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403章 方以智的失望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403章 方以智的失望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错。

对于鸡肋般的皇家庄园,朱由检做出了想要进行优化一番的准备。

并且当成了可以出手的较为优质的资源。

耕地 庄园基建 青壮劳动力,这些资产,在朱由检的眼中,价值高达2.3亿银元,可以卖出一个非常好的价钱,是相当优质的资产。

然而这些资产的组合,产出却十分有限,让他很不满意,越来越觉得过于鸡肋,毕竟就是皇家工厂里的工人们,每个月都能带来超过五十银元的效益,刨除各项成本,净利润不少于二十银元,一年是两百多银元,

而皇家农庄里的庄民们,平均每人每年,给皇室带来1块银元的利润。

相差了足足几百倍。

这甚至让朱由检觉得,这里面是不是存在什么蹊跷,毕竟三百座的皇家农庄,上千万亩的土地,假设每亩地带来1块银元的收入,那也得有上千万银元的收入,怎么丰收的年份都只有三百来万。

朱由检也派出锦衣卫等人员,秘密的调查一番,看看是不是有谁中饱私囊,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导致皇家农庄创造了大量的利益,但大部分没有落入自己的内帑,不然真的解释不清。

然而连续派出了数波锦衣卫打探之后,朱由检才明白真正的原因。

那就是方以智太心善了,太过善良了,他想要养民、富民,有着一个理想化主义的思想,只要是他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绝不会走到错误的道路上,哪怕要付出一些代价,要偶尔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

但比之于毫无底线节操的赚这种钱,方以智自问做不到,他还是有着属于他的坚持,不管他多么的忧国忧民。

他把百姓当成了真正的人,跟自己在人格尊严上基本平等的人,而不是一个数字,不是什么资源或筹码,而是活生生的有着喜怒哀乐的人。

于是他负责管理的皇家农庄,会在每次收获后,给百姓们留下足够吃的口粮,保证一个人都不会饿死,主动献上的猪牛羊,也顶多拿出猪牛羊的十分之一,避免影响来年的生产。

收入方面,也是设置了一个年平均收入五十银元的标准线,若是实现了这个收入水平,就稍微多征收一点,若是有些皇家农庄,没有达到这个收入水平,那就少征收一些,避免影响到庄民们的生活品质,让他们有条件养活自己,还要养好、厚养,一定要比过去过的好得多。

但皇帝朱由检却十分自然的,把他的子民,当成了赚钱的机器,当成了一个个的代号或数字,当成了可以交易和利用的资源,从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或者说,有着一种天经地义的冷澹,哪怕朱由检这几年发起了改革行动,发誓要改善广大百姓们的生活,以此来巩固皇权的地位,维护大明的权威和统治,让朱家的荣华富贵永远延续,出发点并不是什么为了让百姓活的更好。

这种认知层面的巨大差别。

注定了矛盾一定会发生,即便现在看不出来,后面也会逐渐的出现裂痕。

归根结底,是方以智跟皇帝朱由检,终究是不一样的两种人。

而朱由检早就看出来了,方以智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想要帮助全天下的弱势群体,他想让人人都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不存在什么穷人、乞丐,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一个他心中的辉煌盛世。

而皇帝朱由检自己呢?

他现在脑袋中想的最多的,居然只有‘赚钱’二字,他脑中的什么江山、社稷、百姓之类的,变的统统不是最重要最在乎的,还有什么千古一帝、开创盛世之类的,现在这些东西,他也不怎么去想了,只想着两个字:搞钱。

想办法弄到更多更多的钱。

因为现在的这个世界,已经在许家庄的带动下,变成了纯粹的金钱与**的社会,人人都是向钱看,什么梦想理想情怀,暂时被抛到了一边,全都屈服于金钱的巨大魔力之中。

朱由检也知道这很不好,他也不是没考虑过知足,不要过度的去争,结果还是改变的彻彻底底,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曾经的江山社稷之类的,重要性降低了不少。

现在只想拥有更多的存款、工厂、庄园、矿产与资源,最后全都折成一个数字,要在富豪的排行榜上,排在最靠前的位置上。

因为这玩意的能力实在太强大。

几乎能买到一切想要的东西,买到各种各样的神兵利器,买到豪华的奢侈品,买到优雅和品位,买到各种神奇的高科技产品,甚至买到技术资料和工厂生产设备,把一座能赚大钱的工厂开办起来,带来滚滚的财源收入。

有了钱,许家庄的粮食、肉类、罐头、高档奢侈品、高级电动汽车、高档珠宝和服饰,也可以想买就买,或者买到一艘蒸汽动力的豪华邮轮,买到能够在天上飞的飞机,只要你能拿出金钱,那就无数的神奇且强大的物品,都能够买到!

而许家庄的许多商品,都似乎具有了某种魔力,比如说当朱由检得知福建的郑芝龙,拿出八百万银元,买了一艘排水八千吨的蒸汽邮轮后,得知关宁军集团,花六百万银元,买了三架的运输机,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空运体系,还可充当客机,带着人飞快的抵达某个地方,可谓极其的便捷;又比如听说浙商集团,也花了上千万银元,准备把杭州,改造成一座电气化的城市,要把太阳能路灯,照亮整座城市的时候。

看到上面这些新闻。

朱由检心里只有羡慕与向往,恨不得也掏出大把的金钱出来,置办一些大件。

比如蒸汽邮轮,他想买。

飞机,他也想买。

建立一套电力体系,价格极贵,但便利极多,朱由检早就想要。

以及其他东西等等。

但……

没有钱。

朱由检实在掏不出来,哪怕极其渴望拥有,毕竟要花钱的地方是太多太多,且绝大部分都要花在大明这个国家头上,个人的享受极少,一心为国极多。

久而久之,便是他都有点疲惫厌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心里也产生了压抑不满的念头,就想着要自私一些,该对自己好一些,不能辛辛苦苦一场,自己却没享受到什么,混的还不如那些商人差。

所以……决定了!

再三思索之后,朱由检做出了一个决定!

鸡肋般的皇家农庄,这些资产,还是不要了,全部处理掉,包括土地、庄园设施跟青壮人口,全都卖掉!处理掉,一座庄园都不留,青壮人口也全部卖掉,送到海外拓殖去,而得到的收入,超过两亿银元的收入,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要么全部存起来,放在天下通银行里,吃每年5%的利息,这就有上千万银元收入。

要么搞一些投资,比如再开几座的皇家工厂,再派人去南洋等地,建立几十座的皇家庄园,不管种植甘蔗、粮食、香蕉、香料或是橡胶全都行,毕竟位于热带的庄园,不管种植什么,都比北直隶的这些土地有潜力的多。

当然,还有一部分,要用于个人的享受,以后不管是电动轿车,邮轮,还是飞机之类的,都要购买,要体现出皇帝的身份,凸出跟普通人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受到百姓们的憧憬与尊敬,不然连个商人都比不了,皇室的威严何在?

而做出这个决定后,朱由检也告诉给了周皇后,并说明了自己这么做的缘由,希望得到她的理解。

周皇后则点了点头,对他道:“陛下,这皇室的脸面,确实需要一些东西维持一下,就算电动车、邮轮、飞机这些东西很贵,但该买还是得买,这些钱不能省,不然会成为很多人嘴里的笑柄,更无法对全天下发号施令,于皇权不利,臣妾完全支持!”

“谢梓童!”

朱由检松了口气,还是这个枕边人理解自己啊,但想到一个事情,又问道:“皇家农庄,终究是密之的花了十年经营的心血,若是就这么处理了,他会不会不高兴?朕该如何去安抚他?”

“无需安抚,皇家农庄的产出确实远远比不上海外庄园,差距至少三五倍,甚至十倍,既然海外的庄园更有竞争力,能带来更大的效益,为何我们要舍大取小?为何要放下商业的竞争规则,任由他一直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皇家农庄建设的时候,陛下的内帑至少拨款了两三千万的钱粮,只有后面几年,才实现了收支平衡,勉强盈利,结果皇室没收到多少好处,倒是那些农庄里的庄民们,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经常有鱼有肉,却不想着给皇室多送些税赋,忘了到底是谁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给了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每个人却交税不到一银元,三百座的皇家农庄,还不如一座皇家工厂赚钱多,真是白白浪费了那么多的土地跟人丁。”

周皇后吐槽的道,她对皇家农庄早就有意见了,早就看出了这是个鸡肋,虽然是给皇室带来了一个不小的基本盘,是赢得了数百万百姓的忠诚与拥护,但现在时代已经变了,不是争取民心的旧时代了,而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过去的那套没用了,必须拥抱效率,拥抱金钱,处理掉皇家农庄这个包袱,是最好的选择。

“朕也是这么想的!”

朱由检顿时高兴起来,没想到皇后完全站在了他这边,缓解了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更坚定了他的选择。

那么,摆在面前的问题,只剩下最后一个了。

方以智!

只要说服了方以智,就可以很快的化想法为行动,卖掉那一座座的皇家农庄了,当然,作为这些农庄的最高管理者,方以智肯定会有不满与意见,甚至表示反对,但没有用,该卖掉终究还是要卖掉,即便能阻拦一时,但不可能真的阻止皇帝的意志,何况皇家农庄的效益不行,明显垫底,确实是该淘汰掉了,若是方以智实在不满,那就让他带着青壮们去南洋拓殖,多搞几十座海外庄园,这比在大明内部搞农庄强太多了,好几倍的收益,相信更能发挥出方以智的才干,唯一的缺点则是离家较远,会引起一些思乡的情绪,但这些都是小问题,肯定能够克服。

……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

紫禁城,东暖阁中。

经过使者的召唤,前些天一直在外面忙碌的方以智,回到了京城,并很快得到了皇帝召见,要单独与他叙旧畅谈一番,促进君臣之间的感情。

东暖阁内。

“密之啊,算算时间,好像有十年了吧?一直在农庄上的事,不仅黑了,也越来越瘦……密之,这些年,实在是辛苦你了。”

拉着方以智的手,朱由检热情的寒暄着,态度十分的真诚。

看到皇帝如此亲切,方以智眼眶一红,心中感动无比,激动的拱手道:“为陛下效力,臣九死无悔,臣也不觉得辛苦,不过是做到一个忠臣的本分罢了。”

“若是大明的臣子,都有这样的本分,朕就省心多了,大明也早就强了,盛世早就到来了,更不会把爱卿你累的又黑又瘦,哎,是朕无能,没能找到更多的贤臣忠臣,不然也不会把爱卿累成这个样子,还让你的农庄总管职位,一干就是十年了,始终没能进入朝堂跟内阁,发挥出你真正的才干,为大明中兴做出更大的贡献,朕有愧啊。”

朱由检叹着气,一脸的惭愧,还说道:“以爱卿之才,一个内阁学士之位,都是绰绰有余啊。”

“陛下过誉了,我能力尚可,只会做好少数几件实事,帮到数百万的百姓罢了,而大明州郡上千,百姓两亿多,这么沉重的担子,压在陛下的肩上,陛下才是最辛苦的那个,臣的那点能力,不过是平庸之能吧,当不得陛下的夸奖。”

“若是爱卿你都不是大才,朕的大明,恐怕就没有什么人才了。”

朱由检摇头,忽然对他道:“爱卿,这样吧,你的农庄总管,还是别再担任了,十年了,该挪一挪位置,在朝堂之中,当个侍郎级别的大臣吧,再当农庄总管,那就是荒废你的才华,限制你的能力了。”

“当朝堂之臣?”

方以智愣了愣,道:“陛下,臣进了朝堂,那些皇家农庄怎么办?谁来负责?”

“不用负责,这些农庄土地,朕打算全部卖掉,还有那些庄民百姓,全部送到南洋之地,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朱由检道。

方以智顿时脸色大变,道:“陛下,不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