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92章 大唐畅销书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92章 大唐畅销书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政方针基本已定,先修养生息两年,边境政治上和谈,军事上防守。

具体安排,李琩让颜真卿守幽州,李抱玉、李抱真守河北中部各州,马燧守河北南部各州,张巡调到河南,李光弼守河东,仆固怀恩守朔方。

至于李怀仙,李琩将其调到淮南道做刺史。

李琩做了初步布置,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等待时机。

李琩得了一些空闲,想出去视察,第一站他想去洛阳。

李琩把自己要出去走一走的想法告诉大臣们。

这次,基本所有大臣都站出来反对。

刘晏也不例外。

刘晏道:“陛下,现在天下才定,财政紧缺,您出去巡视花费甚大,还请您缓一缓再去巡视。”

李琩道:“朕出去,不需带多少人,只需要两千护卫即可。”

刘晏道:“天子出门,需要威仪,不能只带两千护卫,一切应按照规制行事。”

封常清跟道:“陛下确实应按规制出行,若陛下不按规制,天下效仿,则更加难以管理。”

刘晏和封常清都带头了,其他人自然纷纷跟上。

李琩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搁置。

李琩回到内宫。

杨玉环见李琩意兴阑珊,问道:“郎君有何心事?”

李琩如实道:“我本来想轻车简从,出去巡视一番,可是所有大臣都反对,就连刘晏和封常清也不理解。”

杨玉环道:“正是因为理解郎君,他们才要反对。郎君现在是大唐天子,郎君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都不只是自己,而是大唐。”

李琩怎会不知道这些,笑道:“先前你住洛阳,我还说带你去洛阳看看。”

杨玉环一怔,道:“也是身不由己。”

李琩道:“先前关中粮食不足时,太上皇经常去洛阳常住。”

杨玉环道:“开元年间,太上皇想九月去洛阳,有大臣阻止,他也改到了十月。如今刘晏改革漕运,各地的物资都能送到长安,郎君再去洛阳,借口也没有太上皇充足。”

李琩道:“那就听他们的便是。”

杨玉环道:“昨日许合子来和臣妾说,她希望臣妾能放她出宫去。”

李琩道:“这事你做主就好了。”

杨玉环道:“这事没那么简单,现在宫女有四万多人,郎君又不像太上皇那样身色犬马,很多宫女无所事事,她们都希望郎君能给她们自由。如果开了许合子这个口子,就会有更多人来求请。”

李世民时期,就曾经主动放过宫女出宫,中宗时,上元节,中宗放宫女出去赏花灯,结果逃跑了三千多宫女。

李隆基当政,是大唐最为繁盛之时,宫女达到顶峰,有四万余人。

其中很多人,早有逃跑的心思。

历史上,叛军打进长安,替李隆基解决了这个麻烦,现在李琩守住了长安,也接下了这个麻烦。

李琩想了想,道:“你怎么想?”

杨玉环有心放宫女出宫,但是她担心李琩不愿意,毕竟当了皇帝,就应该享乐,于是她道:“这事当由郎君做主,这大明宫里的一切,都是郎君的。”

李琩笑道:“我问你的想法。”

“她们各有各的……”杨玉环本来还想打马虎,但是见李琩的神色,转道:“太宗时期就有简放制度,臣妾觉得,如果有宫女愿意出宫,陛下可以给她们自由,这样一来可以省下一笔花销,二来……”

李琩打断,笑道:“你是皇后,既然你已经有了主意,就你说了算。”

杨玉环道:“她们其中可有不少青春年少的。”

李琩道:“再年轻,也没伱所拥有的魅力。”

杨玉环道:“还有些富有才华。”

“我所见过最好看的舞蹈,是你的在天山时所跳,听过最好听的音乐,是你弹奏的《寿王破阵曲》。”李琩拉住杨玉环的手,接着道:“你在身边的时候,我睡得最安稳。”

杨玉环听得心花怒放,仰头咯咯笑了起来。

李琩顺势抱起杨玉环,道:“人生苦短,我知道什么东西是我所珍视的,流连花丛,固然可以不断获得新鲜的快乐,都是总有一些东西,我认为比新鲜更可贵。”

杨玉环靠在李琩胸口,道:“一晃已经二十年了,臣妾从没奢求过,二十年还能像这样和郎君说话。”

李琩笑道:“看你的容貌,我感觉我们像是第一次认识。”

杨玉环会心一笑,用热烈的眼神望着李琩,没有再说话。

夜里,惊涛拍岸。

……

次日,杨玉环以李琩的名义,效仿李世民,实行一次简放,想出宫的宫女,审定后都放了出去。

与此同时,王维和杜甫找到李琩,拿出了他们最新研制的雕版。

在李琩的引导和支持下,王维和杜甫最新研制的雕版技术,已经有宋朝的水准,可以大规模刊印书籍。

现在,技术有了,接下来就是推广。

李琩本来可以下令强制推广,但是他觉得什么都强制推广不好。

于是,他找到何锦。

此时,何锦正在宫殿里带人研究纺织机,见到李琩,上前行礼,道:“阿郎,这个纺织机,还有一些地方不太对,妾身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李琩看了一眼面前的纺织机,知道这就是珍妮纺织机的模型。

珍妮纺织机被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李琩对珍妮纺织机并不太熟悉,也给不了什么具体的意见,只笑道:“这個问题你就得自己带人研究了。”

何锦也不觉得失落,转道:“阿郎当真是天才,从印染技术,到机器改造,比妾身这个一直从事纺织业的还要精通。”

李琩笑道:“好了,别奉承我了,我今天找你有事。”

“什么事?”何锦问道。

李琩道:“王维他们新研制出了一种雕版,可以大量印刷书籍,何氏手底下也有书商,我们还是像之前一样合作,书商提供销路,我找人负责印书。”

何锦听了这么一个赚钱的路子,居然没有觉得高兴,反而有些失落。

李琩见何锦的模样,转问道:“你怎么了?”

何锦幽幽道:“妾身是阿郎的,何氏的产业也是阿郎的,现在还说合作,妾身和郎君,是不是到现在还只是合作关系?”

何锦从嫁给李琩开始,就一直想知道李琩的心意,只是她从来都不敢问。

当然,她不敢问,不是因为还害怕李琩这个人,而是害怕李琩说出她不想听的话。

李琩不知道何锦一直的纠结,反问道:“你觉得呢?”

何锦低头,道:“妾身不知道。”

李琩用手抬起何锦的头,亲了一口,问道:“现在知道了吗?”

何锦一怔,笑了笑,点点头,开心道:“知道了。”

李琩道:“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这么多年,如果你只是被需要,我应该可以换了你。”

何锦道:“阿郎不说,妾身怎么知道。”

李琩道:“我又怎么知道你对此耿耿于怀?”

“也是。”何锦觉得十分有理,想了想,笑道:“那就合作吧,妾身定不辱命。”

李琩见何锦笑靥如花的模样,心中觉得颇受触动。

作为皇帝,他确实看起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总有些东西,表明上看起来拥有,实际上确是一无所有。

李琩忍不住多问了一句,道:“从嫁我到现在,你一直心存疑虑吗?”

何锦点点头。

李琩道:“这可不像你的性格。”

何锦道:“妾身也觉得不像,可是有些事,就是这样,恐怕活多久都想不明白。”

李琩道:“那你后悔过吗?”

“这是妾身的福气。”何锦斩钉截铁。

李琩听到这话,突然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做软弱。”

追溯历史到现在,李琩作为帝王,妻妾确实算少的。

所以,无论后人怎么评价,何锦现在就是觉得她得到了她最想得到的东西,这对她就足够了。

而足够,就能快乐。

李琩微微一笑,转道:“你最近一直在研究这个纺织机,应该累了,我带你出去逛逛,顺便看一下热销的书籍。”

“好啊!”何锦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

李琩这次不出长安,因此刘晏和封常清他们也装不知道,任由李琩便装带着何锦,在石守义等人护卫下,出了宫。

李琩出宫后,来到西市,找了一家简陋的书店进去。

李琩和何锦一进门,书店老板就打量了一眼两人,再看看两人身后的石守义等护卫,道:“这里的书,恐怕不适合这位贵人。”

“你怎么知道?”李琩问。

书店老板道:“贵人一看就非富即贵,自有东市何氏书斋上好的去处。”

李琩道:“开门做生意,来者都是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拒客的。行了,把你这儿卖得最好的书拿出来我看看。”

书店老板犹豫了一下,道:“好吧。”

说罢,从书架底部拿出一本书呈给李琩。

李琩拿过一看,居然是春宫图。

李琩觉得有些惊讶,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问道:“这就是你这儿卖得最好的?”

书店老板以为李琩是嫌弃他书的质量,解释道:“鄙人就知道贵人瞧不上,本店小本买卖,请不起好的画师,因此粗漏了些。贵人可以去何氏书斋,他们那里的书,请的最好的画师,画得那是栩栩如生,书里情节也写得让人意犹未尽。”

李琩听懂了老板的意思,问道:“你是说,何氏书斋,卖得最好的,也是春宫图?”

“那是自然。”书店老板点头,然后凑到李琩耳边,低声道:“鄙人听说,何氏书斋是由宫里的锦妃亲自过问,他们想请什么画师请不到?”

李琩闻言,看了一眼声旁的何锦。

何锦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这么说,我一定得去看看了,这书我买了。”李琩

说罢,转身出了门。

太监百福默默去付钱。

来到门外,李琩问何锦道:“你知道何氏书斋卖得最好的,也是这带图的书?”

何锦低着头,道:“妾身让他们以后别卖这种书了。”

李琩在乎的不是这个,他是在想,他要想推行雕版印刷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何氏印刷卖得最好的书,压缩成本,迅速抢占市场,让其他书商不得不跟风。

可是,现在这什么图,他肯定不能带头印。

看来,只能退而求其次,印其他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书籍。

李琩苦涩一笑,转而想到了什么,低声问何锦道:“那带的图书,你看过吗?”

何锦怔了一下,点点头。

李琩道:“据我所知,你除了赚钱之后,最大的兴趣,就是举办宴会,和宫里的人赌钱?”

何锦头更低了。

李琩感叹道:“你还真是喝酒,赌钱,看图书,什么都会!”

何锦声如蚊蝇,道:“妾身一定改。”

李琩回想一下,其实何锦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赚钱和纺织上,剩一点时间,才去做这些事。

所以,虽然何锦这些爱好不怎么高雅,却也无伤大雅。

而且,正是由于他这几个后妃都各自有各自的事和爱好,挤压了宫斗的心思和时间。

“你收敛一下就好了。”李琩低声回复,想了想,补充道:“何氏书斋那带图的书,我们晚上回去看看。”

“嗯。”何锦应声,随后反应过来李琩的后半句话,惊讶道:“啊?”

李琩道:“怎么,你不愿意?”

“愿……意。”何锦红了脸。

李琩转道:“何氏书斋,我们也不用去了,哪几类书卖得最好,你应该知道,你说说看。”

何锦缓了缓,才道:“东市,多是达官贵人,喜欢附庸风雅,诗词歌赋。西市的人,则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他们更喜欢一些秘闻故事、传奇故事。”

所谓秘闻故事,就是八卦,传奇故事,就是爽文。

李琩总结道:“所以无论东市和西市买书的人,他们大多都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

何锦道:“教化万民,是官府的事,书商们,只需要迎合人们喜好。阿郎推行印刷术的初衷,想必是为了教化百姓,因此不能只以市场引导,还需官府推行,即使亏钱,也应该做。”

李琩恍然大悟,道:“你说得十分有道理,那就听你的。”

说罢,拉着何锦的手,道:“走,回家,我倒要看看你还学了什么。”

何锦明白李琩的言外之意,又涨红了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