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五百三十六章 王尚礼的苦恼(3k)

殿试之后,吴府来客络绎不绝,考生纷纷携礼登门拜访,但都扑了个空,哪怕是博闻、白皓等人也都没见到吴驹的人。

因为吴驹这几天早出晚归,基本都在宫中与子楚一起处理那堆策论。

吴驹回家后听张管家说起此事,觉得很正常。

在文人学子之间拥有巨大的声望,受万人敬仰,这就是身为主考官的好处之一!

换成别人可能会陶醉于这种感觉,或是广收门生,将这些即将进入官场的考生收入麾下,但吴驹没这个打算,他对以权谋私、结党营私那一套不擅长也不感兴趣,更不想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收入麾下什么的,还是交给老丈人去做吧。

他这几天忙的焦头烂额,一般都不在府里,正好顺理成章的躲了这些应酬。

吴驹将参加殿试的青囊学宫的学生叫到面前,告诉他们:“你们必然是有留在官场的资格的,过几日会有任命下来,你们可以考虑是否入朝为官,田扶、陈景炎,你们两人的策论,大王赞誉有加,官位不会低,你们两个慎重考虑。”

“吴师,如果不想入朝为官呢?”有人问。

“可以选择到我手下做事,或者在学宫继续深造,你们要是想要来个毕业旅游我也支持。”吴驹笑道。

学生们纷纷点头,吴驹让他们先回学宫,慢慢考虑,等到有决定了统一告知校长刘文远就好,届时吴驹再做安排。

这些学生凭自己的本事考上,期间吴驹从没帮过他们,虽然从没当面夸过,但吴驹打心底里对他们很满意。

之后的几天中,吴驹一直在处理那些策论,尽管看得眼睛酸,但那些策论确实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吴驹的见闻和学识。

除此之外,吴驹也开始教导第一批学习碘熏法的学员。

九月下旬。

殿试之后的第一次朝会,有官员在朝堂上义正言辞的建议大开科举。

给也在犯困的子楚一下子叫醒了。

定睛一看。

世家的人!

顿时无语了。

真不要脸啊!明明是想攫取利益,还一副在进献谋国之言的“正义”嘴脸。

子楚直接用国库紧张,无力举行科举的理由拒了。

除此之外,拟定了一批金榜学子的任命。

去向不一,有的要被派往地方,有的要前往三川郡,还有的进入甘罗的平准部等缺人手的部门。

不出意外的话,在十月中旬之前,整个金榜两百学子的任命就会全部确定下来了,至于通过会试的其余一千六百名学子则会慢慢安排,子楚有意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先安排到地方历练,积累经验,在之后前往北方,治理之后从赵国打下的地盘。

一个时辰后散朝。

散朝后,吴驹和同僚闲聊了几句,随后打着哈欠走下咸阳宫的阶梯,忽然被叫住。

转头一看,是王尚礼。

供职军部,专门掌管铁器的研究和制造,子楚曾带着他到吴府“取经”,从他那学到了风箱的制作技术,和炼铁炼钢的粗略原理,给了他很大启发,使得铁器制作水平突飞猛进,后来王尚礼也曾多次拜访过吴驹,称呼他老师。

吴驹微笑着问:“怎么了,又有什么搞不懂的难题?”

王尚礼点点头:“确实有个疑难杂症,请老师教我。”

他将自己遇到的难题解释了一遍,吴驹听后想了想,为其解答了。

王尚礼掏出小本本记了下来,连忙道谢。

吴驹摆手:“没事,有问题记得再找我。”

二人旋即接着往宫门走。

王尚礼说:“倒是还真有一个问题,但是……这个估计老师你也解决不了。”

“说说看。”吴驹说。

“大王下一阶段打算大规模熔炼铁器,装备军队,炉子、人手都好说,已经准备好了,技术嘛,学生自认为也练的有成果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大规模铁矿。”王尚礼有些焦虑的说。

吴驹沉默。

这还真是个问题。

细数铁器的发展,实际上恐怕连百年都不到,之前一直是以铜器为主,所以已知的铜矿很多,但铁矿却寥寥无几。

“铁矿……我倒是知道有几处,但是……”他知道,并且知道不少,穿越前他甚至亲眼见过铁矿场。

可是铁矿也有好坏之分。

首先是规模得大。

其次是质量要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开采难度要小!

那种悬崖瀑布的可以直接被排除。

吴驹所知道的那一处铁矿场,也是一处深层铁矿,也只有后世的科技水平可以开采那样的深层铁矿。

对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来说,只要是地下五十米以下的,开采难度就已经很大了。

最好是露天铁矿!

问题是露天铁矿,吴驹还真不知道。

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默了,吴驹皱着眉头在思考。

“等等!”吴驹忽然眉头一挑,想起了什么。

后世的铁矿不好找,如果是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开采的呢?

“去临邛,那里一定有铁矿!”吴驹笃定。

“临邛?”王尚礼发愣:“之前没听说过那里有铁矿啊。”

“会有的,你去找便没错。”吴驹信誓旦旦的说。

他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临邛!

就是后世的邛崃,在成都附近。

那里绝对有一处现在还没被发掘,但在之后三十年内被大规模开采的铁矿!

吴驹没亲眼见过,但他在《史记·货殖列传》见过描述。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於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意思就是,蜀地卓氏的祖先是赵国人,靠冶铁致富。秦国击败赵国时,迁徙卓氏,卓氏被虏掠,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去往迁徙地方。

其他同时被迁徙的人,稍有多余钱财,便争着送给主事的官吏,央求迁徙到近处,近处是在葭萌县。只有卓氏说:“葭萌地方狭小,土地瘠薄,我听说汶山下面是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形状象蹲伏的鸱鸟,人到死也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容易做买卖。”

于是就要求迁到远处,结果被迁移到临邛,他非常高兴,就在有铁矿的山里鼓风冶铁,用心筹划计算,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以至富有到奴仆多达一千人。他在田园水池尽享射猎游玩之乐,可以比得上国君。

程郑,是山东迁来的俘虏,也经营冶铸业,卖给未开化地区的百姓,和卓氏一样富有,都住在临邛。

……

观这段记载。

首先,记载很清晰,必然确有其事。

并且卓氏这条必然真到不能再真,因为有其他记载相互印证!

卓氏在数百年后出了一个十分有名气的女子,那就是卓文君!

写出《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那位才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卓文君的父亲名叫卓王孙,是临邛的冶铁大亨,在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因二人穷困潦倒,分给其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其次,记载此二人之富,可以媲美国君,这肯定是夸张手法,并且富也顶多是和春秋时期那些小国的国君一样富,不可能是与皇帝比较,毕竟别说皇帝了,卓氏连吴驹的老丈人都比不过——按照记载,吕不韦家中可是足有仆役上万,当然这也是夸张,吴驹最早来咸阳的时候探究过这件事,最终辟谣,都是史书的夸张手法。

但不管怎么说,能养出卓氏和程郑这两个巨富,还使得两大世家从秦朝秦始皇在位时期富到了汉朝文景在位时期,可见临邛这处铁矿的规模之大。

其次,现在距离秦朝初年也就相差二十余年,要是没有吴驹,科技发展水平相差无几。

所以那个时代可以开采的,现在必然也能!

综上所述,临邛之铁矿,很有盼头!

王尚礼见他如此肯定,虽然还是心存疑虑,但也知道吴驹一向靠谱,不打诳语,顿时便觉得**不离十了。

“那地理位置还能再具体点吗?”王尚礼问。

吴驹摇头:“具体不了了,只知道多半在山里。”

他对那铁矿的了解都是从典籍中得知,上哪具体去。

他随口扯谎:“这个消息是我昔日一位好友告知我的,只是草草提到,他喜好游历,远行数年,如今身在何方我也不清楚了。”

但作为老师,他也不能一点干货不教,于是他说:“铁器遇水生锈,铁矿也一样,临邛水力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如果铁矿比邻河流,那么河水就有可能会被露天的生锈铁矿染红,周围的土地也是一样,但这个方法只能做参考,要是那铁矿不走寻常路,避开河流,那就没用了。”

王尚礼一阵心潮澎湃,心道老师真是学识渊博,朋友也众多!

振奋的说:“好,我一会就向大王请假,入川去寻找!老师,等我找到了,一定向大王谏言,为你请功!”

吴驹摆摆手:“师徒不说这些,走吧,你先去向大王禀报,然后到我家来吃早饭,算老师为你践行。”

王尚礼连连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