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嫡长孙,打造万世强秦! > 第一卷 第195章 面圣上奏兴学疏

“此技艺,乃先母当年在楚廷习得。”

扶苏问道:“先生可否透其细况?”

“诺。”

“欲织出薄如蝉翼纱衣,须得在春季养殖开始养殖眠蚕,同时每次喂食桑叶不宜过量,待到成蛹之前,所吐之丝比四眠蚕更细、蚕茧更薄…”

扶苏听后利苍的讲述,眼中却闪过一丝失望之色,除了纱衣的纺织工艺之外,好像没打听他想要的信息。

“朕尚且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解惑?”

“陛下可是说凶地建学堂?”

“正是。”

嬴长生矗立在旁一言不发,向利苍递个眼色,好像对他在说,请开始你的装神弄鬼。

接下来,利苍就开始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把方士是如何成为怨魂、又在夜间如何放出鬼火、需要纯阳的童男童女镇压等等说了出来。

扶苏听得相当入神,跟利苍又讨论起皇宫的风水布局、秦岭的龙脉变化、以及九州之中哪里还存在龙脉。

半个时辰过去了,扶苏这才想起被晾在一旁很久的嬴长生。

于是,便问道:“皇儿可知,兴办学堂牵扯颇广,不可擅为?”

嬴长生明白,涉及跟淳于越的政治问题,扶苏不便出面偏向任何一方,他这是要自己想想办法去说服那帮儒生。

但是那帮儒生固守自封、自诩清高已久,就算是嬴长生雄辩滔滔、舌战群儒,能把天上的鸟吹下来,估计也不能说服那帮老儒生。

因此,嬴长生还是把兴办学堂的重心,放在扶苏身上。他认为只要能拿出能让扶苏感兴趣的东西,皇帝一言九鼎、言出法随,定然比说服儒生更加省心。

于是,嬴长生就把《兴学疏》递了上去。

“此疏乃儿臣与诸位属官拟定方略,还请父皇过目。”

扶苏接过之后,稍微扫了两眼,刚开始还不以为然。

紧接着,他原本古井无波的脸色,渐渐变成新奇、惊讶、疑惑,最后是喜悦。

嬴长生和利苍对视一眼,彼此都在说:皇帝上道了,接下来啥事都好办。

扶苏连续把奏折看了三遍,还意犹未尽。

“皇儿与诸位爱卿皆是良才也!”

利苍拱手道:“此疏乃太子首发,草民除了为教学之所观测风水之外,其中方略不曾参与。陛下若无要事,草民便先告退。”

扶苏从御案站了起来,边走边吩咐:“来日再召先生前来相叙,韩谈,送送先生。”

“诺。”

利苍识趣退下之后,接下来就是扶苏和嬴长生的主场了。

“皇儿这道奏疏虽全,但朕尚有诸多疑问,还需皇儿再细细讲来。”

嬴长生在跟陈平拟奏折的时候,还没写完扶苏就派人前来传见。

因此,也只能先匆匆结尾,剩下的内容,就由嬴长生当面口述给扶苏。

奏疏的内容大致提出教学制度改革、教学等级、教学科目,以及科举考核。

教学改革就是把全国的教育机构以国、郡、县、乡、亭为五个等级的单位普及,全部由官府掌控,民间禁止办私学。

当然,这项制度不能立刻实施,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便是以东宫辖区作为试点,先在那里建一所学校,并招募当地七岁的孩童入学。

反正这个年龄段,成家立业太早,下地干活又没力气,倒不如来上学。

如果学子们能在一年之内,第一学期的及格率能达到七成,那么嬴长生就有信心继续发展教育事业。

毕竟这套教学系统对秦朝来说,太过超前了,古人能不能适应,嬴长生也不知道?

教学等级,即是学子从七岁开始到二十五岁这么一个学业阶段,共分为蒙馆、学堂、学宫、太学、国子监,这六个阶段。

设立亭级蒙馆,学期六年。汉代把蒙馆列为私学,亦称蒙学,类似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改“学室”为乡级学堂,学期三年。到了汉代,巴蜀文翁才创办“文翁石室”,司马相如曾经是该所“学室”的学生,也是华夏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学。

把学宫列为“县级学宫”,类似后世的高中,学期也是三年。如果大秦将来收复齐地,将把临淄现有的“稷下学宫”晋为太学,这样也照顾了大部分齐国博士的脸面。

太学就是“州郡级”以上的存在了,但是以当今的天下,文盲率还是相当高,也不可做到每个郡一所太学。

在嬴长生的有生之年,顶多能做到在关中、洛阳、临淄三地各拥有一所太学。

国子监就不得了,这个机构只有京畿之地才能设立,乃国家最高学府,学期为三年。在后面的朝代,原来太学和国子监是同等教育程度的机构,到了隋朝,隋炀帝把西汉设立的太学改为国子监。

该机构设“国子监祭酒”一职,还有五经博士、司业若干人,还配置其他等级学府的掌儒、掌印、助教、直讲等等职位。

总之,新设的官员岗位细致到多如牛毛。

而《兴学疏》里所描述的国子监,则是类似后世研究生的存在,到了这个级别的学子,二十五岁毕业后,基本能就任县令,成绩优异者就能与三公九卿一起入殿上朝,或许直接成为皇帝的侍臣。

但是在现在,则是作为大秦帝国的人才储备基地、以及监管全国的教育机构。

扶苏听完之后,又接着问道:“皇儿再将四门学科与朕细细讲来?”

“咕咕咕…”

嬴长生刚想说,却听见扶苏的肚子叫了起来。

韩谈走过来说道:“陛下,晚膳时辰到了。”

扶苏乍一听有些错愕,不知不觉之间,时间已经从大白天到傍晚了。

“皇儿与朕一同用膳。”

“儿臣遵命。”

嬴长生心里叹息一声:看样子,今晚估计回不了东宫了,父皇这架势,估计要彻夜长谈咯!

晚膳过后,扶苏兴致勃勃,又问起儿子关于学科的问题。

“父皇,以儿臣之见,儒、法、道、墨、名、阴阳等诸子百家,皆为先秦诸子之经典,亦是我华夏之精髓,我大秦乃大一统之国,疆域辽阔、御民千万,若想让这天下长治久安。必然要以大海能纳百川之势,包容百家之学,使其成为我大秦子民的主导思想。”

扶苏皱眉思忖,觉得嬴长生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虽然很完善,但是这教材,却不是独尊一家学说,而是把诸子百家当成全民教材,这样未免太过于“贪多嚼不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