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七章 农、牧、渔、工全面发展

很快。

陆举人被搞定了,以350亩大田换300亩小田的土地置换方案,顺利达成了协议。

最大的地主陆举人都签了合作协议。

陆家村其它的地主,自然无法坚持下去,不得不同意合作,包括抗拒态度最强烈的李秀才,他家的50亩良田,也置换成了60亩大田。

宣传工作队在陆家村的征地工作,顺利完成。

只是经过一番置换后,最终得到的田地为1688.2亩,居然还缩小了近两百亩,刚好占陆家村所有田地的50%出头。

另一半的土地,则几乎全是地主们的土地,属于普通百姓的极少。

如此形成了集体庄园占一半,地主占一半的鲜明格局。

当然宣传工作队的征地对象,并不是陆家村这一个村子。

周边的陈家村、夏村、檀林村、马家村、冶家村等七八个村子,都在规划范围之内,只要平均每个村子征收土地1000亩,很快就能完成征地万亩的目标。

好在宣传队进展的非常顺利,搞定陆家村只用了两三天,搞定周边几个村子估计也要不了多少天。

阻力困难肯定有。

不愿意配合的也有。

坚决反对拒绝、怎么都不同意的地主,肯定也会冒出一两个。

但家里田地少的普通农户,基本都会加入集体庄园。

大部分地主也会配合,毕竟他们并没有真正受到损失,利益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大概率能得到更多好处,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而对于极少数的顽固地主,在绝大部分人力资源都掌握在许家庄手中,在良种、农具效率、经营模式、庄工待遇都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顽固抗拒的下场,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更何况许家庄还准备了卑鄙无下限的最后手段,除非你后台非常硬,朝廷里有大官,不然今天儿子失踪,明天孙子被拐的打击,没人承受得了——当然,除非迫不得已,许家庄不想走到这步。

……

许家庄。

西面后山的一片占地上百亩的养殖场,许远抽出时间,又过来视察了一番。

实际上。

建在后山矮坡上的养殖场,是庄园里许远最重视的地方之一,每隔几天都会前来视察一次,十分频繁。

因为他的这座庄园,不是普通的以耕种为主的庄园。

而是采用农牧结合模式经营的庄园。

养殖业要占很大一块的比重。

就拿这座牲畜场来说,里面养了牛500多头,羊1000多只,驴300余头,马50多匹,都属于大中型的牲畜。

旁边还有一个大型的养猪场,养了3000多头的家猪。

此外还有专门养鸡鸭鹅的家禽养殖场,里面有鸡鸭鹅上万只。

庄园里占地十几亩的储水塘与灌溉河网中,也采用桑基鱼塘的模式,养了不少的鱼虾,每年能捕鱼数万斤。

总之许家庄内,牧业养殖业渔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长期占用上千人的劳动力,专门负责养殖。

“庄主,牲畜场这个月新增了15头小牛,23只小羊,8头小驴,1匹小马,但因为伤病,死去壮牛两头、羊七只,死肉煮熟后分给了周边的穷人……庄主,周某管理不当,请庄主责罚。”

管事周宗和,一位三十多岁对养殖很有研究的中年男子,拱手鞠躬,一脸自责的样子。

“不必如此,常言道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这么多牛羊马养在一起,发生疫病的概率很高,体质弱的就死了,另外相互间的争斗,受伤也很常见,你只要保证不会大规模的爆发疫病,没有大规模的死伤就行了,偶尔的死去三五头,乃是正常,不用自责。”

许远摆了摆手,不以为意的道。

“谢庄主,周某定会竭尽所能,每月减少牲畜死亡的数字,最终做到一头不死。”

周宗和还是开口保证道,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总想做到完美的程度。

“对了,现在给牲畜们喂的青贮饲料还够吃么?今年要不要扩大牧田种植规模,生产更多的饲料?”

没错。

许家庄内,上万亩的土地中,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划分为了牧田,专门用于种植牧草、紫苜蓿、大麦等饲料用农作物,收获切碎后只给牲畜家禽食用,从而能饲养大批的猪牛羊马。

话说宝贵的土地,拿来种口粮都不太够,为什么还要拿出三千多亩,专门种给牲畜们吃的东西,这是不是太浪费了?

不过许远并不这么觉得,他当然有他的考虑。

而他这是学习蓝星那边,近代西方国家先进的农牧结合发展的模式,吸取其先进经验,发挥其巨大的优点。

可老祖宗的传统种田强项不学,非要去学什么西方种田模式,许远这是不是在崇洋媚外,过于推崇西方?

然而并不是。

农牧业结合的耕种模式,其实是有着极其巨大的优势。

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作牧田。

三分之一的土地种豆、种油菜,增加土壤肥力。

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种植小麦、水稻、土豆等主粮。

每三年轮作一次,就能很好的保持土壤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确保主粮安全的同时。

还能通过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带来大量的肉类、鸡蛋和牛奶。

有研究显示西方国家的农民,在18世纪的人均年食肉量,就达到了45公斤,还有大量的牛奶,多到喝不完制成奶酪的程度,故而西方成年人普遍体格壮硕,人高马大,孔武有力。

而18世纪的处于番薯盛世的“我大清”,由于牧业不发达,几乎所有土地都用于种粮食,别说人均食肉45公斤,连5公斤恐怕都没有,个个体格瘦弱,目光无神,是属于严重营养不良的盛世。

至于牛奶什么的,连想都不要想,到了21世纪,华夏人民都没有养成经常喝牛奶的习惯,也没那么多的牛奶。

而有了大量的肉类,大量的牛奶,补充了足够多的蛋白质,人的体格才会变的健壮健康,武力值才会更高,才不会出现北方的鞑子入关了,十几个大明边军士兵,都干不过一个鞑子的情况。

所以肉类就是战斗力。

牛奶就是战斗力!

许远将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庄园里百姓们的人均食肉量,目标是50公斤以上!孩子们的饮奶量也要提高,达到每天1斤以上。

所以在许远的眼中,发展牧业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农业,甚至更加重要!

此外庄园里养的牛多了,也可以充当畜力,提高劳作效率,要知道古代有1牛抵6丁之说。

养的羊多了,则可以提供羊毛原料,用于纺织出呢子布料,御寒保暖,美观大方。

养的马多了,则可以培养出古代的坦克——骑兵,在冷兵器时代,1个骑兵的战斗力相当于6个步兵,骡马也是后勤的必备。

且牛羊马等牲畜家禽的粪便,也可集中投入到沼气池中,与人类粪便一起,源源不断的发酵出沼气,用作生活燃料,沼液更是有非常好的肥田效果。

总而言之。

搞农牧业结合式的发展,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至少比传统的种田模式强的多。

而许远的许家庄,不只是发展了农业、畜牧业,还养了十几亩储水塘的鱼,种了几百颗的桑树养蚕,建造了大量的工厂作坊,搞的是农、牧、渔、工全面发展,较之于农牧结合,还要先进了不止一个纬度。

正因为百业俱兴,许远的许家庄,虽然面积仅万亩,却能养活庄内上万的丁口,提供五六千个的工作岗位,并实现了共同富裕。

当然,许远从现代社会带过来的良种、化肥、农药、各类机械,也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少占了五成功劳,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而将这一切全部综合,短短两年,许家庄便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完全在情理之中。

“牧田规模不用扩大,已经完全够吃了。”

周宗和摇头道:“现在养的牲畜不是很多,南方水热充沛,牧田产量高,三千多亩的面积够用了,如果不够,把小麦杆玉米杆切碎了牛羊也能吃;牧草不够了,也可花钱从周边村子收购杂草,一文钱五斤,很多村民愿意去割,实在不行就把多余的陈粮煮了,牛羊马最爱吃,总之现在的牲畜数量,就算增加一倍,也能保证它们天天吃饱!”

“那就好。”

许远点了点头,顿时放心了许多。

的确,在气候恶劣、干旱少雨的北方寒温带,游牧民族都能搞好牧业,动辄养几十万几百万只的牛羊马,现在在雨热更加充沛的南直隶,加上这群勤奋聪明的华夏百姓,没有理由搞不好畜牧业,只会搞的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