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嫡长孙,打造万世强秦! > 第一卷 第196章 四门学科举制度

“皇儿之见,可谓前无古人。然,朕亦有疑虑,倘若再现百家争鸣,诸子固守主张、各持己见之下,恐不利官民一心。”

嬴长生很自信地说道:“父皇无须多虑,且听儿臣娓娓道来。”

然后他命人把黑板架起来,拿着粉笔在上面写下四门学科的八个大字。

接下来,扶苏又听见儿子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的讲演:

“先秦百家共存,亦是时世便许。”

“如今再兴百家,乃有善教之制支。”

“父皇,所虑不无道理,然,倘若父皇将《兴学诏》颁布,天下不久之后,将迎来文风鼎盛之世…”

首先,嬴长生提出的观点是认为先秦之所以百家盛行,是因为各国割据的所致,百家争鸣也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允许。

但现在是大一统王朝,前朝的嬴政也好,现在的扶苏也罢,都会选择独尊一种学说,来统一全民思想、稳定社会。

比如像后来的文景二帝,独尊黄老学说,提倡社会无为而治。

或比如汉武帝,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来统一全民思想、稳定社会。

但是,嬴长生却不想这么干。

他认为秦皇遵从法家也好,汉武独尊儒术也罢。

这些措施都是建立在教育系统不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才不得不施行的无奈之举。

嬴长生相信大秦有了从“亭到国”的教育制度之后,天下将鲜有造反的暴民。

更何况,嬴长生要解决“全民温饱”并不难,只要杨奋把南美的土豆带回来、只要琼州再收割几年三季稻。

到时候的粮食多到吃不完,暴民岂不都成了顺民?

既然温饱解决了,暴民也变温顺了。

这个时候来个六年、九年的义务教育政策,让平民的孩子都来免费上学,再把诸子百家的礼义廉耻、三纲五常,统统给这些“未来的花朵”灌输一遍。

接下来,等“纸”的产量提升上来了,活字印刷技术也成熟了。

再印刷个几万张“报纸”,刊登几条感动华夏、国士无双、烈士捐躯的新闻,给民众再强行灌输一波充满“爱”的情怀。

如果国家做到这种程度,天下还有人要造反的话,或许不需要等朝廷出兵,百姓自己就会先把反对派给灭掉。

总之,宣传教育这项工作,对于嬴长生这个穿越人来说,玩法简直多到他用不完。

再来说说嬴长生归类的教材科目,大致分为国学、算术、格物、兵法,《兴学疏》里面称之为“四门学”。

他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学派,摄取其中符合正确价值观的题材,归纳为“国学”经典。

除此之外,此科目还包含“礼乐”和“艺术”等小偏科。

无论帝王将相、公侯士人,还是黎民百姓,国学就是这个国家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思想。

算术则是包含墨家的几何、张苍的九章算术、以及嬴长生自己从后世带来的诸多数学知识。

格物涵盖天文地理、生物自然、物理化学、医农百科。

兵法算是一门独立的科目,其中也涵盖先秦诸子的兵书著作,主要为国家培养能征善战的将领,学习这门功课,还要求体格达标、从小习武的人才,方可学习这门学科。

而且兵法这项科目,至少要在“太学”以上学历才能接触,“县乡亭”的教材就是以其他三门为主。

听完“四门学”细致的纲目,扶苏眼中大放异彩,他非常向往那个文风鼎盛的时代。

“皇儿可有现成教材予朕过目?”

嬴长生尴尬说道:“请父皇恕罪,儿臣尚未正式编撰。”

扶苏颔首表示理解:“朕知皇儿政务繁多,不得全面兼顾。朕欲指派几员文臣,助皇儿编撰教材,皇儿以为如何?”

嬴长生心里窃喜,当即作揖道:“父皇,儿臣可否选择太史令、太宰令?”

扶苏没有丝毫犹豫,立马同意:“皇儿慧眼如炬,胡毋敬、程邈,此二位皆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之士,且门生众多,皇儿得他二人相助,四门学定能早日修撰成册。”

“儿臣谢过父皇。”

过了一会,扶苏又想起一件事,便出声问道:“兴学新制、四门学,朕已了然于心。只是着科举之制,朕心中尚有疑虑,倘若真施行此制,无异于当年的商法废禄?”

嬴长生明白扶苏的意思,他所担心的就是一旦科举制度实施之后,将再一次触及到贵族的利益。

“父皇,且听儿臣再细细道来,当年商君之法,之所以能使我大秦快速崛起,最后……”

须知,当年商鞅变法,是建立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才得以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成就二十级军功爵。

好几代人过去了,秦国现在的贵族,都是凭借军功爵,才爬到现在的阶级。

如果施行科举制度,当官的途径就不再是全依仗军功,也就相当于再次侵害到贵族的利益。

当年就是商鞅侵害到贵族的利益,刚好又碰上秦惠文王初即位,为了服众和稳定,嬴驷只能把商鞅车裂,但他还是保留了商君之法。

如今,科举制度不但对贵族的利益造成了影响,甚至还触及到平民的利益。

原因无他,以前是百姓上阵不断拼杀,才混来一个官位。

平民想富贵,想跨越阶层,这个倒简单。

不带脑子,把命豁出去就完了。

可现在当官的条件,却要通过考科举,这无异于把文盲将士的晋升通道堵死。

在秦国很多基层的官吏,如果不是世族大家出身的话,他们在最开始就是武不识丁的士兵,通过获取军功成为官吏之后,他们才开始学习文字。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二十级军功爵,虽然令秦国的军事强大,但还是有它的弊端。

比如大部分基层官吏,他们只是简单学习认字,大部分都不会去钻研百家思想。

而且这些官吏都患有战后综合症,这样满身戾气的人当起了父母官,简直是平民的灾难。

也可以看得出来,任何变法改革,都是在某个时代迫切需要的情况下,才应时而生。

赵国要抵御匈奴,所以胡服骑射。

楚国要争霸,所以楚悼王重用吴起。

秦国要统一天下,所以商鞅变法。

和扶苏分析完先秦的变法制度,嬴长生就开始分析科举制度的好处。

“世道日异月殊,制因乱象而育。”

“父皇,科举并非完全替代军功爵,而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