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11章 富人的打法,第三次借款谈判

君臣彻夜长谈,主要是方以智在讲,崇祯在认真倾听。

方以智讲了底层百姓的民生疾苦,描述了他们的生存不易,遭受着无穷压迫和苦难,而官吏士绅勋贵阶层,却一天比一天骄横枉法,眼里毫无百姓。

像极了一个王朝周期律的末期,那就是百姓利益的遭到破坏和践踏。

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恶化下去,朝廷早晚会失去真正的民心,即便剿灭了这个地区的流寇,另一个地方也会爆发,永无宁日,派出大军围剿,只是治标不治本。

崇祯面色凝重,点了点头,承诺会采取行动,打击欺压百姓的不法现象,改善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绝不会让什么兴衰周期律的轮回,发生在大明的身上。

方以智则又讲了一些好消息,给了崇祯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那就是皇家农庄模式是成功的,可以大规模的推广下去,可以给广大底层百姓一条活路,并解决朝廷对基层控制力弱,大明粮食不足,以及难以抗衡天灾的问题。

虽然对比许家庄的集体庄园,方以智搞的皇家农庄,是乞丐版的配置。

但良种 农药 农家肥 抽水机,也能实现亩产800斤的粮食产量,且成本勉强可以承受。

实在不行,在没有农药、抽水机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搞只种耐旱土豆 红薯 玉米的皇家农庄,再养一些猪牛羊,还能进一步的节省成本,方以智明年就会带人进行试验,有充分信心取得成功,从而进一步降低对许家庄的依赖。

如此!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百姓们有一口饭吃了。

流民的问题也解决了,一座皇家农庄最多可容纳万名流民。

土地的问题更简单,如今的山、陕、豫很多地区,因天灾、战乱等原因,十室九空,百里无鸡鸣,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无数,建几百座的皇家农庄没问题。

若以后土地出现不足,也可向塞外、辽东等地区拓展,不仅可巩固这些地区的统治,建成堡垒样式的皇家农庄,也能巩固国防,起到开拓先锋的作用,从而增加大明百姓的生存空间。

总而言之。

只要给百姓一条活路,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只要确保他们活的有尊严,不轻易被权贵欺压迫害,他们就能自己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不需要付出多大的管理统治成本,就能得到一座座自给自足的皇家农庄,还能对外输出粮食和资源。

1000座。

这样的皇家农庄,只要有一千座,就可以让大明粮足、钱足、兵足,让皇帝拥有解决一切问题的底气和实力。

又根据自己的摸索实践,方以智认为,只要能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五年,最多五年,他就可以把这‘三足’变为现实。

“好,好啊,高妙之极啊!”

朱由检听的热血沸腾,站起身兴奋不已,当即表态会全力支持方以智,还要赐给他尚方宝剑一把,获得便宜行事的权利,从而更好更快的去实现‘粮足、钱足、兵足’。

对于这样的信任,方以智拱手一拜道:“谢陛下。”

聊到眼下崇祯忍无可忍,准备彻底剿灭的流寇,得知钱粮不足,还差300万的缺额时。

对战争也有很深刻了解的方以智道:“陛下,臣在许家庄待了一年多,有幸以幕僚的身份,参与和了解了许家庄与江南盐商爆发的‘盐商之乱’,深知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这一场持续不到三天的盐商之乱,盐商一方兵力只有一万三千余,但轻松取胜的许家庄,单赏银就花了30万银元,再加上铠甲兵器后勤等开销,至少花了100万以上。”

“陛下,一场短短三天,兵力不过万余的战争,就花去百万银元,肆虐山陕豫等地的流寇,数量至少有二三十万,加上他们裹挟的百姓,只怕在百万以上,朝廷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围剿,出动二十万精锐大军,区区一千万的钱粮,怎么可能打的住啊?要么围剿失败,要么拖长时间,注定是这两种结果。”

“这……”

朱由检摇头:“一千万都打不住,爱卿,你说该如何打?”

“按照许家庄的战争公式,一名士民在战时状态,一个月赚到正常情况下一年才能获得的粮饷,才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战争便没有畏惧只有渴望,朝廷军队的标准我放低一点,就按一个月赚三个月饷银算,朝廷士兵月饷约为3.5两,乘以三,就是一个月十两,再高强度的持续作战十个月,至少得拿到一百两才行,朝廷二十万大军,要想取得完全的胜利,得准备2000万的钱粮才行。”

“两千万?”

崇祯瞪大了眼睛,连连的咳嗽,他哪里拿得出这么多的钱,连一千万都差三百万!可方以智说的不无道理,许家庄几个获得全胜的战例也摆在那里,且许家庄的战争打法,看似极其烧钱,但往往几天十几天就结束战斗,最后的花的钱,不一定比磨磨蹭蹭的打法花钱多。

即只要按照需要花掉两千万钱粮的预算,去准备战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若是能提前准备好两千万的钱粮,再对流寇雷霆出击,把原本要打一年的战争,缩短到十个月、半年、三个月,那么省下的时间越多,节省的钱粮越多,甚至出现准备好两千万钱粮,实际只花掉一千万的情况。

这跟前期只准备了一千万,后面一次次添油般增加到两千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富人的战争,后者是穷人的战争,但打完后,富人花的不一定比穷人多。

悟了。

听到这话,崇祯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为何面对建奴,大明屡战屡败的原因了,大明一直在打穷人的战争,虽然钱粮没有少花,但形成不了绝对优势,而看似很穷的建奴,几乎每次都孤注一掷,押上全部筹码,在战场上形成更富裕的态势,从而次次获胜。

“朕不能重蹈覆辙,朕也要打富人的战争,灭了流寇、建奴、许家庄!”

朱由检握紧了拳头道。

“陛下不必如此敌视许家庄,许家庄对大明帮助甚多,与陛下更是相辅相成,许家庄是友非敌啊。”方以智无奈的说道,不明白皇帝为何如此敌视许家庄。

“咳咳,是朕失言了,爱卿,你可否代为联络许家庄,朕要找他们借钱,这一次,朕要借一大笔钱,借1300万银元!”

朱由检先是认错,然后说出自己的目的,找许家庄借钱。

毕竟已经借了两次了,再借就是熟门熟路的操作了。

且这次朱由检魄力极大,开口就是借1300万,比两次借款之和,还多出一千万。

一方面,只要能彻底的消灭流寇,就算是两千万的巨额钱粮,他也要筹集到手,然后全部的砸下去。

其次他还动了个机灵的小心思,那就是找许家庄多借点钱,借的越多越好,根据欠债的就是大爷理论,只要欠的越多,许家庄越不会对大明怎么样,为了收回这些借款,说不定还得全力支持朝廷打流寇,不会在背后捣乱,投鼠忌器。

即找许家庄借钱,不仅解决了军费问题,还能避免许家庄轻举妄动,可谓一箭双凋。

对于崇祯这样的心机和算计,恐怕谁都要夸一声机灵的大聪明了。

“好,臣马上就帮忙联络!”

方以智点头道。

……

第二天。

皇宫,养心殿东暖阁。

得知崇祯皇帝又有了新的借款需求,许家庄商事代表蕲春年,得到了谈判的授权,入宫一趟,出现在朱由检、方以智的面前。

看着鸡冠头般的短发,上身排扣风衣 牛仔裤 皮靴打扮的蕲春年,以前朱由检每次看都有一种别扭的感觉,对此人观感大降,但现在想到有可能坑到许家庄一大笔的崇祯,选择无视这些旁枝末节,甚至觉得顺眼了很多。

寒暄几句,进入正题,当朱由检提出借款1300万,希望能继续免息时。

“可以。”

坐在软椅上的蕲春年,放下了二郎腿,点头道:“许家庄能借这个钱,也可以免息,但有三个条件。”

“什么条件?”朱由检连忙问。

“一,允许许家庄在大明各地设立天下通银行分行;二,朝廷要出台一部《对许家庄友好法》,以后大明的皇室官员勋贵藩王,都必须对许家庄友好,一旦谁有不友好的敌对行为,许家庄有无限反击的权利,朝廷不得问罪;三,扬州府地区的官员胥吏,许家庄也有弹劾、罢免、逮捕论罪的权利,他们要同时遵守朝廷律法与许家庄的规矩。”

蕲春年刚说完。

“不行,朕绝无可能答应!”

崇祯气的眼睛瞪大,胸口剧烈起伏,干什么,这是在干什么?!他只是想要许家庄的钱而已,许家庄居然想要打朝廷的脸,还要插手扬州府的治理,这已经不是蹬鼻子上脸,而是要翻天了。

一旦同意这几条,群臣拼死反对是一定的,便是这天下的人心,也要发生震荡,无数人会提出非议,进而严重打击朝廷的威信。

毒药,这是吞下去绝对会丧命的毒药。

“陛下莫生气,许家庄一向是商人风格,条件肯定是往大了开,但可以一点点慢慢谈嘛,许家庄的宗旨是,只要不是无利可图,什么都可以谈。”蕲春年澹澹的道。

“陛下,我来跟他谈谈。”

方以智在气的不行想甩手就走的崇祯耳边说了一句,问道:“请问天下通银行是什么,这个条件排在第一位,是不是非常重要?”

“天下通银行是许家庄特有的金融机构,功能类似于钱庄,但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花了半小时的时间,蕲春年介绍了天下通银行的具体功能、设立目的、带来利益,讲的深入浅出,非常详细,各种神奇的业务和汇通天下、联网同步的功能设想,连崇祯都听的入迷了进去,尤其是得知在军事层面,利用异地存取、长途转账的功能,无需千里运送钱粮,只要在最近的银行网点取钱就行,可以大大降低钱粮运输的损耗率。

当真是利国利民的神器。

崇祯都想直接‘借鉴’这个创意,建立一个遍布全国的大明银行,但朝廷哪有这方面的技术实力,许家庄可以把天下通银行变为现实,朝廷只能当成一个天方夜谭,没有实现的可能,哪怕其中蕴含无数利益,也只能看着流口水。

双方又谈了两个多小时。

朱由检问蕲春年,三个条件,能不能只答应第一个,另外天下通银行,朝廷要占一半的股份,然后会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同时还要免息借1300万给朝廷,许家庄能不能答应。

“不能,许家庄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1300万不是个小数!天下通银行,我们要设立,朝廷占股五成也行,拿出10亿两的银子出来,没钱免谈!另外和气生财,一个友好的经商环境,对许家庄是必须的,不是可有可无之物。最后扬州府境内,贪官污吏甚多,屡屡侵害跟许家庄有合作关系的百姓,这些百姓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我们无法做出半点让步。”

蕲春年道。

崇祯脸色难看,背手离开了东暖阁,第一次的谈判失败。

但在方以智的调和斡旋下,钱终究还是要借的,不然什么大事都办不了,或者就算办了,也可能功归一篑。

于是又连续谈了两天。

终于在九月二十八日,达成了最终的《借款协议》,主要是这么几条:

一,朱由检以皇帝名义,向许家庄借300万银元,年息2%。

二,允许许家庄在大明的京师、天津、南京、杭州、成都、广州等三十八座大城市,设立天下通银行分行,允许配置安保武力,银行经营免税,官府不得打扰勒索,受到皇权的背书庇护。

三,作为回报,以后皇室存入天下通银行的存款,享受5%的利息分红,即只要存入120万银元,就可抵消300万借款的利息,给了崇祯一个减少利息、快速还钱的希望。

四,扬州府内,对于民愤较大、贪赃枉法的官员,许家庄有检举弹劾的权利,但只能通过蕲春年私下弹劾,不可闹到朝堂之上,崇祯会派出锦衣卫,调查属实后,再处理相应官员。

五,崇祯将派出太监一名,前往许家庄海港城,作为常驻联络代表,地位如同蕲春年,防止双方发生矛盾和误判。

啪的一声。

在一式两份的《借款协议》上,签下名字朱由检,盖上玉玺印章,这一次,崇祯居然没有强烈的丧权辱国的感觉,毕竟这是第二次了,他可能已经有点习惯了,甚至觉得没吃什么大亏,将来说不定还能通过一些漏洞,薅到许家庄的羊毛。

但越是这么庆幸,崇祯越觉得非常难受和悲哀,怎么回事,在太祖皇帝的时代,许家庄这类的商人,是想砍就砍,想杀就杀,根本不用找什么理由借口,现在到了他这里,不仅拿许家庄无可奈何,还跟许家庄的打得火热,放弃了一项又一项的权利,甚至不知羞耻的,觉得占到了商人的便宜,天啊,作为太祖子孙,他居然沦落到了如此境地,不孝子孙朱由检有罪啊,但为了大明,他也只能忍辱负重,相信终有一天,他定能拿回太祖那般的权势,届时小小的许家庄,呵呵……

朱由检脑中浮现出许家庄跪地投降,乖乖奉出所有财产,但依然被他下令斩首的画面,心底居然产生了扬眉吐气的快感。

他决定了,为了实现脑中的这幕,他要继续努力拼搏,绝不言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