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八章 三年义务教育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八章 三年义务教育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下午。

六角星棱堡内。

位置靠北的一块占地约二十亩的区域,是许家庄的教育学堂。

这座稍稍靠近,就能听到郎朗读书声的地方,却是许远最为重视,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视察的地方。

因为教育是头等大事,是关乎到国家民族未来前途与生死存亡的国本根基。

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许远经常中午就在学堂的食堂里吃一顿午饭,看看学生们的饭菜质量怎么样。

或坐在教室的最后排,旁听一节课,亲自观察老师的教学水平。

另外也亲自担任校长与德育课老师,让每位学生,每年都会听他讲几节课,经常能见到他的面孔。

而经过两年的扩建和完善,许家庄的教育学堂,如今有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五栋,教室五十间,班级共二十个,学生人数近2000人。

没错。

确实是两千人。

若不是前段时间庄园扩张计划启动,征调了数百名的优秀学生,去参加征地清丈工作,教室内部还会更拥挤。

即便如此平均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依然有上百人,挤在八十平左右的教室里,显得颇为拥挤。

而如此多的占了庄园内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学生,其中一半左右,是庄里庄丁们的子女,还有一半上千人,是这两年许家庄陆陆续续收养的孤儿弃儿,平均每天都会收养一两个。

其实许远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做收养孤寡的善事,而是那些孤儿得知许家庄愿意收养他们,管吃管住还有书读,便主动的跑到许家庄,寻求收留。

还有许家庄周边村子的贫困家庭,养不活的儿女,就会抱着儿女,来到许家庄,流着泪,将其托付给许家庄,以后他们全部改姓为许,就是许家庄的人。

明末这个时期,华夏大地的人口密度,早就达到了土地承载上限,人口生育率却没有多少的降低,贫困破产家庭比比皆是,许多贫困家庭的新生儿,可能还没有睁眼看过这个世界,便被残忍扼杀。

故而许家庄救助到的孩童,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处于苦难中的还有无数。

三年级(1)班。

上课铃响后,许远迈步进入这间教室,准备在这个尖子生集中的班级里,旁听一节数学课。

哗啦啦~

“起立!”

“校长好!”

班长引领下,所有学生都起身起立,齐齐的朝许远鞠躬致礼。

“同学们好。”

许远微笑点头,手下压了压,示意他们回坐。

然后许远沿着中间的通道,朝最后一排走去。

在许远的视角下,三年(1)班教室,跟别的班级布局一样,上百名的学生,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块,左手边坐的全是女生,右手边坐的是男生,男女比例约为1:1。

且不管男生女生,都是按照身高排座,矮的坐在前排,高的坐在后排。

左边的女生,大多齐耳短发,或绑了个双丫辫,穿统一的窄袖齐胸襦裙校服,颇有古典之美,脚下则全是天足,没有一个裹脚缠足。

坐右边的男生,画风则有些怪异,穿的都是藏青色的铜排扣立领中山装,修身设计,衬托的男性笔挺、刚毅,颇有男子气概,唯独他们两边铲光、其余只留寸许短发的平头发型,显得有点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端的是奇怪之极。

要知道古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此来体现孝道,为何这些学生却都反其道而行之,都理了个和尚头,看起来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为什么要这么搞?

这自然是许远有意为之的结果。

打从许家庄开工建设的那一天起,许远就定下了“剃发易服”的战略设计,从他这位庄主开始,许家庄内的所有男性庄丁、庄工、学生,都要剃短发,穿简约设计的现代样式服饰,凸出“舒适、方便、好看”的特点。

与古人形成鲜明的外在差别。

跟关外后金对汉人百姓搞的“剃发令”,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臭名昭著,是巨大的文明倒退,是禁锢思想固化效忠立场的阳谋,许远怎么可以学习这种东西,居然也搞起了剃发易服,要捧‘我大清’的臭脚?

实际上。

许远对剃发易服,并没有太大的批判意见,反而觉得是相当成功的策略,不然怎么会让那么多人耿耿于怀,咬牙切齿,恨入骨髓?

正因为太成功了,所以才这么招人恨。

许远学习这套策略,也在许家庄推行他的“剃发易服”,目的也是学习其中的成功之处,让大部分人只能绝对忠诚于他,没有别的选择,背叛概率大大降低。

如果有人要对此进行批判的话,那么许远就要问了:现代男性的发型,是长发还是短发?是文明还是倒退?

现代男人穿的衣服,是代表先进还是落后?要不要换成宽袖长袍,搞的上个厕所都不方便。

其实作为现代人,只要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的衣着发型就知道了,假如这样的你穿越到了古代,那么在古人的眼里,你就是格格不入,就是奇装异服,再一棒子把你敲死,负罪感都会少很多,因为仅从外表看,你是“外人”,无根无靠,弄死你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

如果你想办法影响到了古人,让古人穿跟你一样的衣服,留相同发型,对古人搞“剃发易服”成功了,才叫做真正的成功,才算真正混出了名堂。

而不是为了融入古人蓄长发穿长袍,被古人给同化易服,还试着读书参加科举,用古人的方式跨越阶层,写八股文跟古人同台竞技,这不叫聪明睿智,而是傻叉,因为跟残酷内卷出来的古人拼八股,或者侥幸进入官场跟古人玩勾心斗角,玩朝堂博弈,败的很惨的可能是你。

唯独换一套的打法,利用现代人思维领先技术领先的优势,搞工业化,搞火枪大炮,搞排队枪毙,搞全民教育,只有搞这些能够降维打击的东西,才能轻松战胜古人,才能不管对方的嘴皮子有多利索,智商有多高,地位有多崇高,也就是砰砰两枪瞬间解决的事情,等对方倒下了,胜利者便是你。

这才是正确的玩法!

许远以前看的那些历史小说,穿越者凡是放弃自身最大优势,跑去参加科举,一心搞文科跟古人同领域内卷的,立刻删书不看;凡是搞理科搞工业化的,收藏点击票票是必须给几张的,写的好的还得订阅。

“同学们,请打开数学课本33页,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勾股定律……”

老师曾钰走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授课。

由于庄主兼校长许远就坐在最后排听讲,曾钰表现的有点紧张,他今年才18岁而已,只比班里最大的学生大几岁,但他学习能力强,脑袋聪明,只用短短一年时间,便掌握了三年义务教育所有的数学知识点,具有担任老师的能力,年纪轻轻的他,便成了三(1)班尖子班的数学老师。

三年义务教育?

许家庄学堂的学制,时间上是不是有点短了,要知道现代华夏,搞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未来会提高到十二年。

不过在明末这边,尚未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许远认为,学生们只要掌握少数基础知识点,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便基本够用了。

加之为了节约开销成本,缩短培养周期,三年时间基本够了。

每天上午学习四小时语文,三年内完成读写6000个简体汉字的教学大纲目标。

下午学四小时的数学,三年内学完加减乘数四则运算,会做简单的几何与物理力学。

周六是一天的军训课,所有学生都参加军事训练,完成各种服从性训练科目。

周日是休息日,可以好好休息一天,但作业依然有。

暑假不放假,继续上课。

寒假也得学习,只有七天的春节小长假。

没有外语学习内容,不用背什么单词。

没有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计算机等课程。

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连续进行三年,许远相信,培养出的合格学生,眼光见识上可能略有缺乏,但语文数学水平,肯定不会弱于现代社会的小学毕业生。

但对于初级工业化的建设,这样的三年义务教育出来的毕业生,肯定是合格能用的人才,实务能力方面,不会比那些参加了十几年科举的举人进士们差。

且每三年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数量成千上万,最多十年,许远手中就有多的用不完人才,且组织度、动员效率爆表,较之于那些自称“离了我们就治不了天下”的儒家士大夫阶层,显然还是这些人才更靠谱。

许远的目的也是如此,儒家士大夫们把自己捧得太高了,这些文青文科生觉得这个世界离了他们就转不了了,必须给他们高官厚禄才能维持,狂妄到认为就算改朝换代,也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程度。

许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见见世面,让他们明白,这世界离了他们还能继续转,而且能转的更好。

况且在古代治理天下真的不难,刘邦靠着一帮老乡亲戚,就打下一个大大的汉朝,治理的也很不错,其中用了几个儒生?

汉光武帝刘秀,靠的也是同乡的亲戚朋友,构成了核心班底。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淮左老乡,大都在一两个县的范围内。

以上例子证明,不管是打天下还是治天下,一个县里出的人才就基本够用了,加上一个足够英明的领导,就能把一个庞大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偏偏儒家士大夫,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仿佛没有他们的辅佐,根本就成功不了。

许远偏不信这个邪!

他早就暗暗决定,一个儒生都不用,人才全部自己培养,他就想看看,明末这个地狱副本,他能不能打理好?

摇了摇头。

甩掉脑中大量乱七八糟的想法,许远认真听了会课,并观察了下学生们的接受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