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五章 决战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五章 决战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五章 决战

352年正月,冉闵攻克襄国,清除掉后赵的残余势力,可以说,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然而,此时的中原,已成一片焦土,废产废业、民生凋敝,比5年新冠疫情影响还大。给养,成了冉闵部队面临的最大问题。

只抓革命,不搞生产,很危险。冉闵只得率军在常山、中山等地游食,日常饮食已渐渐难以为继。

雪上加霜的是,北方的强敌,慕容鲜卑的前燕虎视眈眈。352年4月,前燕王慕容俊(儁)派兵攻击冉魏,驭军大帅,正是十六国第一名将、天才少年慕容恪。

352年4月,襄国粮草消耗殆尽,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去城外争粮。部将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道:鲜卑人现锋芒正锐,应暂且躲避。等他们骄傲懈怠以后,再增加兵力,趁机攻击。

饭都快没的吃了还考虑这些?冉闵心里苦笑,可嘴上还得争一下短长:我正准备率军平定幽州,斩杀燕主慕容俊。如今碰到慕容恪就吓破胆,百姓该怎么看我!

人活一世,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颗强大勇敢的心,这样才能不惧怕任何风雨。冉闵主动率军出城,驻军于安喜,慕容恪率兵跟随。冉闵再率军向常山开进,燕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魏昌县的廉台。

此前,冉闵与燕军已交战十次,十战十捷,所统领的汉军皆身经百战,战斗力极其强悍,前燕人闻听冉闵大名,畏惧不已。

为鼓舞燕军士气,慕容恪亲自巡视兵阵做思想动员打鸡血:冉闵有勇无谋,只能以一当一而已。如今汉军饥饿疲惫,武器装备虽然精良,但实际上难以为用,击败他们易如反掌!

是啊,再厉害也是一群碳基生物,饿着肚子怎么打仗?燕军军心方定。

冉闵率领的1万汉军,大多数是步兵,而前燕全是骑兵。自古农耕民族的步兵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对决,基本上只有挨揍的份儿—想打打不过,逃也逃不掉,以步抑骑是军事界的世界级难题。当然,这个难题后来在南宋时代终被破解,破解者,一代战神岳飞。

冉闵见燕军骑兵逼近,率军向丛林开进。丛林,骑兵进来施展不开,就是步兵的活靶子。且,木头是现成的,可以把树木砍伐、削尖后,纵横交叉起来,当成拒马工具。

慕容恪,当然能看透冉闵的意图,也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一场斗智斗勇又斗狠的胡汉大决战的序幕,就此徐徐拉开。

数万汉军步兵,个个面色凝重,正向丛林疾进。再疾进,双腿也跑不过四个蹄子,一队燕军骑兵突然火速追到。汉军为避免成被追杀之势,紧急稳住阵脚,回身与燕军厮杀。

一时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人叫马嘶,杀声震天。冉闵身先士卒,带血的双刃长矛挥舞起来,如在空中挥毫泼墨般的创作一幅幅红色水墨画。主帅奋勇,汉军皆斗志高昂,奋勇争先,且兵力占优,燕军渐渐不支,开始溃退。冉闵一时杀的性起,率军紧紧追击。

本来被追的汉军,成了追击燕军。两条腿的步兵,追击六条腿的骑兵,本来就很奇怪,可冉闵杀红了眼,还是一路追击了下去。

当追击到一片开阔地带时,如山如海、顶盔贯甲的大队燕军骑兵,如一堵堵的钢铁城墙,赫然列阵出现于汉军前方。

真正的猎手,都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的。

中计了!冉闵此时的头脑猛然清醒了过来,然而,想回身再向丛林撤,已然来不及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擒贼先擒王。唯一的机会,就是直捣中军,擒住燕军主帅。冉闵,往上推推头盔,四处打望,瞅准了一杆猎猎飘扬的“燕”字大旗。这就是慕容小儿的指挥中枢!他当机立断,催动胯下朱龙马,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持钩戟,大吼一声,率军猛虎一般直扑燕军中军。

战旗狂舞,战鼓狂擂,人如狂兽,血似狂泉,1万汉军步兵勇猛冲杀,就要堪堪接近燕军中军旗帐。

忽然,燕军阵前闪出约5千重装骑兵,马匹皆披半甲且用铁链连接起来,形成方阵,阻于中军旗帐面前。

这,可能就是后世金兵拐子马的原型吧。

5千重装骑兵均手持硬弩,箭如飞蝗,汉军士兵冒矢前进,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好在汉军的优势就在于装备精良,强弓、硬弩、铠甲、盾牌都齐全,凭借这些硬是抗到了鲜卑中军面前。双方开始刀对刀、矛对矛的硬刚,短兵相接。

一身血甲的冉闵,在亲兵的簇拥下,勇猛无前,挡者披靡,连斩数名鲜卑骑兵,直冲鲜卑中军旗帐。冉闵知道,旗帐中有他要找的人—慕容恪。擒贼先擒王,擒下慕容恪,此战即可结束。

厮杀正酣间,突然,左右两翼一片片尘土漫天而起,伴随而来的是鲜卑战马硕大无比的马蹄疾驰踏地发出的阵阵闷响。汉军两翼突遭大队骑兵冲击,开始溃败。

原来,慕容恪以中军旗帐做诱饵,诱冉闵来攻,他在左右两翼,早就埋伏好了优势的重甲骑兵。鲜卑骑兵来去如风,瞬间杀到。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边中结合的战法,冉闵也不是不知道,然而,自己的步兵已被诱至开阔地带,这种情况下,除了破釜沉舟一股作气猛冲中军擒杀敌酋,已别无他法。

汉军只有1万,鲜卑骑兵?足足14万!

渐渐的,冉闵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最后连亲兵卫队也看不到了。冉闵拼尽全力,突破重围,单骑向东奔驰了二十多里,朱龙马直跑的口吐白沫,一头抢在地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瞥了一眼自己跟随了多年的主人,缓缓的闭上了双眼……

晚霞,如即将烧尽的火炭般在渐渐消退,而依然如血的残阳,将浑身披铠的冉闵映的通体发赤,铠甲上的斑斑血迹也被红色湮没……冉闵长枪拄地,怒目圆睁,面对层层围上来的鲜卑士兵,毫无惧色。都来吧!他要维护一个汉人国主最后的尊严,一如当年乌江边上的西楚霸王,只不过,他比西楚霸王更孤独……

长矛疯舞,挟风狂啸,断肢横飞,惨叫连连。一个接一个的鲜卑士兵倒下,又一个接一个更加疯狂更加狰狞的涌上来。毕竟,擒住一代战神的荣耀,每个人都想要……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战神,也终究逃不过死神的召唤。冉闵最终被慕容恪俘获,押送蓟城,其子冉操逃往鲁口。

前燕国主慕容俊,仔细打量着被押到面前的冉闵。这位威震南北的一代枭雄,虽然通体血污,面目难辨,但金盔下那颗高贵的头颅,依然昂扬。

面对手下败将,人总是鄙夷加自信的,慕容俊睥睨着冉闵:你,只有奴仆的才能,竟然敢妄自称天子?

冉闵勃然瞠目: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夷狄?夷狄照样要你命!慕容俊大怒,令人狂鞭冉闵三百,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一代战星,就此陨落。

史载,冉闵死后,中原出现了一些奇异现象。首先,是殉难处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灾大起。再是,自5月到12月,中原滴雨、滴雪未降。

其实,这也是自然现象,一句古话就可以解释--大战过后,必有灾年。

然而,冉闵的威名暴于中原,战功南北皆俯,慕容俊见此现象,也不禁暗暗心惊,派专人前往冉闵就义处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

当日,天降大雪,深过双膝。

战死后,能被对手追封为天王者,古今仅此一例。而有武悼称号或谥号的,男人只此一例。女人也有一个,那就是被贾南风迫害致死的皇后杨芷,死后的谥号是武悼皇后。

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大部分守节自杀,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显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冉魏几十万汉民不甘再受亡国之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因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异族武装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一代战神冉闵殒灭了。然而,留在史书中的冉闵,却充满争议。他,到底是拯救华夏的汉家英雄,还是搅动风云的乱世屠夫?毁誉参半。毁,可能还更多一点。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冉魏政权存在时间太短,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自杀,其事迹,已不能从自己人口中完整的传下去。

2、北中国自冉闵死后一直是氐族、鲜卑等异族统治,自然也不会为颁布杀胡令的冉闵著史说好话。

3、南方的汉人政权,是讲究所谓的正统的,因为冉闵称帝,在他们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

4、当今的历史界,充斥着历史实用主义,以影响所谓的民族团结为由,使很多史实不能见诸于众。君不见,清宫戏、辫子戏、口必称奴才奴婢的戏满天飞,施琅可以上中视,成吉思汗可以上中视,但文天祥、岳飞等长时间被忽视甚至是被拒绝。好在黄晓明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已在数年前上演,老谋子的《满江红》也已与大众见面,相信这是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的主题相适应的。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正视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而这个前提就是要让大家全面了解历史。更何况,我们民族,在当今动荡的世界急需重塑并展现更多的硬核基因。

那么,到底应如何客观评价这个毁誉参半、充满争议的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代战神呢?本人观点:

1、从主观方面来讲。冉闵屠胡并不是全部出于民族大义,而是在后赵继承人问题上参与斗争所致。其本人想做后赵皇帝,只是后期发现异族人不接受他这个**型羯族人,异族也不能为其所用,才掀起屠胡的腥风血雨。不可否认,其思想有点极左,且动机不像某些自媒体人们宣称的那么纯粹与高尚。

2、从客观方面来说。羯赵,这个曾经成功统治整个黄河流域的高加索人种建立的帝国,自石虎开始即以铁血政策对待汉人,自己坚信拜火教,而用佛教的隐忍来麻痹汉人,试图以此来改变北方民族的比例,令阿胡拉玛兹达的火焰在中原大放光明。正是汉人军阀冉闵的挥剑而起,让这个来自中亚白肤深目的羯族人建立的白种人帝国就此毁于一旦,避免了北方汉族的亡族灭种,也震慑了其他异族政权。自此后的北方异族政权,由于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敢再大规模迫害汉人,而是有意拉拢汉人参与政权的高层管理。在民间,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减少了民族对立。

十六国后期,胡人由于专事军事,导致大量战死,而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人口,则不断得到恢复增长,汉族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异族政权为补充兵源不足,特别是鲜卑统治的东魏、西魏时期,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鲜卑国主也把公主们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加以拉拢,最终造成了汉人光复中原,这点后叙述。

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口就是综合国力,三胎政策已放开,补习班被取缔,房价也已经被hold住,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大家都放心的生吧。

老王我?老了,已经生了俩了,力不从心了。

总之,评价冉闵的历史地位,应从主客观相统一的角度来评价,需要坚持客观中立、不偏不倚的态度。但无论如何,称冉闵为中华民族的一代战神,没人有意见吧?

而如果单独评价冉闵的人格,如前所述,与石虎一样,都属于“冲动型人格障碍”人群。而造成他们这种人格障碍的最大根源,就是幼年的缺“爱”。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血雨腥风,生存环境不友好,也从未安全过,已经习惯了随时处在对抗状态,时刻准备迎接挑战保护自己。他们既是时代的宠儿,又是时代的悲剧。这也给我们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重大的启示,那就是,在成长中永远不要使他们缺爱。

当然,这个爱也要适度,过犹不及,过分的溺爱,也会造成冲动型人格障碍,譬如,那个唱歌的名将夫妇所生的孩子。在过分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即迁怒于周边环境、周边的人,甚至不惜毁掉一切来为自己的不如意买单。

爱恨就在一瞬间。

前燕慕容俊,消灭了冉魏,志得意满,也成了北方最大的赢家。然而,他的心灵就会因为志得意满而得到放空?

359年的一天晚上,慕容俊梦见一个大汉抱着自己的胳膊啃咬,仔细一看,竟是石虎!大惊而醒,汗透内衫。转了转胳膊,居然巨疼。

慕容俊既怒,又心有余悸,命人找到石虎墓,挖出棺材打开一看,竟然是空的。

原来,石虎自知树敌无数,生怕死后被清算,给自己弄了个疑冢。

慕容俊贴出告示,悬赏巨资求石虎的真墓。重赏之下,不仅有勇夫,也有勇妇。邺城有个叫李菟女子出来揭榜,告诉了慕容俊石虎的真墓所在。

真墓在东明观下。东明观,位于邺城东南,前文提过,348年秋8月,石虎儿子石韬和手下在东明观夜宴,就宿于佛精舍,被兄弟皇太子石宣派杀手弄成了黑色大丽花,揭开了石虎家族父子兄弟相残的序幕。如今,石虎就葬在这里。

慕容俊亲自带人挖出石虎的尸体,见还未完全腐烂(尸僵不腐),上去一顿飞脚猛踹,骂道:死胡贼,死了竟然还敢吓活着的真命天子!(死胡安敢梦生天子也)。

踹完还不解恨,慕容俊又令御史中尉阳约一边数其罪一边鞭尸,直打的蛆蝇四起、腐肉横飞。之后,将这具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的尸体投入漳河。

结果,石虎的尸体潇洒的来了个空中转体三周半,难度系数1.0,扑通一声坠入河中。水花儿没压住,也没有没入水下,而是在湍急的水流中倚住了桥柱不动(尸倚桥柱不流)。而这座桥,就是石虎生前于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建造的紫陌浮桥。

别人是铜雀春深锁二桥,你个虎逼,竟然痛遭鞭身倚紫桥。是依恋自己造的桥?还是在跟慕容俊示威?反正,此后慕容俊竟然一病不起,噩梦连连。

真恶虎星下凡也!

后来,氐族人苻坚的前秦灭掉前燕,苻坚手下的汉族重臣王猛,出于汉大义,令人收了石虎的尸体下葬。而且,王猛还下令,杀了那位叫李菟的姑娘。

这种所谓的大义,你怎么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