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七十二章 君相

万历新明 第七十二章 君相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居正本不是这个意思,因被朱翊钧引导话题,自己先说出“**”二字。此时皇帝杀意已露,他却往后退不得了。

只好顺着话头道:“是,臣请会审凝萃殿工程案,锦衣卫堂官和东厂派员旁听。”

朱翊钧听了,先不说同不同意,转移话题道:“工程督造事,向来官吏贿贪多发。《传》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老先生,这吏治**,不治理不行了。”

张居正回奏道:“皇上说的是,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微。臣也知民生休戚关乎吏治之贤,然则考成法方见成效,官吏啧有烦言,若大兴反腐,或致动荡。”

朱翊钧闻言,苦笑两声。随后坚定意志,厉声道:“我朝虽有重律,现在只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忌惮。长此以往,考成之法也成害民之法也。到那时,咱君臣两个还往何处退?此际,已退无可退,唯有披荆斩棘,破此障雾!”

张居正闻言,心里面打翻了五味瓶相似。其实他何尝不想整顿吏治,其于隆庆年间上奏的《陈六事疏》,阐述的改革思路,基本上围绕着人事和吏治问题。

然而,张居正作为政治家,历来以“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为圭臬,此时考成法刚出一年,操切间厉行反腐,必遇逆流。

逆流张居正不怕,平台召对时,张居正已经向朱翊钧表示“身后之事,尽付阙如”。

先无论当时表态真假,张居正此时考虑的却是,倘若厉行反腐导致朝政动荡,皇帝顶得住吗?太后顶得住吗?这些问题都是要深入考察的,若无把握,绝不轻发。

虽听了朱翊钧的决心表态,张居正仍劝道:“皇上,反腐倡廉放松不得,但大肆兴革却不急于一时。以臣之见,朝廷此际用人仍要‘公铨选、专责成、行久任、严考察’,一切以功实为准,不徒眩虚名,不摇之毁誉,不杂之爱憎,不以一事概生平,不以一眚(按:sheng,白内障,引申为过错)掩大节。皇上属意王国光,即此之谓也。”

朱翊钧听张居正拿王国光做例子,笑道:“老先生与朕一般,都功利之徒耳。”

张居正见他淡定下来,以为皇帝操切之心稍歇,也微笑道:“皇上,官习日敝,民伪日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以积习日久,振蛊为艰;冷面难施,浮言可畏。”

“此际,未必大张旗鼓,可就事论事。隆庆六年时朝廷已施京察、外察,按六年一京察,三年一外察之例,若以太妃罹难之事再行京察,臣恐百官无心视事,而以钻营为务。”

朱翊钧听了,微笑道:“朕意非在京察,而在都察院。朝廷专委御史、科道而行纠举,成效朕不满意。六科十三道风闻奏事,被参之官或申辩、或攻讦,都是空对空。”

张居正听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大嘴听朱翊钧继续道:“朕想扩大都察院,改一地专责一人而纠察的陋规,每道至少八人,并加巡视、调查之权,分锦衣卫之一部设在都察院之下!”

张居正听了,觉得匪夷所思。一时间没有全盘想透,下意识问道:“锦衣卫为军,都察院为文,如何混杂?”

朱翊钧又转了话题道:“东厂虽为成祖所设,然百年来与朝臣相争无了时。朕欲将东厂、锦衣卫合并,重立锦衣亲卫军,掌邑卫宸居和卤簿、仪仗和探查诸事;内设内情局二,掌国内情报事,其中局下一科为都察院所辖用;军情局一,掌军事情报事,与兵部共享;监察局一,掌锦衣亲军内部监察。设两个指挥使,由内官和勋贵分掌。如此兴革,朕欲收情报统一之效。”

张居正听了,心神摇动。朱翊钧拟裁东厂,为成祖以来最大的德政。

张居正历事三朝,最近时常将朱翊钧和世宗、穆宗相比。其较之世宗,最大特点是不以权术治政,多秉正道而行。虽偶有突发之想不着边际,但查其本心,偏向社稷、民生居多。

与穆宗相比,朱翊钧勤俭克己,励精图治方面简直把穆宗甩的影子都看不着。在性格方面,坚毅果决,谋定而动,较之穆宗的敏感自卑,如同耙耳朵一般,相差更不可以道里计。

此时朱翊钧年岁小,若能持之以恒,张居正敢指着天说:“太祖以来,能振兴中国者,非今上莫属。”

这明君虽然有这许多好处,但作为秉政元辅,张居正比原时空何止累了三成。

在原时空,万历三年,张居正才援引张四维入阁,分担政务。且张四维入阁后,就是个张居正的受气包,童养媳。

但在本时空,因朱翊钧惕励勤劳,宵衣旰食,张居正在万历二年年初就受不了,按照皇帝的暗示,将王国光推成东阁学士。

而且皇帝如他自己所说,为功利之徒,如欲取之,先必予之。这德政一出,必有后文。

顺着皇帝话头,张居正问道:“设立四局二指挥使,皇上如何掌总?”

朱翊钧听了,微笑道:“我朝王候勋家,朝廷都配了勋卫,朕却没有。这岂非咄咄怪事——朕欲成立侍从室,选勋贵、文臣、武将、内官若干,内大臣一名,为朕耳目手掌。这内大臣一职,从勋贵之家选出——朕属意英国公。”

朱翊钧理理思路,接着道:“侍从室人选,翰林官占三成,内阁推荐;此际天下巡抚中,选年富力强,欲日后大用的,众臣可推举几个;武官将来从武学中选拔;内官由朕自选。”说完,简单的说了说侍从室类似“万金油”的职责功能。

张居正万万没想到这皇帝利用奇妃薨逝,居然如此大做文章!心中暗暗怀疑,这房梁不是皇帝派人弄断的罢?

朱翊钧穿越以来,常深思历代强化皇权之得失。明代皇权、相权相争厉害,历代皇帝都是在司礼监和内阁之间摇摆平衡,从未想将各种政治势力混一,置于皇帝亲掌之下,甚为可惜。

摇摆平衡之术,在承平时期不失为良法。但晚明时期,天下大乱,而朝廷之大规模党争也发展到极致——皇权彻底失控,为明亡之重要原因。

经过一年多思考,朱翊钧认为清代设立的侍卫制度,大部分取代了司礼监的职能,在强化皇权方面做到了封建社会的极致,可以学习。但自己法理上未亲政,撤司礼监的其他条件也不成熟,先不必提。朱翊钧此前将部分司、监改制,不过是刚打下一个基础。

不过后世的常凯申学前清故智,设立的侍从室,在强化中央之功用方面,朱翊钧或可借鉴一二。

常凯申在中原大战之后,能将一盘散沙的地方军阀汇聚在中央之下,除了有抵御外侮之大义在手,侍从室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朱翊钧思量多日,借着奇妃罹难之机,大敲张居正竹杠。

张居正听了皇帝这一大套设计,心说果然,先给了一个枣,再兜头一巴掌。这侍从室的设立,必分内阁之权,这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皇帝从朝廷文官、武官、勋贵、内官中优中选优,作为其腹心之人。日后派到六部、地方,必然大用。怪不得此前皇帝提出要学习仁宗,设立密奏制度,原来有这么大一篇文章在这里等着,这皇帝——真是心机深沉。

这全国上下,十余年后都是皇帝耳提面命之辈,且可银章直奏。若再用南海子武学抓牢了军权。用皇店皇厂握住了独立财权——皇帝这统治真如铁桶一般。届时指点江山,必然如臂使指。

若皇帝顺利的搞成此项改革,或可实现内阁设立的初衷:为皇帝“咨询顾问,参预机务”了,张居正想到此处,这心里不知什么滋味。

朱翊钧目光炯炯,仿佛能够看透张居正所思所想一般,微笑道:“若天下大治了,朕为后世子孙计,也有恢复宰相之制的想头——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张居正心里砰的一跳,心说皇帝一巴掌之后,又画了个饼。虽然知道皇帝在画饼,张居正还是失去了平常心,心说这是大明宰相,宰相啊!

心里面正在乱糟糟,突然听屏风后面有人轻轻咳嗽一声,接着一个女子声音道:“这追究凝萃殿之事,怎么扯到宰相上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