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一章 汉国夕阳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一章 汉国夕阳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部 撕咬

第一章 汉国夕阳

316年,匈奴汉国皇帝刘聪,派大将刘曜攻陷长安,汉人的西晋中央政权轰然倒塌。至318年,刘琨殉国,西晋帝国最后一点火种也被扑灭。

这时,刘聪看似已是北方的霸主,其实?未然。刘聪所能控制的地方,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过陇坂,北不出汾晋,并未完全占有中原北方。当时,在北方地区还有几支力量并存:

一是王弥的部将曹嶷。曹嶷占据山东,堪称“山东王”。

前文已有所述,“飞豹”王弥为“汉高祖”刘渊卖命,攻克了西晋都城洛阳,但与刘汉政权嫡系中央军刘曜因在洛阳分赃不均翻脸后,又名义上归附了石勒。

王弥心里清楚,乱世之下,靠谁不如靠自己。为巩固老巢,王弥任命心腹部将曹嶷为镇东将军,命其率军返回青州,招募士兵,开辟山东革命根据地。

曹嶷离开王弥,竟然一路开挂,从洛阳出兵,经兖州,攻陷汶阳关,越过鲁中山区,尽陷齐鲁之地,居然赶走了西晋的“山东王”、青州刺史苟睎,自称青州刺史,拥兵10万众。

山东都城临淄,城池巨大,四周又十分平旷,可以说无险可守。曹嶷占领山东后,在今山东青州市境内筑起一座新城,把广县并入临淄县,再把青州、齐郡、临淄县的军事行政机构尽数迁进新城。

新城取名广固城,位于尧王山南,阳河之东,西靠崇山峻岭,北控千里沃野,东瞰胶东半岛,南制通向淮沂的交通要津,易守难攻。

曹嶷毕竟是汉人,心里倾向南方的东晋政权。

二是占据河北的石勒。石勒名义上受命于刘聪,实际上已有人有地盘,很独很强大,对刘聪早有不臣之心,这点前文已有所叙述。

三是代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占据当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一带。

刘聪、曹嶷、石勒、鲜卑族拓跋部,四方军阀瓜分了北中国,各据一方,其他三方名义上尊刘聪为主,实际上各怀鬼胎。

刘聪执政时期,重新制定了匈奴汉国的百官制度。但本质上还是沿用并进一步健全了其父刘渊的胡汉分治政策。

刘渊建立汉国时,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刘聪则以其儿子刘粲为大单于,也设左、右辅,各管六夷10万落,一万落置一都尉。另外置左、右司隶,各领民户20余万,1万户置1内史,共设内史43,专门统治汉人。

在中央,刘聪的儿子、大单于刘粲,又为丞相、领大将军、封晋王,大单于基本是皇位的继承者。中山王刘曜,被封为大司马。

刘粲、刘曜二人,算是刘聪的左膀右臂。刘聪的统治机构中虽然也吸收了一部分汉人,可核心权力还是掌控在匈奴贵族手中。

刘聪创建的这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从实质上说是在基本上沿袭匈奴旧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在当时条件下对匈奴各部有巨大的凝聚力。

然而,这种体制显然存在巨大缺陷。自称汉国,却排斥占华夏地区大多数的汉族士人参政,自然会加深民族矛盾,这种体制,注定会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一个不成功的先例。

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成功的皇帝背后,都有一个不多事的皇后和一个稳定、和谐的后宫,可刘聪的后宫,却从不令人省心。

胡汉文化,虽可以兼容并蓄,却很难排除其中天然存在的隔阂。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有很多婚姻习俗不被汉文化所接受。譬如,王昭君就遭遇过“父死妻后母”的匈奴旧俗,被乱lu

了一次。另外,匈奴人还有“兄死娶其嫂”的风俗。

匈奴这些风俗的传承,有其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作为少数民族,本来人口就稀少,生存环境又相对恶劣,对种族的消亡自然心里有种本能的担忧和恐慌。因此,尽可能的利用一切人体资源来保证后代的繁衍,“父死妻后母”、“兄死娶其嫂”的风俗的产生,也就不奇怪了。

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出生和成长都在中原,从他爹刘渊开始就被汉化,其本人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然而,在婚配问题上,荷尔蒙明显胜过四书五经,刘聪公然与汉族礼教叫板。

刘渊的第一任皇后是呼延氏。呼延家族,匈奴的望族,呼延氏为刘渊生下了儿子刘和。

刘渊的第二任皇后单皇后,是氐族酋长单征的女儿。单征率部投奔刘渊,刘渊见其女容貌艳丽,遂纳为妾,生子刘乂。

刘聪则是刘渊妾张夫人所生。

刘聪的正妻是呼延氏,是刘渊的第一任皇后呼延氏的堂妹,为刘聪生下儿子刘粲。从汉文化角度看,刘家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比较魔幻:

1.刘聪和他爹刘渊是“叔伯连襟”。

2.刘聪的同父异母哥哥刘和,应该叫刘聪“堂姨父”。

这种亲戚套亲戚绕口令式的通婚模式,若出现在纯汉族文化圈,光村头大信息中心“马扎子座”的老头老太太们交头接耳的信息交换和社评,就令人抬不起头。而在匈奴文化中,却是见怪不怪。

310年6月,刘渊去世,刘和即位,没多久,就被弟弟兼堂姨父刘聪干掉。刘聪要推单皇后的儿子刘乂上位,刘乂也不傻,刘和的下场他看的清清楚楚,还是命要紧,婉拒。

不演了,我自己来吧。刘聪丢下《演员的自我修养》,自己继位为帝,尊单皇后为皇太后。立呼延夫人为皇后,封其子刘粲为河内王、三军总司令(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等等,刘聪立的皇太后是刘乂的母亲单皇后,而不是自己的母亲张夫人?对。刘粲是接班人?好似是,但又不是。刘聪没立儿子刘粲为太子,而是封弟弟刘乂为皇太弟,尊刘乂为接班人。

这诡异的做法,着实让人看不懂。有人说,是刘聪感激刘和被干掉后,刘乂不当皇帝而是让位于他。

这个理由可谓胡扯。一是刘和被干掉完全是刘聪的实力强大所致,刘聪想当皇帝用不着刘乂来让;二是,刘聪尊弟弟刘乂为接班人而把军权完全交给儿子,这接班人能接的了班吗?

刘聪为何尊刘乂为皇太弟?解释有二:

第一种解释,是大众化的解释。刘聪非皇后亲生,出自偏房,杀兄而自立,面子上过不去,得做做“我杀兄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的样子;

第二种解释,则充满着有毒荷尔蒙的味道。有野史称,刘渊死后,单太后此时仍然年轻美丽,S狼刘聪不顾乱Lu

的骂名,与单太后发生了不可描述的关系。刘乂面子上挂不住,规劝母亲,单太后羞愧自杀。

呵呵。

刘聪这做法,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自然是刘粲的母亲呼延皇后。儿子刘粲是太子的最有竞争力人选,前面却出来个皇太弟,呼延皇后不干了:父死子继,古今常道。皇太弟是个什么东西?陛下百年后,刘粲兄弟们还能活吗?

刘聪焉能不知?

312年,呼延皇后去世,在刘聪母张太后作主下,立刘聪舅父张寔的女儿张徽光为皇后。

刘聪这一辈子,娶的女人全是自家亲戚,也算史上一朵奇葩。

男人往往对母亲包办的婚姻不满意,皇帝也不例外。张徽光在表哥刘聪处并不得宠,后郁郁而终,以青春和生命的代价换得了个浮世虚名--武孝皇后。

不喜欢表妹,是有原因的。刘聪早在攻陷洛阳时,就看上了太保刘殷的两个女儿刘娥、刘英,想立为左右贵嫔。

更奇葩的是,这俩女人,也是刘聪的亲戚。

因为,刘殷是刘聪本人的近亲。半汉化的匈奴娃刘聪,到此自己也觉得有点太那个。无论至尊还是草根,都有遮丑思想,背后被戳脊梁骨,谁也不可能不在意。

试探一下大臣们的态度吧。

试探的结果?令刘聪很振奋。刘聪善解人衣,大臣们善解人意,不但一致同意,个别有才的大臣,还替老板找到了娶二刘的理论依据。

刘延年、刘景,一个太宰,一个太傅,才高八斗,学富五扯:我们常听刘殷自己说,他是周朝刘康公的后代,与你不是一个族源,娶他俩女儿,有什么要紧的?

刘聪听完不禁一拍大腿:一对人才!

丢下心理负担、重拾近亲相亲信心的刘聪,拜刘殷的两个女儿为贵嫔。这还不算完,既然有了完美理论依据,就得用彻底,要不多浪费?刘聪,接着又把刘殷的四个孙女收编为贵人。这样,刘家侄女、姑姑六人一同入宫,共同伺候一个同姓的男人。

大棚乱了季节,荷尔蒙乱了辈分。刘聪的猎艳之旅,如安踏一样永不止步。

某日,刘聪去中护军靳准家饮酒。席间,有二女子款款来敬酒,雪颜柳眉、丹唇皓齿,罗袖香动、珠翠摇曳,娇声嗲气、莺燕吐芳……

芙蓉如面柳如眉,刘聪怎能不哈喇子垂?

靳准看在眼里,胸中万千激雷涌动,面色却如平湖一般冷静,拱手道:此小女二人,名月光、月华,祝陛下龙体永安。

刘聪的三魂已失去了两魄,龙体尚安,一颗躁动的心却已如烧红的木炭一样无处安放。南征北战、膂力过人的马背上出身的皇帝,邪欲之火一旦燃烧起来,5公斤的干粉灭火器也不管用。刘聪草草结束宴席,当即将靳月光、靳月华一对儿姐妹花带回宫里,**一夜。

如果说色字头上一把刀,那刘聪相当于已经被凌迟数次了。然而,这次,这把刀,结结实实的捅在了匈奴刘汉政权本不太康健的肌体上,并绞了几绞。

大臣向皇上献出女儿,除明末首辅魏藻德为了活命外(反被李自成军用夹棍夹的头脑崩裂而死),其余的不过是想凭借女儿过上珠光宝气的生活。然而,靳准献女,志不在此。

他在下一盘巨大的棋。

二靳进宫后,靳月光尤其惹人怜爱,仅过了十多天,就成了刘聪的皇后。

囤积的美女太多,后宫平衡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美女们难免为职称晋升问题闹意见。这却难不倒欲火高炽的刘聪:靳月光晋级为上皇后,刘殷的孙女晋级为左皇后,靳月华晋级为右皇后。

上下左右,要不是“下皇后”不好听,估计刘聪也得给整一个。三个皇后并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重臣左司隶校尉、御史大夫陈元达,实诚人一个,劝谏道:三个皇后并立,不符合朝纲,将来必有大患。

皇帝泡个妞你也这么多事!陈元达劝谏的结果是,被调为右光禄大夫,明升暗降,兵权和监察权尽失。

三个皇后算什么?后来,宦官王沈的养女王氏也成为了皇后,这下好了,凑足了扑克牌里的4个Q。看来,刘聪不仅好色,逆反心理还挺强的。

沉湎酒色,昼夜同美女们游戏于后宫,那还有心干政事?刘聪把朝中大事,交由干丈人王沈和亲丈人靳准二人纳奏审决。干、亲两个丈人一并主政的,除了刘聪,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

战争连年不断,朝廷纲纪败坏,往往会伴随大灾。果然,河东发生大蝗灾,饿殍满地,老百姓耐不住疾苦,多有流叛。去向?大多数逃奔石勒,有20多万户;氐、羌少数民族叛离者有10余万。

风雨飘摇中的匈奴刘汉政权,不久,如期迎来了一场血腥政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