,变成太上皇,为的就是将冯太后变为太皇太后,以变相削掉其干政的权力。

然而,此时的北齐,太后的势力明显弱于太皇太后,因为,太皇太后可是高欢的发妻娄昭君。

杨愔向皇太后李祖娥建议,将二王派出京城为刺史,远离中央权力中枢,这件本来异常机密之事,然而,居然被娄昭君知道了。

问题,出在一个女人身上。

李昌仪。对,就是高敖曹的嫂子、高仲密的妻子,被高澄调戏、引发东西魏邙山大战,后又被高澄俘虏强纳为侍妾的那个传奇的李昌仪。

李祖娥是李昌仪同族的姑姑,二人同处狼窝一样的北齐皇宫,抱团取暖,异常亲密。李祖娥将儿子高殷写给她的、计划调离高演和高湛的书信给侄女李昌仪看了。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李昌仪将该消息一字不漏的密报给了婆婆娄昭君。一个被高澄先调戏后强纳的小妾,居然掂量不清血缘亲情和裙带关系的轻重,令人费解。

皇太后李祖娥是汉人,太皇太后娄昭君是鲜卑人,娄昭君听到李祖娥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调离,大怒:岂能让我们母子受这汉家女人的摆布!

这场权力斗争已上升到汉胡之争,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等胡人大臣也都支持太皇太后。

一场流血冲突不可避免。

杨愔不是没预感到危机,为了缓和矛盾,他任命高湛为并州刺史,而将高演留在朝中,搞了个折中。

560年的某日,二王在尚书省大宴百官,邀请杨愔参加。杨愔的副手大臣郑颐劝其不要赴宴,杨愔执意前行,“我等忠心体国,常山王拜职岂有不到之理!你怎会有如此忧虑?”

宴席**时,高湛端杯起身,每人敬酒两杯。当到杨愔座前时,高湛连叫两遍:拿酒来?为什么不拿?

为什么不拿?刀斧手们从屏风后一拥而出,将杨愔及其亲信尽数拿下。

原来,这是暗号。

杨愔大叫:诸王谋反,想谋杀忠臣吗?我等尊天子削诸侯,忠心为国,何罪只有?!

毕竟是自己的妹夫,再加上杨愔最终只将高湛派出外地任职,被留在中央工作的高演为杨愔求情。

一边去!高湛粗鲁的拒绝了高演,命人当场殴打。一时拳脚相加、棍棒乱击,杨愔的一只眼珠被打出。燕子献奋力逃出尚书省,又被斛律光擒回。

高湛、高演、高归彦、贺拔仁、斛律光押着奄奄一息的杨愔等人闯入皇宫,来到昭阳殿。娄昭君已在大殿落座,应该是对事件的发生早心知肚明。皇帝高殷与皇后李祖娥在侧侍立,一脸惶恐。

高演叩头:臣与陛下骨肉至亲,杨愔等人专断朝政,为祸已久。臣与高湛、贺拔仁等以国事为重,已把杨愔等人拿下。臣擅自专断,罪该万死。

高殷时年15岁,看着跪在地上的叔叔,再看看血流满面、一只眼珠还在眼眶外的姑父杨愔,沉默不语。

娄昭君看着女婿杨愔,有些心疼,但骨肉至亲与亲戚还是不一样的,她转头斥责高殷:这些人心怀叛逆,想杀我两个儿子,再来杀我,你为何纵容他们!

训皇帝跟训孙子似的,当然,这个皇帝真是她孙子。

高殷依然不语。娄昭君转而大骂李祖娥:怎能让我母子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

李祖娥,这个法定的太后,不得不赶紧给娄昭君这个太皇太后跪下请罪。

殿下,高演仍长跪不起,娄昭君大骂孙子:还不把你叔叔扶起来。

高殷这才开口:我为了叔叔尚且不惜天子之位,何况这些汉人。只要饶了侄儿性命,侄儿自下殿去,这些人任由叔父处置。

杨愔顿时万念俱灰。

谁当皇帝,是人家帝王的家事,你掺和什么?纵你才华盖世、赤胆忠心,终究是个外人,哪怕你做了人家的女婿。

杨愔最终被处斩,年49岁。

毕竟是自己的女婿,杨愔下葬时,娄昭君大哭,亲自将黄金做的假眼珠放在杨愔的眼眶里。并下令不得问罪他的家属。569年,后主高纬追赠杨愔为司空,司空,恰如其分。

15岁的高殷被废为济南王,次年,即561年,被六叔高演**灭绝。原皇太后李祖娥迁居昭信宫。

高演仅仅做了两年皇帝,就在一次狩猎中坠马重伤,临死前,想到自己的儿子年幼,不是当皇帝的料,上了台也不一定保住命。高演叹口气,决定把皇位传给弟弟高湛,条件是,保全自己的妻小。

你干过的事还不让别人干?哪有这等好事。

高演的儿子高百年还是被杀,高湛继承大统,即北齐武成帝。高湛立妃胡氏为皇后,子高纬为皇太子。

胡氏由长广王妃提职为皇后,职位是晋升了,可她的寝宫却时常是空着的,因为他老公高湛,正睡在嫂嫂李祖娥的昭信宫里。

李祖娥鉴于叔嫂名份,是极力拒绝高湛的非份要求的,然而,高湛一句话,就让她放弃了抵抗。

你还想不想让你儿子活命?

高殷被杀,李祖娥只剩下最后一个儿子高绍德,如何敢不屈从?没多久,李祖娥就怀孕了,李祖娥又惊又羞,整日闭门不出。

儿子高绍德无法体谅母亲的苦衷,站在宫门外大声叫骂,“你整天躲躲藏藏的不肯出来见我,我知道你肚子被人搞大了!”。

李祖娥泪流满面。

这个女婴出生很快夭折了,夭折的原因,可以从高湛疯狂的举动上得出答案。

高湛听到女儿夭折的消息,暴怒,他马上叫人把侄子高绍德押到昭信宫来,当着李祖娥的面狂叫,“你敢杀我的女儿,我就杀你的儿子!”

然后高湛又大骂高绍德:“当年你父亲(高洋)打我时,你竟不来救我!”骂完当场用刀柄、刀环把高绍德活活打死,并把李祖娥打个半死,装进袋子丢进臭水沟里。

好心的宫女们把李祖娥捞出,送进妙胜寺出家为尼。好在这个可怜的女人寿命很长,比北齐的寿命还长,一直活到了隋朝。

疯子皇帝高洋,残存的一点理智亲情,换来了妻儿的悲惨下场。

北齐武成帝高湛奸淫嫂子,自己的老婆胡皇后也没闲着。胡皇后的男宠叫和士开,高湛的亲信随从。

和士开的祖先是西域胡人,本来姓素和氏,来到中原做生意,后改为和氏。和士开的父亲和安在东魏时做中书舍人,某日,东魏孝静帝曾在夜间和大臣们商讨大事,突然命和安去干一件奇怪的事。

他让和安去看一下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

皇帝让和安去看北斗星,可不是让他做《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而是隐含着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一项足以令和安胆战心惊的政治任务。

北斗所指方向代表什么?代表皇位所在。当时,东魏朝政由高欢把持,世人皆知高欢常有称帝之意,东魏孝静帝让和安去窥探北斗所指方向,意图不言而喻。

和安,一名胡人,却无师自通的掌握了汉人的厚黑学知识,回复孝静帝:臣是西域人,不识北斗星。

高欢听说此事,大为赞赏,先任命和安为黄门侍郎,后来又升其为仪州刺史。

和士开原是高湛的开府行参军,职位不高。人要想混入一个高层圈子,主要是靠自身实力,只有自身实力与圈内人差不多,才有资格被圈子里的人所接纳。若没有实力,还可以凭借另一途径入圈。

兴趣。水浒传里的高俅,原本只是个街头的无赖小混混,只因踢得一手好球,深得爱球的宋徽宗的喜爱,竟然当上了参谋总长(太尉)。在兴趣面前,不同层次的人就会失去界限感,无论出身高低贵贱,只要兴趣相投,实力差异也不能阻止这种融合。当今社会,很多业务稀松拉跨,但陪领导打乒乓球、打扑克的人反而比在一线埋头苦干业务的人提拔的快,就是这个道理。

和士开就是这种人,才能二字与他根本不沾边,却突然飞黄腾达,因为他掌握了一门游戏技能,高湛痴爱的游戏。

握槊。高湛特别喜好这种名叫握槊的游戏,和士开对此非常擅长,加上善于谄媚,日益受到高湛的亲宠。君臣曾有对话:

和士开:殿下您不是天人,而是天帝。

高湛回答:卿也不是世人,而是世神。

高湛的这个“世神”,很快就把手伸到了他老婆身上。他利用与胡皇后参加握槊游戏的机会,与其勾勾搭搭,后来直接半公开通奸。

高澄的长子、河南王高孝瑜,与叔叔高湛年龄相仿,二人自小感情甚笃,长大后,高孝瑜还参与了高湛对大臣杨愔的谋杀。

鉴于此,高孝瑜自觉有责任对高湛的家事尽一份力,他劝胡皇后不应该和做臣子的和士开一起握槊。

最怕的就是你自己感觉有责任,自我感动,别人却不领情。公开被揭短,胡皇后岂能领情?令和士开在高湛面前告了高孝瑜一状。

帽子上有了春天的颜色的男人,往往有一种奇怪又微妙的心理--自己知道行,别人好心告诉他,他反而会迁怒告诉的人。

公元563年,在太子高纬的结婚宴会上,高湛绷着脸看着高孝瑜,越看越不顺眼。而高孝瑜,正与太后娄昭君的侍女尔朱摩女咬耳朵说悄悄话,二人关系应该不寻常。高湛越看越反感,杀心顿起。

“来,孝瑜,喝了这杯酒”,高湛看样酒量不小,在为杨愔摆的鸿门宴上,也是每人敬两杯。在酒桌上,一个向你频频劝酒或敬酒的人,不是有求于你,就是对你有敌意。然而,皇帝的劝,其实就是命令。而高湛的劝酒,更是历来都隐含着杀机。

高孝瑜连饮37大杯酒。

一下子灌入这么多液体,高孝瑜肚大如斗,就是不酒精中毒也得撑个半死。在回家路上热躁烦闷,高孝瑜难受至极,加上心情郁闷,直接投水而死了。

障眼的除掉了,和士开忽悠高湛:自古帝王,都已经化为灰土,尧舜,桀纣,不都这样吗?陛下应该趁年轻力壮的时候,恣意作乐,一天快活胜达万年,国事可以吩咐大臣办理,您没有必要亲自操劳。

和士开的意思是,连龙床我都可以替你上。

高湛觉得很有道理,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胡皇后之子),自任太上皇。四年后,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

高湛死后,和士开依仗与胡太后的姘头关系,权倾朝野,并且也忽悠高纬在世行乐,不用理朝政。

这就是当世嫪毐啊。和士开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一部分王公大臣对政局的忧心(嫉妒不嫉妒没法考证),他们开始谋划除掉这个国之大害。

机会终于来了。

570年7月30日,和士开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入宫早朝。

琅琊王高俨等人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写了一道表文,罗列了大量弹劾和士开的罪名,请求后主高纬批准将其逮捕法办。然后,由人将表文夹在其他公文中呈奏给高纬。

高纬素来不愿理朝政,连看都没看内容,朱笔一挥--批准照办。

这就好办了。

高俨马上命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甲士,在和土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士兵一拥而上,将和土开抓获处决。

和士开伏法的消息传出,北齐首都一片欢腾。

后来,唐魏征在谈及北齐之所以亡国时,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所谓:“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

然而,唐三代之后的唐玄宗,却未能做到以和士开之事为戒,同高湛一样,宠信给自己带绿帽子的胡人安禄山,爆发了使强大的唐帝国走向崩溃的安史之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情人和士开死了,胡太后伤心异常,声泪俱下责问儿子高俨。

见母亲发怒,高俨也有些慌乱,情急之下抛出个背锅侠:是姨父冯子琮教我这样做的。

好你个冯子琮!胡太后等不及了,直接在上班时间令人到台省,将妹夫冯子琮用弓弦勒成了粽子缝,再派宦官把尸体送回家,给妹妹安排了个工亡家属待遇。

为了自己的性福,毁了妹妹的性福,胡太后做的够绝。自此之后,她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沉溺于宫中,而是时常出宫到佛寺吃斋念佛。

为情所伤,大家也都理解。

某日,高纬到宫里拜见母亲胡太后,发现两个少年尼姑,生的唇红齿白、面若桃花、俊俏异常,精虫一上脑,趁母亲不在,想当场临幸。

哪知,剥下一尼姑衣裤后, 大吃一惊。

这个尼姑,是个纯爷们儿。

高纬好奇心挺强,再剥另一个,也是同样品种。

高纬瞠目结舌,马上着手调查。皇宫狗仔侦缉队工作效率挺高,马上就志愿者防疫--真像(相)大白:

原来,胡太后出宫去寺庙,不是去吃斋的,而是去吃荤的。她长期与一个叫昙献的和尚私通,把黄金白银铺在昙献的席位下,又把成武帝生前用过的宝装胡床,挂在昙献卧室的墙壁上,日夜宣淫。

和尚们不光会吃斋念佛,没想到还挺幽默的,每次胡太后来,和尚们都远远指着说:又来找我们的“太上皇”了。

很多文章将宝装胡床解释为是龙床,其实更应该是马扎子、板凳之类的,歇脚或做其他用途(自己想象)的,否则,也不可能把床挂在墙上。

长此以往,面对虎狼之年的胡太后,昙献有些力不从心,就学习吕不韦利用嫪毐应付赵姬的办法,选了两个清秀的小和尚打扮成尼姑送进宫给胡太后,意思是:这俩您先用着,我歇会儿。

高纬得知真相,恼羞成怒,下旨处死所有与此有关的和尚,把胡太后幽禁在北宫。

577年,北周灭北齐,胡太后与高纬、后妃等被俘,一并送入长安。高纬被处死,四十出头的胡太后与高纬的现任皇后虽活了下来,可最终流落于风月场所成了娼妓。

毕竟是前朝皇后和皇太后出来上班。整个长安城轰动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无论是垂垂老朽还是青年豪杰,哪怕砸锅卖铁,也都一掷千金的排队来感受当皇帝的滋味,一时夜夜笙歌、翻云覆雨。

胡太后的感受?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为后不如为娼。

可悲?可笑?更多的应该是可怜吧,这是胡太后作为一个女人的内心苦楚与心酸的真实表达。

她出身名门,天生丽质,如果嫁入一门当户对的士族高门,得一如意郎君,夫妻未必不会琴瑟和鸣、和和美美的过完这一生。可是,上天却让她成为了皇后,别人求之不得,她却苦不堪言。丈夫皇帝不仅有三宫六院,还好吃不过饺子的痴迷于自己的嫂子,虎狼之年成了深宫怨妇,幸,还是不幸?

那个丈夫用过的镶满宝物的马扎子,平常挂在墙壁上,与昙献欢好时就取下来用,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对丈夫皇帝报复、回辱及对皇后之位不屑的情绪表达吧。

相比较后世对其冠以千古荡妇的评价,一个真性情的女人、一个可怜的女人,这种评价也许更公允。

再回过头来看看高欢的儿子们,相比起刘裕的子孙,他们个个聪慧、有能力,但又个个禽兽,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原生家庭因素,是表象,究其根本,在于逆时代而动的鲜卑化。

前文讲过,北魏的灭亡,源于汉化改革引发的六镇起义,高家将此看在眼里。然而,王朝更迭,实属正常,但将其源于汉化改革,就委实跑偏了。汉化改革带了的经济社会的腾飞高家没看到,只盯着汉化改革引起的六镇起义,不懂得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于是,北齐高家逆时代而动,将鲜卑胡人的血液重新注入到了整个国家系统中。

确实,北齐的军事力量一直都很强,它有着最彪悍的战士和最高效的动员能力。可是,军事力量总得建立在政治和社会的基础之上, 汉化,能够获得稳定的政治秩序和稳定的财政收入,更能够建立一种凝结国家和社会的主体间共识。

国家得有秩序,民族得有故事,老百姓得有信仰。

老高家没有傻皇帝,甚至屡出少年天才,高澄、高洋甚至后世的兰陵王高长恭都是杰出代表,这是因为基因问题。然而,纵观北齐王朝,这些个青少年皇帝总感觉处于一种极度亢奋当中,展现出一种压制不住又无处释放的冲动,投射在外部就是,嗜酒、**与杀戮。

这就是胡化环境的影响。还不信?那就举个老高家的反面例子。

16岁就被杀死的废主高殷,母亲李祖娥出身于赵郡李氏,北方世家大族,可谓汉人的大家闺秀。除汉人基因外,高殷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的汉化教育。史称他聪慧夙成,宽厚仁,温裕开朗,博览群书,有君王的风度。

心静如水,安之若素。心静则身安,万物静观皆自得。

他尊重有德行的人,也能克服与生俱来的动物本能。

可惜,在祖母鲜卑人娄昭君“岂能让我们母子受这汉家女人的摆布!”的叫嚣中,母亲李祖娥被废,自己也被六叔高演杀死。自此,高家又一直处于一种躁动和亢奋不安之中,直至在躁动中一起走向灭亡。

关于北齐高家的记载,很多人认为言过其实,属于后世为否定前朝统治的合法性而做的习惯性的抹黑,老王却相信历史并没有说假话。因为,他们家自己选择了与汉文化背行的不归之路,这是自然的结果。

一个背离时代的王朝,最终也会被时代所抛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