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09章 崇祯也发财了!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09章 崇祯也发财了!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因纬度较高的原因,北方农作物的成熟,要比南方晚几天到十几天的时间。

九月五日。

北直隶,顺天府,宛平县,甲一号皇家农庄。

经过连续三天的紧张抢收,大约八千亩的小麦全部收割、脱粒完毕,变成晒谷场上堆积如山的粮食。

因为天天下地,如今快晒成一个黑人的方以智,扯着粗砂般的嗓门,组织人手们进行粮食称重,统计产量。

连往常那些一惯作威作福的管事太监们,此刻也都听从方以智的安排,干起了搬粮食的重活,且这些天也都拿着镰刀下地割麦,老腰都要累断。

太监们对方以智的愤怒不满肯定是有的,告状了不止一两次,但现在都对这个书生总管心服口服,再无怨言。

原因很简单,方以智玩的从不是口舌功夫,他也天天下地干活,亲自示范,践行知行合一,而连他这个皇庄总管都干活了,别人还有借口偷懒怠工么?

更不用说,这个书生在管理上确实很有一套,拿出了非常多新奇好用的东西,老庄稼把式都被他征服,而且心狠手辣,多次雷霆出手,不知掀翻了多少贪腐严重的太监管事,不仅起到立威的作用,还能解决钱粮不足的问题。

偏偏皇帝还对他极其的信任,不管方以智如何的大刀阔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崇祯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皇家农庄才能取得如今的丰收。

很快。

统计结果出来了。

“方总管,算出来了,一共是658万7200余斤,折合52700石,丰收,这是天大的丰收啊,我等从未见过如此高产的景象啊,方总管真乃神人也!”

一名账房管事小跑过来,一脸兴奋的汇报了小麦总产数据。

“52700石?”

方以智滴咕一句,再把这个数据除以八千亩的麦地,得出亩产约为6.6石,即平均亩产820斤的样子。

这个小麦产量,对比北方普遍只有一两石,丰年最多三石,荒年只有几斗的亩产,绝对是超级大丰收,甚至是神鬼相助,可当成千年难得一见的祥瑞了。

方以智却不是很满意。

因为他花钱从许家庄买的山农38号麦种,具有适应性强,抗倒抗病、稳产高产等特点,最大亩产可达1700斤,结果只做到了一半不到的产量,让方以智颇为失落。

但没办法,虽然他买到了最好的良种,但手头资金有限,买不起化肥,只能用自制的农家肥取代,农药也买的不多,只能打一遍药;抽水机每座皇家农庄也只能购置一台,在明显缺水的时候才能消耗宝贵的柴油用一用。

日常打理用的全是人力和牲畜,付出巨大的肌肉劳动。

更没本钱搞什么‘农牧结合’的经营模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农用土地比例占八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小麦亩产820斤,并拥有接近纯绿色食品的品质,可以说这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所以当总产量与亩产数据公布开来后。

整个甲一号皇家农庄都沸腾了。

“这么多的粮食,我们大家两年都吃不完啊。”

“不用挨饿了,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

“方总管就是圣上派来救我们的神人啊,谢方总管带我等取得如此丰收,请受小老儿一拜。”

“陛下万岁!方总管千岁!”

“我等在方总管的领导下,将王事办的如此漂亮,陛下定会龙颜大悦,好好的赏赐我等。”

“……”

皇家农庄老少佃农们,以及帮忙管理的太监们,全都欢呼雀跃,或相互拥抱,或手里抓着一把麦子忍不住老泪纵横。

方以智也收到无数的感激和拜谢,个人威望达到了一个顶点。

……

甲一号皇家农庄喜获丰收,只是一个开始。

要知道在方以智的主导和建议下,崇祯派出人手拿出资金,在顺天府、保定府、永平府、河间府等地,规划建造了数十个的皇家农庄,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几十个皇庄,合计设置和改造出了100个的皇家农庄。

圈占土地上百万亩——崇祯二年建奴肆虐京畿之地,杀戮甚重,导致百姓大批逃离,空出不少的田地,故而征地遇到的阻力极小。

再收拢流民数十万,全部安置到皇家农庄中干活。

这一年多的忙碌下来,如今这100座的皇家农庄,除少数因各种状况减产,基本都取得了大丰收。

合计收获小麦518.3石。

除去庄民们自身的粮食消耗,可抽调出300万石的小麦,输送进皇帝的内帑中,即有了300万石的可用之粮。

所以当这些粮食,被一批批的运入皇宫,方以智也写了封信,汇报了《皇家农庄计划》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后。

……

紫禁城,皇宫中。

一边看着手中这封信的内容,一边在大殿内兴奋的来回踱步。

崇祯朱由检笑了,那张总是板着的苦瓜脸,此刻绽放开来,发出哈哈大笑。

“三百万石,足足三百万石!”

“方爱卿没有辜负朕的信任,只用短短一年多,便给朕带来如此大的惊喜。”

“三百万石的粮食,以如今京城之粮价,这批粮食,可换取白银五百万两,相当于大明一年正税之收入!”

“朕有钱了,朕发了!朕的手中,终于不缺钱粮了!”

没错。

过惯了穷逼日子的崇祯,最近时来运转,终于发财成为一位暴发富了。

方以智的三百万石粮食,只是所有惊喜中的一部分。

由于耐旱高产作物的大范围普及,今年江南地区大丰收,户部收上的税赋,较去年增加了五成,达到了折银600万两之多——这也与一部分士绅提升了觉悟,不再偷税偷税有关,毕竟朝廷太弱太穷了,许家庄下一次扩张的时候,没人救得了他们了,朝廷没有实力管他们的死活。

湖广江西等地区,因为高产作物也流传了过去,今年也取得丰收,户部收上的税赋增加三成,达到了400万之多。

这两块核心区域加在一起,大明户部今年收上来的税赋,破天荒的突破了1000万,创下了五十年里的最高记录,虽然大明要花钱的地方非常多,历年积欠无数,但省着点花,今年实现收支平衡没问题。

另外就是江南的许家庄,也通过货船海运的方式(之所以走海运,是去年许家庄的运河船队,在漕运河道上遭遇袭击,虽击退了袭击者,但钱粮损耗近三成),将今年的税赋,全部运抵了天津港,即将送到京城。

这一批的税赋有:

粮食100万石(稻米、小麦、粗粮各三分之一)

银元50万块(其中丁赋二十万,盐税三十万)

特供雪盐2万石(价值超过十万两)

以上这些全部加在一起,价值至少在两百万两以上。

将全部进入崇祯的内帑,属于他的个人财富,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再加上方以智给他带来的三百万石粮食,折合五百万两的银子。

合计就是700万两的恐怖数据。

即便今年粮价下跌,按保守些的价格估算,也不会少于500万两,相当于户部收入的一半——这还不包括皇店经营许家庄货物带来的每月十多万两的利润。

发财了。

对于手头长期持有的财富,极少超过一百万的崇祯,如果这都不算发财,那什么才算?

而今年户部的收入也很不错,没理由再打他内帑的主意了,这些财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了。

比如编练出一支忠于皇帝的强大军队,人数不下于十万,装备精良武器,再经过严格训练,最终澄清玉宇、涤荡乾坤,消灭一切不臣服的势力。

比如发出钱粮,加强正在山、陕、河南等地围剿流寇的官军力量,不能再容忍高迎祥、马光玉、张献忠、李自成等流寇继续在中原之地肆虐下去!这次一定要来个雷霆一击,将这些大大小小的流寇,一网成擒,尽数诛杀,来个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让这些贼寇永远的消停下去。

还有许家庄也不能放过,此辈虽看似恭顺,主动交税纳赋,但不过是表面卑服,实则暗藏惊天祸心,正在不断发育壮大,蕴含难以想象的实力,只是暂时不会爆发出来,一旦爆发,威胁性与破坏力,将是流寇的百倍千倍,完全有可能颠覆大明的江山。

最后是北方的建奴,这也始终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之剑,其发展不仅不再受到任何牵制,且随时可能再一次入关寇掠,令人不得不防,所以关锦宁与九边防线的力量,必须得到加强,建奴再次入关的梦魔场景,他是不想再见到了。

崇祯举目四望,发现要对付的敌人如此之多,个个不好相与,手头的钱粮却只有500来万的样子,看似很多,撒胡椒面般花出去后,只怕一个敌人都消灭不了,一件大事都办不成。

故而朱由检很快冷静下来,走出膨胀发飘的状态,还是打算稳扎稳打,一个个的解决。

流寇。

柿子要捡软的捏,建奴打不过,许家庄碰不得,难道区区流寇还对付不了?

他打算放一个大招,愿意倾尽内帑,哪怕砸下手头的全部钱粮,也要在一年之内,彻底消灭贼寇,来个一劳永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