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95章 重载铁路入川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95章 重载铁路入川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条道路便解决整个四川的交通运输问题。

投资规模可能达到上亿银元。

秦良玉担任四川境内的总负责人,完成融资与管理收支、招募股东、招募劳工参与工程建设等工作,担子不是一般的重大,让秦良玉感到害怕与发憷。

而这到底是个什么基建项目,竟然把秦良玉这样见过无数生死场面的巾帼女将,都给震慑住了,不敢点头答应。

铁路。

是一条许家庄的交通专家规划的,打算从海港城作为,经过扬州、南京、合肥、武昌、荆州、夷陵、忠州(包括石柱在内)、重庆再一路到成都城的一条超级重载铁路。

称之为「海川铁路」。

其全长约2000公里。

建设成本预计超过1亿银元。

采用1560毫米宽轨双线重载轨道设计。

蒸汽火车的最大时速约80公里/小时。

线路的最大年货物运输能力超过10亿吨(即单线5亿吨)。

至少相当于三十条的普通中等标准石板公路,或者等于几百条的蜀道。

只要这条重载铁路专线建成,解决整个四川的对外物流运输需求,确实是毫无问题。

话说铁路即将正式登场,许家庄终于打算开始修铁路了么?

但许家庄有这方面的技术,能不能造出蒸汽动力火车头与车厢,具备相关的铁轨铁路基建能力么?

自然是有的,许远认为推广铁路交通的时机已经十分成熟了,可以开始建造性价比极高的重载铁路了。

比如「超古二代」蒸汽机,其超过1万马力的强劲动力,还算小巧玲珑的设备体积,稍微调整便可作为火车头的动力系统使用。

比如合格高强度的铁轨钢,许家庄的炼钢厂已有能力冶炼出来,产量也完全能满足需要。

还有桥梁架设、隧道打通的基建能力,也没有太大问题。

更有相关的上千人的研发团队,专门开展铁路方面的研究,已经铺设了几十里长的测试轨道,组装出了蒸汽火车,并在上面跑了起来,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且达到了实用化的标准。

即不管是哪个方面,许家庄都具备了相应的人才储备、技术实力与物质基础。

资金更不是问题,上亿银元的投入,许家庄拿出一半,另一半吸引各类民间资金加入,而且能保证稳赚不赔,收益率非常之高。

毕竟这可是功能定位以拉货为主的「重载铁路」。

话说现代社会那边,华夏国可是修了几万公里的动车组能跑出时速250至350公里的超级高铁,可谓极其先进,但不仅不怎么赚钱不说,每年反而都要亏几千亿,票价也不便宜,虽然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性价比其实不高,根本就不怎么赚钱。

现在许远打算在大明世界这边,推广铁路,并着重强调「重载」二字,建成之后,火车时速也只有80公里的样子,慢吞吞的,时效性很差,难道这样的铁路就能有利可图?

许远在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后,认为重载铁路 蒸汽火车,这样的组合在技术上是比较落后,但盈利能力至少是现代高铁的十倍以上,亏损的概率为零。

他为什么会这么笃定?

其实稍微懂点高中物理的人就能明白,要把一个物体从零加速到某个速度,需要消耗的能量,是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即同质量的两列火车,一个时速为320,一个时速80,那么在加速过程中,前者消耗的能量,是后者的16倍之多。

且速度越快,阻力越大。

保持匀速行驶的状态下,列车需要的牵引功率公式是P=F(阻力)*V(速度),但速度快的物体,阻力会指数级的增加,哪怕速度提高了4倍,但阻力增加了16倍,导致快车跟慢车跑相同的路程,快车要多消耗4倍的能源。

这就是高铁动车跑的越快,亏的反而越多的原因,哪怕从乘客们那里,收取两三倍的票价,依然得不偿失,除非客流量特别多,每趟动车都是爆满,才能赚到一些利润。

现代社会的华夏国,修了几万公里的占全世界六成的高铁网络,不能说是面子工程,但除非是电费降低到2毛/度,或降低运营速度,抑或者增加货运方面的功能,否则是永远都不可能赚到钱的,只会年年巨亏。

而许远打算在大明这边推广的重载铁路,根本就不怎么考虑客运功能,主要服务于货运,等货物装满了再出发,不要求准时准点,平均时速八十公里完全够用,并尽量保持中途不停站直达,极限情况下,每条重载铁路线,每天的货物运输量不少于150万吨(单线,双线运力翻倍)。

假设收取的费用标准,是每吨每天0.5块银元,那一天的毛收入就是75万银元,净利润则不会低于25万银元。

一年就净赚9000万银元!

只要运力达到满载状态,两年不到,就能收回全部建设成本。

当然就算只能保持两三成的运力利用率,也是十年之内,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即平均年收益率,不会低于10%。

搞重载铁路,就是这么的暴利!

故而许多的科学技术,绝不是越先进越好、越快越好,而是某些落后的技术系统,反而能带来非常高的收益,并且成本跟门槛更低。

目的是努力赚到更多钱的许远,自然是选择综合收益高的方案。

另外。

除规划了从海港城到四川的「海川铁路」,许家庄还规划到京城的「海京铁路」(途径山东),以及到山西境内的「海山铁路」(主要目的是运煤)——目前主要是这三条主干铁路,预计总投资不会少于三亿银元,打算招募上百万的青壮劳动力,最好在三年内完工,最长不能超过五年。

后面会视情况对该铁路网进行扩展,增加新的线路等,当然前提是必须得有厚利可图,不然岂不是修了个寂寞?

……

石柱服饰公司。

高层会议上。

秦良玉介绍了「海川铁路」的规划,表示上亿银元的投资中,许家庄会投资一半,剩下的一半,他们石柱服饰公司可以参与投资,若拿不出钱,则可向四川境内的官绅商人乃至百姓,进行广告宣传,发行铁路建设债券,秦良玉这边负责债券的发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后,她就可以使用这些资金,用于工人的招募和各项铁路建设工作中,许家庄会派来几名财务会计进行监督,但也给了秦良玉非常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那可不会是一笔小钱啊,很可能是几百万、上千万银元啊。」

秦良玉战战兢兢的道:「这些可都是四川商人官民掏出的真金白银,若放到我的手里,万一少了怎么办?账务弄错了怎么办?不小心超支了或浪费过度了怎么办?老身怕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啊,要不还是让许家庄找别人负责这个债券的发行吧。」

听到这话。

马祥麟道:「娘,许家庄让我们家代为发行铁路债券,说明是信得过我们,而四川的百姓,对母亲您的为人和品格,哪个不是竖起大拇指?让你管钱他们绝对放心,再说不把钱交给您来管,难道让那些贪官污吏,或者让那些女干商去管么?那岂不是耗子进了粮仓,全得被他们贪没了?」

张凤仪也道:「娘,夫君说的有道理

啊,许家庄信任您的人品,四川商民百姓更信您的为人,而且招募工人的时候,您可以多招一些石柱的青壮去修那个铁路,拿高工资,只要把活干快干好,这就不算以权谋私,还能促进石柱的就业,让石柱更快的奔入小康,还彻底解决了交通运输的问题……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侄子秦翼明当即道:「姑姑,您就不要拒绝了,不管是几百万银元,还是上千万巨款,您好好保管监督就是了,谁会担心您去挪用这个钱?不可能的,我看四川境内,除了您,谁都没资格管这个钱!」

秦拱明点头:「没错,姑姑,你快答应许家庄那边,然后马上开始筹钱吧,只要钱到位了,铁路很快就能修起来了,还拉动了大量就业,铁路通了后,产生了经济效益,商民们凭借债券拿到分红,看到了回报,只会更加的感激您,四川的经济,也将因这条铁路而腾飞,带动几百上千万的四川百姓奔入小康……姑姑,这是利在千秋的好事,只要不出大的差错,说不定因为这条铁路,姑姑你可以流芳百世,为后世无数人纪念膜拜了。」

轰~

流芳百世?

侄子秦拱明说的这个词,简直如同一道电光,打在了秦良玉的心坎上。

她为人正直,爱民如子,不贪财不恋权,不求回报的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要有个好点的名声,希望能在青史之上留下几笔么?

而按照许家庄规划的,这条「海川铁路」一旦建了起来,解决了整个四川的物流运输问题,让四川进入了商贸发达的时代,那肯定会带来无数财富和机遇,让至少数百万的四川百姓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其功绩之大,绝不会亚于修建都江堰的太守李冰!

心动了。

秦良玉承认她心动了,难以抵挡住这样的诱惑,不想错过这个为四川百姓谋福祉的机会。

于是她点点头道:「行吧,既然如此,这个重担,我勉为其难的担下了,但会向所有四川商民保证,会专款专用,绝不贪污挪用一分,公布所有账目,接受任何人监督,一旦出现哪怕一银元的亏空,老身自己掏钱补上!」

「娘,你这么做就对了!」

「太好了!四川百姓也都会高兴的。」

「没错,有姑姑出来担保,铁路债券不怕卖不出去!」

马祥麟、张凤仪等人都兴奋的道。

……

很快。

数日后。

许家庄的《东方时报》,在头版头条刊载了重磅文章【论重载铁路对大明经济发展的意义】,详细介绍「海川铁路」、「海京铁路」、「海山铁路」的具体规划,分析并畅想了铁路修通后的商业繁荣前景,回报率更是极高……欢迎所有人购买这些铁路线的投资债券。

轰的一下。

整个大明的商界都轰动了。

紧接着就出现了让无数人感到吃惊的疯狂抢购场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