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94章 秦良玉的困境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94章 秦良玉的困境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十年,二月。

四川,石柱宣抚司。

虽然仅仅只过去了短短一年,对许多人而言,就像是一眨眼的功夫。

但石柱地区发生的变化,可能比正常情况下过去三十年的变化还大。

靠近长江边的水力纺织机,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了一百台。

大大小小的工厂数量更多了。

青草坝镇,不,应该是青草坝城中的与纺织产业相关的工人数量,更增加到了十万级的规模。

过去的一年,更是生产出了两亿件的衣物服饰、近百万双鞋、十余万件的箱包产品以及其他产品若干,带来超过1500万银元的毛收入,直接和间接带动了数十万个的生计。

石柱服饰公司净利润,也达到了300多万银元的破纪录程度。

近40万石柱百姓的人均年收入,从去年的五块银元不到,增加到了人均七八块银元,即人均收入至少增加了五成。

距离小康生活标准,肯定是还没达到,但具体的五项指标中,人均衣服十五件、人均粮食消耗三百斤的目标,去年顺利的达到了。

也就是说!

石柱地区,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能做到天天吃饱、人人吃饱,再也不会饿哪怕一天的肚子。

日子过的最舒服的,则是上万人的白杆兵群体,他们的月饷从2块银元,上涨到了3块,家人优先安排进石柱服饰公司工作,解决了家属就业的问题,并且秦良玉还砸下巨资,以每家十口,人均居住面积二十平米的标准,建了一万套的小康示范楼,水泥红砖 钢筋混凝土支撑柱结构,全部完工后,给白杆兵们分了下去,让他们带着家人,住进了这些小康楼。

算是先行一步,让白杆兵先进入了小康。

而这一系列的福利发放下去后。

白杆兵们的士气可谓爆棚。

对秦良玉和马家的忠诚与拥护,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愿意为马家而战死。

石柱的普通百姓们,对此只有羡慕和支持,毕竟没有安全和平的环境,那么一切皆无,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百姓们唯一不满的地方,就是白杆兵为什么不再招募新兵,为什么不把人数增加到两万、三万,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家庭提前进入小康了……当然,只是私下里发几句牢骚而已,他们心里都十分清楚,石柱这么个小地方,怎么可能养得起两三万大军。

总而言之。

过去这一年的飞速发展,秦良玉是非常满意和高兴的。

她也知道,过去一年石柱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一方面是许家庄提供的扶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次,是四川境内的蜀锦商会与幕后蜀王等势力,受到朝廷严惩,彻底垮台后,挡在石柱面前的发展障碍,再也消失不见,不仅可不受任何限制的购买原材料,四川的服饰市场,整个大明的衣服市场,石柱服饰公司都可以进入,不会再受到任何势力的打压,故而也开拓出了不少新市场,销售收入超过两百万银元,今年肯定还会增加。

但……

就是在这种充满勃勃生机的发展势头当中。

最近的一段时间,秦良玉却是眉头紧锁,脸上布满愁云,见不到一丝笑容的状态。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明明眼前的障碍全都没有了,不管是衣服、鞋袜、箱包等产品,今年只要可劲的生产就是了,反正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若是今年的收入,再增加个五六成,说不定石柱40万百姓的小康生活,今年就能提前实现了。

但这只是最理想状态下的情况。

秦良玉却在众多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中,看到了一个很可怕的东西——瓶颈。

石柱服饰公司的发展,今年很可能会陷入瓶颈,对外的销售量,能增加三成都算不错,增长五成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公司的高层会议上。

秦良玉脸色凝重的道:“运输将成为限制我们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公司很快就会达到发展上限,年销售额最多1800万银元,超过2000万没有丝毫可能。”

“娘,为何要这么说?”马祥麟吃了一惊问道。

“娘,我们公司的产品,九成以上走的是长江水运,顺流而下,成本极低,怎么会在运输上面陷入瓶颈?”儿媳张凤仪也感到疑惑。

“往外运输的确没有问题,但外面往四川运输,问题就太大了。”

秦良玉摇头道:“我们对许家庄的依赖其实非常大,不仅超过八成的订单是许家庄提供的,我们的纺织机、缝纫机、部分染料、机床、金属原料和大量的零配件,也全是从许家庄购买而来的,这些物资的购买价格虽然优惠,但运输入川的过程中,有些路段无法乘船逆流而上,只能人背肩扛,翻过多座大山,导致成本至少增加五成,而且因为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还在提高……若我们的规模继续扩大,从许家庄进口的物资也会增加,但蜀道的物流容量有限,这两年已经开始出现严重拥堵的情况,今年只会更堵,这就一定会给我们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可能会让工厂开工不足甚至停工。”

听到这番分析。

众人的脸色终于开始变了,纷纷大变。

蜀道,诗人李白对蜀道的形容是难于上青天,且能够出川入川的蜀道,数量不止一条,而是有七八条之多,此外也没有李白诗词形容的那么夸张,有些蜀道不仅允许人员通过,还能走大型的马帮骡队。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所有的蜀道都十分狭窄,木制栈道的通行能力有限,允许马匹经过就是极限,马车都极难通行,故而货物运输容量,存在一个上限,且是货物量不高的上限。

而纺织产业属于工业,会用到大批的机器设备,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得经常更换零件,另外生产衣服要用到的扣子、拉链,制造箱包要用到的各种配件,都是属于高精密产品,以石柱服饰公司的技术水平,很难生产的出来,只能从许家庄那边进口,存在严重的依赖。

当然也可想办法摆脱这种依赖,但又需要从许家庄进口先进机床和各类原材料,想彻底摆脱依赖是不可能的事情。

又以蜀道日益严重的拥堵情况。

搞不好石柱服饰公司的发展,真的会陷入瓶颈,且已经迫在眉睫。

这时秦良玉又道:“去年公司的利润是335万银元,其中有225万,放在了修路、建房子、建学校和医院等改善民生的事务上,有100万是打算还给天下通银行的还款,剩下账面上随时能动的活动资金,只有10万银元,而我们欠天下通银行的贷款,一共是960万银元,就算还了100万,也还差860万。”

“我们公司的发展,如今又即将达到上限,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的话,我们带领石柱百姓奔向小康的目标,恐怕很难实现了,欠天下通银行的贷款,也是必须得还的,每年还100万,得八年多后才能还完,而我们各方面开销又省不了,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再拿出钱来进行扩张,能保持当前的经营规模都非常不错。”

这让马祥麟脸色更苍白了:“娘,这岂不是说,带着石柱百姓奔小康,做不到了?”

张凤仪呢喃的道:“《东方时报》上面,经常把‘要致富,先修路’挂在嘴边,我以前不太以为然,没想到这话是那么正确,因为蜀道的路不好,我们富不了不说,债都要还十年。”

“大家的日子才有点奔头,怎么会变成这样?”

侄子秦翼明看着秦良玉道:“姑姑,您说我们该怎么办?难道要我们专门掏出钱来,修一条好点的蜀道?”

“修就修!”

秦拱明拍拍桌子,咬咬牙道:“只要是别拦着我们致富,就算花个两三百万银元修路,我们也愿意掏!”

马祥麟点头道:“对!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大不了我带着白杆兵,再招个几万的修路工,修一条好走的路出来!”

“你们把修路想的太简单了。”

坐上首的秦良玉摇头道:“我咨询过许家庄那边的交通专家,他们说修那种传统的古道没有意义,提高不了多少的物流量,至少得修那种6米6宽的许家庄中等标准的石板公路,要能跑重载四轮马车才行,这样的公路,现在修一里的成本是2000银元,我们从石柱到重庆,再经过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峡,最后抵达水势平缓能逆流通船的宜都县,这段距离有800多里,但大部分都是险峻山区,修路成本至少增加三倍,建设时间没个三五年,不可能把这条公路修起来,总花费得在五六百万银元,只会少不会多。”

三五年时间。

五六百万银元?

这两个的数据,让马祥麟等人感到了一阵悲观和绝望。

首先他们肯定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石柱的底子太薄了,这几年才稍有发展而已,还欠了许家庄很多的人情债,虽然不需要支付利息,但不等于不要还,为了更长久的友谊与合作,那些贷款是必须得还掉后,才能再借新的贷款。

至于时间上,两三年他们还等得了,但四五年就不行了,没有谁能勒紧裤腰带坚持这么长时间,毕竟石柱百姓,是想要过上小康生活的,结果小康生活没过上,还得节衣缩食、生活品质倒退的,把这条致富路修出来,只怕大部分石柱百姓绝对忍受不了,定怨言怨气无数,丧失大量民心。

难啊!

太难了!

马祥麟等人觉得嘴里满是苦味,感到极其失落,四川之地,本就是富庶的天府之国,理应很容易实现富裕才对,可怎么会变成这样,明明大家都信心十足、干劲十足,结果却因为道路交通的问题,给他们浇下一盆这么凉的冷水?

上天啊,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如此薄待我等?

众人的心里,充满了无尽的哀怨。

“你们也不必如此悲观,其实许家庄的专家,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宏伟的基建方案,不仅能解决我们石柱遇到的交通问题,整个四川之地的交通问题,也能通过这条道路彻底解决,但我觉得这个项目太庞大了,可能涉及上亿银元的资金,要找我担任四川境内的总负责人……我怕我扛不下来,所以想问问你们的意见。”

这时秦良玉话又一转,透露出一些的重要关键信息。

“娘,许家庄那边的方案是什么?”

马祥麟眼睛亮了,立刻问。

众人都精神一振,眼中满含希望的,齐齐看向了秦良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