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69章 戏剧谋反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69章 戏剧谋反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沉吟片刻,问袁晁道:“你有带种子来吗?”

袁晁道:“小民去岭南时没想农业,忘记将种子带回来,还请陛下恕罪。”

李琩道:“无妨,看来你对农业确实有些见地,今日就算殿试,朕任命你为司农寺寺丞,先到司农寺就任。”

司农寺寺丞,是从六品。

袁晁受宠若惊,十分高兴,叩拜道:“臣叩谢陛下。”

“起来说话吧。”李琩让袁晁起身,道:“你到司农寺的第一件事,就是挑选些懂水稻的人,组建队伍,过上一两月,去岭南、占城巡视,把你所说的耐旱早熟的稻种带回来。”

袁晁道:“臣定不辱命!”

李琩微微一笑,道:“你在台州日久,台州现在什么情况,你给朕讲讲,无需粉饰太平,说实话。”

“喏。”袁晁领命,照实将真话全部讲给李琩。

袁晁的话,概括起来,便是均田制崩坏带来的负面影响,民失其田要承受大量的赋税,导致逃户众多,而官员**、门阀垄断加剧这一问题,导致民不聊生,山贼到处都是。

这种情况,李琩能预料得到。

大唐现在的矛盾到处都十分剧烈,北方因为军事力量强悍,爆发的是安史之乱,而南方军力不强,爆发的是农民起义。

到了晚唐,不论南北,农民起义军全部被吸纳到藩镇里面,加剧了藩镇割据。

李琩听完,心里默默叹气,转对一旁的李佑道:“大郎听清楚了吗?”

李佑恭敬道:“儿听清了。”

“那就好。”李琩颇为满意,起身去和与其他应试之人会面,见到前面那个获得奖章的工匠,还和他多说了几句。

杜甫见李琩如此亲民,含泪喃喃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当天,李琩一行人就在杜甫家里用膳,一应费用,皆由内务府出。

一直到傍晚,李琩一行人才动身回城。

夕阳下,李琩告别应试众人,身骑骏马,与杨玉环等人沿着潏水而行。

李琩对一旁的杨玉环道:“这潏水可是长安八水之一,风光与曲江大为不同。”

“是啊。”杨玉环满脸笑容,欣赏着一路的风光,道:“真希望这潏水永远走不到尽头。”

李琩笑道:“你往东南走,就走不到尽头。”

杨玉环道:“入海不算尽头吗?”

李琩道:“星辰大海只是又一个开始,不算尽头。”

杨玉环若有所思,道:“郎君的胸怀,臣妾远远不及。”

李琩回之一笑,转对韦娴懿道:“这地方伱来过吗?”

韦娴懿道:“妾身很小的时候游历过,之后就最多只是路过。”

李琩道:“和你阿妹吗?”

韦娴懿想起自己妹妹现在还和李亨的儿子圈禁在一起,有些感伤,点点头,道:“正是。”

李琩道:“你阿爷安插在你身边的眼线,随你一起进了宫,明日你把那几个人还给他,请他配合我推行新政,他若听,我可以让你阿妹出府。之前他选择两边站队,我可以不追究,这一次,他若是还不和我同心同德,我想容,也容不下,希望你能明白。”

韦娴懿见事有转机,高兴道:“谢陛下,妾身一定说服阿爷。”

李琩道:“这样最好。”

一旁何锦道:“陛下,何氏想经营河运,分商盐业,陛下能准吗?”

李琩道:“当然,不过方式还是和以前一样。”

“这是自然。”何锦笑了笑,“整个何氏商业,都是……”

何锦没说完,但言外之意,听者都懂。

李琩也不再说公事,与几人聊起了风花雪月,在夕阳下,一起返回长安城。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琩把心思都放在两税法和科举上。

对于史思明要求献安禄山投降换自己不入长安,李琩没有同意,李璬称病不回,李琩也给予了驳回。

至于荣王李琬,他听命入京,并请求辞去一切职务安心养病。

李琩准他在京养病,但是没让他辞去职务,还给他加封了司空。

……

江陵。

李璬的奏书被李琩驳回,十分愤怒,他决定不再等了,听取蔡垧的建议,沿江而下,夺取江淮和江南。

继德元年十月初六,李璬率大军沿江东下。

吴郡太守李希言得知李璬的军事调动,写信责问李璬为什么要擅自发兵东下。

李璬知道事情败露,派苏震攻打吴郡,派冯季康、元景曜攻打广陵,自己坐镇中军。

但是李璬没想到,江南东道节度使韦陟已经调兵协防吴郡,淮南东道节度使高适调兵协防广陵,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则率兵南下,准备抄了他的后路。

十月二十日,吴郡和广陵战事打响,有高适和韦陟的提前布防,苏震和冯季康、元景曜大败而逃。

李璬起了惧意,蔡垧谏言道:“殿下,成大事者,怎能一帆风顺,此时应趁敌军立足未稳,打一场大胜。”

李璬纳了蔡垧的建议,准备再打一次。

高适和韦陟、李希言三路合军,屯兵杨子和瓜布,沿江展开旗帜,声势浩大。

十一月初一,两边碰面。

李璬见了官军的气势,有点怂了,不敢主动攻击,选择安营坚守。

严武看到李璬害怕的模样,失去最后的耐心,在安营当天,抓住机会,对将士们道:“我们跟随颍王到此,师出无名,天命未集,人谋已隳,不如趁现在还没交战,赶快寻找出路,否则就算战死,也要被打上逆臣贼子的名头,被万世唾弃,害国害家!”

将士们一听,觉得十分有理,当即逃跑了许多人。

苏震则上前道:“严将军,你我家人均在长安,若是我们逃了,恐怕祸及家人,不如把颍王抓了,送回长安。”

严武觉得有理,当即同意下来,道:“就这么办。”

有了主意,二人召集部下,准备发动兵变。

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后方就传来消息,李璬跑了。

原来,李璬见士卒逃散,知道大事不妙,于是带着心腹冯季康和元景曜跑了。

严武和苏震都懵了,只能率部向官军投降。

高适和韦陟也很意外,因为他们从没打过这么简单的仗,一度甚至怀疑是李璬的阴谋。

而李璬则一路跑到鄱阳,想通过鄱阳南下岭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