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第五百三十五章 殿试(二)(二合一)

上千学子跟随吴驹等人进入殿中。

现在宫殿的设计还不兴明清时金碧辉煌的那一套,而是以青色、灰色、黑色等并不鲜艳的颜色作为主色调,青砖黑瓦,氛围庄重森严,蔚为壮观。

考生们无论出身世家还是寒门,皆是第一次进宫,不免瞳孔震颤,为之恢弘壮丽而惊叹。

两侧文武百官站立,为首的是金印紫绶的相邦吕不韦、国尉王龁,上卿蒙骜,亚卿麃公,紧接着是银印青绶的祁农、焦樵等九卿级官员,之后是铜印黄绶的众官,秩序井然。

而在大殿尽头的宝座上,子楚正襟危坐。

“禀大王,殿试考生已带到!”吴驹拱手一揖。

上千学子拱手作揖:“拜见大王!”

“平身!”子楚声音洪亮,随后起身:“既然如此,殿试便开始吧!”

吴驹颔首,转头说道:“殿试规则很简单,没有题目也没有试卷,唯有两个字,献策!”

“每人向国家献一条策,可以从任何方面出发,政治,律法,谷货,农桑,制度,战争,都可以,写出来的内容除了自己就只有阅卷者和大王知道,不传第三者耳。”

“殿试的一切和会试排名毫无关系,甚至会颠覆会试的成绩,所以在殿试失误的人也不必难过,殿试依旧有重来的机会。”吴驹说道。

听到前半句话考生们面露思索,后半句话却让他们目光灼灼,两眼放光。

尤其是像排名第七的卫叔显这种著名偏科人士,听完后整个身体肉眼可见的挺拔了。

哈!不考数学,那爷直接冲个前三给你看!这是卫叔显的心声,他要不是数学考得差,前五总是不成问题。

可惜殿试没有排名,但这也不妨碍卫叔显准备大展拳脚。

之后,殿试便正式开始了,考生被带往宫中设置的考场,每人都有最普通的一张桌子、椅子和一张纸一支笔,随后就是长达四个小时的考试。

考场四面筑起高台,外高内矮,子楚、吴驹和一众朝臣在此监考。

当中最为感慨的是甘罗。

他昔日同样在这些才子之列,甚至是排名最靠前的几人之一,但这次因为没参加科举,未能提名于金榜。

“我要是参加科举,一定能摘个状元回来!”甘罗对身边的吴驹说道。

他对此颇为遗憾,认为少了个证明才华的机会。

吴驹呵呵一笑:“这么自信,我出的那些算术题你都会了?”

甘罗的雄心壮志顿时卡壳了。

“状元可没人能十拿九稳,你观博闻现在身为状元,威风八面,可他和榜眼白皓也就差了三分,是险胜。”吴驹说:“你还是别凡尔赛了,你羡慕他们,他们何尝不羡慕你?”

甘罗现在可是秩比一千五百石的平准丞,一部的实权长官,只要他能在这个位置上做出成绩,再往上升一升,爬到平准令的位置,迈入银印青绶的行列!

这个位置远超同龄人,身为前三甲的博白庞三人都与之很有距离,所以哪怕甘罗没拿到状元,他也依然是佼佼者,光芒万丈,照耀咸阳众才子。

甘罗想了想,倒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子楚在考场周围巡视,不时驻足观望。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中午,殿试终于进入尾声。

“考试结束!各位可以停止作答了,记得检查试卷上的姓名!”

吴驹挥挥手,示意一旁数十名小吏去组织收卷,试卷被统一收起,封入箱中,贴上封条。

随后,考生再度进入咸阳殿,子楚亲自为金榜前列的考生授予爵位和赏赐。

博闻,白皓,庞士安三人授公大夫爵位,赏五百金,子楚还分别赐予三人三件宝物,分别是一把剑,一块玉璧和。

剑是一把青铜剑,剑身错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由吴越铸剑名家打造,剑鞘上镶着玉珠与宝石,虽然不是纯钧、太阿那样的名剑,但子楚告诉博闻,这把剑他早年曾经使用、佩戴过很长一段时间,这分量瞬间就不一样了,乃是君王佩剑,可见子楚对博闻寄予厚望。

博闻双手接过,躬身谢恩。

白皓得到的玉璧,与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出自同样的地方。

当年和氏璧被卞和从荆山开采而出,献于楚厉王,楚厉王命人查看,却被告知是一块石头,大怒,遂以欺君之罪砍去卞和左脚,厉王薨,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武王命人查看,却又得知是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薨,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卞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遂命名为和氏璧。

卞和得以洗脱冤屈,荆山也因出美玉而被大幅度开采,但或许是孕育和氏璧就已经耗费了荆山的全部灵力,此后荆山出玉不少,美玉却寥寥无几。

白皓的这块玉璧就是出土于荆山的美玉,玉质与和氏璧相差无几,只是体积要小许多,也是至宝!

庞士安得到的是一件瓷器,是天青釉瓷器。

自瓷器厂开窑以来,有吴驹为其指明方向,将后世已经出现的各种釉色以及粗略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工匠,致使技术进步神速。

其中一个窑口一直在研究天青釉,正是“天青色等烟雨”的那个天青,汝窑的巅峰之作。

天青釉的成型条件十分苛刻,在火候上极难把控,材料更是需要加入玛瑙,一直是重大难题。

一个月前,偶然一次开窑中,得到了七件瓷器,是目前颜色最纯正的天青釉瓷器,有三件被子楚收入宝库,赐给庞士安的就是其中一件。

瓷器厂虽然每个月都要出售大量的瓷器,甚至出口到六国,但都是青瓷、白瓷为主,那些稀有釉色的瓷器难得一见,如子楚赐予庞士安的天青釉瓷器,吴驹送给吕凝的胭脂水釉瓷器,都已经是当世当之无愧的顶级奢侈品!

庞士安得到的这件宝物,尽管没有伴随过子楚,也不是来头很大的宝物,但价值却半点不差。

除了前三甲以外,前十的其他七人也都得到了一件宝物,并被授予官大夫爵位,赏二百金。

这让参与仪式的其他考生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再往下一层的第十至第五十名是“大夫”,赏百金,但不是子楚亲自奖赏,而由吴驹代为主持,在这一列的有郑祺、江奉等人,当然,还有那个酒后乱性的迟攸之,子楚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完蛋玩意的功名直接取消,但思来想去还是压下了,决定再观察观察。

第五十至第二百名是“不更”,赏五十金。

至此,金榜题名的二百人都得到了奖赏,也为殿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两千考生在官吏引导下出了宫门。

……

就在殿试进入尾声时,咸阳城一处富丽堂皇的宅子中,正在进行谈话。

与会者有数人,皆是咸阳世家豪族的家主、族长,当然,不是全部,只是一小部分,相互关系很密切,来往频繁,有着相同的利益,更是进行了通婚。

而会议的主题,则是科举。

“老夫以为,文家这次的失败,在于他们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最终导致了文家覆灭。”一个白发老者说道。

“做就做了,关键是活太糙,害人害己。”一个中年男人淡淡的说。

“这话说得倒是,且看老邓,这几天闭门不出,说要研读经文,未免太怂了。”另一边的人说。

他们说的老邓正是邓家家主,科举答案泄露案案发后,这些参与在内的世家纷纷夹起尾巴做人,今天的会也没有参加。

“不要管老邓了,为今之计是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科举做打算。”

众人皆点头。

科举答案泄露案牵扯了一大批人,当时他们也胆寒过、噤声过,可过了几天,金榜放榜,引出的巨大利益却让他们眼热不已,心思再度活络了起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的本性,世家更是如此。

“我们要采取正当手段!”有人在为这次谈话定下了基调。

“比如?”

之前批判文家活糙的中年男人发话了,他是陈家家主,素来多智。

陈家的中年男人说:“我前几日偶然见到了吴驹,给我很大灵感,吴驹身为科举的主考官,你们看他此次多么威风,我相信以吴驹现在在考生中的声望,只要他愿意,振臂一呼便是一个巨大的党派,而主考官不可能一直由同一个人任职,我觉得我们应该争夺一下主考官的位置!”

众人眼睛一亮,听起来像个不错的主意啊!

“可是……大王会把主考官的位置给我们世家?吴驹群而不党,洁身自好,从不参与党争,深得大王信任,连任两届问题不大,再不济还有宗室、有其他势力,我们争取到的希望不大吧?”

“只要我们联合,纠集成一个足够有话语权的团体,选出一名代表,当然是有可能的。”

“再不济,主考官选不上,那不是还有三个副考官吗?”陈家的中年男人说。

“副考官不行,我们就想办法和下一届的主考官或者副考官达成利益交换!总会有方法。”

嗯?!

这个听起来靠谱啊!

这不正是他们擅长的吗?

“好,就这么办!”他们达成了共识。

一时间气氛十分快活,各大家主族长都在畅想下一次科举。

谈话结束后不久,殿试也结束了,从吴驹口中亲口说出的消息传了出来。

科举没有下一届!

踌躇满志的各大家主、族长们沉默了。

……

子楚大概是能想到那些世家在想什么幺蛾子,说句难听的,那些人一开口子楚就知道他们要放什么屁。

只要有利益,他们就不会消停。

但是问题不大,老子不搞下一届了!

这就是釜底抽薪,无懈可击,只要我不出招,你就没法反制我。

什么破世家,破贵族,该上哪玩上哪玩去,寡人才不陪你们闹。

同时,子楚也不禁叹气,下一届的科举大抵就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了,寡人在位时,是否能看到那一天呢?

现在想这些还是太早。

子楚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殿试结束后,开始整理那些答卷。

殿试的题目是献策,并且不限主题,在这群大秦顶尖才子的笔下,必然能涌现大量有价值的计策。

子楚的打算是将每一篇答案都认真研读一遍,批卷组要做的则是分出三六九等,按照重要程度粗略的排列出先后顺序就好。

批卷组是很轻松,但吕不韦、吴驹这些人就没那么轻松了。

子楚在研读策论时,也会将他们叫来一起讨论,谁闲着就叫谁,尤其是吴驹这个无业游民,被连着抓了好几天壮丁。

金榜考生也被一一召入宫中,子楚在章台宫接见他们,让其对在会试和殿试的策论答案做深度解析,进行讨论。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子楚都会接见,仅仅是那些策论写的好、有可取之处的才会被召入宫中。

这项大工程一连持续了一周时间,子楚才把近两千篇策论一一处理完。

虽然辛苦,但确实收获颇丰,让子楚对如今的秦国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或许这些考生的看法浅显肤浅,或是脱离实际,天马行空,毕竟他们没有实践经验,但却给予了更多的可能性,个别想法可以提取一部分使用,还有一些可以取长补短,撮合在一起,便成了十分优秀的计策。

子楚找来一个小册子,将一些策论总结起来誊抄到上面,留待日后慢慢完善,慢慢实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