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武周天工谱 > 第七十二回 太平垂帘听朝政

武周天工谱 第七十二回 太平垂帘听朝政

作者:鲈鱼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旦登基之后,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太平公主因拥立之功,权势如日中天,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得以参与朝政大事。这日,金銮殿内,大臣们分列两班,李旦高坐龙椅,神色威严。太平公主则在一侧设座,垂帘听政。

林澈站在武将之列,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朝堂。他深知,虽然李旦登基,但各方势力并未完全安分。武氏残余势力虽已遭受多次打击,可仍有漏网之鱼潜藏暗处,伺机而动;而朝堂中一些大臣,表面上对新皇恭恭敬敬,实则心怀鬼胎,在权力的漩涡中摇摆不定。

“众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李旦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这时,一位大臣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如今边境虽暂时安宁,但吐蕃、突厥等势力仍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边关防御不可松懈。臣以为,需增派兵力,加强军备,以防外敌入侵。”

李旦微微颔首,正要开口,却听太平公主的声音从帘后传来:“此事陛下可与林将军商议,林将军久在边关,对防务之事最为了解。”

林澈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公主所言极是。如今边关虽有一定防御,但仍有可提升之处。臣建议,在加强兵力的同时,改良兵器,利用一些近代科学知识,制造威力更大的武器,如此方能更好地抵御外敌。”

李旦点头道:“林将军所言甚好,就依你所奏。所需物资、人力,户部全力调配。”

朝堂上,众人对林澈的提议虽有不同看法,但因林澈战功赫赫,且太平公主支持,也无人敢公然反对。然而,林澈注意到,有几位大臣眼神闪烁,表情有些不自然,他心中暗自警惕,猜测这些人或许与武氏余党有关联。

退朝后,林澈与太平公主回到公主府。府中庭院静谧,花香四溢,可两人的心情却颇为沉重。

“林郎,今日朝堂之上,那几位大臣神色可疑,你可有察觉?” 太平公主秀眉微蹙,眼中满是忧虑。

林澈点头道:“公主,我也有所察觉。看来武氏余党仍在朝堂中安插了眼线,我们须得小心行事。这朝堂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林郎,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太平公主焦急地问道。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先暗中调查这些大臣,收集他们与武氏余党勾结的证据。同时,加强我们在朝堂中的势力,拉拢更多忠义之士,以防武氏余党反扑。”

此后,林澈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人脉,秘密联络那些对武氏余党心怀不满的将领,与他们结成同盟。而太平公主则凭借在宫中的人脉,从宫女、太监处收集情报,密切关注朝堂动态。

与此同时,李隆基也在暗中努力。他深知自己虽有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支持,但要真正掌握皇权,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他每日勤奋学习治国之道,研读史书,与有识之士交流,努力积累经验。

一日,林澈正在府中研究改良兵器的图纸,突然接到密报,说有一批神秘人在长安城外频繁活动,形迹十分可疑。林澈心中一动,怀疑这些人与武氏余党有关,当下决定亲自去探查一番。

林澈带着几名亲信,身着便服,骑马出城。城外荒草丛生,寂静无声。他们沿着密报所指的方向前行,很快便发现了一处隐蔽的营地。营地周围有卫兵巡逻,戒备森严。

林澈等人小心翼翼地靠近营地,躲在草丛中观察。只见营地里的人个个身着黑衣,行动诡秘。林澈仔细观察他们的举动,发现他们似乎在商议着什么大事,时不时还拿出一些信件查看。

“这些人肯定不简单,我们得想办法弄清楚他们的目的。” 林澈低声对亲信说道。

就在这时,一名黑衣人从营地中走出,朝着林澈等人藏身的方向走来。林澈心中一紧,示意亲信们不要出声。待黑衣人走近,林澈突然出手,将其制住,捂住他的嘴,拖到一旁。

“你是什么人?这营地里在谋划什么?” 林澈低声喝道。

黑衣人惊恐地看着林澈,起初还想挣扎,可在林澈的威慑下,最终还是开口说道:“我…… 我只是个小喽啰,只知道我们首领在策划一个大阴谋,要推翻当今皇上,扶持武氏后人登基。具体的计划,我真的不知道啊!”

林澈心中大怒,没想到武氏余党竟如此胆大妄为。他继续逼问:“你们首领是谁?还有哪些人参与?”

黑衣人颤抖着说:“我…… 我不知道首领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大家都叫他‘黑袍大人’。听说还有一些朝中大臣参与其中,但我不清楚是谁。”

林澈见问不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便将黑衣人打晕,藏在草丛中。他带着亲信悄悄潜入营地,想寻找更多证据。

营地里,众人正在商议着如何里应外合,发动政变。林澈躲在暗处,听得真切。原来,他们计划在李旦举行祭祀大典时,趁守卫松懈,混入皇宫,控制李旦,进而扶持武氏后人上位。他们还勾结了宫中的一名太监,让其在关键时刻打开宫门,放他们进去。

林澈心中大惊,他知道此事刻不容缓,必须尽快通知太平公主和李旦。他带着亲信,悄悄离开了营地,快马加鞭赶回长安。

回到公主府,林澈将情况告知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脸色大变,说道:“这武氏余党真是贼心不死!林郎,我们必须立刻进宫,向陛下禀报此事。”

两人立刻进宫,见到李旦后,将武氏余党阴谋叛乱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李旦听后,龙颜大怒:“这些逆贼,竟敢如此大胆!林澈,太平,你们可有应对之策?”

林澈拱手说道:“陛下,我们可将计就计。在祭祀大典那天,设下埋伏,等他们现身,将其一网打尽。”

李旦点头道:“好,就依林将军所言。此事就交给你和太平负责,务必将这些逆贼全部铲除!”

林澈和太平公主领命后,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林澈挑选了军中精锐,在皇宫内外布置了重重埋伏。太平公主则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宫中安插眼线,确保武氏余党一举一动都在掌控之中。

祭祀大典当日,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观看这盛大的仪式。皇宫内,李旦身着祭服,神色庄重地准备前往祭祀之地。林澈身着盔甲,手持长剑,暗中指挥着士兵们埋伏在各个角落。

武氏余党以为计划天衣无缝,趁着人群混乱,悄悄混入皇宫。当他们来到宫门附近,准备与内应会合时,突然听到一声令下:“动手!”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林澈率领士兵们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将武氏余党团团围住。武氏余党没想到中了埋伏,顿时慌乱起来。

“你们这些逆贼,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林澈挥舞着长剑,冲入敌群。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武氏余党虽拼死抵抗,但在林澈和士兵们的勇猛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武氏余党大多被歼灭,只有少数人趁乱逃脱。

林澈看着逃跑的敌人,本想追击,但想到皇宫内还有可能潜藏着其他危险,便放弃了追击的念头。他带领士兵们在皇宫内仔细搜查,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这场战斗之后,朝堂上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李旦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功绩更加赞赏,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对他们更加敬畏。然而,林澈和太平公主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武氏余党不会就此罢休,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继续致力于改良兵器,加强边关防御。他利用近代科学知识,制造出了新型的弩箭和投石车,这些武器威力巨大,大大提升了唐军的战斗力。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协助李旦处理政务,她凭借着聪明才智,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为林澈的改革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李隆基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储君。他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林澈和太平公主看着李隆基的成长,心中十分欣慰,他们知道,大唐的未来有了希望。

然而,随着李隆基的日益成熟,太平公主与他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太平公主自恃拥立之功,在朝中培植了大量亲信,试图掌控朝政。而李隆基心怀大志,渴望真正掌握皇权,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

一日,林澈在公主府中察觉到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气氛有些微妙,心中不禁担忧起来。他深知两人对大唐都至关重要,若他们之间产生矛盾,对大唐的未来将是巨大的威胁。

“公主,隆基他年轻有为,心怀天下,您与他之间……” 林澈试图劝解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微微皱眉,说道:“林郎,我也知道隆基有抱负,可我为大唐尽心尽力,如今却感觉他对我有所不满,想要摆脱我的掌控。”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您和隆基都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如今大唐正处关键时期,我们应齐心协力,辅佐隆基上位,共同开创太平盛世。您不妨多与隆基沟通,化解彼此的矛盾。”

太平公主沉思片刻,点了点头:“林郎,你说得对。我会找机会与隆基好好谈谈。只是这朝堂局势复杂,我也担心有人会趁机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

此后,太平公主主动与李隆基交流,两人坦诚相待,终于化解了部分矛盾。但林澈知道,要彻底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在林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共同努力下,大唐的国力逐渐增强,百姓生活日益安定。然而,就在这时,边关又传来紧急战报,吐蕃再次集结大军,进犯大唐边境。

林澈得知消息后,立刻进宫面见李旦。“陛下,吐蕃来犯,臣恳请出征,保卫大唐边疆!” 林澈坚定地说道。

李旦看着林澈,眼中满是信任:“林将军,此次出征就靠你了。朕命你为帅,率领大军击退吐蕃!”

林澈领命后,回到公主府与太平公主告别。太平公主眼中满是担忧,但她知道林澈的使命,只是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道:“林郎,此去边关,你一定要小心。我在长安等你平安归来。”

林澈轻轻拥抱着太平公主,说道:“公主放心,我定会平安归来。你在长安也要多加小心,注意朝堂上的动静。”

林澈带着大军奔赴边关,一路上,他心中思索着破敌之策。他知道吐蕃军队勇猛善战,且此次来势汹汹,不能轻敌。到达边关后,林澈立刻视察防线,了解敌军情况。

吐蕃军队在边境安营扎寨,营帐连绵数里,声势浩大。吐蕃将领见林澈前来,派人送来战书,言辞傲慢,挑衅意味十足。

林澈看着战书,冷笑一声:“这吐蕃将领,如此嚣张,我定要让他知道大唐的厉害!”

他召集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根据边关地形和敌军部署,制定了一套巧妙的战术。他决定利用地形优势,在山谷中设下埋伏,引诱吐蕃军队进入包围圈。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澈派一支小分队前去挑战吐蕃军队,佯装败退,引诱吐蕃军队追击。吐蕃将领果然中计,率领大军追了上来。

当吐蕃军队进入山谷时,林澈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唐军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喊杀声震天。吐蕃军队顿时陷入混乱,他们没想到会中埋伏,阵脚大乱。

林澈挥舞着长剑,冲入敌阵。他的士兵们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杀敌。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吐蕃将领见势不妙,想要突围,但林澈早已布置好防线,将他们死死困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吐蕃军队死伤惨重,大败而逃。

林澈望着逃窜的吐蕃军队,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吐蕃军队虽遭重创,但实力仍在,不能穷追不舍,以免中了敌军的埋伏。

这场胜利让边关将士们士气大振,林澈在军中的威望也进一步提升。他在边关加强防御,训练士兵,时刻准备应对吐蕃的再次进攻。

而在长安,太平公主得知林澈在边关大胜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欢喜。她在朝堂上更加努力地辅佐李旦,稳定局势,同时也在等待林澈归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