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二章 莫名其妙的匈奸--匈奴“王允”

第二章 莫名奇妙的匈奸--匈奴“王允”

靳准,匈奴族,靠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起家,当了刘聪的老丈人,一跃成为匈奴刘汉政权的头号勋贵。

在五胡十六国历史上,这个靳准,留下了N个历史谜团,至今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扑朔迷离,就是那英也看不透、摸不清。

刘聪虽然宠爱靳准的女儿靳月光,可毕竟后宫美女太多,一时忙活不过来。上皇后靳月光,早已从情窦初开之季渐入虎狼之年,生理需求旺盛。

你无暇与我风花雪月、春风共度,那我就去呼伦贝尔大草原寻找一抹春天的颜色亲手送给你。月光终于春风暗度、红杏出墙,对象,是宫中的一个禁卫。

陈元达,就是因劝谏刘聪立后过多而被贬的那个大臣,可能是天蝎座的,比较记仇、腹黑,利用宫中的人脉狗仔队,收集了诸多证据,一本奏到了刘聪处。

居然敢给皇帝戴绿帽子!

盛怒的刘聪将陈元达制作的“大汉靳月光皇后偷情案”的卷宗扔在靳月光的脸上,让其自己察看。案卷里,主要是证人证言、同案犯陈述等。脸色煞白的靳月光略了一眼证据目录,未对证据发表任何质证意见,只是跪在地上嘤嘤的哭。

这等于自愿认罪。

那时不知道有没有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反正被害人兼主审法官刘聪是拂袖而去,准备择日宣判。

然而,第二天,靳月光服毒药自尽了。“嫁你两年,不及跟师兄两夜快活。师兄死了,我也不想活了”,《水浒传》里中淫fu的战斗机“双潘”之一的潘巧云,怒怼丈夫杨雄的悲愤之言,可能代表了这一类女性的心态。

杨雄,人称“病关索”,“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应该是因为身体问题逃避夫妻生活;而刘聪则是需要浇灌的花太多,应接不暇难免冷落了其中一朵。女人为此宁愿背上的yi

妇骂名、丢掉性命也不惜飞蛾扑火式的以身试“家法”、“国法”,寻找那一刹那的颤栗和由此带来的长久温柔。

可悲、可怜、可叹。可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靳月光因“给天子戴绿帽罪”而自尽,可靳准毕竟还有一个女儿靳月华,仍受宠爱,故并未影响他在宫中的地位,他也从此开始了对匈奴刘汉政权的无尽折腾。

折腾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帝位接班人、皇太弟刘乂。

刘聪封刘乂为皇太弟、名义上的接班人,谁最不满?当然是刘粲,刘聪的儿子。靳准对此早有察觉,他联合王沈,共同煽动刘粲陷害刘乂。

陷害的过程基本上是老俗套,与唐代酷吏来俊臣所著的整人界的葵花宝典《罗织经》总结的陷害程序一样。

先是诬陷刘乂造反,将其抓捕。至于证据,人都抓了,证据想罗织多少就罗织多少,总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达到造反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的。

刘乂毕竟身份特殊,为取证,靳准煞费苦心。

一是逼取证人证言。

按匈奴官制,刘乂有一特殊职称--“大单于”,依附匈奴的氐族和羌族贵族均归刘乂管。

靳准就把目光瞄准了这两支外族。他逮捕了十多位正在京中的氐族和羌族贵族,严刑拷打,逼其招出刘乂谋反的“事实”。这样,虽然只有言辞证据,可毕竟证人证言多,且各证言间相互高度“吻合”,至少达到批捕的标准了。

二是诈取物证。

靳准让刘粲告诉刘乂,京师将发生叛乱,赶紧让王府的人衣服内穿上铠甲以备不测。侄子的话,刘乂哪能不信?照办。

这招极其阴毒。因为,在古代私藏铠甲,是重罪,比私藏武器情节要严重的多。为甚?

你家里私藏个弓箭,可以说是用来打猎;私藏把斧头,可以说是用来劈柴;私藏个刀枪剑戟,可以说用来练武。藏个盔甲,你拿来干什么?这玩意儿除了上战场,还有什么用?防止跟老婆打架被挠?

再者,刀枪剑戟你找个铁匠铺叮当几锤,一天能造好多把。而制作盔甲,需要大量的铁锻造甲片,还要编织在一起、包边内衬,日常还要保养防止生锈发霉。造出来几十斤重,穿在身上刀枪不入,再配上易于操作的弩(弓需要专业训练),不需要太多专业训练就可大幅度提高战斗力,你处心积虑的费这么大个劲儿弄这玩意儿干啥?

当然是为造反!这就是统治者的逻辑。所以古代有限长不限短、限重不限轻、限弩不限弓、限甲不限兵的说法。历史上死于私购、私藏铠甲问题的名人真不少,如: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周亚夫,有个坑爹的儿子,眼看戎马一生的老周年纪大了,为老爹预购甲盾当陪葬品,藏着掖着偷偷摸摸的干也就罢了,还拖欠工人工资导致上访,汉景帝得知后把老周以谋反罪下狱,刚烈的老周绝食而死;武则天杀儿子李贤的理由,也是因为在他家里搜出了300副盔甲。

现在,整个京师里就你刘乂王府的人暗穿铠甲,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人证、物证俱备,就成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铁案。

刘聪废刘乂为北部王,立刘粲为太子,如愿替换了接班人。一旦成为前接班人,命也就到头了。刘粲很快就令靳准将刘乂**灭绝。

刘乂威望很高,无故被杀,引起两个后果:

一是,不久,氏、羌两族聚众十余万叛变,后被靳准镇压。

二是,无数匈奴刘汉政权铮臣死谏,结果是,多名死谏大臣因谏而死。

318年,刘聪去世,在位仅8年。当年能开三百斤弓、膂力过人,如今在盛年即死,可见酒色危害之大。干掉皇叔刘乂、扫清接班障碍的刘粲如愿即位,拜靳准为司空,录尚书事。

刘粲继位,靳月华成了太后。说是太后,资历老年纪轻,还不过二十岁,正是花开艳于野、春水碧于天的年纪。刘粲完美的继承了刘聪的好色基因,继位的当夜,就上了靳太后的香塌。

应该是预谋已久了。

睡了靳太后,刘粲又册靳准另一女儿为皇后。而靳准的一个侄女,是刘粲的贵嫔。这样,早前刘聪与他爹刘渊因呼延氏而成为“叔伯连襟”,刘粲继承了他爹的光荣传统,也因靳氏给他爹刘聪追认了个“叔伯连襟”的身份。

有了皇帝丈人和“姥爷”双重身份的靳准,完全控制了朝政。从弟靳明,为三军总司令(车骑将军);侄子靳康,为首都卫戍区司令(卫将军)。

总司令和首都卫戍区司令是自己人,就完全掌握军权?怎么可能,因为,匈奴政权的刘姓亲王们,人人手里都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靳准对此十分忌惮。

忌惮归忌惮,倒也难不倒靳准,因为,他有大杀器。

这个大杀器,自然是他的妖艳**的太后、皇后女儿们。靳准入宫密见皇太后、皇后女儿:刘姓宗室们正密谋废帝,立济南王刘骥(刘粲之弟,大司马)为帝。如果成功,靳家会被灭族。你俩一定要趁机睡服陛下早点下手。

靳准的女儿真没白养,吹枕边风能力一流,刘粲被吹的杀戒大开。刘氏皇族因此上了烈士名单的有:济南王刘骥、上洛王刘景、齐王刘励、昌国公刘凯、吴王刘逞等。

杀这么多握有重兵的亲王、手足兄弟们,怎么也得费时个把月吧?

事实是,刘粲只用了一天。

手足都砍光了,谁还替你遮风避雨?

318年9月的某日,赤日炎炎、椅席炙手,刘粲正在后宫与妃嫔们挥汗淫乐,老丈人靳准带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亲兵闯入,将其从卧榻上拖出来,押到光极殿。然后,召集大臣,指着这个光溜溜、冷汗热汗齐流的皇帝女婿,尽数其罪后,再将其处决。

伤害性巨大,侮辱性也极强。之后,靳准一不做二不休,将在京城的所有刘氏皇族,不管男女老少,尽数斩杀。

灭亡西晋的匈奴刘氏,没有遭到汉人的报复,反而被同族人灭族,令人唏嘘嗟叹。

如果说靳准是为当皇帝而屠刘氏,其行为尚可理解,那么,接下来他的一些行为,就有些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第一个反常行为:掘刘渊、刘聪的墓。特别是将刘聪的尸体从墓地里挖出后鞭尸斩首,焚烧刘氏宗庙。对死的人,甚至说是恩人,哪来的这么大的仇恨?

第二个反常行为 :靳准夺位自号“汉天王”后,居然想送一件极其贵重的礼物到南方,送礼的对象,是被他们匈奴人赶到南方的东晋朝廷。

这件礼物是,传国玉玺,匈奴人灭亡西晋后才抢到手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万年第一公章,其意义举世皆知, “谁占有谁就是天下之主”,当年江东霸主孙坚,为了它可是生生送了命的。如今,靳准居然要将它白白送给被他们揍到南方的汉人?不仅外人不知靳准脑子怎么想的,就连其派出的使者都想不明白。

被派出执行“匈奴千里归玺”使命的使者是晋人胡嵩,早年投降匈奴刘汉政权的。靳准还让胡嵩给晋元帝带个话:我们这些小丑们怎么敢称王呢?乱大晋时使二帝(晋怀帝、晋愍帝)遭难了。实在不好意思。现在把二帝的遗体送还给你们。

胡嵩领命后一头雾水,不知道靳准是喝三鹿了还是另有目的,拒不出使,被靳准所杀。

宁愿送命,也不去出这趟差送玉玺。以死的倔强,质疑你行为的反常。

晋元帝司马睿更是一头雾水,天下哪有这般好事?简直是天上掉必胜客。可毕竟,天予不取,必受其殃,司马睿还是忍不住派文化bu长(太常)韩胤去试一试。

这一试,居然真把怀帝和愍帝的棺材接了回来,晋元帝司马睿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是什么情况?这个靳准怎么不像靳东一样有“底线”?!

其实,老王认为,靳准的所有反常行为,只有一个令我们无比自豪的解释:无论哪族,只要久居中原,迟早会成为博大精深、灿若星河的汉文化的迷弟迷妹。他们会不自觉的视汉族政权为正朔,默认其代表华夏的唯一性、合法性。

靳准虽然夺权成功,但仅限于京城层面,外围群狼环饲,最主要的外敌有三个:

一是镇守长安的中山王刘曜。刘曜时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

二是驻守河北的石勒。

第三个,则是在京城的一个汉人,一个投降过来的汉人。

北宫纯,前西晋猛将。北宫纯曾任西凉督护,属晋西凉刺史张轨管辖,也曾因一战而名震天下。

307年,匈奴刘渊起兵杀奔洛阳时,投降匈奴的青州豪帅“飞豹”王弥的叛军已杀至洛阳东门,随时准备叩关而入。西晋朝廷乱作一团,大臣们纷纷作鸟兽散。

当时,北宫纯受上司张轨的派遣,带了一支近千人的卫队到洛阳出差,正好碰到匈奴兵至,北宫纯就将这支西凉卫队带至洛阳城门,列阵抗敌。

面对10余万叛军,西凉卫队依托护城河,依次展开阵型。

冲到城门附近的叛军,万箭齐发,试图将这支胆敢螳臂挡车的小股部队变成成片的墨西哥仙人掌。

然而,直到壶中的箭快射尽,叛军也没能射伤几个西凉兵。因为,这支部队有自己的大杀器。

高盾和重铠。

西凉,古代凉州的别称,位处中国西部,故称西凉,意思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大致辖区是,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的一部分。

西凉,河西走廊及古丝绸之路咽喉所在,地理位置之险要不言而喻。西凉文化也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暠,曾在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后王朝几经更迭,但李氏一直为凉州大姓。李暠的重重孙有个叫李虎的很有名,因为他有个更有名的孙子,叫李渊,有个更更有名的重孙,叫李世民。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秦始皇曾凭借西凉兵横扫六国。三国时,董卓曾凭借西凉兵挟制东汉中央政府,另一支西凉兵则在猛将马超的统领下,六战曹操于渭水,杀的曹孟德割须弃袍,狼狈逃窜。

强悍的战斗力来源于哪里?只因其彪悍的民风吗?非也。

1989年,一个叫做戴维·哈里斯的澳大利亚学者读《汉书》,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汉朝用来安置降俘的小地方——骊靬(音“梨前”),原址在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者来寨附近。

哈里斯对者来寨进行研究,回国后发表了关于骊靬研究的论文,法新社迅速转载,瞬间轰动全球。什么新闻如此劲爆?哈里斯发现了什么?

哈里斯声称,他揭开了罗马第一军团消失之谜。者来寨居民尽管自称汉族,且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本地汉语,长相上却很特别,个个长着淡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珠。且,生活习俗上与汉人有诸多迥异。

中科院对者来寨居民的血液化验证实,者来寨居民具有46%的欧洲血统。

东汉时,骊靬人还被称为秦胡。《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阵前与马超、韩遂的西凉联军对峙时,西凉军团中“秦胡”争着要看奸雄曹操的尊容,表现出了看猴儿一样的极大的好奇心。可见,西凉军中已吸收了大量的罗马人的后代。西凉军也吸收了罗马人的战法,那就是,广泛使用重步兵武器,主要是投枪、高盾牌和重铠甲。

回过头来再说北宫纯。

北宫纯的西凉军和“飞豹”王弥的叛军交火后,依靠其重步兵武器和盾甲的优势,将叛军击退。

次年,刘渊称帝,南进大败东海王司马越,再次抵达洛阳城。

这次,匈奴人的运气又不是很好,因为,恰巧北宫纯当时又在洛阳出差。

北宫纯没有再被动防守,而是率西凉卫队主动出击,夜袭匈奴大营,击杀刘渊部下大将贺图延,匈奴总指挥司空呼延翼也被战马乱蹄踩死。之后,西晋其他各路勤王部队陆续到达,刘渊被迫退军。

西凉军惊人的战斗力,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威名。后终因大势所趋,北宫纯投降了匈奴刘汉政权,但一直“身在胡营心在晋”。

靳准政变,匈奴人内乱,北宫纯认为复晋时机已到,立即号召汉人起义,在东宫构筑了军事防御堡垒。然而,让北宫纯大失所望的是,响应起义的汉人寥寥无几,起义被靳准轻松剿灭。

一代名将北宫纯,以死报国,也没能唤醒懦弱的汉人们。

北宫纯的西凉军战力再强,也毕竟只是小股部队,靳准叛乱时,低估了一股最强的宗室力量。

刘曜,镇守长安的匈奴中山王。刘曜闻中央有变,立即亲自率军自长安出发,直赴平阳平叛。

大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时,遇到了从平阳逃出来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二人灰头土脸、气喘吁吁的劝谏:刘氏宗室已被屠戮殆尽,只剩下中山王了,您赶紧称帝吧。

作为硕果仅存的刘氏宗室成员,刘曜毫无障碍、也毫无心理负担的称了帝,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改元光初。

等等,改国号为赵?作为继位的刘氏,刘曜为何不继续以汉为国号?原因值得推敲:

一是,西晋还在的时候,匈奴人刘渊只能通过掩盖种族身份、定国号为汉的方式,才能团结汉族人,一起来打击西晋(禅代自曹魏)的合法性。如今,西晋灭亡了,国号汉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且,改国号为赵,又转而可视为对西晋的继承,有助于取得对晋朝仍怀有感情的晋人的支持。

二是,自己的一个强大潜在对手正占据古赵地,提前定国号为赵,万一此对手称赵王,也正好否定他的合法性。为何?我是赵皇,你是赵王,你永远是我的下属。可见,刘曜此时的汉化程度也已很深。

刘曜抢注驰名商标所针对的这个潜在的对手,自然就是石勒。刘曜称帝,封名义上仍受匈奴刘汉政权管辖、驻守河北的石勒为大将军,两军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

虎狼之师压境,靳准心里很清楚,自己手下这帮花拳绣腿的禁军、内务部队、宪兵部队,根本不是刘曜、石勒所部实战中刀头舔血淬炼出来的野战军们的对手。

先派人去刘曜军中讲和试试吧。刘曜的答复:回去转告靳准,刘粲乃lua

伦的无道昏君,靳准杀之有功无过。只要靳准投降,便算靳准有拥立我当皇帝之功。

投降输一半,这看起来是个很好的条件,大傻都能接受。靳准却不接受,他只答应讲和,不同意投降。

为什么?

原因很现实,刘曜的母亲和亲哥哥,都被靳准处决了。如果投降,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套用蒋中正的一句名言: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能谈来什么?靳准还在纠结中,有人却不给他纠结的机会了。

靳明,靳准的政变同伙、从弟,靳准一手提拔的车骑将军。大难当前,血不再浓于水,有血缘关系的人也照样会给你放血。319年,靳明砍了堂哥靳准的脑袋,准备投降刘曜,见面礼很重--除了堂哥的人头,还有,传国玺。

万年公章的诱惑力是致命的,有个人听说靳明要献传国玉玺,顿时心急火燎,快马加鞭急驱平阳,也想要。此人,当然就是怀有异志的石勒。

听说石勒攻平阳,靳明急忙向刘曜求救。刘曜派军队迎回靳明,平阳一万五千余名老百姓也归于刘曜。投降归投降,杀母弑兄之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刘曜将靳氏全族老小尽数斩杀。

至此,靳准之乱结束,也留下了五胡十六国历史上诸多未解之谜。关于这些谜团,老王还是坚持认为,靳准诸多反常之举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磅礴浩瀚的汉文化已深入定居中原多年的匈奴人的骨髓,并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他们以汉为正统,行动也已自发、自觉的受汉文化的指导。

靳准之乱,也给后世留下两点启示:

其一,封建皇权社会下,无论多强大的政敌,即使政敌是宗室大家,只要你借用了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力量,哪怕是矫诏,一切政敌都可被消灭。这就叫四两拨千斤,丑女皇后贾南风用的也是此招。

其二,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想的美,最困难的事情是配的上。利用皇帝丈人的身份控制朝政可以,然而,要想篡位,篡位后守住江山,还得靠硬实力。这点,杨骏、靳准都是失败者,而两百年后的另一个皇帝老丈人就做的很好,他的名字叫杨坚,这点,后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