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68章 杜曲东村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68章 杜曲东村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晁起义,正是因为安史之乱时,朝廷对江淮和江南剥削得太狠。

除了袁晁之外,南方还有刘展、康楚元等叛乱,只是南方军队不如边军强悍,很快被镇压。

但是,叛乱镇压了,并不代表问题解决了。

如今袁晁出现,又再一次给了李琩警醒。

李琩沉吟片刻,道:“这袁晁考的哪一类?”

王维道:“他懂诗词歌赋,但是并不精通,此次来,是考农业,他说他擅长水稻种植。”

“哦?”李琩微惊,道:“那我得见一见,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王维见李琩如此重视农业,颇为高兴,道:“臣请前去宣他。”

李琩道:“不必,许久没出宫了,朕出去逛逛,也好见见学子们。”

李琩说罢,转对太监百福道:“让皇后随我一道同去,其他后妃愿意去,也一并带上,对了,叫上太子。”

“喏。”百福领命去了。

王维听李琩出门就想带上杨玉环,欲言又止。

李琩注意到王维的神情,笑道:“王右丞是怕我太过宠信后宫吗?”

王维忙道:“臣不敢。”

李琩微微一笑,道:“我听民间有传闻,说大唐有四大。”

王维似乎没听过这事,道:“请陛下赐教。”

李琩笑道:“说是宦官权利大,武将脾气大,皇后野心大,皇帝爱自大。”

王维吓了一跳,连忙起身,道:“臣……臣没有听闻过。”

“可能是因为传闻还不够广吧。”李琩站起身,“深宫里呆久了,容易忘了外面是什么样,带他们去看看,不是坏事。”

“陛下说的是。”王维恭敬回话,没有再说。

……

长安城南外杜曲东村,此刻热闹非常。

热闹的原因,一是士子们都来长安应试,但是大部分人都住不起城里,只能住城外的乡村,二则是杜甫也住杜曲东村。

杜甫现在虽然当了左拾遗,但是李琩并没有给他赐宅院,以他的薪资水平,想住进长安城,还得再苦好几年。

士子们知道杜甫是李琩的近臣,也都愿意和杜甫拉拉关系,袁晁也默默跟过来凑热闹。

只听一书生问道:“杜拾遗是天子近臣,深得陛下信赖,陛下还没有给杜拾遗赐宅院吗?”

杜甫还未回答,一工匠便抢道:“陛下赏罚分明,断不会因为亲疏就胡乱赏赐。”

那书生看了一眼工匠,见这工具是个衣着朴素的四十多岁男子,反问道:“听你这口气,像是你和陛下相熟一般。”

工匠得意的笑了笑,道:“有幸见过陛下几面。”

“吹牛吧。”另一人站出来反驳,“瞧你的模样,非达官贵人,怎能见陛下的面。”

工匠急了,从怀里小心翼翼的掏出一枚铜质奖章,举起来秀了秀,道:“这是陛下亲手赏赐。”

“是吗?”众人表示怀疑,“我们怎么不知道?”

工匠道:“这是之前我在安西制作曲辕犁时,陛下见我手艺好,亲自赏赐。前不久,我又跟着制作采盐的新工具,刘尚书说了,陛下还会赏我。”

一旁的袁晁听到这儿,忍不住好奇,凑上前去,问道:“跟着制作工具都能被赏?”

工匠道:“做得好,自然就可以。”

众人正说得热闹,忽然大队禁军开路而来。

众人吓了一跳,都好奇是谁。

随着禁军完成警戒,杜甫看到了骑马而来的李琩和杨玉环等人。

杜甫连忙上前,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众人听杜甫说这人就是皇帝,连忙跟着叩拜。

李琩翻身下马,道:“诸位不必多礼,朕听闻大家聚集在此,特来看看。”

众人拜谢李琩,这才起身。

王维注意到人群中的袁晁,低声对李琩道:“陛下,袁晁果然在此。”

李琩点点头,来到杜甫跟前,笑道:“山环水绕,四郊多白杨,子美住这里,倒也惬意。”

杜甫陪笑道:“不知陛下到此,臣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李琩道:“朕也是一时兴起,不妨事,便去你家里坐坐吧。”

“是。”杜甫应声,连忙引路,道:“陛下请。”

李琩也不客气,与杜甫一道前去。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祖宅还算大,但已经破旧,屋有中堂、东庭和西轩三处,院子里有一条小道,小道两边已经被开垦成地。

李琩打量了一圈,问道:“子美这两块地是种什么的?”

“左边是甘菊,右边是决明子,此二者不仅可以观赏,还能当中药材售卖。”杜甫恭敬回话。

跟来的杨玉环等后妃见杜甫生活这般清苦,都颇受触动。

特别是韦娴懿。

因为韦娴懿祖上也是住这附近,只是她这一房最近几十年都比较得势,因此搬进了城里。

李琩与杜甫闲聊几句,王维便把袁晁引来拜见。

李琩打量了袁晁一眼,只见其三十岁左右的模样,相貌普通,但身体健壮。

李琩道:“朕听闻你对农业颇有专研?”

袁晁见李琩居然听说过他,受宠若惊,忙道:“回陛下,小民家在台州,多种水稻,见得多了,有些想法,专研则万万不敢当。”

李琩道:“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袁晁道:“小人之前有幸去过一次岭南,见那里有个别田里种有一种特殊的水稻,其性耐旱,且成熟较早。”

李琩道:“是本地的品种吗?”

袁晁道:“似乎不是,不知是从南诏还是从占城引进的。”

“是吗?”李琩一惊。

因为袁晁说的,有些像占城稻,而根据历史记载,占城稻是北宋才引进。

李琩细细想了一下,发现了盲点。

历史记载的是,北宋从福建一带引进占城稻并推广,但什么时候传入福建的,还没有定论。

但追溯历史,大唐很早就和南亚一带有紧密联系,武则天时期,占城便开始向大唐朝贡,李隆基当政的时候,占城朝贡更是频繁。

而且在大唐时期,广州就已经是一大港口,与南洋的贸易十分频繁。

由此可见,占城稻此时极有可能已经传入大唐,只是历史上大唐就此开始衰落,战争频繁,少有人关注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