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81章 震惊问世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81章 震惊问世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七年,三月八日,上午八点时分。

大明境内的京城、天津、南京、济南、扬州、杭州、苏州、成都、武昌、泉州、广州等三十八城。

加上许家庄的零号庄园与海港城。

一共四十处的地方。

无数经过培训的专业报童走上街头,手里抱着大叠的报纸,用他们清脆响亮的嗓音,大声的进行叫卖:

“《东方时报》,世界尽晓。”

“第一刊今天正式发行!”

“天下大事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包!”

“今天头版头条是《小冰期影响将于近年达到高峰,务必提前做好抗灾防灾工作》,文章说今年极有可能南方大涝、北方大旱,粮食安全问题极其严峻,若应对不当,很可能爆发大范围的饥荒。”

“次版内容将为你介绍全球地理概况,让您了解我们脚下的这个星球,并印上精美的全球地图一张。”

“您想了解大明的人口、经济、人均寿命、粮食产量、男女比例等基本状况么?不必行万里路,许家庄数千调查人员半年多心血之大成——《大明基本状况报告》,将让您对大明如今之现状胸有成竹。”

“西方列国全面战争,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短期内看不到结束迹象,并将继续影响与大明的贸易来往。”

“即便受西方战争影响,去年的大明对外贸易活动,依然赚到相当于1500万银元的收入,欲知详情,请看第五版面的文章《崇祯六年大明外贸报告》。”

“许家庄《三年十万里修路计划》已全面开始实施,有合作意向者,可申请加入该项计划,凡是积极投资者,定能为您带来丰厚回报!”

“七文钱,每份报纸只要七文钱(报童赚两文,若不好买则赚一文或不赚),足足三张的四开大纸,还额外附带一张两千字简繁对照表,第三版的世界地图也可裁下收藏,还在犹豫什么,买到就是赚到!”

听到报童们的这些叫卖声音。

别说是那些识字的群体了。

就是不识字的文盲、半文盲群体,也耳朵一竖,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有些闲钱的,甚至会忍不住买下一份,请识字的帮忙读一读。

……

京城。

国子监太学生陈子达,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路边摊吃早餐的他,听到报童的叫卖后,嘴角不由露出一些不屑。

其实报童们在三天前就开始预热了,但发的只是宣传单,说《东方时报》即将震惊问世,将给大明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引领进入一个公共知识时代云云,反正讲的天花乱坠,要多夸张就有多夸张。

言情

但他陈子达就是不买账,就是不看这个所谓的《东方时报》,坚决不会购买,绝不会受到影响被其洗脑。

因为这是又从许家庄流传出的新鲜事物,不用看就知道是有毒有害的大毒草,而许家庄的各类所作所为,是要刨了圣人道统的根,是要建立商人唯利是图的秩序,这是绝对不能容忍,必须坚决抵制的。

国子监内就有相关的规定,所有的太学生,凡是购买了自行车、机械手表、打火机之类奇技淫巧之物的,发现一次警告,发现两次严厉警告,发现三次开除处理,必须与来自许家庄的一切进行切割,以捍卫圣人道统。

陈子达便是一位坚定的抵制派!

每次有什么抵制许家庄的活动,他都是冲在最前面、跳的最高的一个,并毫不犹豫的举报了三位同窗好友,并导致其中一位被退学,陈子达不但没有丝毫的愧疚,还发誓要举报更多的人,为净化国子监风气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过……

他还是忍不住被报童叫卖的内容给吸引了。

所谓的小冰期是什么?

全球地理概况,难道人们脚下所站立的是一个大球,这何其荒谬?

西方列国正在发生战争么?为什么会打起来?

还有大明的基本状况又是怎样,什么人口总数、粮食产量、人均寿命之类的,许家庄一商人势力,能比朝廷了解的还多?

大明外贸去年赚了1500万银元,为什么我不知道?搞外贸难道这么赚钱么?这些钱被谁赚走了?

至于许家庄的修路计划,他不感兴趣,但是从许家庄过往的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成功看,应该会有很多商人申请合作。

总之听了报童的叫卖内容后。

陈子达虽然多次产生了捂住耳朵的冲动,但还是忍不住心痒了。

脑袋里冒出了许多的问题,都想到得到相关的答桉。

又听到一份报纸只要七文钱,还不够他吃一顿早餐的费用。

再又瞥到《东方日报》那印刷精致、色彩华美的版面。

“我买一份。”

“给我来一份。”

“我也要一份,不,来两份。”

“我要三份。”

因为价格便宜,那报童手中的《东方时报》,很快卖出了十几份,有的人甚至购买不止一份,因为这报纸用料十足,拿回家包包东西、上厕所擦擦屁股、给孩子练毛笔字等,用途非常广泛,绝对不亏。

看到眨眼的功夫,报童手中的报纸少了近一半。

陈子达坐不住了,赶紧起身朝报童走去,并快速的排出七枚轻钱,递到报童的面前道:“给我也来一份。”

“好的,给!”

带有好闻墨香的《东方时报》,落入到陈子达的手中,让人忍不住多闻了几口,心里则暗暗道:批判,我这是为了批判许家庄的谬论也,绝无被其影响之可能,等看完后,再用作擦屁股也。

不过排版整齐清晰的文字,美观鲜活的图片,光滑坚韧的纸张质量,只是这些品质,就让他产生了收藏下来的想法,不管其内容如何,至于擦屁股,想想就有一种暴殄天物的不忍之感。

找了一间茶馆坐下。

点了壶热茶,一边喝着茶,一边看起了报纸的内容。

对于陈子达这个文化水平的人来说,简体字对他没有太大的阅读门槛,稍微扫一边简繁对照表就行,白话文就更没问题了,还有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更是降低了烧脑程度,连续看几千字,都不会有任何头晕目眩的感觉。

即便如此,这一刊的《东方时报》,依然让陈子达看了足足一个上午。

不是因为文章复杂理解需要一个上午,而是里面的内容让他震惊了一上午。

“在西部高原的抽气机作用下,正常情况下,大明大部分区域都能实现风调雨顺,四百毫米降雨线以东集中了绝大部分的人口,但受到周期性的小冰河气候影响,中纬度高压在北方长期徘回,南方水汽难以北上,只能停留南方,最终形成南涝北旱,全面受灾的情况,今年定会愈演愈烈,直至到达某个拐点……这、这胡说八道,妖言惑众,不知所云!”

陈子达感到瞠目结舌,但这篇头版头条的文章中,又例举出了汉末、唐末、元末等朝代的例子,提供了无数的参考资料,证明了气候周期性异常的规律,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家那套天人感应的理论,偏偏还有理有据,逻辑自洽,文章中说的王朝末年人口大灭减,从几千万人减少到几百万,十不存一的末日惨状,更是让他忍不住打个哆嗦,感到毛骨悚然。

“假的,全是假的,全是瞎编的,不足为信。”

陈子达摇着头极力的否认,但面对那一组组的数据,一段段的参考资料,以及大明近些年已经能观察到迹象,无不证明这篇文章的权威性,让陈子达感到越来越心虚,越来越不敢面对。

后面的几篇文章也都是如此,都可以用数据详实、论据充分来形容,而且图文并茂,简明直观,毫无生涩难懂之处,且允许质疑,愿意做出修正,但大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比如大明的总人口为2.137亿。

男女比例为111比100。

人均寿命38.5岁。

人均粮食仅365斤。

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6.7亿银元(其中许家庄占40%),但贫富差距非常巨大,富人阶层占一成,中产温饱阶层占三成,贫困之家占六成。

此外还专门介绍了大明的外贸海贸情况。

等等等等。

看完了这些文章之后。

陈子达的大脑之中,建立了对这个世界的大致轮廓,建立了对大明帝国的基本轮廓,且包括民生经济等方方面面,即便他不认为都是正确的,但确确实实帮他建立了一套世界观、大明观。

更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仿佛立于宏观视角,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了巨大的收获。

哪怕陈子达打心底里不想承认。

……

下午。

陈子达将这份《东方时报》折好,小心翼翼放入自己的衣兜中,然后鬼鬼祟祟的回了国子监,尽力避免被同学或者老师发现,他买了跟许家庄有关的物品,尤其是这份报纸,对脑袋里的固有观念冲击极大,肯定是最严厉禁止之物,一旦被抓到,后果定然十分严重。

回到住宿之处,将报纸藏在隐秘之处,待到偶尔有空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陈子达打算收藏这份报纸,而不是撕掉或者销毁,因为他隐隐意识到,不远的将来,这份报纸的意义或许会很重要,保存起来比较好。

但就是他的这个举动,被同舍的一位舍友偶然看到,然后毫不犹豫举报了他。

傍晚。

国子监,大成殿内。

面对祭酒、司业、监丞三名最高负责人组织的三堂会审。

以及数百同窗同学愤怒与失望的目光。

跪在地上的陈子达,只得重重低下头颅,乖乖认栽,而他经常举报他人,今天只能说报应不爽。

“失望,老夫对你太失望了,作为国子监最好的学生,你竟然也会做出这种事情。”祭酒周昌儒痛心疾首。

“子达,这个《东方时报》,是谁让你买的,谁蛊惑指使你的?背后可有隐情?”司业李知节比较喜欢这个学生,颇有维护之意。

“开革,藏匿许家庄精神之毒物,这个学生无可救药,必须开革出去!”监丞胡守恒板着一张黑脸道,虽然国子监的规矩是犯错三次开革,但陈子达这次犯的错太重了,只能一票否决。

“陈子达,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我赵学龙看走眼了,从今日开始,我要与你割袍断义,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

“亏我还以为你是个坚守正道的君子,没想到也会窝藏许家庄的毒物。”

“失望,陈兄你实在叫我太失望了。”

“叛徒,你就是圣人门庭的叛徒!”同学们也纷纷划清界限,对他口诛笔伐。

“各位师长,这份报纸就是我花七文钱买的,无人指使,内容也都看完了,不论如何责罚,子达都甘愿接受,绝无怨言。”跪地上的陈子达老老实实道。

“你——”

祭酒周昌儒拿着手里报纸,恨不得一把撕得粉碎,但还是忍住没撕,至于如何惩罚,监丞胡守恒主张开除,司业李知节希望再给陈子达一次机会,这种1:1的局面下,陈子达的命运,就握在了祭酒周昌儒这关键的一票中。

想了想,周昌儒道:“这个所谓的报纸,我带回去试毒一番,若情况严重,务必开除!若尚有可救药,便再给一次机会。”

胡守恒与李知节点了点头,赞成了这个方案。

当晚。

拿着报纸回去的祭酒周昌儒,试毒了足足一晚,把黑眼圈都熬了出来。

更是在藏书库中,查找了无数的文献资料,想要证明《东方时报》上的那些谬误,结果大部分都能对得上,即便有少数几处不对,也无伤大雅,起不到全盘否定的作用。

反而在不断左证《东方时报》中提出的什么小冰期之类的重大观点,让他也差点发生动摇。

最后只得停止查资料的举动,因为再查下去,他脑中的固有观念反而坚持不下去,只会证明许家庄大概率是正确的。

于是陈子达侥幸过了这关,得了个记大过的处分。

但《东方时报》第一刊造成的轰动式影响,这才刚刚开始,其掀起的舆论反响,即将席卷整个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