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10章 五省二十万联军会剿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10章 五省二十万联军会剿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年了。

自崇祯元年开始,那个自称闯王的高迎祥,已经在中原大地上肆虐五年了。

在山、陕、河南等省来回转战万里,攻破大小城池数十座,杀官吏士绅宗藩无数,裹挟良民百姓无数。

今年八月,以高迎祥为首的贼军化整为零,潜入太行山后,再突然杀出,攻济源、清化、修武,围怀庆,潜入西山,直捣顺德、真定,进逼京畿,若不是为大名知府卢象升率军力战击退,只怕会引起京畿震动。

正因为此。

对于这个如此顽固狡猾,破坏力极其巨大的毒瘤,是不能再容忍下去了。

于是从九月十日开始。

崇祯连续多日在武英殿召开军事会议,召集内阁学士周延儒、温体仁、吴宗达、郑以伟、徐光启,新任兵部尚书张凤翼,新任户部尚书侯恂(毕自严已经罢官下狱),还有一些武勋武将等,商讨剿灭贼寇的大政方略。

而崇祯召集的这些大臣,大多都是颇有才干的,绝不是什么平庸无能之辈,都可以称得上人中龙凤,是大明最顶尖的精英,完全可以反驳那些崇祯不会用人的观点。

《我的治愈系游戏》

比如徐光启,他是大明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他敏锐的发现了在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军事等方面,大明已明显落后于西方,便师从传教士利玛窦,编写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着述,是介绍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十七世纪东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学方面,积极引进土豆、红薯等耐旱作物,而许家庄的各类高产作物出现后,更是把许家庄良种,作为重点的引进目标,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更是编着了《农政全书》《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科学巨着,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军事方面,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引进火炮制造技术。他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是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天文家,农学家,科学家,军事专家,这么多标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奇才,华夏五千年历史都出不了几个。

也正是因才华出众,得到崇祯的重用,徐光启才进入了内阁,成为五位大学士之一。

还有新任兵部尚书张凤翼,此人似乎没有什么不凡之处,正常的历史时间线中,张凤翼面对入关的建奴军毫无办法,手持尚方宝剑出京督军,但窝在遵化城不出,日服大黄求死,是个才鄙性怯之人,但也是这个人,提拔了洪承畴、陈奇瑜、卢象升等名将悍帅,有着非常不错的识人眼光。

其他就不一一举例了,如果只是盯着缺点看,崇祯确实是不怎么会用人,但如果优点缺点都看,综合的去评价崇祯任命的这些大臣,或许会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

至于崇祯后期为何会失败,为什么平均三五个月就要更换首辅,根本原因,就在于有能力且忠心的人才,一个个的全死了,有的是被小人陷害而死,有的是被崇祯自己给坑死了,最终无人可用,或者就算是人才也不敢展露才华,既然能干且忠心的死的最快,那还是干脆摸鱼好了。

这也是崇祯后期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是崇祯五年。

洪承畴、陈奇瑜、卢象升、孙传庭等这些人才都在,正纷纷崭露头角。

朱由检的内帑中,如今也有了笔数量可观的钱粮,正是可以大干一场的黄金时代!

故而连续商讨了数日后。

定下了一个《五省二十万联军会剿》的战略。

五省,指的是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这五省,准备在接下来的一年至三年时间内,将这五省划定为战区,该区域内的税赋,或免,或不必押解中央,就地用于剿灭流寇!

二十万大军,即在如今各地官军的基础上,大规模的进行扩军,人数五千的要扩军至一万,人数一万的要扩军至两万,另外再从山东、北直隶、重庆等地抽调军队——如卢象升的天雄军,通州总兵杨御蕃的通州军,天津总兵王洪的天津军、蓟门总兵邓玘的蓟门军,以及石柱土司秦良玉的白杆兵。

这些兵马全部用于对高迎祥等流寇的围剿当中,形成一个至少二十万人的朝廷大军集团,分成数路,都在山西、陕西、河南这三个流寇主要活动区域的周边隘口,一边进行清剿,一边向内压缩,不断的缩小流寇军的活动范围,而流寇们就算拼死抵抗,就算集中一切的力量,进攻朝廷官军其中一路,这一路的朝廷兵马,也有单独将流寇正面击败的实力。

即让流寇无法冲破这张天罗地网,不管往什么地方冲撞,都只有兵败身死的下场!

这战略听起来似乎有点熟悉?

没错。

正常的历史时间线上,兵部尚书杨嗣昌于崇祯十年,提出了一套“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流寇军,采用的战略,跟这套“天罗地网”之策,本质其实是一样,刚开始效果出奇的好,几乎把所有流寇一网打尽,但杨嗣昌最后玩砸了,据说是崇祯动了妇人之仁,说什么‘贼亦赤子,不可杀之’,只能尽力招抚,但又拿不出钱粮安置,导致流寇降而复叛,功归一篑,当然这也可能是伪史,崇祯不太可能愚蠢到把刨了朱家祖坟的贼寇当成‘赤子’的程度。

杨嗣昌之所以失败的实际原因,一方面是朝廷财政支撑不下去了,打不下去了,只能选择诏安;其次是网眼太大,网线也不够粗壮,导致李自成逃脱,张献忠杀出了包围圈,最后卷土重来,埋葬了大明江山。

现在崇祯与大臣们探讨后拿出的这套《五省二十万联军会剿》的天罗地网之策,能取得成功,实现把流寇一网打尽的目的么?

“陛下,若是五省联动合力,再加上二十万的朝廷精锐大军,区区流寇,定会尽数化为齑粉,绝无死灰复燃之可能,只是要很好的完成这个战略,陛下内帑五百来万的钱粮,只怕不够用啊,顶多支用半年而已。”户部尚书侯恂说道。

“半年?”崇祯皱眉,这么多的钱粮只能烧半年?

侯恂则给他仔细算了算账,以一年为期,二十万大军的饷银要多少多少,战马要多少多少,还有武器铠甲,数千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要维持二十万的兵马连续作战,每月最低开销一百万,他说能支用半年,还是故意往乐观了说,实际能打四个月就不错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户部再拿出五百万吧!”

朱由检想了想道:“另外朕会派出太监锦衣卫,让他们带着钱粮去前线,一个个唱名发响,彻底杜绝漂没、贪腐等现象,谁敢伸手,立刻斩首,不管他是谁,都别想喝兵血,贪将士们拼命才能换到的粮饷。”唱名发响这一招,是方以智教给他的,在皇家农庄里发挥出了奇效,在源头层面就杜绝了贪腐,大大提高了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

做到了同等数量粮饷的情况下,积极性可能相差十倍。

而这么好的办法,崇祯当然要学习和借鉴,尤其是战争这样的军国大事上。

“陛下,就算唱名发饷,也只能多支撑一段时间而已,而户部虽然今年岁入较多,但历年积欠太巨,多少是要还两三百万的,关宁锦与九边防线,也要拨钱粮五百万,即使把文武百官的俸禄断掉,最多最多,也就挤出200万的钱粮而已,还差300万的缺口,臣实在是无能为力啊。”侯恂跪在地上道。

听到这里。

崇祯不好再逼迫下去了,毕竟文武百官的俸禄都断了,不怎么清廉的官员,可以继续滋润的活下去,但总归是有少部分的清廉之官,是靠那点微薄的俸禄生存的,如果把这个断了,那些清廉之臣,靠什么支撑下去?

眼前的侯恂就是以清廉而闻名,衣服上的补丁,不比他那件在穷到没钱时才会穿出来的龙袍少,当然侯恂这也可能是作秀,但就算是如此,在清廉之士本就不多的朝堂上,崇祯也得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七百万的钱粮,姑且也够用,至少能打上一阵子,至于不足的缺额,总能找到办法解决!”

朱由检道,战争不是一天就能打完的,若能坚持到明年**月份,等明年的税赋收了上来,朝廷的战争机器又能开动了。

只是考虑到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内有许家庄不断发育,这场战争还是不能拖太长时间,最好速战速决!

……

九月二十日。

随着兵部一道道的军令签发,大明进入全面军事准备状态。

二十五日,方以智终于忙完了皇家农庄的诸多事务,只带少数几个随从,骑自行车进入京城,崇祯喜出望外,当即设宴款待了他,君臣二人更是促膝长谈了一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